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育教案及到导学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垂直。
2. 菱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四条边相等。
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判定方法: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十二章“四边形”中的12.1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12.2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12.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矩形、菱形、正方形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窗户、红绿灯、瓷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a. 通过矩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矩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b. 讲解矩形的判定方法,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等。
(2)菱形的性质与判定a. 通过菱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等。
b. 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如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等。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a. 通过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等。
b. 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相关例题及解答过程。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3. 能够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相等矩形的对边垂直2.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菱形的四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相等菱形的对角垂直3.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相等且垂直正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图形软件,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课堂练习评价:批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题目,评价其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题目,评价其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及其应用。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准确识别这些特殊四边形。
2. 学会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直尺、圆规、量角器。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矩形、菱形、正方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5分钟)(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引导学生回顾矩形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矩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然后给出判定定理,让学生进行练习。
(2)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引导学生回顾菱形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菱形的性质,如四边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对角线互相垂直等。
然后给出判定定理,让学生进行练习。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如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等。
然后给出判定定理,让学生进行练习。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2.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四边形ABCD,AB=CD,AD=BC,且∠A=90°,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章节第五章题课型课课习复法教合讲练结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3.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4.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点教学重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教点难学1 / 7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
教学媒体案学程教过学】前预习一:课【】知识【(一梳)理::. 性质(1)矩形: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菱形: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3)正方形: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2. (1)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菱形: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形菱是2 / 7(3)正方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面积计算:(1)矩形:S=长×宽;(2)菱形:(是对角线)(3)正方形:S=边长24.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二):【课前练习】.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60°,则∠AED的大小是().°A. 60.B °50..°. c 75.D °553 / 7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为()22a 、 A24a B 、a2 c 、22a、 D 4.如图,是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的可活动菱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则∠1=_____度5.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如图,先裁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GH;(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____.道理,是根据的数学(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二:【经典考题剖析】.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4 / 7。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第一章:矩形1.1 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矩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对边角相等。
1.2 矩形的证明和判定矩形的证明: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证明方法。
矩形的判定:根据矩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1.3 矩形的应用矩形的面积计算: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矩形的周长计算:矩形的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加两倍的宽。
第二章:菱形2.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称为菱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相等,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2 菱形的证明和判定菱形的证明: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证明方法。
菱形的判定:根据菱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2.3 菱形的应用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菱形的对称性:菱形具有旋转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第三章:正方形3.1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正方形的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称为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对边角相等,四条边相等。
3.2 正方形的证明和判定正方形的证明:已知一个菱形是正方形的证明方法。
正方形的判定: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3.3 正方形的应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正方形的对称性:正方形具有旋转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第四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相互关系4.1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共同性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相等,对边相等且平行。
4.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相互转化矩形和正方形的转化: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
菱形和正方形的转化: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
4.3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建筑、设计、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第五章:中考题型解析5.1 中考题型一: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析中考题目中关于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的题目。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3.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4. 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难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
教学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1.性质:(1)矩形: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菱形: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3)正方形: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判定:(1)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菱形: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正方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面积计算:(1)矩形:S=长(2)菱形: ( 是对角线)(3)正方形:S=边长24.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二):【课前练习】1.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 =60,则AED的大小是( )A.60.B.50.C.75.D.55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为( )A、22 aB、24 aC、a2D、22 a4.如图,是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的可活动菱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则1=_____度5.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如图,先裁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 GH;(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二:【经典考题剖析】1.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 )A.正方形B.矩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2.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A.98B. 96C.280D.284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 ,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对角线A 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A.80B.70C.65D.604.如图,小明想把平面镜MN挂在墙上,要使小明能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脚?问平面镜至多离地面多高?(已知小明身高1.60米)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并说明理由,添加的条件__________,理由:三:【课后训练】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2.如图,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翻折上去,使AB和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 O,且CA:BD=l:3 ,若AB=2,求菱形ABCD的面积.5.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组长将两条等宽的长纸条倾斜地重叠着,并问同学,重叠部分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同学说: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乙同学说:这是一个菱形.请问:你同意谁的看法要解决此题,需建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即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AD∥BC,边CD与边BC上的高相等,试判断四边形 ABCD的形状.6.如图,在矩形AB 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 开始向点A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对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四:【课后小结】。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数学中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第九章第二节,具体包括:1. 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 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3.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能够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模型;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3. 例题讲解: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周长等;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矩形的周长为20cm,长为x cm,求矩形的宽;(2)已知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求菱形的面积;(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5cm,求正方形的对角线长。
2. 答案:(1)矩形的宽为(202x)/2 cm;(2)菱形的面积为24cm²;(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5√2 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矩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2. 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3.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正确判断图形类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2.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矩形性质及判定(15分钟)(1)复习矩形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2)讲解矩形的判定方法,配合例题进行讲解;(3)随堂练习: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矩形。
3. 菱形性质及判定(15分钟)(1)复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2)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配合例题进行讲解;(3)随堂练习: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菱形。
4. 正方形性质及判定(15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2)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配合例题进行讲解;(3)随堂练习: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5. 性质应用(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 例题解析和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答案:见附录。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分析错误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矩形、菱形、正方形实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第四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杨朝勇授课人:八年级班学科:数学课题18.2.1矩形(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具准备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设计个性修改四、教学过程及设计:(一)矩形的定义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二)矩形的性质1.一般性质:具备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2.【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猜想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推导过程省略)猜想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推导过程省略)练习:如图:AB=6,BC=8,那么AC=?BD=? OC=?解:在矩形ABCD中,∠ABC=90 °∴在Rt△ABC中, AB² +BC² =AC²解得:AC=10又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D=AC=10,OC=1/2AC =5(四)例题探究例: 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求矩形对角线的长?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 OA=AB=4(㎝)∴矩形的对角线长 AC=BD=2OA=8(㎝)方法小结: 如果矩形两对角线的夹角是60°或120°,则其中必有等边三角形. 课堂小结:矩形的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作业1. P53 练习第2题2. P60 习题18.2 第4题。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数学中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内容涉及教材第九章“四边形”的第三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四节“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具体内容包括:1. 矩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和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含有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矩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2)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3)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复习2. 内容:(1)矩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2)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3)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4)例题及解答(5)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四边形ABCD,求证:如果AB=CD,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矩形。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十二章“四边形”中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具体内容包括:1.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2.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4. 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5. 知识拓展: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3.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b. 研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平面几何中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性质与判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重点: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难点:如何确保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性质与判定的运用a. 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第一章:矩形1.1 矩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矩形的定义:矩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每个内角都是直角。
掌握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角相等。
1.2 矩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1.3 矩形的应用解应用题:使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周长等。
第二章:菱形2.1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菱形的定义:菱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所有边都相等。
掌握菱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2 菱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所有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2.3 菱形的应用解应用题:使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菱形的面积、周长等。
第三章:正方形3.1 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所有边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是直角。
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矩形和菱形的特殊形式。
3.2 正方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所有边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3.3 正方形的应用解应用题: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等。
第四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相互关系4.1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相互转化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如何将一个矩形转化为一个菱形或正方形,以及反之。
4.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比较比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五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在几何中的应用5.1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几何证明使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几何证明题。
5.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综合应用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问题,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计算。
第六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与证明6.1 判定与证明的基本方法学习使用判定定理和证明定理来确定图形的类型。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 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定定理;3. 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2. 基本概念回顾:(1)矩形: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2)菱形:四边形,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正方形:矩形和菱形的特殊形式,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性质及判定定理:(1)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判定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相等;判定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即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判定定理: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 例题讲解:(1)已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求证其对角线相等;(2)已知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求证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已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求证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5. 随堂练习:(2)已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判断其形状。
6. 应用拓展:(1)实际生活中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应用;(2)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平面几何中的组合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随堂练习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2. 菱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3. 正方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4. 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及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能够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应用;2. 教学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1)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2)讲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3)讲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4)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4. 知识拓展:(1)探讨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2)介绍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 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并说明理由;(2)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2)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例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综合应用方面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1)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2)探讨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几何变换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中考数学总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导学案(湘教版)第27课矩形、菱形、正方形(一)【知识梳理】1.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 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1)四边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例题精讲】例题1. 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与A重合,点D落到D′ 处,折痕为EF.(1)求证:△ABE≌△AD′F;(2)连接CF,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例题2.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OB′C′是全等图形,则当正方形A′OB′C′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O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1)证明:CF=BE;(2)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求四边形OECF的面积.例题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例题4.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OBB1C,对角线相交于点A1,再以A1B1、A1C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A1B1C1C,对角线相交于点O1;再以O1B1、O1C1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O1B1B2C1……依次类推.(1)求矩形ABCD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OBB1C、第2个平行四边形A1B1C1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堂检测】如果菱形的边长是a,一个内角是60°,那么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等于() A. a B. a C.a D. a2.在菱形ABCD中,AB = 5,∠BCD =120°,则对角线AC等于()A.20 B.15C.10 D.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DE⊥AB,垂足为E,,则下列结论①DE=3cm;②EB=1cm;③ 中正确的个数为()A.3个 B.2个 C.1个D.0个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 A.1 B. C. D.2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求∠FPC的度数.(二)【例题精讲】例题1.如图所示,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点在上,再将沿着所在直线翻转得到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请问: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例题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 沿CA方向平移得到.(1)证明;(2)若,试问当点在线段AC上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是菱形,并请说明理由.例题3.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12cm,AC=6cm,点E在线段BO上从点B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F在线段OD上从点O以2cm/s 的速度运动.(1)若点E、F同时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①当AB为何值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②四边形AECF可以是矩形吗?为什么?例题4. 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1)求证:EG=CG;(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当堂检测】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两对角线之和为14,则菱形的面积为.2.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70°B. 65°C. 50°D. 25°菱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EF为折痕,∠BAE=30°,AB=,折叠后,点C落在AD边上的C1处,并且点B落在EC1边上的B1处.则BC的长为()A. B.2 C.3 D.已知四边形ABCD,AD//BC,连接BD.(1)小明说:“若添加条件BD2=BC2+CD2,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2)若BD平分∠ABC,∠DBC=∠BDC,tan∠DBC=1,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中考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九运街镇中学——陈连伟【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2、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解决问题。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让学生理解推理与论证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区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过程】一、课标解读,把握中考题型预测: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中考热点,其题型可能填空、选择和解答题,也可能在压轴题中出现,每份试卷至少2题关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可能简单,也可能复杂.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考点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1.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等于,对角线;(3)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2.判定(1)平行四边形十一个直角=矩形;(2)平行四边形十对角线相等=矩形;(3)四边形十三个直角=矩形。
考点2: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____ ,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5)菱形的面积=底X高= 两条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2.判定(1)平行四边形十一组邻边相等 = 菱形;(2)平行四边形十对角线垂直 = 菱形;(3)四边形十四条边相等=菱形。
考点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1)边:四边都相等 ,邻边垂直;(2)角:四个角都等于900 ;(3)对角线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 ,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2.判定(1)菱形十一个直角=正方形;(2)矩形十一组邻边相等=正方形;(3)菱形十对角线相等=正方形;(4)矩形十对角线垂直=正方形;(5)四边形十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正方形。
中考数学总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导
学案(湘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第27课
矩形、菱形、正方形
(一)
【知识梳理】
.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菱形的性质:(1)四边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5.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性质.
6.正方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例题精讲】
例题1.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与A重合,点D落到D′处,折痕为EF.(1)求证:△ABE ≌△AD′F;
(2)连接cF,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例题2.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oB′c′是全等图形,则当正方形A′oB′c′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o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
(1)证明:cF=BE;(2)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求四边形oEcF的面积.
例题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
(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例题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oBB1c,对角线相交于点A1,再以A1B1、A1c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A1B1c1c,对角线相交于点o1;再以o1B1、o1c1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o1B1B2c1……依次类推.
(1)求矩形ABcD的面积;
(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oBB1c、第2个平行四边形A1B1c1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当堂检测】
.如果菱形的边长是a,一个内角是60°,那么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等于(
)
A.a
B.a
c.a
D.a
2.在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 等于(
)
A.20
B.15
c.10
D.5
3.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DE⊥AB,垂足为E,,则下列结论①DE=3cm;②EB=1cm;③中正确的个数为()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
A.1
B.
c.
D.2
6.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求∠FPc的度数.
(二)
【例题精讲】
例题1.如图所示,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点在上,再将沿着所在直线翻转得到连接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请问: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例题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 沿cA方向平移得到.
(1)证明;
(2)若,试问当点在线段Ac上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是菱形,并请说明理由.
例题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12cm,Ac=6cm,点E在线段Bo上从点B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F在线段oD上从点o以2cm/s
的速度运动.
(1)若点E、F同时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在(1)的条件下,①当AB为何值时,四边形AEcF 是菱形;
②四边形AEcF可以是矩形吗?为什么?
例题4.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
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当堂检测】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两对角线之和为14,则菱形的面积为
.
2.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
A.70°
B.65°
c.50°
D.25°
3.菱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D.
4.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EF为折痕,∠BAE=30°,AB=,折叠后,点c落在AD边上的c1处,并且点B落在Ec1边上的B1处.则Bc的长为(
)
A.
B.2
c.3
D.
5.已知四边形ABcD,AD//Bc,连接BD.
(1)小明说:“若添加条件BD2=Bc2+cD2,则四边形ABcD 是矩形”.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
(2)若BD平分∠ABc,∠DBc=∠BDc,tan∠DBc=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