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 格式:docx
- 大小:70.26 KB
- 文档页数:17
教学案例: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地势高低。
在地图上识别地势高低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1.使用等高线图等高线图是在地图上标注出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标注的高度值来表示地势高低。
等高线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图类型,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仪器,只需要一些基础的地形测量数据和绘图技能即可绘制。
等高线图的制作原理是根据一定的高程间距,在地图上连接相同高程线的点,通过描绘地势的曲折起伏,揭示出地形的立体形态。
等高线图通常会在地图的边缘或是角落处写明标高、等高线间距以及图例。
读者可以观察等高线的空间关系,有助于他们理解地势的高低和形式特征。
2.使用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遥感或者航空遥感扫描地表来获取地形数据,然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从而制作出带有高程信息的地图。
数字高程模型是基于控制点拍摄的几何校正与纠正,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图像所得到的地形数据。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精准的地形高度和三维地貌,也可以将获取的地势高低信息标注在地图上,并与其他地图信息进行叠加显示。
由于该技术可以获取广域、多个时间段的数据,因此可以检测和诊断有可能导致灾害的地貌变化,及时发现并控制灾害源。
3.使用地形影像地形影像是指一些特殊处理过的地形地貌图像,它展现了地表的真实形态,可以用于高程监测和三维模拟。
通常,使用数字相机或扫描器将不同方向拍摄的地形图像拼接并进行某些处理即可得到地形影像。
这种技术同样适用于获取三维地域信息,在无法获取高程数据的区域和场合,可以使用这种技术获得丰富的地形获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应用到地图上进行绘制。
总结:识别地图上的地势高低信息是制作地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对于各种应用场合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方法:使用等高线图、遥感技术和地形影像。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并进行综合应用。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第2.2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内容精析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2-2-1,A点的海拔为500米,B点的海拔为1500米,C点的海拔为-200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2-2-1,B点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A点相对于B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如图2-2—2,把高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是等高线。
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
从图2-2—2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地形图有以下特点:(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全球的海岸线是最长的一条等高线。
注意在图幅X围内可以只是闭合曲线的一部分。
(2)等高线只能在陡崖处可以重合,重合的地方表示陡崖。
但等高线不会交叉,因为交叉点不会同时有两个不同的海拔。
(3)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陡崖处等高线重合。
(4)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例1】图2-2-3中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a>c>d>b C.b>d>c>a D.c>b>a>d【解析】a、b、c、d等高距相同,图上距离相同,坡度大小取决于实际距离,水平距离越大,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
a中1cm相当于0.5km,b中lcm相当于5km,c中1cm相当于1km,d中1cm相当于2km。
因此坡度由大到小排列为a、c、d、b。
【答案】B三、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下面以绘制图2-2-4中AB地形剖面为例,说明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1)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AB沿线,纵轴表示高程)。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据图判别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某地区地势起伏、坡形陡缓,通过学习读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形陡缓;根据等高线数值辨别地势高低。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法,具体教法:演示法和启发法;具体学法:观察法和绘图法。
教学媒体
自制典型山体模型、投影片、板画、挂图(北京市地形图或石景山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
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
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二、等高线地形图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四、地形剖面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见教材第20页)[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世界地理第二章《地图》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简单识别各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三、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四、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五、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
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初一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若想学会自己看地图,并能较为灵活地运用地图,帮助自己或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就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板书]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提出问题]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米。
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得的呢?我们先来学习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电脑演示]鼠标点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图2.10),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
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_高中地理教案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
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
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二、等高线地形图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四、地形剖面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见教材第20页)[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