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物流管理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物流管理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协调发展。
以未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来设计课程,才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所学为所用,人职匹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确保学生顺利步入社会。
(2)课题界定本课题面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最新岗位能力要求,从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入手,从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评方案和课程标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拟探索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规律。
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有关部门或院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学者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浦震寰(2010)提出通过调研掌握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应需求、改革创新的路子,以期完成物流管理专业颠覆性的教育教学改革。
钟鸣(2013)在分析现代企业用人要求的现状上,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技能为主,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现有的文献探索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但是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操作较少。
(4)本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上存在着培养日标、课程模式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不协调的矛盾,项目化教学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改革,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凸显了高职教育特色。
本课题结合高职学生学情,探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实践、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自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突破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上岗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5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摘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我院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02-0152-02文/李肖夫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Method Reformation of LogisticsManagement in the Higher V ocational Universitiesand CollegesLi Xiaofu(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bs tract:Th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key factor to finish the teaching task and to reach the teaching goal,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one of important aspects in our college,an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guiding principle,major teaching method and basic request.Ke y Word s :higher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method reformation物流教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数智化时代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杨欣高岩华灵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畅通区域物流大通道,推动区域物流大合作,打造城市物流大平台,促进城乡物流大融合是现代物流业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
而打造城市物流大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同城配送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配送作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实施为例,探讨在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并对如何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进行介绍。
1 教学整体设计1.1开发学习任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细分领域的配送作业标准。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电商企业配送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配送作业组织的难度为依据,由浅入深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C (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的模式,以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了商超配送、电商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学习模块,明确了各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同时,依据各平台的数据结合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基础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顺丰订单班的学生,对顺丰的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较强,但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短期的企业项目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但缺乏职业荣誉感。
1.2确定学习目标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配送各核心环节的作业方案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能够结合虚拟仿真验证结果和实操现场验证结果优化调整方案,能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在真岗实境中锤炼技能,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过程中锻炼品格、锤炼技能,强化精细之心、环保之思、统筹之谋、协作之能。
刍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和评价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和评价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提升其质量是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和评价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一、质量标准:1. 适应性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课程目标和设置课程内容。
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2. 实践性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供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实验和实地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性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突出专业性,加强对物流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货物分拣与配送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素养。
4. 综合能力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培养学生对复杂物流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教育资源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实验设备和教材教具等。
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实验设备需要与行业接轨,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
教材教具需要及时更新,与物流管理的最新发展相适应。
二、评价方法:1. 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提供匿名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
2. 企业满意度调查:通过面向物流行业和企业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收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以评估教育质量,并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
在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
接着在分别从课程体系概述、设计原则、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改进建议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了研究对于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的探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希望能够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物流管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探索、案例分析、课程改进建议、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教育发展、专业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物流管理专业是当前社会需求较为迫切的一类人才培养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索和改进。
在这种背景下,针对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进行探析,将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从而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推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的相关问题,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为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提供基础和方向。
通过探讨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
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总结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物流教学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分析动。
作为理论智慧活动,课程体现改革需要就知识观、认识观和人才观等作出应答,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作深入全面的探讨。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智慧活动是以基础研究的方式展开的,其意义在于统摄改革全局,加深改革立意,发展理解和批判反思能力,体现了理性价值。
作为实践智慧活动,课程体系改革直接指向具体的丰富的实践,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展开。
思考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观和个性观如何统一,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如何结合和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才能逐步内化并充分协调发展;专业设置模式、人才培养途径与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如何统筹以建立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构建方面,首先,课程体系的结构逻辑是由浅到深,由宽到专。
思考三:课程体系改革是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目的展开的。
课程体系改革并不是要摒弃目标定向,而是需要重视两项工作。
一是使目标更具柔性和多样性,并保持一定张力。
二是关注教育教学过程。
斯滕豪斯认为,“真正指导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各种价值是体现在他所从事的教育过程本身之中,而不是在他想要达到的结果之中。
”所言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编制好的课程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以激发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材料,使这个基础得以发展,而不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
四、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的定位高等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要达到此目的,高等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应学校新世纪发展定位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一次重大跨越,改革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建设能够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物流专业的教育能够迎合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
本文依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探讨。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开高物流专业的时间不长、物流实习设施设备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或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实践教学阶段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
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和提升物流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二、《商品学》的课程定位《商品学》是工商管理类、国际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综合性比较强、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因为商品是物流的主要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识别物流商品、评价检验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商品的储存与养护技能,强化学生的物流商品仓储和运输操作技能。
学好《商品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也有助于学生考取采购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商品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缺乏科学性《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涉及商品学基础理论知识、商品分类与编码知识、商品质量与标准知识、商品检验与评价知识,商品储存与养护知识,商品包装知识,具体常见商品属性、使用、保管养护、物流管理等知识。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设计的探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孙梦黎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迎来新的课程改革挑战。
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
1 研究背景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常称为“职教20条”),第一批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包括“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职业教育历史中,职业资格证书存在已久,那么“X”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又有什么区别?“X”证书不是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具体来说,“X”证书是学生在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具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又或者通过技能学习后获得能反映其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凭证,X证书是一种学习结果的凭证,是在院校内实施、针对在校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并不是准入式的资格鉴定,也不是岗位工作经验和业绩的认定,从这一点看来,“X”证书与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外,“1+X”证书制度工作的实施要推动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 改革,要做好搞好制度和组织建设、搞好教材和资源开发、搞好师资培训、考核等四项基础工作。
而就课程建设工作方面来说,应该在学证贯通主线的基础上,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融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内容。
2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定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的能力要求等级、主要职责及职业能力要求。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面向对象中规定高职物流类专业毕业生(含在校应届毕业生)可以考取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了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成本与绩效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等内容,强调学生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和应用。
高职“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作者:黄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认为应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教学方法[作者简介]黄涛(1976- ),男,广西田阳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贸易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广西桂林 5410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135-02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业务领域,是一个综合应用多技术、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
因此,物流管理也成为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复杂性也远远超出一般传统的运输或仓储等业务所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层面。
“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系统探讨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技能的课程。
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出发,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对“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可分为: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物流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管理等三大模块,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物流管理涵盖面极广,其内容不断发展变化,教学中的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需要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因此,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学生应能正确理解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初步树立物流的观念,给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思考物流管理常见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物流配送实务课程为例摘要: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现代物流知识的优秀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其实践性更强,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入相关的工作环境进行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及丰富。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系及教学机制的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以物流配送实务课程为例,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配送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言课程思政教学是近些年我国高校教育领域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是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方面的创新点及主要的发展点。
课程思政的主旨在于将专业课程和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相结合,使思政教学工作可以体现在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化、制度化,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学能力以及思政教育效果。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分析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教学改革课程,可以在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我国高校中“思政教学”的教学目的。
其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践行素质教育、五育并举的相关要求,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知及理解。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思政元素,无法将思政教学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其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原有的教学大纲存在不足,不符合思政教学的相关要求,并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没有涉及到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最后,物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导致思政内容比较泛化,许多教师在将二者进行结合时会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僵硬、流于表面。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一)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政水平在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融合方式,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以讲授为主、满堂灌的方式,改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堂教育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就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展开探讨,就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关于课程体系改革依据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双师型”建设和学生“双证”教学。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物流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物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采购员、仓管员、单证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上(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做到实践性课程单独设置,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
2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
2.1 修订现行的培养方案
修订现行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整体优化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2.2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根据物流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所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并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
再根据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设置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转化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2.3 推进课程的体系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将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以调整课程类型,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的一般要求和岗位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
的实训课程,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地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2.4 优化完善课程的结构
2.4.1 调整教学安排,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结构
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深化和扩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缩减理论教
学比重,增加实训实践。
一方面,根据能力及技能的培养过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前四个学期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铺,而且以校内实训方式进行开展,后两个学期则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采取校外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活动。
另一方面,增加erp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软件操作和国际物流软件操作四门实训课程,增加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2 引导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
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它的特点在于,在探索解决认识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对于某物流企业的问题时,预先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或引导学生收集素材,让学生去发现、探索要解决的问题,再从理论、实践上去证明,从而得出结论。
2.4.3 任务驱动教学,仿真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4.4 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出现,一则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二则多媒体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通过多媒体教学把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生动和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起到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5 开发实践性实训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现场教学、校内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
在校内实训,开设了诸如erp 软件实训操作、第三方物流软件、国际物流软件操作、物流软件实训操作、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等课程。
不仅如此,还定期进行现场教学,如组织物流管理同学参加了校外实训现场苏宁电器配送公司、大型超市等,该项目由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相关企业和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给学生进行评定。
同时在最后一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报告。
2.6 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将实训教学以课程为主线转变为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建设以实验内容的学科性质和实验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实训教学新体系。
实训教学新体系中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与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要满足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
渠道。
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见习、专业考察、交替见习等,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
(1)要不断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
对于物流专业来说,受职业岗位、工作性质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一些重要的专项技能训练,很难全面实施系统的“顶岗”实操。
因此,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软件、仿真实训室尤为重要,它可以弥补“顶岗”实践岗位的匮乏以及时间不易协调等方面的不足。
(2)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尽量把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岗位相联系,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融入企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3)要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积极投入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教师队伍
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工作锻炼,尽量给教师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让更多的教师能主动自愿投入实践,全方位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请业内有经验人士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俱佳的教师开展培训。
(4)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主要是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文件,每门实践课程都要制定适宜的实训指导书,编制了有关学生技能培养的校本教材。
作好实施实践
课程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
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实践计划的周密安排,基本解决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在安排上、内容交替上、时间分布上存在的突出矛盾,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命育.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
育与职业.2007(20)
[2]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8.
[3]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
作者简介:朱美虹(1977-),女,汉族,浙江东阳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