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7.doc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5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引导语: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促进公平正义,又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引领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的作用。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有待完善。
特别是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对经营层的“任免权”“考核权”仍然没有落实,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难以真正发挥科学决策的作用。
二是绩效考核注重年度和短期绩效,在引导国有企业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国际化经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发挥作用还不充分。
三是“三项制度”执行不到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特别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还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
四是客观存在部分群体间薪酬差距较大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质疑。
五是班子副职考核是难点,“大锅饭”还比较严重。
在薪酬改革方案出台后,201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了薪酬普遍按60万封顶的“一刀切”办法。
“一刀切”的办法执行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薪酬上下倒挂;二是不同行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平均化”;三是效益好、效益差的企业负责人间薪酬出现“平均化”的趋势。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对策及建议。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主要是要破解“效益优先,更加把兼顾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的难题,构建定位准确、分类明确、分级精确、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年度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短期和长远相衔接的业绩考核体系,切实发挥业绩考核的战略引领作用、改革推动作用和管理导向作用,既保持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又充分回应公平正义的社会诉求。
把握好平衡点,是这轮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把薪酬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结合起来,注重有机衔接,整体推进。
薪酬改革不能单兵突进,需要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整体配套。
包括监管分离,由管人、管事、管资产为主,到以管资产为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下,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分类考核等。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是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的分配,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
目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往往与企业实际业绩无法实现良好匹配,出现了薪酬高、贡献低的现象。
这与国有企业一直以来的单一目标管理思路紧密相关。
由于企业目标单一、管理方式过于宏观化,在实施薪酬管理时往往只关注了高管工作的量化结果,却忽略了高管在企业管理、战略制定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导致企业高管的薪酬成本偏高,造成企业利益的浪费。
其次,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在于过分的政治干预。
在国有企业中,政治因素往往成为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干扰因素。
由于领导干涉、政治因素等不科学的干预,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分配可能成为不公平、歧视性的行为,而建立科学性、公平性、透明性的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成为了一个问题。
再次,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传统的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往往依靠直接薪酬或间接薪酬来激励企业高管的积极性。
然而这种激励机制的模式比较单一,很难实现高管薪酬和企业经营效益相匹配的效果。
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从高管薪酬体系、股权激励、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薪酬标准,通过绩效考核、市场化机制等方式激励高管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及经营质量的全面提升。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管薪酬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与效率,也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社会公平公正。
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薪酬水平不合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水平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高得离谱,远超过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甚至高于国际同行业水平。
这种现象不仅消耗了国有企业的利润,也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哗然。
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却偏低,导致了人才流失和管理层的稳定性问题。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合理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激励机制不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可能导致高管们缺乏对企业业绩的真正激励,而薪酬过低则会导致高管们缺乏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难以持续提升。
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高管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成为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薪酬与业绩挂钩不紧密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高管的薪酬与企业的实际业绩挂钩不够紧密。
从而,一些高管可能依然能够获得高额的薪酬,而不受企业实际业绩的影响。
这种现象不仅容易导致高管的懈怠,还会让企业的业绩评价失去公正性。
如何建立薪酬与业绩相挂钩的机制,成为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提出对策:一、明确国有企业的性质和使命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重要经济支柱,其经营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和社会,而非为了谋取高额利润。
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不宜过高,应该注重绩效考核,确保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将高管的薪酬与企业的业绩挂钩,明确各项业绩指标和薪酬之间的关系,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薪酬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以及国企的“国有”特征,论证了政府规范下的市场化是制定公平的国企高管薪酬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不公现象;管理体制;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7-0106-03一、国企高管薪酬不公平的表现为什么人们对国企高管的高薪如此不满?而对民企高管与外企高管的高薪很少关注?毋庸置疑,问题的核心是国企高管高薪所反映出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
国企高管薪酬不公的主要表现是:(一)自定薪酬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国有企业由于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不少国企仍然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现象,国企高管自定薪酬现象比较普遍。
股份制国有公司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企业高管在董事会中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甚至控制了董事会。
不少国企高管自拿薪酬方案经过董事会或国资委的批准只是形式而已。
(二)国企高管主要通过行政任命目前,国企高管主要还是通过行政任命的,并不是通过市场化办法竞聘上岗。
非市场化的产生国企高管获取了市场化的高薪,在权利义务、风险和收益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等,这当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三)国企高管激励报酬的业绩基础存在偏差将绝对的企业业绩作为国企高管激励报酬的业绩基础,不能真正体现高管的管理贡献,尤其是垄断国企的业绩更不能反映高管的管理贡献。
客观评价企业高管的贡献必须考虑“纵向相对业绩”(即与历史业绩相比,反映了企业资源质量的信息)以及“横向相对业绩”(即与同行的业绩比较,反映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以避免“天时”、“地利”对国企经营者薪酬的影响。
现行的国企高管激励报酬主要以绝对的企业业绩为考核依据,而对相对业绩重视不够。
(四)国企高管攫取大量有限责任租有限责任租指由于经营者实际上没有承担相应的风险或没有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而获得的无风险收益。
一方面,国企高管可能因宏观经济高涨、行业景气度上升或自己的有效经营而获得了巨额激励报酬;另一方面,当经济形势不景气或自己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巨亏时,高管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管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公平性、透明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提出可行的建议。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首先体现在薪酬水平过高。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高得离谱,不仅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符,而且远远超过了普通员工的薪酬水平。
这种不合理的高薪现象,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和谐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高管薪酬水平过高的背后,往往暴露出企业治理不善、监管不力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着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的问题。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高管薪酬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不透明,导致了薪酬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一些高管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巨额薪酬,而企业的一般员工收入却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如果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上缺乏公平和透明度,势必会损害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着绩效评估不规范的问题。
高管的薪酬水平应当与其绩效成正比,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上存在问题。
一些高管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依靠人脉关系获取高额奖金,而并非真正依靠自身能力和努力获得。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总体绩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也难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面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应当建立健全高管薪酬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薪酬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在薪酬决策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充分听取员工和社会的意见,建立公开、公正的薪酬决策机制,避免出现“老板即老板自食其言”的情况。
应当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确保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挂钩。
要健全高管绩效考核体系,明确量化的指标和评估方法,确保薪酬与绩效成正比。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企业涉及到了国家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发展。
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薪酬体系不合理大部分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体系都是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股票期权等为主要构成方式。
但是由于原有的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局限性,导致了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很好地激励高管的创新和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工作业绩。
二、薪酬水平过高虽然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相比于民营企业高管还是相对较低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高管薪酬过高的情况。
这不仅是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公平的感觉,进而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三、薪酬分配不公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分配往往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有些高管的薪酬虽然高,但是与其工作业绩和企业贡献并不相称;而有些高管的薪酬则相对较低,反映不出其应有的付出和贡献。
这种不公平现象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不配合,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四、管理体制不科学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体制不科学。
由于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特点,薪酬管理往往受到各种管理规定和制度的约束,难以实现灵活、个性化的薪酬管理。
这也使得企业难以从薪酬管理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优势。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等措施进行解决。
企业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灵活的薪酬体系,增加绩效激励的因素,使高管的薪酬水平更能够反映其工作业绩和贡献。
同时,加强对薪酬分配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最终,企业要建立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让高管薪酬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制的压力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管薪酬的安排和管理。
目前,国有企业改制中高管薪酬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问题一:高管薪酬水平过高问题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过高,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相符。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制效果和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留下。
对策一:合理设定高管薪酬上限国有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合理设定高管薪酬的上限。
可以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做法,设定高管薪酬的合理范围,避免薪酬过高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
对策二:建立高管薪酬与绩效挂钩机制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高管薪酬与绩效挂钩机制,根据高管的表现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调整薪酬水平,激励高管积极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
这样可以确保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匹配,避免薪酬过高而无法承受。
问题二:高管薪酬决策缺乏透明度问题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高管薪酬决策方面,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高管薪酬决策容易受到干扰和质疑,不利于有效监督和管理。
对策一:加强高管薪酬决策的透明度国有企业在高管薪酬决策中应该加强透明度,公开决策的依据和程序,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可以通过公示薪酬决策的具体依据和结果,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对策二:加强高管薪酬的监督和评价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高管薪酬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高管薪酬进行评估和审查。
可以成立专门的薪酬委员会,由股东代表、独立董事、工会代表等组成,对高管薪酬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决策的公平和合理性。
问题三:高管薪酬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过大问题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过大,造成了社会不公和员工不满,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对策一:合理调整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制定薪酬政策和机制,合理调整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
试析国企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国企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企高管同时身兼行政与市场双重角色,如何合理规范高管薪酬及达到有效激励事关企业效率和社会公平。
本人针对国企高管薪酬现状,着重分析了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企薪酬制度对策国企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高管同时身兼行政与市场双重角色,公司运作往往拥有公共资源支持而竞争不足。
恰因此,国企高管业绩考核夹杂了较多的非市场因素,并不完全符合市场逻辑,导致一般的市场薪酬制度难以切中要害,并引发争议之声不断。
我国虽然从2002年起就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l2倍,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企盈利的增长,这一数字早已被突破。
在2008年爆出中国平安掌门人年薪6000多万元的消息,直至后来国泰君安高管人均百万年薪,国企高管的薪酬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
2009年2月10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民间称之为“中国版限薪令”。
据《办法》规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
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被民间称之为“央企高管限薪令”。
2011年9月,孙兵起诉老东家,要求新华人寿自2010年11月起至他身故,每月支付养老金92848元。
孙兵今年50岁出头,照此计算,30年后,他一共可以领取养老金3342万余元,此举引来社会大众一片哗然,国家一边强调国企高管薪酬限制,可国企高管的高薪酬依旧盛行,中央的“限薪令”意义何在,国企高管的薪酬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透明性受到极大质疑。
国企高管薪酬问题不仅体现了一种经济层面的考度,更引发了社会和政治层面的思考,在凸显市场经济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当前时期,已经引起了社会和高层的高度重视。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由于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责任,其高管薪酬水平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薪酬水平不合理、激励机制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薪酬水平不合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的不合理性一直是外界批评的焦点。
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过高,与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不相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针对薪酬水平不合理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绩表现,确定高管的薪酬水平。
要加强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和公开,确保薪酬的公平和合理性。
二、激励机制不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存在着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特点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高管的激励机制往往缺乏有效性,难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不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与绩效挂钩的工资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高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励高管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业绩水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治理机制较为复杂,高管的薪酬水平往往受到政治和利益的干扰,导致了监督机制的不足和薪酬的不透明。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引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高管薪酬管理制度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国有企业高管,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分析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于集中,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小,难以激发高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薪酬决定机制不够透明,导致公众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质疑。
再次,过高的薪酬水平引发了社会不公平感,也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评。
因此,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目标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决策机制,激励和激发高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
具体而言,改革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策机制,确保薪酬制度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2.合理确定高管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绩效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3.引入差异化薪酬制度,激励高管积极创新、提高工作绩效;4.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制度,保证薪酬决策的公开透明。
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和完善薪酬决策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策机制是改革的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设立独立的薪酬决策委员会,由专业人士和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和方案;•建立薪酬评价体系,将高管的工作绩效、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纳入考量;•加强薪酬信息的公开透明,充分向股东和公众披露薪酬决策的依据和结果。
2. 合理确定高管薪酬水平合理确定高管薪酬水平是改革的重点。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市场化薪酬评估机制,参考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薪酬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根据企业绩效和达成的目标进行薪酬评估,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激励高管积极提高工作绩效;•针对高管薪酬的不同要素,如基本薪酬、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采取差异化的设定标准和制度。
浅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问题及对策浅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其高管薪酬及管理问题也逐步显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焦点问题之一,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现状,通过分析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原因,对策一、引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科技,关键还在于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
薪酬是企业管理主要的激励手段,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国有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吸引和保留素质优良的管理人才,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冲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现象越来越严重。
国企高管不合理的薪酬破坏了社会制度的公平性,造成收入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何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现状我国自2002年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该制度推行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逐年上升。
以2009年为例,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的报酬总额平均为132.78万元,高出同期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5.6%。
国企高管薪酬过高,除体现在薪酬的绝对金额上,还体现为国企高管与普通国企单位员工之间工资报酬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2年,我国在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的同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按此标准,2008年我国国有单位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287元,乘以12倍,国企高管的年薪理应不超过36.34万元,然而目前,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12倍”的薪酬比例关系早已被突破,特别是金融、烟草、电信、石油等国有垄断行业高管的薪酬甚至为行业平均水平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失控问题突显。
经济管理109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王利君 湖北省电力实业总公司摘要: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它对国企高管、职工、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影响和导向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可以对改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状况、提高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水平提供应有的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109-01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也日益提上了议程,影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因素错综复杂,如何科学的分析、制定和管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体系,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高管的利益和积极性,而且还关系到国有企业内部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对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企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差距进一步扩大国企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的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企内部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的差距明显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企高管的薪酬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而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幅度却明显偏低;其次国企高管的薪酬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国企高管其薪酬存在较大的差距;再次国企高管的薪酬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性,能源、矿产、电信、医药等不同行业的国企高管薪酬存在很大的差距。
2.国企高管薪酬的制定与绩效相脱节、随意性较大国企高管的薪酬标准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不大,甚至呈现负相关,以至于出现了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而高管薪酬连年增长的怪象,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度系数低于0.4,同时还存在着一部分国企的高管薪酬由国企负责人自行决定并报主管机构审批,这种自己决定自己薪酬待遇的方式使得高管薪酬的制定非常随意,使得部分国企高管的薪酬达到了普通职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现象,个别地方个别国企的高管还通过其他方式非法转移企业的财富。
第6期(总第343期) 2012年6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6(General Serial No.343)June,2012·企业经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宋 晶袁孟德芳(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近几年来,无论是“天价薪酬”事件的发生,还是“限薪风潮”的出现,抑或是“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均引发了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本文依据国有企业“二重性”理论及工资决定理论,在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晰了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应分类进行的改革思路,并据此针对不同类别的高管提出了不同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国有企业二重性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6⁃0087⁃06一、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和理解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不仅存在着薪酬结构单一、与企业绩效脱节、在职消费泛滥、内部人控制以及公众知情权丧失情况下的伪激励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超越中国国情的畸高问题。
持续不断的国有企业高管“天价薪酬”事件,更是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畸高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也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始终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停滞不前。
目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薪酬结构单一,与企业绩效关联度较低随着人们对工资本质认识的逐渐深入,现代工资理论如效率工资理论、分享经济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等也越来越强调工资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已经成为工资制度及工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7 第6期(总第343期)2012年6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Number6(General Serial No.343)June,2012·企业经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宋晶,孟德芳(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近几年来,无论是“天价薪酬”事件的发生,还是“限薪风潮”的出现,抑或是“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均引发了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本文依据国有企业“二重性”理论及工资决定理论,在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晰了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应分类进行的改革思路,并据此针对不同类别的高管提出了不同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国有企业二重性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 (2012)06-0087-06一、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和理解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不仅存在着薪酬结构单一、与企业绩效脱节、在职消费泛滥、内部人控制以及公众知情权丧失情况下的伪激励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超越中国国情的畸高问题。
持续不断的国有企业高管“天价薪酬”事件,更是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畸高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也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始终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停滞不前。
目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薪酬结构单一,与企业绩效关联度较低随着人们对工资本质认识的逐渐深入,现代工资理论如效率工资理论、分享经济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等也越来越强调工资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已经成为工资制度及工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
然而,薪酬结构单一及与企业绩效脱节却是造成薪酬激励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的两个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薪酬多,可变薪酬少。
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结构形式均为“工资+奖金+补贴+福利”,其中每部分的数额相对较为固定,可变幅度较小,这就导致高管们“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收稿日期:2012-04-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路径与模式研究”(10YJA63013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研究”(L11BJY029);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垄断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规制研究”(2012lslktziglx-10)作者简介:宋晶(1965-),男,辽宁铁岭人,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组织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E-mail:song827@88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总第343期二是当期薪酬多,远期薪酬少。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营业绩好坏的评判标准还主要是利润指标,导致其在薪酬制度设计上缺乏长期而有效的激励内容,诸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长期激励措施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即便是在最具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国有上市公司,情况也是如此。
当然也不否认有少数的国有上市公司试推行了持股计划,但该持股计划仅是内部职工股的一部分,仅仅是作为福利形式而存在,而不是作为激励制度的一项制度安排,也不存在独立的运行机制与制度保障。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不仅结构单一,而且与企业绩效关联度也较低。
在我国,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享受着政府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父爱主义”偏袒,政府对国有企业市场准入、经营授权、价格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体制保护明显,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不是企业经营的真实反映,企业业绩究竟应多少归功于高管的有效经营,多少应得益于“父爱主义”偏袒均难以衡量。
而且在国有企业经营实践中,高管薪酬变动方向与企业业绩变动方向不一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如2008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8.29亿元,对比2007年的18.2亿元大降365.33%,但其高管工资却不降反增,增幅约为50%。
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多元性,进一步模糊了经营者努力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
2.自定薪酬,畸高现象突出毋庸置疑,作为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命脉,也拥有着对企业资源的最终分配权,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早在18世纪,斯密就在《国富论》中论述过,劳动工资应随着职业的难易以及承担责任大小的不同而不同[2]。
另外,从个人特征方面而言,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普遍较高,且服务年限一般较长,工龄较长。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舒尔茨及明赛尔等人一致认为,应支付给具有较高人力资本质量的员工较高的工资,以作为对其接受教育、参加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与此同时,工资差别理论认为,随着工龄的增长,不但知识和经验在不断积累,而且和企业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工资应随着工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3]。
除此以外,信号传递理论也认为,即使正规学校教育本身并非是一种生产力,企业仍然可以向那些接受过更高教育水平的人支付较高的工资[4]。
因此,依据人力资本、工资差别及信号传递等理论,支付给高管们较高的薪酬无可厚非。
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早已突破较高的界线,而且出现了过高甚至畸高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薪酬的绝对数额上,也表现在薪酬的相对数额上。
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我国国有企业高管工资是企业内最低工资的98倍,而世界平均值仅为5倍。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之所以出现过高甚至畸高的现象,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标准绝大多数是由企业自主确定,主管机构或部门审批,其决定性意见出自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结果导致“打工者”不但可以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为自己制定高薪,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董事会或主管部门通过或批准。
国有企业高管自定薪酬现象使企业激励机制中“与绩效挂钩”的“灵魂”丧失,并使一些高管失去了法律的制约,因而出现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畸高现象产生。
3.在职消费泛滥,“伪激励”问题严重作为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以及契约不完备性的产物,在职消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制度创新尚未成熟之前,适度的在职消费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激励方式,然而很多国有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已经远远超出正常合理的标准,呈现出自我激励的高昂成本[5]。
在职消费已日益成为国有企业高管们间接提高其收入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很多国有企业经营者表面抱怨薪酬太低,内心却不情愿放弃这个位置的真正原因。
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泛滥现象不但使得作为薪酬补充的在职消费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而且还导致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畸高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也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日益沦为“伪激励”机制。
所谓薪酬制度的“伪激励”问题,即表现为要么对不该激励的人激励,要么不顾事实打着激励的旗号搞“天价薪酬”。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伪激励”问题一方面使得优秀的管理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又使得经营能力较差的管理者通过“内部人控制”等手段“稳坐江山”,这种“伪激励”机制比不激励更戕害公平和正义。
对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解释,综观其主要观点,他们认为,是国有企业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出资人缺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国家或政府薪酬管制等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由国有企业董事会外部化特征导致的高管任用和考核行政化三个方面造成了上述问题的产生。
诚然,无论是出资人缺位,还是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抑或是高管任用和考核行政化,确实是导致高管薪酬畸高现象突出、在职消费泛滥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探究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更应从薪酬决定机制这一深层次的原因入手。
具体而言,作为现代经济学工资决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水平不再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而是通过雇佣双方的谈判来确定[6]。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真正的出资人是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委托国家或政府作为出资人代表,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
国有企业出资人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与代理人进行薪酬谈判时,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其谈判结果也势必缺乏必要的公平性,从而更倾向于代理人的利益。
因此,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不完善性使得高管能够站在优势的地位“肆意妄为”,从而导致了其薪酬制度存在着与企业绩效脱节,畸高现象突出以及在职消费泛滥等诸多问题。
然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工资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薪酬决定机制又是怎样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企业性质。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既具有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相似的公共性,又具有与一般非国有企业相似的企业性,即具有“二重性”特征。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就在其著作《微观规制经济学》中提出了国有企业“二重性”理论。
国有企业“二重性”即指,国有企业在具有“公共性”的同时也具有“企业性”。
具体来讲,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所有或部分所有,同时处于政府或多或少的经济管制和政府管制之下,企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政府行为,因此,具有公共性;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与非国有企业相同的经营自主权和财务目标,因此,又具有企业性[7]。
在实际应用中,学者们惯用国有程度和管制程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国有企业的公共性,且国有程度与管制程度成正比,一般地,两者指标值越高,国有企业的公共性程度就越高;同时用自主性和营利性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国有企业的企业性,同样地,自主性与营利性也成正比,二者指标值越高,国有企业的企业性程度则越高[8]。
基于以上,国有企业的“二重性”特征决定国有企业既不能像一般企业一样完全独立自主地经营与管理,也不能像其他公共部门一样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援与补贴,进而也决定其不能建立“真正”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也导致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着诸如薪酬结构单一、与绩效脱节,以及畸高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
二、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思路从近几年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实践来看,改革的思路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以至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等不能形成并发挥作用,进而导致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破坏收入分配原则,薪酬的激励功能等也无法发挥。
对此问题,学术界观点也并不一致,其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从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其高管的职能和地位等同于公务员,因此,应实行类似于公务员工资标准的薪酬制度,正如连续五次将垄断企业改革提案带上“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认为的那样,国有企业领导就是负责管理,应该和公务员拿同样的薪水;而另一类学者则主张应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以使国有企业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率,相应地,也应对其高管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正如张维迎认为的那样,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因此应对其进行私有化改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