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6.12 KB
- 文档页数:5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比较摘要: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
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小麦叶锈病;抗性;小麦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8)09-0064-02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叶锈病(P.recondita)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1,3-4],近年来这2种病害在庐江地区的重发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笔者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2、扬麦13、扬麦15、镇麦5号、宁麦16、皖麦32、扬麦18、扬麦19、镇麦8号、扬麦158共10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将10个品种种植在同一块田中,每个品种3次重复,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11.1m、宽3.6m,小区净面积(不包括沟宽)40m2。
重复间沟宽20cm,重复内沟宽15cm,沟深均为15cm以上,试验区四周设宽2m的保护行。
1.3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村,小麦直播田,为近年来小麦纹枯病、锈病连续发病较重的地区;试验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易于田管,肥力水平中等,质地中壤,pH值5.0,有机质含量1.89%,所有参试品种均安排在同一田块内;采用撒播法,于11月9日播种,播种量165kg/hm2,每小区播种量0.66kg。
试验区总纯氮用量195kg/hm2,其中:基肥、苗肥、腊肥、冬后拔节肥分别占总纯氮量的50%、15%、15%、20%;磷肥(P2O5)用量为75kg/hm2,全部作基肥;钾肥(K2O)用量为112.5kg/hm2,基肥、穗肥分别占施钾总量的65%、35%。
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引言: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种植。
然而,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给全球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对抗病性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详细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小麦抗病性的影响。
【一、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遗传多样性指的是某个物种或群体内部基因型与表型的多样性水平。
在小麦抗条锈资源中,遗传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抗性基因的存在与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抗锈基因的发现与鉴定通过对小麦品种进行抗锈性筛选,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出多个抗锈基因,如Lr34、Lr37、Lr46等。
这些抗锈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对条锈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并在小麦品种中广泛应用。
3. 抗锈基因的分布规律通过大规模的抗锈基因鉴定工作,科学家们发现小麦抗锈基因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
例如,Lr34在亚洲地区普遍存在,而Lr46则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
这种区域性的分布使得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抗锈特性。
【二、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的关系】1. 抗锈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抗锈基因主要通过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来发挥作用,其中一些蛋白质具有抑制条锈病菌生长的功能。
不同的抗锈基因具有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
2. 抗锈基因的组合效应小麦抗锈资源中存在大量的抗锈基因,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组合。
不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抗锈基因组型,从而导致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性水平不同。
通过对不同基因组型的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基因组型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这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小麦锈病用什么药,对小麦的影响,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1、播种前,使用20%粉锈宁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使用2%立克秀进行包衣,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5%。
2、大田病叶率达到0.5-1%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0-35g的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8-9g的25%丙环唑乳油兑水稀释喷雾。
一、小麦锈病用什么药1、播种之前,使用20%粉锈宁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或者是使用2%立克秀进行包衣,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5%。
需注意,使用粉锈宁拌种后,需要在拌种结束的6-8小时左右进行播种。
2、当大田内病叶率达到0.5-1%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0-35g的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8-9g的25%丙环唑乳油,或45-60ml的20%粉锈宁乳油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病情较为严重的地块,需要喷洒2次。
3、当大田病叶率达到1%以上,严重度在10%以下的时候,每亩地使用50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40ml的20%粉锈宁乳油,或15-30g的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兑水50-75kg稀释喷雾。
如果大田病叶率达到15%以上,严重度在10%以上,同样可以使用上述药物进行防治,但是使用浓度需要提高至2-4倍。
二、小麦锈病对小麦的影响,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1、影响(1)症状:小麦锈病分为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均会导致小麦的叶秆、叶鞘、叶片等处出现大片黄斑,后续随着时间推移,黄斑连接成片,形成铁锈色的粉疮(夏孢子聚集),病害进入后期后,会出现黑色的斑疮(冬孢子聚集)。
(2)具体影响:小麦锈病会引起叶片早衰,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并且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降低籽粒的饱满度,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
2、最佳防治时期(1)小麦锈病在播种前,以及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时候进行防治为宜。
(2)如果是控制小麦锈病大流行,最佳防治时期应当是中心病团开始出现的时候。
小麦锈病病虫害防治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小麦锈病是最常见和具有破坏性的病虫害之一。
为了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有效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一、小麦锈病的危害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为条锈病、黑锈病和白锈病三种类型。
这些锈病对小麦植株的叶片进行侵害,严重影响了其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从而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病害防治方法为了遏制小麦锈病的蔓延,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
1. 地理选择在种植小麦时,应该优先选择生产区域春季气温较低、下雨较多的地方。
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对锈病的传播不利,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长期繁育选择,在小麦品种中培育出一些能够抵抗锈病侵害的抗病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在感染锈病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积极的影响。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阳光的照射和通风的流通,及时翻晒土壤,清除病害源是关键。
4. 农药防治当小麦锈病发生严重时,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5.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利用寄生菌、杀虫菌等微生物来控制锈病的传播和侵害。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副作用。
三、综合防治综合综合各种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地理选择、品种培育和田间管理,并根据病情选择农药或生物防治来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之,小麦锈病对小麦的种植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防治方法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文中介绍了主要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危害方式;产量;防治方法一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以及防治方法1 小麦锈病(1)发病症状。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主要危害小麦的片、叶鞘以及茎秆。
条锈规则,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1】。
发病情况以叶锈发生最多,条锈次之,秆锈最少。
麦株发病后,主要破坏叶绿素,光合作用减弱,并掠夺植株养分和水分,致使水分蒸发加速,导致灌浆受阻,干粒重下降,一般可减产15%一25%,严重者达50%以上。
(2)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二是做好早期预防,采用已登记的拌种剂戊唑醇等药剂拌种,预防和推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闭。
小麦条绣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治,当发现发病中心时即应防治。
通过近年来对阳谷县条锈病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的监测情况看,在3月中、下旬用药剂控制发病中心,4月初对发病麦田进行全面防治,用25%丙环唑(又名敌力脱)乳油600 mL/hm 、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375~45O m 南、25%粉唑醇悬浮剂270~375 m1.Jhm2,三唑酮粉剂1~*200一l 500 g/hmz等对水750~l 125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2 小麦纹枯病纹枯病又名为立枯病、尖眼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达到50%以上。
(1)发病症状。
小麦各个生长发育时期都会受害:小麦发芽感病后,芽鞘变成褐色。
严重时烂芽枯死[33。
秋苗至返青期感病,叶鞘上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病斑。
叶片呈暗绿色水渍状,严重者死亡。
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呈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病斑扩大相连成秆烂茎。
主茎和大分蘖常不抽穗,成为枯孕穗。
(2)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即播种前的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
①药剂拌种:当前施用效果最好的是用20%三唑酮乳油,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戊唑醇湿拌剂等拌种,药剂用量为干种子量的0.02%~0.03%(有效成分)。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遗传差异引言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育种研究中一直面临着小麦条锈病的威胁。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条锈病的遗传差异,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选取了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进行了遗传差异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外收集到的8个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小麦条锈病菌进行实验。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形态观察,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小麦条锈病小种A表现为大形孢子,并且孢子的大小和形状比较稳定,而小麦条锈病小种B则形成较小的孢子,并且形状不稳定。
这些形态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小种的毒力和侵染能力有关。
在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生长速度、孢子产量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麦条锈病小种C的生长速度较快,孢子产量也较高,而小麦条锈病小种D则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小麦条锈病小种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我们对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我们获得了这些小种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分析。
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遗传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的致病性、侵染能力以及抗药性等特征有关。
结论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基因组水平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3期安康市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区、条锈病早发区,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呈现发病早、发病严重度高等特点。
对小麦条锈病进行大面积拌种,可使冬前麦苗极显著地不发病,致早春缺乏足以引起流行的菌源,斩断小麦条锈病传播桥梁,达到控制该病流行为害的目的。
近几年,种子包衣剂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现拌、包衣,以及不拌种等多种方法并存,农户反映出苗差,对小麦条锈病预防作用不明显。
为此,安康市汉滨区植保植检站特选择最近几年常用的种子包衣制剂、拌种剂进行试验,以找出适合药剂和拌种方法对小麦条锈防治。
试验在全市历年发病最早的早阳镇进行,验证不同拌种药剂及方法对小条锈病发生期的推迟、防治作用、对小麦出苗期出苗情况、分蘖情况、保产增产效果的影响作用,筛选出适合安康市小麦条锈病拌种的药剂及方法,为小麦秋播拌种提出可行方案,为小麦高产、丰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地设在汉江沿岸316国道旁边、早阳镇龙泉村四组一农户地块,该试验区域小麦在同等播期情况下,其小麦生育期较全区小麦生育期早1周左右,也是整个安康市条锈病早发区、全国小麦条锈病源头重点治理治理区域。
土壤为黄土壤地,前茬作物为芝麻,试验地坡度缓坡、地力较均匀。
试验地小麦在同等播期情况下播种。
试验地面积1333.33m 2,总施肥量碳酸氢铵125kg 、过磷酸钙50kg ,均匀撒施,间设50cm 保护行[1-2]。
试验耕种、播种方式及后期管理方式与整个汉滨区大农业播种小麦方式相同。
播种前后天气情况:播种前后分别下了一场雨。
1.2试验材料3%苯甲醚环唑悬浮种衣剂,为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公司生产,此药为内吸性杀菌剂,药种比1∶400。
粉锈宁,为江苏省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为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拌种药剂比为1∶625(即15%粉锈宁80g 拌小麦种50kg )。
特普唑,为沈阳丰收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为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本品为内吸性向定传到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一定的生产调节作用,拌种药剂比为1∶800,方法为每50kg 小麦种子用12.5%特普唑(烯唑醇)62.5g 拌种。
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效果研究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农业专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发现了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就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小麦的病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小麦主要病害的种类和特点。
小麦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等,在小麦的生长期间都会对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斑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条锈病则是由条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形成红色或褐色的條狀锈斑,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叶片枯萎甚至死亡。
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小麦穗部形成黄色至红色的霉病斑,导致小麦的籽粒受到破坏。
这些病害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这些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非常重要。
目前,为了有效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农业专家们提出了几种药剂混用的防治方法。
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多种防治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的混用,以及不同机制的药剂混用。
在防治小麦的白粉病时,可以将拌剂(多菌灵)与粉锈霉灵混用,效果较好。
在防治小麦的条锈病时,可以将粉锈霉灵与螨灵、敌菌胺等混用,能有效抑制条锈菌的生长。
在防治小麦的赤霉病时,可以将敌菌胺与拌剂混用,能有效抑制赤霉菌的生长。
还有一些混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方法,如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或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农药混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针对这些混用防治方法,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小麦品种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效果,需要进行实地的研究和验证。
目前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实验和研究,下面将对一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些研究表明,几种药剂混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能够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给小麦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他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
小麦条锈病主要分为黄锈、条锈和黑锈三种类型,其中黄锈是最普遍的。
小麦条锈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湿、高温度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
在这种条件下,条锈菌能迅速繁殖,通过气候湿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小麦受到条锈病侵害的风险。
一般在小麦越青壮期进行发病,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1. 合理种植小麦品种要想防治小麦条锈病,就需要合理种植小麦品种。
目前,育成了许多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这些品种能够有效地抵抗条锈病的侵害,减少发生的风险。
种植这些抗病品种的小麦,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也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
还需要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因为过多的氮肥会使小麦生长过于茂盛,增加小麦受病害侵害的风险。
3. 合理管理田间环境合理管理田间环境也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
要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疏解田间杂草,保持灌溉排水畅通,以减少小麦受到条锈病的侵害。
还需要合理控制小麦的密植情况,避免小麦茎叶交叉生长,增强小麦植株的通风性,减少小麦受到条锈病的风险。
4. 农药防控如果小麦已经受到条锈病的侵害,就需要进行农药防控了。
可以选用有效的杀菌剂,喷施到小麦的叶面,以控制条锈病的发展。
喷药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发现小麦叶片出现病斑后的晨间或傍晚,这样可以减少农药对小麦的伤害,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条锈病的发展。
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及稳产作用研究
沈丽;叶香萍;廖华明;何华健;王胜;刘如东;罗林明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年(卷),期】2008(009)001
【摘要】小麦条纹锈病已成为四川省威胁安全产量D小麦的小颗粒危险疾病。
通过探索小麦条纹休息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综合疾病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是有意义的。
全部种植的条纹锈病动态发展通过在具有不同抵抗水平的6个小麦品种中采取不同的混合种植组合来系统地研究了混合种植。
该实验的结果表明,4和6个小麦品种的混合种植可以延迟小麦的兴奋条纹锈病,减缓疾病的速度,减少疾病的损害以及稳定小麦的产量。
【总页数】5页(P134-138)
【作者】沈丽;叶香萍;廖华明;何华健;王胜;刘如东;罗林明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北碚,400716;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成都,610041;三台县植保站,四川三台,621100;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成
都,610041;三台县植保站,四川三台,621100;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成
都,610041;绵阳市植保站,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成
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效果孙振宇;黄瑾;张勃;王晓明;贾秋珍;曹世勤;金社林【摘要】Three local wheat cultivars of wheat stripe rust physiological rac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mixed planting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in Gangu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Lantian 6 mixed with Tianxuan 46 in the 1 : 1 ratio,the relative effect of each treatment were more than 60% , especially the treatments in the mixtures of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cultivars in the 1 : 3 and 1 : 5 ratio,the relative control effect were more than 80%.%在甘肃甘谷对供试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不同抗性水平的3个当地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比例混合种植,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种兰天6号与抗病品种天选46以等比例混种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均在60%以上,尤其是感抗比例在1:3、1:5混种组合下的相对防效达到80%以上。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品种混种;防效【作者】孙振宇;黄瑾;张勃;王晓明;贾秋珍;曹世勤;金社林【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小麦不同品种混种对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陈企村1,2 朱有勇2**唐永生3 康振生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杨凌 712100;2.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3.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曲靖 655000 )摘要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等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另外,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平均为+3.9%。
小麦品种混种在产量上的正效应、0效应、负效应所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9.4%、8.3%、22.3%。
年份、地点等具体环境条件会影响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
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可以降低条锈病病情指数。
因此,品种混种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小麦品种混种产量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品种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181;S512.104CHEN Qi-Cun1,2, ZHU You-Yong2, TANG Yong-Sheng3, KANG Zhen-Sheng1(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and Pest Manage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6,China; 3.Qujin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ujing 65500, China)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with six cultivar mixtures combined using seven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including Fan19,Yin11-12, Chuanmai107, Jingmai10, Qingchun55, 46548-3 and An96-8-were conducted in multi-sites and -years in Qujing,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years of 2003-2006,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yield and on wheat stripe rust severity under natural diseased conditions. Overall, the mixture effect on yield was +3.9%; frequencies of positive, zero, and negative mixture effect on yield were 69.4%, 8.3% and 22.3%,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environments such as sites and years affected mixture effect on yield. In the year when stripe rust was relatively more severe, the wheat mixtures were all able to reduce disease index of stripe rust. Thus, using cultivar mixtures would be of practical value to some wheat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Key words Wheat, Cultivar mixtures, Yield,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Variety diversity作物不同品种混种作为一种种植方法,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的应用有较多研究,证明能控制稻瘟病并有一定的产量收益 [1-4]。
小麦不同品种混播效果好
周兴海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1992(000)005
【摘要】我场从90—91年进行了小麦高矮杆品种混播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证明混播比清种的提高透光度,增加穗数和粒数,增产效果明显,是一项不增加成本的有效增产措施。
一、增产效果从两年的经验和示范表明,90年混播比清种的平均亩增产31.3公斤,增产9.6%;91年混播比清种的平均亩增产41.7公斤,增产14.9%。
两年配两个组合,试验和示范的混播比清种无不增产,而且增产效果都很明显。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周兴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不同株高品种混播对青海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J], 权文利;陈志国;连利叶;王蕾
2.抗病品种与品种混播在小麦锈病防治中的应用 [J], 张彦波;肖磊;董策;张希太
3.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 [J], 邵海峰
4.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 [J], 李燕娥;解红娥
5.混播对黄淮海8个主推小麦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锌浓度的影响 [J], 蒋曦龙;王澜;乔月彤;李晓靖;薛燕慧;张荣亭;夏海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病特性及保产作用少麦品种的高温抗条锈病特性及保产作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麦品种在高温下对抗条锈病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保护小麦的生产。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介绍了小麦抗条锈病的机制,然后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对抗条锈病的高温因素。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在高温下抗条锈病特性的差异。
具体而言,我们分析了小麦品种中ES-2和TAM 112的条锈病受害情况,并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病特性的差异。
最后,我们建议选择ES-2和TAM 112这两个小麦品种,以帮助保护小麦的生产。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高温,抗性1. 引言条锈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麦病害。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使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研究小麦品种的高温抗条锈病特性以及利用这些特性保护小麦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机制小麦对抗条锈病的机制主要是抗菌性抗性和非抗菌性抗性。
抗菌性抗性指小麦株系能够直接抵抗条锈病菌的侵染,尤其是在抗菌性的温度范围内。
而非抗菌性抗性则指小麦株系能够通过抵抗高温、低温、干旱等环境条件来保护自身,以防止条锈病的发生。
3. 影响小麦对抗条锈病的高温因素在高温条件下,小麦抗条锈病的能力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基因本身影响。
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日照时间、温度和湿度。
这些条件会影响小麦的生理活性、发芽率、生长速度以及营养吸收能力,从而影响其对抗条锈病的能力。
此外,小麦的基因组也会影响其对抗条锈病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抗性基因的种类和数量。
4. 不同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特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品种的高温抗条锈病特性,我们选择了ES-2和TAM 112这两个小麦品种,分别在35°C和45°C的高温条件下测试了它们对抗条锈病的能力。
结果表明,ES-2在35°C时的受害率低于TAM 112,但是当温度升高到45°C时,它的受害率也比TAM 112高。
这个结果表明,ES-2在高温下的抗性较差。
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增产效应在农业生产中,混种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针对不同棱型和株高的大麦品种进行混种,可以发挥它们的优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棱型和株高两个方面来介绍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增产效应。
1.圆形与卵形混种圆形和卵形大麦分别以其丰收率和产量高而受到重视。
将这两种棱型的大麦混种进行种植,可以让地力得到充分利用,每个品种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了良好的环境刺激,增加了养分的利用率和根系的发育。
混种后的产量相比较单种种植来说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作物品质,达到双赢的效果。
卵形大麦和长形大麦各有其优点,卵形大麦产量高,长形大麦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等,将两者混种能够让其互相补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混种后的产量相比单品种种植而言会有提高,同时也能够减少植株稀疏的情况出现,从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圆形和长形大麦分别以其丰收率和耐旱性受到重视。
将两者混种种植,可以让每个品种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让不同株型的大麦冠层受到互相交错的作用,导致植株更加粗壮结实,为农业增加了一定的保障。
大麦的株高是指种植的大麦高度,不同株高的大麦在珍重数量和抗倒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将不同株高的大麦混种进行种植,可以发挥其互相搭配的优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1.高矮混种高矮混种可以提高大麦的茎秆稳定性,减少折损和落果现象,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空气的利用率,提高了光能转化率和干物质积累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量和抗逆性,降低了风险。
矮种大麦的养护成本低,中高型大麦的产量和品质较高,将两者混种的话可以使产量得到提高,同时又不会出现大量矮种大麦的情况。
此外也能够使茎秆更加粗壮,增加了耐风性和承重力。
中矮和中高型大麦,在抗倒性和产量方面各有优势。
将两者混种种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耐逆性,不同株型的大麦相互补充调和,发挥出潜在的优势,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两种重要病害。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最有效、经济和环保的措施。
然而由于单一抗病基因的大面积利用和病原菌毒性的不断变异会导致抗病基因被病原菌新的毒性小种所克服,从而造成品种抗病性“丧失”,引起新的病害大流行,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不断从小麦品种(系)、外源材料和农家品种中挖掘并定位新的抗病基因,利用其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甘肃陇南种植50多年,至今对条锈病抗性依然很稳定;普通小麦-滨麦草衍生后代M8664-3对我国条锈菌多个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小麦品种天选45对小麦白粉菌多个菌系具有苗期抗性。
为发掘和利用这些品种(系)的抗病基因,本研究对三个品种分别进行抗条锈性和白粉病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优势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CYR34对农家品种武都白茧进行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武都白茧在苗期除对CYR29表现中抗外,对其余小种均表现感病。
而在成株期多年多点鉴定中,该品种始终表现稳定抗性,表现为成株期抗病性。
对武都白茧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后代F<sub>3</sub>群体在4个环境(杨凌2015,2016;天水2015,2016)下的抗条锈性调查结果表明,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性由多个QTL控制;用SNP和SSR标记结合表型数据通过两种QTL计算方法检测到两个表型变异解释较高的QTL:QYrwdbj.nwafu-5A与QYrwdbj.nwafu-2B.1。
其中QYrwdbj.nwafu-5A位于小麦染色体5AS的缺失系5AS1-0.40-0.75和5AS3-0.75-0.98相邻的区域,解释15.02%-40.26%的表型变异;QYrwdbj.nwafu-2B.1位于小麦染色体2BS的缺失系C-2BS1-0.53上,该位点解释9.54-10.40%的表型变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年1月 第17卷 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09, 17(1): 29−3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11D100203)、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5)、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 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558)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7049)资助** 通讯作者: 朱有勇(1955~),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E-mail: yppl@ 陈企村(1964~), 男, 在读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谷类作物病害防治研究。
E-mail: chenqicun1227@DOI: 10.3724/SP.J.1011.2009.00029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陈企村1, 2 朱有勇2** 李振岐1 唐永生3 康振生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712100;2.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1;3.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曲靖 655000)摘 要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 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 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 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 调查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平均为+3.9%; 小麦品种混种在产量上的正效应、0效应、负效应所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9.4%、8.3%、22.3%; 年份、地点等具体环境条件会影响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
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 品种混种可降低条锈病病情指数。
因此, 品种混种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混种 小麦产量 小麦条锈病 品种多样性中图分类号: S181; S512.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09)01-0029-05Effect of wheat cultivar mixtures on wheat yield and stripe rustCHEN Qi-Cun 1,2, ZHU You-Yong 2, LI Zhen-Qi 1, TANG Yong-Sheng 3, KANG Zhen-Sheng 1(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and Pest Manage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3. Qu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ujing 655000, China)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 involving six cultivar-mixed combinations from seven wheat cultivars (“Fan19”, “Yin11-12”, “Chuan-mai107”, “Jingmai10”, “Qingchun55”, “46548-3” and “An96-8”) was conducted in a multi-site setting from 2003 ~ 2006 in Qujing, Yunnan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ixed planting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on yield and stripe rust severity under natural disease conditions. Overall, the effect of cultivar mixture on yield is +3.9%. The frequencies of positive, neutral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yield are 69.4%, 8.3% and 22.3%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like site location and year affect cultivar mix-ture effect on yield. In years when stripe rust is relatively severe, all mixed combinations reduce disease index of stripe rust. Thus using cultivar mixtures can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Wheat, Cultivar mixture, Wheat yield, Wheat stripe rust, Varietal diversity (Received Feb. 10, 2008; accepted June 1, 2008)作物不同品种混种作为一种种植方法, 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的应用有较多研究, 证明能控制稻瘟病并有一定的产量收益[1−4]。
但是, 有关小麦品种混种的研究尚较少, 且研究也都在控制病害方面[5,6], 至于产量方面的影响尚少见报道。
国外相关研究认为, 小麦品种混种即使在病害不存在或不严重的条件下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7−10]。
研究指出在病害存在的条件下, 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和防病效应有时相关性很弱[7]。
但是如果品种混种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主要是对水分、养分、光照的竞争作用以及对3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17卷于环境变化不敏感的组分对敏感组分的补偿作用), 则品种混种的产量应与其组分单种产量的平均数相等, 否则, 就有可能偏离该平均数而表现其优势或劣势[8]。
国外对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证明品种混种的防病效应与感病组分在品种混种中所占比例存在对数关系[11]或线性关系[12]。
据此推论, 增加组分数目有可能提高小麦品种混种的防病效应。
本研究通过多年、多点的大田试验, 分析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 并调查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以期为品种混种在我国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10˚340′E、25˚30′N, 海拔高度1 862.5 m, 年均气温14℃, 年均降雨量1 109.5 mm)的小河湾村(2005~2006年改为邻近沾益县太平村)和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基地同时进行。
太平村土壤肥力高, 旁边是河, 整个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高, 生长状况好。
育种基地土壤黏重, 水分含量少。
小河湾村沙性土壤, 有机质含量少。
因此太平村土壤状况相对为好。
1.2试验品种与品种混种群体组成选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安96-84”7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 其中“引11-12”、“靖麦10号”、“46548-3”和“安96-84”属于白粒、硬质冬小麦, “川麦107”为白粒、半硬质冬小麦, “繁19”为红粒、软质冬小麦, “青春55”属于红粒、硬质春小麦。
有关其生育期、株高、理论产量、对条锈病的抗性见表1。
由于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对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表1 供试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理论产量和病害抗性Tab.1 Growth period, height, theoretical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tested wheat cultivars品种生育期株高理论产量病害抗性Cultivar Growth period (%) Plant height (%) Theoretical yield (%) Disease resistance繁19 Fan19 99 92 110 S 引11-12 Yin11-12 96 102 88 R 川麦107 Chuanmai107 100 97 101 S 靖麦10号 Jingmai10 103 120 101 R 青春55 Qingchun55 98 101 95 R 46548-3 100 93 95 R 安96-8 An96-8 103 97 110 R 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和理论产量是指与所有7个试验品种相应指标平均数相比的百分比; 病害抗性是指在当地自然诱发条件下对小麦条绣病的抗性, 其中S表示感病, R表示抗病。
Growth period, plant height and theoretical yield are all expressed as percentages of correspondingmeans of the tested seven cultivar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s resistance to local pathogen population of stripe rust in wheat (S, susceptible; R, resis-tance).进行研究, 故在利用上述7个品种组合成品种混种群体时, 主要考虑生育期相近的组分组合, 以便统一收获(当地小麦收获期白天气温可达25~31 ℃, 使所选组分在生育期上的差异更小), 而在其他性状(包括产量)上则保持组分间有较大多样性。
此外, 也考虑了通过增加组分数目以减少理论产量很高而感病的“繁19”在品种混种中的比例问题。
根据这些考虑, 以“繁19”为基础, 依次加入“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 共组合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 用符号分别表示为: M1(“繁19”+“引11-12”)、M2(“繁19”+“引11-12”+“川麦107”)、M3(“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M4(“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M5(“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M6(“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安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