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用题常见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公式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一、和差倍数问题1、和差问题(求两数之和与差)大数=和+差÷2小数=和-大数=差+大数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又知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小数=差÷(倍数-1)小数+差=大数或者小数×倍数=大数二、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三、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四、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五、鸡兔同笼问题鸡数=(兔头数×4-总头数)÷2兔数=(总头数-鸡头数)÷2六、植树问题与方阵问题1、植树问题的模型: (1)分清棵树与间隔的关系 (2)画图分析 (3)标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 (4)列方程求解。
5若在封闭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间隔数。
6若在环行图形上栽树则棵树与间隔数相等。
7若在方形图形上栽树则四个角上各栽一棵并且棵树等于行数列数之和。
8若在三角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行数列数之积。
9若在长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行数的平方列数的积。
10若在等腰梯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上底+下底)×高÷2。
11若在五角星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顶点数×2-1。
12若在正六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边数。
13若在正n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顶点数×(n-2)。
14若在求各种形状的周长与面积时也可栽培树。
方法是在第一象限内顺次连接图形各点两点之间划断两点之间栽一棵树。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法一、引言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们开始接触数学应用题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为学生打下了数学基础,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数学应用题分为几类,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二、分类1、计算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计算步骤得出答案。
2、比较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或数值来考察学生的比较能力。
例如:“一斤苹果的价格是5元,一斤香蕉的价格是3元,哪种水果更便宜?”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确定哪个数量或数值更大或更小。
3、图形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图形或几何问题来考察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几何公式。
4、逻辑推理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或条件,要求学生推断出某种结论或结果。
例如:“在1,2,3,4,5,6,7,8,9中,不重复的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三位数,请问有多少种可能的组合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从给定的信息中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三、解题方法对于每一类应用题,我们都有相应的解题方法:1、计算类应用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然后使用正确的计算步骤得出答案。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重新阅读题目或寻求帮助。
2、比较类应用题:首先需要确定哪个数量或数值更大或更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重新阅读题目或寻求帮助。
3、图形类应用题:首先需要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几何公式,然后使用这些公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借助模型或重新阅读题目。
4、逻辑推理类应用题: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有的信息和条件,然后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答案。
小学1-6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公式大全』一、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延申问题:正方形、三角形等植树,上楼梯问题,敲钟问题,锯木头问题等。
小学1-6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公式大全』二、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三、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关注多次相遇问题:第一次相遇是一个全程,后面的每一次相遇是两个全程。
2、相遇的中点问题:两个人或者车相差距离是中点距离*2四、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五、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小学1-6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公式大全』六、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七、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八、牛吃草问题同一片牧场中的“牛吃草”问题,一般的解法可总结为:⑴设定1头牛1天吃草量为“1”⑵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牛的头数×较多天数-对应牛的头数×较少天数)÷(较多天数-较少天数)⑶原来的草量=对应牛的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⑷吃的天数=原来的草量除以(牛的头数-草的生长速度)⑸牛的头数=原来的草量除以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22:利润问题(例题视频讲解答案)
利润问题
【含义】
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
【数量关系】
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亏损=进货价-售价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题1:某服装店从韩国代购100件羽绒服,每件进价300元,另外还需要付10元/件的代购费和200元的国际快递费。
该服装店要想每件羽绒服获得75%的利润率,则每件定价为多少元?
解:
由题意可知,每件羽绒服实际总成本包括每件羽绒服的进价、代购费和运费,总成本为300+10+200÷100=312(元),要想每件获得75%的利润,那么每件定价应该是成本的1+75%=175%,故每件定价为312×175%=546(元)。
例题2:一件上衣打七折后的售价是140元,老板说:“如果这件上衣打对折就不赚也不亏”。
这件上衣成本是多少元?
解:
1、本题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打几折后现价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打对折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50%。
2、打七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70%,若把原价看成单位“1”,它的70%对应的数量是140元,所以原价是140÷70%=200(元)。
打对折是指打折后的价格是原价的50%,再用原价乘50%就是这件上衣的成本价。
所以这件上衣成本价:200×50%=100(元)。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应用题公式大全及题解应用题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题目,涉及各个领域的应用题都有相应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下面我将从几个常见的应用题领域,包括几何、代数、概率与统计等,给出一些常用的公式,并附上相应的题解。
1. 几何应用题: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长× 高 / 2。
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²。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2abcos(C),其中c为斜边,a、b为两边,C为夹角。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其中c为斜边,a、b为两边。
2. 代数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x = (-b ± √(b² 4ac)) / (2a),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an为第n项。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
3. 概率与统计应用题: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次数。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P(A或B) = P(A) + P(B)。
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P(A且B) = P(A) × P(B)。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可以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或计算器进行计算。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题公式,实际问题可能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应用题的题解示例:示例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cm,宽是3cm,求其面积和周长。
解题过程:面积 = 长× 宽= 5cm × 3cm = 15cm²。
周长= 2 × (长 + 宽) = 2 × (5cm + 3cm) = 2 × 8cm =16cm.所以,该长方形的面积是15cm²,周长是16cm。
应用题是数学的半壁江山。
做不好应用题的孩子,不止是数学成绩很难提高,整体成绩恐怕也会受很大牵连。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今天小编给大家理一下,解应用题常见的问题和方法。
相信,孩子如果能完全掌握,就会在解应用题上有很大提升。
◆ ◆ ◆审题出错,全白忙活为什么把审题单独拿出来说?就和写作文一样,题审不好或者审偏了,下面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白忙活。
数学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题目往往叙述内容较长,导致一些孩子没有耐心。
其实,只要掌握了审题的技巧,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仔细审题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
审题时,就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只有领会确切的含义,才能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叩开解答之门。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对题目的条件进行补充或结果进行限制。
审题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油然而生。
善于“转化”和“建模”一道数学题目,在审题时应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结合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算式。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对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反复推敲,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取解题的途径。
让孩子培养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并在审题中学会动脑,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严谨做题习惯,真的是受益良多。
◆ ◆ ◆2大常见失误,你是不是常犯?对题意理解失误虽然一再强调仔细审题,但是,很多孩子还是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没弄清题意,未读懂条件。
在平时的应用题训练中,大多数题目叙述极为简洁,易于学生理解,但此类题目的失误率仍居高不下。
如:一段路,计划每天修48米,需要修25天。
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任务,每天要修多少米?很多学生忽略了关键词“提前”二字,从而直接列成算式48×25÷5=240(米),导致解题失误。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题型解析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尤其是在六年级,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比相关的应用题。
本文将对这些题型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一、定义和概念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比。
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斜线表示。
例如,A与B的比是3:2,或者A是B的1.5倍。
二、常见的题型解析1、比例分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例如,有10个苹果,分给A、B、C三个人,要求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是2:3:5。
我们需要找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先找出各个部分占总量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分配。
以这个例子为例,A、B、C三人分别得到的苹果数为:10×(2/(2+3+5))、10×(3/(2+3+5))、10×(5/(2+3+5))。
2、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A的年龄是B的1.5倍,B的年龄是C的2倍,求A、B、C的年龄关系。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设未知数来找出数量关系。
以这个例子为例,我们可以设A的年龄为x,那么B的年龄就是1.5x,C的年龄就是1.5x/2=0.75x。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
3、比率问题比率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0%,求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数量关系来计算。
以这个例子为例,假设总产量为100件,那么合格品数量为90件,不合格品数量为10件。
所以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为9:1。
三、解题思路和步骤在解决比的应用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读懂题目: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要求。
2、确定关系: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或倍数关系,确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设未知数:如果需要,可以设未知数来帮助解决问题。
4、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三年级应用题解决问题公式
三年级应用题一般考察的是基础的应用题解决能力,涉及到的公式主要包括:
1. 速度、时间、路程公式: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路程。
2. 除法计算公式:a÷b=c,用于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3. 乘法计算公式:a×b=c,用于计算两个数的积。
4. 加法计算公式:a+b=c,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5. 减法计算公式:a-b=c,用于计算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准确性。
方程应用题公式小学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审题,理解题意。
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
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
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找寻等量关系,列举方程就是关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
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三、解方程,谋出来未知数任于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
如:2x+47=2x+47-47=-47 ←应当将“2x”看作一个整体。
2x= 2x÷2=÷2 x=四、检验也就是列方程求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1)将求出的方程的求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
如果左右两边成正比,表明方程解恰当了。
例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
左边=2×+47 右边==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就是方程2x+47=的求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将代入以上等式,等式设立。
故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合乎题意。
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学生的心智过程通常就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下降的,尤其就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入读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只有使学生踏进形象思维的峡谷,就可以逐步培育学生擅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就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在备考小学求解应用题,然后在导入代数法解题,最后通过两者比较得出结论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二、按部就班,立竿见影列方程求解应用题就是个系统工程,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实行:其一,审题.审题就是列方程的前奏曲,必须把握住不好,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认真钻研题目,认知题意,从而充份利空用未知条件,为恰当解题打牢基础.其二,分析.所谓分析,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找寻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这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三,答疑.学生只有在基本把握住不好题目全局的基础上,就可以写下标准的答疑过程.其四,校验.这就是学生答疑回去后重要环节,如果不展开校验,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一定必须不懈努力培育学生展开检验税金答案的习惯.三、巧用图标,把握关系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选准数量关系至关重要,而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使学生使用线段图示法、表格法等去答疑问题.四、一题多解,拓宽视野从相同角度回去观测同一事物,往往可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其实,在列方程答疑的应用题时,有些学生无法把握住题目之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应擅于指导学生恰当找到实事求是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答疑应用题的关键所在.(一)审:读题。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公式总结如下: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要点解析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时间(相遇时间、追击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
二、利润问题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毛利润=销售额-费用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三、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四、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五、增长率问题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 =b或a(1-x) =bn初中阶段几个主要的运用问题及其数量关系1、行程问题•基本量及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一个的行程+另一个的行程=两者之间的距离•追及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追及者的行程-被追者的行程=相距的路程•顺(逆)风(水)行驶问题顺速=V静+风(水)速逆速=V静-风(水)速2、销售问题•基本量:成本(进价)、售价(实售价)、利润(亏损额)、利润率(亏损率)•基本关系:利润=售价-成本、亏损额=成本-售价利润=成本×利润率亏损额=成本×亏损率3、工程问题•基本量及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分配型问题此问题中一般存在不变量,而不变量正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一种相等关系。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
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
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
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
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
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
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
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
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
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
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
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
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
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
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
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
小升初奥数-分段计费问题常见应用题公式,附练习及答案知识点牛吃草问题在小学这类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四个公式是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
一般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不变,设为"1",解题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草的数量,进而解答题总所求的问题。
例1. 一片牧场南面一块15公顷的牧场上长满牧草,牧草每天都在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2头牛吃25天,或者供24头牛吃10天。
在东升牧场的西侧有一块60公顷的牧场,20天中可供多少头牛吃草【解析】设1头牛1天的吃草量为"1",摘录条件,将它们转化为如下形式方便分析12头牛25天12×25=300 :原有草量+25天自然减少的草量24头牛10天24×10=240 :原有草量+10天自然减少的草量从上易发现:15公顷的牧场上25-10=15天生长草量=300-240=60,即1天生长草量=60÷15=4;那么15公顷的牧场上原有草量:300-25×4=200;则60公顷的牧场1天生长草量=4×(60÷15)=16;原有草量:200×(60÷15)=800. 20天里,共草场共提供草800+16×20=1120,可以让1120÷20=56(头)牛吃20天。
例2.一片均匀生长的草地,可以供18头牛吃40天,或者供12头牛与36只羊吃25天,如果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相当于3只羊每天的吃草量。
小学经常遇到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解决起来往往有些困难,因为还没有深入学习方程,所以有些题目很不好理解,可以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这里举一些例子,由浅入深,结合方程的解法,同学们自己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相遇问题1、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货车行了180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一直两车速度比是3:2。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3、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成相对开出,甲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全程的10%,乙车从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8千米,当甲车距A城260千米时,乙车距B地320千米。
二年级比多少应用题在数学中,比多少应用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涉及到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多少。
这种题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探讨如何解决这种题型。
例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多少应用题。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相减得到答案。
解法:5 - 3 = 2答:小明比小红多2个苹果。
例2:动物园里有5只猴子,10只鸽子。
请问猴子比鸽子少几只?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类似,但是角色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直接相减得到答案。
解法:10 - 5 = 5答:猴子比鸽子少5只。
例3:在一个班级里,有30个学生。
我们知道这个班级的男生有15人,女生有14人。
请问男生比女生多几人?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我们需要先计算出男生的数量和女生的数量,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法:我们知道男生的数量是15人,女生的数量是14人。
所以,男生的数量比女生多:15 - 14 = 1人。
答:男生比女生多1人。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比多少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差值。
对于简单的题型,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答案;对于稍微复杂的题型,我们可以通过先计算每个数量的值,然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在解决这种问题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细心计算的能力。
通过这种题型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应用题在数学中,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比多少通常是指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的相对大小。
通过解决比多少的应用题,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比多少的应用题示例例1:小华和小明都有一些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而小明有8个苹果,请问谁拥有的苹果更多?例2:动物园里有两只小熊和三只小猴,请问哪一类动物更多?例3:教室里有20个红色气球和15个蓝色气球,请问哪种颜色的气球更多?二、解题方法对于这类比多少的应用题,关键是要先确定数量,然后比较大小。
五年级数学解题技巧大全整理五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
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75 (千米)(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公式及解题思路汇总(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1 简单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2)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2 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8 ) 解答减法应用题: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9 ) 解答乘法应用题: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10) 解答除法应用题: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11)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 单价×数量路程= 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总产量=单产量×数量3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1÷100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1÷60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 +(1÷60) =2150错误!未指定书签。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乘以份数等于总数,总数除以每份数等于份数,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
2、1倍数乘以倍数等于几倍数,几倍数除以1倍数等于倍数,几倍数除以倍数等于1倍数。
3、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4、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
5、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
6、加数加上加数等于和,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
8、因数乘以因数等于积,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被除数除以商等于除数,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
10、总数除以总份数等于平均数。
11、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加差)除以2等于大数,(和减差)除以2等于小数。
12、和倍问题:和除以(倍数减1)等于小数,小数乘以倍数等于大数(或者和减去小数等于大数)。
13、差倍问题:差除以(倍数减1)等于小数,小数乘以倍数等于大数(或小数加上差等于大数)。
14、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等于相遇路程除以速度和,速度和等于相遇路程除以相遇时间。
15、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加上溶剂的重量等于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除以溶液的重量乘以100%等于浓度,溶液的重量乘以浓度等于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除以浓度等于溶液的重量。
16、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等于售出价减去成本,利润率等于利润除以成本乘以100%等于(售出价除以成本减1)乘以100%,涨跌金额等于本金乘以涨跌百分比,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时间,税后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时间乘以(1减20%)。
第二章度量衡一、概述1、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
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公式总结如下:
一,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要点解析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时间(相遇时间、追击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
二、利润问题
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
毛利润=销售额-费用
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
三、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利率的换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四、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五、增长率问题
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 =b或a(1-x) =bn
初中阶段几个主要的运用问题及其数量关系
1、行程问题
•基本量及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一个的行程+另一个的行程=两者之间的距离
•追及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追及者的行程-被追者的行程=相距的路程
•顺(逆)风(水)行驶问题
顺速=V静+风(水)速
逆速=V静-风(水)速
2、销售问题
•基本量:
成本(进价)、售价(实售价)、
利润(亏损额)、利润率(亏损率)
•基本关系:
利润=售价-成本、亏损额=成本-售价
利润=成本×利润率亏损额=成本×亏损率
3、工程问题
•基本量及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分配型问题
此问题中一般存在不变量,而不变量正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一种相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