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者、改革结果等方面分析上述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经有相同的经历与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后又于19世纪末,以日本为师,提出变法图强,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命运是什么?中国在19世纪末向日本学习,掀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结果如何?(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自古至今,中外历史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知识梳理】一、历史上的改革1. 商鞅变法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94年迁都洛阳。
他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禁穿胡服,学说汉话,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改用汉姓。
作用: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3.日本大化改新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并效仿中国的纪年法,设“大化”年号。
改革派以唐朝制度为蓝本,颁布了《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5. 洋务运动6.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新”在学习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7.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8.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10. 中国的改革开放11 . 苏联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
1991年底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解体。
二、制度创新3.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4.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5.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为了摆脱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6.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1)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立足国情,改革措施行之有效;(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4)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知识专题训练(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1.[2017·唐山路北三模]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根据材料判断,他所评价的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2.[2017·泰安五四制]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3.[2017·无锡]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4.[改编题]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土地改革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5.[2017·唐山古冶区二模]下图EF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我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6.[2017·山西]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7.[改编题]“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中考历史复习计划「篇一」一、主要思路1.进一步夯实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情况,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2.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突出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增加能力型习题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侧重于提优。
关注优生中历史学科薄弱的学生,分析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早解决问题,力争使优生成绩达到学校要求。
二.专题突破、强化训练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2.中国古代经济文化3.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进程5.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进程三、主要措施1.研究考点。
理清思路、总结规律、明确考点、突出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复习。
2.扎实做好专题复习。
目前我已经选定5(长条)+6个专题,基本涵盖了教材内容与热点问题,把零散的知识归类、纵横串联、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3.仍要关注基础。
专题复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深化,它不能脱离基础知识。
况且历史知识记忆性很强,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所以不能为专题而专题,在专题复习阶段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检查。
这样,才能将专题复习落到实处。
4.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读材料的方法。
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观点;其次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再次是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尽量用教材上的说法,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二是审目,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依据材料”字样时,答题节奏一定要慢下来,要看清楚依据材料中的什么内容,将答案斟酌几遍后再下笔。
三是要注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虽然比较灵活,但难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点解答,符合题意,语言简明,一般不会丢分。
5.关注优生中历史薄弱的学生。
第二轮复习阶段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过细地检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历史成绩。
2020年深圳市中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一、选择题1.[2019·泰州]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2.[2019·扬州]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2019·淄博] 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
这得益于()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4.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5.[2019·梧州] “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联邦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6.[2019·深圳]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A.建立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加强刑法8.[2019·宿迁]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主题应是()1、迁都洛阳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语3、推行官吏俸禄制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C.武则天新政D.商鞅变法9.[2019·大庆]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加强10.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 )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借鉴汉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包括规定鲜卑族改说汉话,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礼法等。
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认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B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近代企业C.兴办新式学堂 D.结束封建帝制[解析]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A说法正确。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戊戌政变,最终使得光绪帝丧失了政权。
B、C、D说法错误。
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解析]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
5.《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解析]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象征;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天子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古帝王的后代等分封到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
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2.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为他( )A.支持胡汉通婚 B.发动赤壁之战C.实行全面汉化政策 D.迁都中原洛阳3.下图中的路牌摄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命名这条路为“张之洞路”是因为( )A.张之洞创办了轮船招商局B.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C.张之洞发起了洋务运动D.张之洞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4.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
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5.(2015·泰安)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民主与法制建设D.国有企业改革6.关于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B.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C.俄国和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全盘西化D.改革使俄国和日本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7.(2015·南通)罗斯福新政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严格规定产品数量、价格、销售范围、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举措反映了美国( )A.工业企业产量增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整C.计划经济体制完善D.经济危机得到根本缓解8.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
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专题复习 ( 五)送旧迎新改革创新一、选择题1. (2018 ·赤峰 ) 秦惠文王命令拘捕商鞅,商鞅流亡途中投宿酒店遇到拒绝。
店东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据的人住宿,就要连坐。
商鞅所以无处可去,最后被拘捕处死。
这个“自作自受”的故事,说了然 ()A.变法违反民心 B .变法深入贯彻C.变法碰到阻力 D .变法宣布失败2. (2018 ·聊城 ) “ ( 魏孝文帝 ) 雅好念书,手不释书。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立刻口传,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资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 .着重学致使用C.决心改革旧俗 D .专注文学创作3. (2018 ·百色 )120 年前,中国面对分割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始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
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初步的主要依照是 ()A.变法裁撤冗官B.变法鼓舞个人创办工矿公司C.变法创办新式学堂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 (2018 ·黄冈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
近40 年来,我国乡村居民收入状况以下表所示。
1978— 2016 年我国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1978 年1990 年2000 年2016 年乡村居民人均元元 2 253.4 元12 363.4 元可支配收入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由是()A.乡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村经济体系改革和城镇化的达成D.乡村居民花费总量的增加和构造的优化5.我国城市经济体系改革的要点是国有公司。
以下图反应的国有公司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979 年 6 月《人民日报》登载的公司广告A.推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扩大公司自主权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6. (2018 ·济宁 )1984 年,有国际媒体议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实在质开放半此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纳的最勇敢的行动。
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494年迁都洛阳7世纪中期8世纪前期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意义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时间人物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明治天皇面临封建统治危机及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农奴制危机,国内矛盾尖锐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改革政府机构;发展农工商业;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训练新式军队;开放言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通过了《产业复兴法》,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认识都是在面临社会危机的前提下推行改革;都涉及民生内容调整;都是自上而下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改革;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焕发生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会议时间领导人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影响)匈牙利改革1956年经济建设仿照苏联模式,走了不少弯路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专题四革故鼎新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如图,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依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该政策的制定者是谁?目的:巩固苏维埃政权。
制定者:列宁。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
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措施?事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措施:以工代赈。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的“新事业”,分别“新”在哪里。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改革开放“新”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2.改革或革命推动历史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摘编自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经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知识专题训练(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1. [2017 •唐山路北三模]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
是产生了 ’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根据材料判
断,他所评价的事件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洋务运动 D .五四运动
2. [2017 •泰安五四制]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
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
知他主张(
)
A.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3. [ 2017 •无锡]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
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4.
[改编题]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
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 “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
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 当时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5. [2017 •唐山古冶区二模]下图
我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 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6.
[2017 •山西]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
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②④D .①③④ 7.
[改编题]“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 我们将衷心接受
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
{万人〕 2J0W
EF 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
)
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
“这个宣言”()
A.标志着 :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使英王成为掌握实权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 [原创题]1889年日本纺织业拥有21.5 万个纱锭,1899年增为118.9万个纱锭,机器纺纱占绝对优势。
手工操作一向占压倒地位的缫丝业,机械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甲午战争胜利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9.[2017 •荆门]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实施这一政策
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
10.[原创题]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一一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
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B.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C.要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彻底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11.[原创题]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到以下资料:“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匈牙利改革造就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发国家的解体”。
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
题是( )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
C.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D.追求人类解放事业的斗争
12.[原创题]读图,回答问题。
(1)图⑻、图(b)所示的事件分别是中日两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图示中的两个事件相距多少年?
(2)图(a)、图(b)所示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13.[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
图3) 图⑹
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 300 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材料二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严去变法,他依旧失败,因为西太
后甘心作顽固势力的中心。
满清皇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本就雄厚,加上西太后的支持,遂成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潮。
加之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加之他们所要依靠的光绪皇帝又无实权,维新变法运动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所扼杀。
(1)材料一表明康有为等人进行变法时面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材料中“‘强兵'的效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虽然这次运动失败了,但却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因此答案选C 项。
2.A [解析]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命运,可知他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3.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它”是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但是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D [解析]依据时间“ 1961 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的体制下,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 —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0 —1952年土地改革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
5.D 6.D
7.A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可知是指《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项正确。
8.C [解析]从材料中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工业迅猛发展是在1889年—1899年的十年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了中国,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答案选C项。
9.C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10.A [解析]从材料中信息“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可以看出政府加
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故答案选A项。
11.B [解析]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均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据此推
断出主题和社会主义改革有关,再结合四个选项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选B项。
12 .(1) 相距77 年。
(2)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阻碍了日本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以后发动侵华战争和战败投降埋下了伏笔。
13.(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自身力量弱小;光绪皇帝没有掌握实权。
(3)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艰难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