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77.82 KB
- 文档页数:4
信息技术与语文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体上是朝着推进新课程改革方向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语文的结合体现出诸多优点,但实事求是地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缺乏系统的研究,缺乏有效的应用。
所以,要对这个问题做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学校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网络平台与语文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一)开发多媒体教学网站,增强交互性。
多媒体教学网站在师生互动方面的功能是普通的多媒体教学难以比拟的,它的使用可以使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并更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所需资源、网址等进行整理,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信息技术首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沟通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其主导作用,在课前对所需资源、网址等要进行整理,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不至于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胡碰瞎撞,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料丰富的优势,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
网络最大的优势是传播新闻,语文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这一优势,通过网络课堂帮助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
(四)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有个性有创建的写作。
1.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允许学生在网上发表表达激愤情感的作文。
3.引导学生有创建的写作。
二、网络平台与语文有效整合研究中取得的成效(一)学生们很期待上网络课,他们能上网接触外面的世界,丰富生活,改变单调的学习状态,这样更能激起学生们积累材料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是网络课堂的优势。
(二)由于给学生们限定了一定的查找范围,使他们查找材料时不至于大海里捞针,无所适从,这样学生们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搜集到自己所要的信息,很有实效性。
(三)查找资料时只是大致限定方向,让他们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这种做法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合集5篇)篇1: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检测方法呢?一、课程整合的发展:在中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四个方面,相应的能力可以称为“信息能力”。
这种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已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换句话说,“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
由于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作用,人们普遍认识到,在学校教育中,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学校里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素养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红山区第八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班班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微机室,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起了多媒体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选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1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阶段性课题报告上海市普陀区真光小学课题组本课题研究于2006年9月被立项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专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有一些初步成效。
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如下: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过程按照原定方案,已完成两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一)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9月——2006年12月)1、选定课题内容。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有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以及建设现代化学校的需要出发,根据我校“科技、环保、艺术”教育的特色,我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内外教学与活动的全面整合,探索优化三类课程与课外兴趣活动有机结合的途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特确定“十一五”的研究课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并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草稿)。
2、2006年5月,我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这一课题向上海市电教馆转报中央电教馆申报立项,于2006年9月正式获准立项。
3、与上述过程同时,我校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选拔、确定课题组正副组长及成员人选。
4、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案例分析法、文献法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5、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反复讨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和任务,制订了课题研究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
6、确定课题研究各项目为与自然学科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机器人”、“航模”、“船模”等的研究设计与制作实践活动,还有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等探究实践活动;与美术学科、生活与劳动学科有密切联系的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活动;与音乐学科有密切联系的合唱、舞蹈活动。
7、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系列的信息技术与兴趣小组活动整合的科研方法及现代教学理论学习培训,以提高理论水平,了解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标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优势作者姓名:陈娟作者单位:广西兴业县葵阳镇中学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优势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结合。
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当中。
论文创新点:网络下的数学学习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应用性和知识性。
网络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
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优势广西兴业县葵阳镇中学陈娟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结合。
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当中。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关键词:教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诊断研究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54232853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通过网络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各国都相应采取不同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
如信息技术教育形式多元化、IT教育、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等。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实验、普及、摸索发展阶段。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管在客观因素还是人为因数等影响下差距仍然明显。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迅速信息技术教育,关键在于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位、定位科学、理念正确、决策果断,并且重视师资队伍队伍建设。
并且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都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家正在推行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
学校的电子白板教学、未来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翼校通平台的建立已初见成效,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而我们的教师队伍已经对未来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思想上的觉悟和实践中的摸索与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样,如何使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六桶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施计划一、课题背景与现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
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理论基础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案、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心得体会6篇写下心得体会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生活的洞察,心得体会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这将激励我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使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资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够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在实际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误区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学科课程的过程,它将对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产生变革影响.2.不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新技术简单应用于教学过程,而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根本途径和系统工程.整合是教学资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在系统方法和先进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诸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在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和教学资,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3.教师的信息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进入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系统,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点播系统等.这些软件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加上原有的常规媒体,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或对其一知半解,因此这些媒体或技术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对策和建议1.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层次的理解课程整合新课改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2.重视教学设计,整合过程要结合学科特点每个学科都有特定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数学属于逻辑经验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认知情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程,从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信息资的优化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良好的整合模式.3.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作为教师要注意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理念和技术是整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熟炼掌握计算机技术.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数据处理软件E_cel,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 、Flash 、Photoshop 、视频和音频处理技术,网站制作软件Dreamweaver 、FrontPaget等,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把这些技术运用到课堂上,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4.积极构建教学资信息网络在网络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充分的资料来.构建教学信息网络,并不是指硬件条件的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网,而是基于硬件网络的,打破自我封锁,实现网上教育资的共享,并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建设教育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资体系.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它在目前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还将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我们要不断地关注新的信息技术的产生并把它及时地应用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进修心得之杨若古兰创作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簇新的阶段.新课程尺度的出台,更关注先生的进修过程.目的是让先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先生在积极介入进修活动的过程中自动建构本人的常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把握解决成绩的方法,构成准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点下,请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讨,要利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无机的整合.(一)理论基础融合是指应用零碎科学的基来源根基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分歧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全体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本、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无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先生学会进行数字化进修.数字化进修是指进修者在数字化的进修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本,以数字化方式进行进修的过程.它包含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进修环境、数字化进修资本和数字化进修方式.在数字化进修环境中的变动:1.信息技术激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动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和教师说话变动为超文本和收集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材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须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上风: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本,教师、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进修,并通过对资本的利用、探究常识、发现常识、创造常识、展现常识的方式进行进修.2.信息技术激发先生进修方式的变动先生进修方式的变动与是否采取信息技术无必定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益于自立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进修、合作习.须要条件:要有准确的指点思想,不克不及变“人灌”改“机灌”上风:数字化进修改变了时空观念,对进修者提出了更高的请求.进修曾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毕生进修改变.在数字化环境下,黉舍教学要充分发挥进修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要使教学个性化、进修自立化、功课协同化,要把培养先生学会进修、培养先生具有毕生进修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进修的培养目标.3.信息技术激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动进修方式变动必定惹起教师角色的改变,从“讲解者”变成“设计者”、“组织者”、“引诱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4.信息技术激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常识输送单向模式,而变成多项即从“教师自动、先生自动”变成“师生和谐、平等”有益于先生自立进修,还可以实现一名教师可与多个先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反馈与矫正.总之,通过此次自学感受颇深,本身的理论常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古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条理的认识,对本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主要的指引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