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音乐七年级下册《波列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鲁教五四学制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管弦乐合奏《波列罗》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部编鲁教五四学制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管弦乐合奏《波列罗》教学反思管弦乐合奏《波列罗》欣赏课后反思:反思这节音乐课,我感受颇深。
初中音乐《波莱罗》优秀教案课程介绍•课程名称:音乐《波莱罗》•适用年级:初中•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由布里扬·马德尔所谱写的交响组曲《波莱罗》,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作品介绍•旋律分析•情感表达教学流程1.作品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波莱罗》的作曲家,以及其创作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这部交响组曲的整体气氛以及曲目名称。
2.旋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波莱罗》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分组让学生合唱部分旋律,可以就单个乐音、乐句、乐段进行演唱,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性理解。
–全班共同发挥自己的创意,在旋律上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表达–在学生理解了《波莱罗》的旋律和节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细节、节奏、形式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唱前分析法•合唱演唱法教学要求•学生需积极参与,开放思维,敢于表达。
•教师需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需要配备音响设备和视频资源,提供音乐演示和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评估,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波莱罗》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聆听、演唱、合作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和领悟了这部交响组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形式。
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性理解,激发了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同时,教师应该继续不断钻研音乐创作和表达的艺术内涵,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场景拿波里舞曲火鸟之舞祭献之舞圆舞曲波列罗-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波列罗-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一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不同种类的舞曲,包括拿波里舞曲、火鸟之舞、祭献之舞和圆舞曲。
通过学习这些舞曲,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种类的舞曲,包括拿波里舞曲、火鸟之舞、祭献之舞和圆舞曲。
•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舞曲,并描述它们的音乐特点。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四种不同种类的舞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舞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拿波里舞曲•简介:拿波里舞曲是一种源自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一种传统民间舞曲。
•音乐特点:轻松、欢快、明快,节奏强烈,旋律简单易懂。
•教学内容:播放拿波里舞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觉上感受音乐。
2. 火鸟之舞•简介:火鸟之舞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首音乐舞剧。
•音乐特点:气势磅礴,旋律华丽,弦乐器的运用极为精彩。
•教学内容:播放火鸟之舞的音乐片段,通过音乐和图像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首音乐的视听效果。
3. 祭献之舞•简介:祭献之舞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一首音乐作品。
•音乐特点:音乐气氛热烈,强有力的节奏,鼓点和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突出。
•教学内容:播放祭献之舞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拍打节奏,感受音乐本身蕴含的节奏感。
4. 圆舞曲•简介:圆舞曲是欧洲流行音乐中的一种舞曲。
•音乐特点:温馨、欢快,各种乐器的和谐演奏。
•教学内容:播放圆舞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自由舞蹈,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情感。
教学效果评价为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听力测试、表演等方式。
例如,让学生听几段不同种类的音乐片段,让他们根据听到的音乐特点,口头描述是哪种舞曲。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四种不同种类的舞曲,针对每一种舞曲都选取了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并能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波莱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波莱罗》使学生熟悉并能够哼唱主题旋律,了解乐曲主要得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掌握波莱罗舞曲得节奏型,了解相关得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得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得变化,并能从音乐情绪得变化中体会到《波莱罗》能够赋予人们内心向上得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使学生了解《波莱罗》得创作手法,音乐表现手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波莱罗舞曲得节奏型。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节奏练习:(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节奏模仿练习,由浅入深得培养学生得节奏感,掌握波莱罗舞曲得节奏型,加深对波莱罗舞曲得印象。
)二、赏析音乐1、聆听乐曲得片段,请同学思考问题:(1)乐曲中有几个主题旋律?(2)这些主题在音乐色彩上分别给你怎样得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得感受呢?A主题:旋律优美、悠长而连绵不断。
(学生随琴唱旋律)B主题:旋律委婉缠绵,与A主题对比音乐色彩偏暗淡。
(设计意图:乐曲是以两个主题乐段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而成得。
首先要使学生熟悉音乐得主题旋律,在欣赏时引导学生从乐谱中寻找圆滑线、变化音等音乐符号。
分析乐曲得旋律线走向以及乐器音色得特点。
从而感受两个主题在色彩上带给听觉得差异。
)2、全曲欣赏,思考问题:(1)全曲依次采用哪些乐器演奏主题旋律?A:双簧管B:萨克斯A1:短笛B1:长笛(三只)A2:弦乐器组B2:弦乐器组A3:弦乐组、管乐组B3:弦乐组、管乐组、人声合唱(2)乐曲整体呈现得力度变化是怎样得?能说说是怎样变化得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演奏乐器得音色、数量等演奏形式得分析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情绪有所把握,知道乐曲运用配器手法,使音响效果不断变化,音乐情绪不断高涨最后到达全曲得高潮)3、欣赏残奥会开幕式舞蹈《永不停歇得脚步》(设计意图:《永不停歇得脚步》是以《波莱罗》作为背景音乐,表现一个女孩在失去一只腿得情况下,还坚强得舞蹈,依然怀揣着成为舞蹈家得梦想。
《卡门序曲》教学内容:管弦乐曲《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1、听赏《卡门序曲》,感受乐曲中热烈、欢快的情绪,以及音乐中表现出的英勇的斗牛士形象。
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引导学生高雅的音乐生活情趣。
2、通过律动参与、听辨游戏、编配歌词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通过分段聆听,辅以声势和肢体动作,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
3、引导学生分辨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中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记忆乐曲主题。
2、感受《卡门序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鲜明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1、学生对旋律的记忆。
2、学生对乐曲结构的聆听与分辨。
教学用具:幻灯片、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卡门序曲》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入室。
1、整体听音乐(视、听结合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音乐会吗?谁知道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师:今天老师就请你们观看一段音乐会的录像。
看看谁是我们班文明的小观众?(播放乐曲视频)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师:真高兴!咱们班有这么多文明的小观众。
关于这首乐曲,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答。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啊?老师也想问你们一些问题,咱们看看都有哪些问题?(出示问题)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首世界名曲——《卡门序曲》。
(出示幻灯)二、分段欣赏(一)听赏第一部分1、听赏a主题(感受音乐气氛并演唱主题)师:你听!这段乐曲在开始时营造出怎样的气氛呢?师:主题a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喧闹、狂热的西班牙斗牛场。
让我们共同再次感受这热烈地节日气氛。
(播放a主题)师: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跟你们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四条旋律,可是顺序被打乱了,你们的任务是帮老师排排顺序!谁愿意?(请四名学生到前面,分别拿一条旋律)下面的同学都是裁判,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师:大家注意,四条旋律中有两条旋律是相同的,请拿着相同旋律的同学站出来,也就是说在这段音乐中这条旋律会出现两次,请x注意听第一次,请y注意听第二次。
《玛依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即“替换指法”。
2、要求学生能够连贯地吹奏乐曲《玛依拉》,并做到有感情地吹奏。
教材分析:《玛依拉》是一首哈萨客族民歌,歌舞曲,3/4拍,全曲由主歌性的四个乐句加一个带副歌性的衬词乐句构成,歌曲节奏紧凑,曲调轻盈明亮。
教学重难点: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替换指法”处能够做到运指灵活,连贯地吹奏。
学情分析:在竖笛上学生已经学习了d__r各音的指法,在学习演奏《玛依拉》的过程中3/4拍的韵律,替换指法处,以及第五乐句节奏的掌握上,可能给学生学习上带来困难。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发音练习1、d r1__ 2__ 3__ 4__ 5__ 6__ 7__ 1__ 2__11 22 33 44 55 66 77 11 22要求:气息均衡,发音流畅,连贯,吐奏法与双吐奏法结合。
四、新课教学1、学习si 的第二种指法。
(1)复习 si 的第一种指法. Si (01)(2)新授si 的替换指法 si (023) 标记符号:si(3)练习si d 两音7 1 7 1 7——2、学习《玛依拉》乐曲的演奏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轻轻松松已经过去两关了,有信心挑战第三关吗?(1)录音欣赏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何感觉呢?它的情绪怎样?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竖笛)(2)简介乐曲你想了解这首《玛依拉》的乐曲吗?这是一首歌舞曲,是哈萨客族民歌,哈萨客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等地。
那里的人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能想象的出大草原的风光吗?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那儿的人们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高亢明亮,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3)吹奏阶段A、浏览乐谱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把书翻到11页,先浏览一下这首《玛依拉》竖笛曲,并完成下列问题:a、有几段?拍号是什么?b、替换指法si 标记,找到了吗?c、认读歌谱。
B、感受乐曲a、播放《玛依拉》录音,学习用身体做乐器感受三拍子节奏。
《拿波里舞曲》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小号独奏曲《拿波里舞曲》。
2、西洋铜管乐器——小号的介绍。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小号的音色及形状。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拿波里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更加热爱世界经典音乐文化。
教材分析:小号独奏曲《拿波里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
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
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都是把强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节奏感,颇有特色。
第二乐段的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
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是热情奔放的塔兰太拉风格的舞曲,旋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常快。
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塔兰太拉舞曲的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拿波里舞曲》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作品。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听《拿波里舞曲》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学生听着《拿波里舞曲》音乐走进教室。
让学生听着《拿波里舞曲》音乐进教室,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上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听的音乐,你觉得美不美?(美)那么听了这么美的音乐,难道说你不想起来跳一跳吗?生:想!师:那么让我看看,都有哪些勇敢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给大家跳一跳。
(找几个学生台前做动作)师:同学们,他们几个跳的怎么样?(非常美)你们就甘心落后吗?我想不会吧!来!全体起立!我们也来跳一跳。
(聆听《拿波里舞曲》做动作。
)[让学生根据音乐创编动作来发展他们的音乐想象。
]二、介绍小号。
乐理知识-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材内容简介本教案是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部分,包括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节奏的基本知识,以及音乐元素的概念和常见符号的认识。
本教材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理解和应用各种乐理知识。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渗入音乐欣赏的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概念;•掌握常用音乐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熟悉简单歌曲的节奏;•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能够听辨简单的音乐节奏,并进行模仿;•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乐理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习相互合作,互相鼓励;•培养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第一节: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教学目标:了解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教学重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概念及其表述方式;教学难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概念合理传达和诠释。
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欢乐颂》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
2.呈现:介绍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在板书上列举相关术语和表述方式。
3.导入:请学生听老师演奏不同高低、强弱、长短的音符,试图模仿老师发出相应的音符声音,并将其分类。
4.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使用相关术语进行自我练习,同时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和纠正。
5.举例:选用简单的钢琴曲进行演奏和欣赏,让学生在听乐曲的过程中深化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理解。
第二节:音乐符号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音乐符号及其含义,掌握其使用方法;教学重点:音符、休止符、升降记号和连线的形状、位置和用法;教学难点:表面熟悉音乐符号,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音乐作品,老师在播放过程中随机让学生指出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和休止符,并询问其含义。
一棵菠菜音乐教案菠菜音乐教案。
第一节,认识菠菜音乐。
导入,老师用一段轻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音乐类型——菠菜音乐。
菠菜音乐是一种源自西非的音乐类型,它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常常使用非洲鼓和其他打击乐器来演奏。
菠菜音乐通常用于庆祝活动和社交聚会,能够让人们忘记烦恼,尽情舞蹈。
第二节,了解菠菜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将向学生介绍菠菜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学生可以了解到菠菜音乐最早起源于西非的几个国家,后来随着非洲人的迁徙和交流,菠菜音乐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包括美洲和欧洲。
在这些地方,菠菜音乐融合了当地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第三节,学习菠菜音乐的基本节奏和舞蹈动作。
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将向学生介绍菠菜音乐的基本节奏和舞蹈动作。
学生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舞蹈来感受菠菜音乐的节奏感和活力。
老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菠菜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第四节,演奏和表演。
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将有机会亲自演奏和表演菠菜音乐。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段菠菜音乐,并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菠菜音乐,并培养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第五节,欣赏和评价。
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菠菜音乐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和观看视频来感受菠菜音乐的魅力,然后进行讨论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菠菜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结语。
通过这节菠菜音乐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菠菜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还可以感受菠菜音乐的节奏感和活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提高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鲁教版初一音乐下册教案[001]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下册音乐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巧,包括乐理知识、唱歌技巧、乐器演奏等。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述自己的音乐感受。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基础知识知识点1.音符、节拍、小节线的概念。
2.不同音符的时值和其符号的含义。
3.不同音阶的名称及其音程关系。
技能要求1.能够正确读出简单的乐谱。
2.能够唱出简单的歌曲,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教学方法1.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理解基础乐理知识。
2.搭配合适的音乐教材或曲目进行听、唱、读练习。
第二课:音乐语言的表达知识点1.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等基本要素。
2.歌唱技巧和身体语言的运用。
技能要求1.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等要素。
2.能够运用歌唱技巧和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意境,增强音乐表达力。
教学方法1.采用听课方式,让学生分析听到的音乐作品,提高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2.通过音乐韵律操、声乐练习等训练,完善其歌唱技巧和身体语言。
第三课:合奏表演知识点1.乐团演奏基本知识。
2.合奏表演技巧及团队协作。
技能要求1.能够用乐器或人声合奏演奏简单编曲。
2.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保持良好的合奏效果。
教学方法1.采用大班排练或小组合奏的方式进行训练。
2.通过集体排练、个别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乐团演奏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教学内容活动时长乐器展示介绍乐器分类、名称、演奏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对乐器有初步了解30分钟听音乐评析要求学生聚焦听取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等要素,并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评析50分钟合唱排练通过大班排练方式进行,让学生熟悉歌曲的音乐要素和歌词,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60分钟乐器课分别针对各类乐器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乐器演奏,理解乐器声音的形成原理等90分钟教学评价1.通过随堂测试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知识与实践-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节。
2.听懂简单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3.了解各种音乐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4.学习唱歌和合唱,并能够较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
5.能够组织和创造简单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知识点:节奏、旋律、和声和节。
学习任务: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能够听出简单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音乐常识和乐器知识点: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音乐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任务:了解各种音乐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能够听出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和声音特点;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分类和特点。
3. 唱歌和合唱知识点:声音的表现手法、歌曲的基本构成。
学习任务:学习唱歌和合唱,并能够较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了解歌曲的基本构成和演唱技巧。
4. 音乐创作和演奏知识点:创作音乐的基本要素、演奏技巧。
学习任务:能够组织和创造简单的音乐作品,并能够演奏乐器或唱歌创作的曲目。
三、教学方法1.听课:教师用CD播放一段简单音乐,让学生通过听来感受音乐的元素和情感。
2.互动:学生和教师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常识和技巧。
3.合唱:通过合唱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和节奏,学习声音的表现手法。
4.定向听觉训练:针对特定音乐元素进行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5.音乐创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1. 音乐的基本元素1.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节,并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元素。
2.定向听觉训练:让学生听几段不同节奏和旋律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区分和分辨音乐中不同的元素。
3.制作乐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乐器,并演奏乐器演奏出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2. 音乐常识和乐器1.讲解:教师通过PPT介绍各种不同的音乐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乐器有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与探究-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演变;2.掌握常见的乐器分类及其特点;3.学会欣赏简单的民间音乐;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民间音乐的传承与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起源及演变;2.了解民间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3.了解民间音乐在当代的表现形式。
活动安排1.分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音乐,并整理出相关资料,每个小组需要提供一份报告;2.听取各小组的报告,了解不同时期民间音乐的演变;3.欣赏一些当代民间音乐的演出视频,并讨论其中的特点。
总结反思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音乐和当代的表现形式,学生了解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演变,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知识。
第二节:乐器分类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乐器分类及其特点;2.能够根据声音特点区分不同的乐器种类;3.能够简单演奏一些常见乐器。
活动安排1.团队合作,根据各自所学,制作乐器分类的海报;2.分组制作乐器种类的介绍视频,并分享给全班;3.班内乐器制作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创造乐器,并进行演奏。
总结反思通过分类和制作乐器介绍海报和视频,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乐器分类及其特点;通过自主制作乐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第三节:民间音乐欣赏及表现学习目标1.能够欣赏简单的民间音乐;2.能够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3.能够用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安排1.听取一些民间音乐演奏,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2.教导学生演奏简单的民间乐曲,并解析每个部分的情感表达;3.小组合作,演奏一首民间乐曲,并根据情感表达,编排动作和表情。
总结反思通过欣赏民间音乐和表现乐曲,学生体验和理解了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并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和协作能力。
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制作乐器分类的海报和介绍视频,考察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结构化表达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制作乐器和演奏,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演奏民间乐曲,考察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协作能力。
乐器常识-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乐器是音乐的工具,因此学习乐器常识对于音乐学习和演奏都非常重要。
本教案主要介绍乐器的分类和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分类。
2.掌握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
3.能够简单区分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内容1. 乐器的分类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类。
1.1 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弦线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乐器。
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1.2 管乐器管乐器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乐器。
主要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管等。
1.3 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击打等方式产生声音的乐器。
主要有钢琴、打击乐器(如架子鼓、木琴等)。
2. 各种乐器的基本知识2.1 弦乐器2.1.1 小提琴小提琴是一种四弦弓弦乐器,是管弦乐队中最漂亮的乐器之一。
它有一个大的音箱,由四根弦控制。
小提琴的声音明亮、高亢。
2.1.2 中提琴中提琴是一种三弦弓弦乐器,通常比小提琴大一些。
中提琴的声音比小提琴低沉,但比大提琴高亢。
2.1.3 大提琴大提琴是一种四弦弓弦乐器,比小提琴要大得多。
由于其发声箱长而窄,因此发出的音色比较沉重。
2.2 管乐器2.2.1 长笛长笛是一种木管乐器,通常由银或镍制成。
长笛声音清脆高亢,常用于管弦乐队中的演奏。
2.2.2 单簧管单簧管是一种簧片乐器,声音明亮、甜美。
常用于古典音乐、爵士乐等。
2.2.3 双簧管双簧管是一种簧片乐器,具有优美的音色和表现力。
常用于管弦乐队和室内乐等。
2.3 打击乐器2.3.1 钢琴钢琴有88个键,是一种重奏键盘乐器。
通过按键控制琴弦的震动,产生音效。
钢琴的音色丰富、协调。
2.3.2 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指能够发出击打或者敲击声的乐器,它们的声音有时非常明亮、响亮。
例如木琴、架子鼓等。
3. 乐器的声音特点乐器的声音特点是由乐器的结构、共振和发音机构组成的。
通过了解乐器的声音特点,我们可以简单区分各种乐器的音色。
活动与探究-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不同音乐形式对人生活的影响;2.通过活动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音乐表演与表现;2.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3.音乐评价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分享音乐作品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这首歌的原因,以及这首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活动二:音乐表演与表现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班内选出几个学生,形成一个小组,让小组发挥想象,自由选择一首音乐,并对这首音乐进行表演和表现。
学生们可以选择唱歌、跳舞、即兴表演等形式。
在表演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3. 活动三: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通过音乐表演与表现的活动,学生们已经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组成更大的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音乐探究项目。
例如,小组可以选择一位音乐家或歌手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音乐风格、音乐传承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创新研究方案等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活动四:音乐评价与鉴赏通过活动三的探究项目,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不同音乐家和歌手的创作风格和音乐传承。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同一歌曲的两个版本,让学生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评价和鉴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音乐的意义、作用以及其对人生活的影响等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活动和探究,学生们通过分享、表演、探究和鉴赏等方式,更好地了解了音乐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乐器常识-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掌握乐器的分类、音色和演奏方法,为后续学习乐器打下基础。
二、学习内容1. 乐器分类按乐器发音方法和结构的不同,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击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
主要分类如下:•弦乐器:弹奏时用手指弹拉弦线来发声,如小提琴、吉他、古筝等;•管乐器:通过口或吹孔呼吸送气进入乐器内共鸣腔体,如单簧管、双簧管、长笛、中提琴等;•键盘乐器:通过按键使音位变化,如钢琴、风琴等;•击乐器:敲打乐器的面板、膜或共鸣腔体来发声,如鼓、钹、木鱼等。
2. 音色乐器的音色是指乐器发声时所呈现出来的声音特色。
根据声音的各种属性,可以将音色分成以下几个方面:•音色的高低;•音色的强弱;•音色的长短;•音色的清晰度。
3. 乐器演奏方法不同的乐器演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乐器本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操作。
比如:•弹奏乐器通常都需要用到左右手的协作;•吹奏乐器要对吹口做细致、柔和的控制;•还有些乐器,如鼓类,则需要用不同的手指、手掌以及硬度不同的鼓棒组合进行敲打等。
三、学习方法学习乐器常识需要反复的听、想、写、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聆听老师给出的示范;•仔细观察老师演奏时的动作和姿势,深刻体验演奏方法;•参与课堂讨论,重点记下与乐器常识相关的知识点;•多选择音乐节目,多模仿学习。
四、课堂习题1.下列乐器属于哪种类型?(1)长笛(2)吉他(3)钢琴(4)鼓2.请简要介绍一下长笛这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什么是乐器的音色?举例说明。
五、课后习题1.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乐器,通过网络或实地考察,掌握该乐器的分类、音色和演奏方法,并写一篇300字的文章记录下来。
2021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波莱罗舞曲》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早上(下午)好!(鞠躬)我是候选人XX。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讲解这节课。
一、说教材让我谈谈我对教科书的理解。
《波莱罗舞曲》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中的一节鉴赏课。
该曲以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为基础,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
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二、谈论学术感受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够,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高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知识面。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已上升为乐趣。
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并继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然而,高中生在日常音乐生活中大多是盲目和随意的,缺乏指导。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三维目标应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内心向上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聆听、模拟演唱和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主题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了解作者拉威尔,并掌握乐曲中典型节奏以及哼唱作品主旋律。
四、浅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关键是欣赏波列罗舞,了解拉威尔的生活,哼出作品的主旋律。
难点为唱好“0xxx|”的节奏,了解延音线和圆滑音在歌曲中的感觉。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学方法:教学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波列罗》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作品《波莱罗》,同时了解现代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舞曲的概念。
2.了解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波列罗舞:出现于18世纪末的西班牙。
这是一种速度适中、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的男女双人舞。
三拍子的节奏,并以响板打出节奏型。
2、创作背景: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原是为芭蕾舞而写。
1928年,居留巴黎的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鲁宾斯坦夫人,请拉威尔写一首芭蕾音乐。
开始,拉威尔只是想把阿尔贝尼斯的一首钢琴曲改编成管弦乐曲为其所用,后来觉得与其给别人的作品配器,不如自己写一首。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这首名作。
二、授新课
用录音机放《波莱罗》,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该舞剧的情节很简单,布景是西班牙式的小酒馆,舞台深处是围在桌边喝酒的人们,而在正中的大桌面上,则是一名少女在跳舞。
她开始只是文静地跳着,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随着音乐节奏无休止的反复和舞蹈动作的不断变换,终于也带动了酒客们,他们纷纷起身,围着大桌面共舞。
在喧闹的音乐声中,舞蹈也越跳越激烈,直至达到了狂热的高潮。
这首乐曲比原型的波列罗舞曲有所变异和发展。
新的节奏型自始至终贯穿全曲,而且速度恒定。
这种情况一般只在交谊舞曲中才常见。
在力度上,作者只人为地用过一次渐强,更多的则是依靠配器(乐器转换、声部增加)所自然形成的。
在调性上,始终采用C大调为主的单一调性,只是在结束时才转到E大调。
乐曲前部分主要以单旋律形式呈示,后段也只是运用了多声部旋律进行而构成的平行和弦及其形成的和声效果。
乐曲由一个主题(A)及其呼应性副题(B)构成。
这两个旋律交替呈示反复达九次,既没有展开,也未变奏。
像这样的乐曲,在专业创作中是极罕见的。
胆识,由于作者每次都改变乐器音色,而且还用独奏、分部奏、合奏等手法加以润色,因此乐曲毫无单调的感觉。
三、总结
西班牙民族是热情,充满活力的民族,其民间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舞蹈,今天我们欣赏的《波莱罗》就是十分有代表意义的一支舞曲,而且作者能够在一个固定节奏的伴奏下,不断的反复两个主题,通过丰富的配器手法、音色、音响的不断变化,使乐曲的情绪不断高涨最后到达高潮而结束,这种才能是十分少见的。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