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膏处方工艺设计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小试处方
1、难溶性药物的加入问题
如果药物水溶性不好的话,即使在加热状态溶解了,随着温度降下来,药物自然会重新析晶。可以将药物微粉化,或者至少按照药典要求将粒径粉碎到180um以下,在乳化结束后加主药。可以用一定的溶剂分散药物后加入。
万能溶剂二甲亚砜作为一种很老的透皮促进剂,有其应用局限性,一般要求使用量不超过10%,其次它在18.5℃时易结晶,当用量少时,这影响可以忽略。
常用溶剂丙二醇可以保湿,但是也可以破乳,超过5%之后会造成局部刺激性。
2、表面活性剂
SDS为乳化剂,一般乳膏效果很好,但是乳化时气泡较多,开真空容易跑料,推荐半锅生产;因为SDS乳化作用适宜的PH值应为6-7,不应小于4或大于8。SDS量可以增加到3%,4%,甚至6。
吐温单独实用,乳化能力可能不够;可以将吐温和司盘联用,增加乳化剂的乳化能力。
使用聚氧乙烯-100这类的高效乳化剂代替吐温;聚氧乙烯-100在1:1的比例下能和单甘脂组成高效乳化剂,效果非常优良。
HLB值仅仅对乳膏处方设计有点指导意义,并不绝对,乳膏稳定如否,是看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是否和使用的油相相匹配。
3、基质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十八醇用量,增加乳膏的刚性,适当提高单硬脂酸甘油酯,也可以改善基质,卡波姆作为基质可以加入到水相中。
乳膏剂必须加入保湿剂,不然在开包装后容易变干,影响患者的使用;一般用10%的丙二醇或丙三醇。
4、其他
乳膏中尽量避免用离子型的辅料,因为高浓度离子会产生破乳的效果,对乳膏的稳定性不利;建议去掉EDTA-2Na。
山梨酸的抑菌效果不如尼泊金,建议用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联用,替换山梨酸;
关于处方,可以联系佳法赛获得技术支持。
二、小试工艺:
实验室的话,一般用到的是烧杯,玻璃棒,水浴锅,高速均质机。
水相油相分别在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化,然后水相、油相混匀,手动搅拌。不过细腻度肯定不如大生产的好。另外也可以用高速均质机,不过就是速度太快,我一直担心破乳,所以实验室的多是手动搅拌。
有的战友提到pH值的问题,个人建议倒是不必调整,人体皮肤对弱酸性有较好的耐受,乳膏在pH4以上就可以了。
搅拌均质为乳膏翻腾为准,乳化是否充分影响乳膏的稠度。
三、处方筛选评价指标
粒径:按照药典要求,溶液型乳膏是不用测粒径的。如果是混悬型的乳膏,那么就要对粒径进行控制,在你的工艺当中应该尽量避免药物析晶。
均匀度:有两个概念,均匀性(均匀度):物理外观要求色泽均匀一致,无污物;质地细腻、均匀有粘着性,用肉眼观察,不得见到能见性颗粒,涂于手上摩擦不应感觉出有颗粒存在。第二个是混合均匀度,可以乳膏不同部位取6个点,测定含量,计算RSD。
分层:主要用离心,耐寒耐热试验。离心一般是2500r/min,离心30min观察有无破乳,油水分离现象;
耐寒:-15℃放置24h观察,耐热:55℃放置6h后观察。
影响因素:高温试验一般不用60℃(60℃可能放置5d,10d破乳了),可以考虑40℃,光照和其他制剂一样。高湿,o/w的乳膏我认为不用做。低温的稳定性最好做,方法可以参考指导原则。
pH测定,可以稀释10倍检测。
四、质量研究
一、制剂基本评价项目(乳膏剂)
1、外观
2、离心试验情况
方法:分装于10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处理15min,应无分层现象
3、基质的酸碱度
方法:取适量,加热熔化,测其PH值。
4、含量检测
5、失水情况
将不同基质放入分别置于烘箱(30±1℃),室温(23±1℃)及冰箱(5±2℃)中贮存7
天后观察、称重。
注:空白基质通过前3项合格后,进入失水情况考察。
二、制剂影响因素试验
1、影响因素确定
乳化温度、乳化剂用量、基质配比
2、考察指标确定
见乳膏剂制剂评价项目。
三、加速实验设计。
五、生产工艺:
乳膏常用设备:发胶锅(水相配液罐),夹层蒸汽不锈钢配制罐,真空泵,真空罐,胶体磨,混合机,软膏或乳膏灌装机,封尾机,包装机,批号打印机。
国产的真空乳化设备都差不多主要是:无锡红旗和浙江天富。
乳膏稠度可以补救,稀了可以补加增稠成分(例如单甘酯,三乙胺),稠了可以加点水(o/w),有点像傻老婆和面。
油相的加热方式是:先将主锅加热到60℃,然后投入熔点高的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保温溶化后,再加入熔点低的白凡士林。这样做的好处有:溶化时间快,减少挥发,同时不会出现油相一起加入再升温,搅拌浆上的不易溶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