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
高中数学说课稿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核心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说课稿的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说课稿的核心素养展开讨论,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教学设计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在设计说课稿时,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说课稿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
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如描述气温随季节变化的函数关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解题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
说课稿应当强调数学思维的过程,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自主探索数学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说课稿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4.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说课稿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创造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 跨学科的融合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课稿应当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物理中的运动学问题、化学中的浓度计算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实践意义。
6. 评价与反馈的机制有效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者:孟霞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6期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学生所具备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关键能力以及价值观,同时也是新课改目标的价值取向。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与作用。
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师在数学课程的开展中,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和综合。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对策在现代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上,更多的则是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及综合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所以,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也应该不断地借助各式各样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为学生的后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一)对核心素养培养不够重视国内的教育,虽然经历了长时间改革,但“应试教育”的情况仍旧十分普遍。
很多高中教师仍保留着落后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非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思维方式这种核心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其教学方法与思维模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所以,教师如果始终秉承“填鸭式”教学的观念,以单一输出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课堂效率必然会十分低下,核心素养的教育也会受到限制。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确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授课,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只能扮演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的自由时间十分有限。
这就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完整的思考,也没有充分的动手时间,那么,学生自然无法掌握课堂的知识,更不要提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宁德市高级中学刘锦钦一、意义(必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新编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数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
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新课标所特别强调的,它是指“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基础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二、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如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关系1.教师的消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浅谈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和关注。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学习的基础。
学校应该通过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判断、归纳、推理、证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能力。
数学语言是数学学科的重要表达方式,学生应该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专用的语言和符号,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3. 提升数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数学方法和策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灵活的数学解题方法和策略,善于探索和创新,发展属于自己的解题风格和方法。
4. 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学生应该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学技巧和方法,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
5. 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学科观念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发表时间:2014-09-05T10:11:10.2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6月总第155期供稿作者:倪康[导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现实问题抽象而来,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倪康四川省泸定中学626100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只剩下对题目的解答。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体会到的不是数学的美、数学的乐趣,而是一天到晚无边题海的枯燥、抽象与痛苦。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人才的目标。
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它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
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方面的目标成为数学教师十分关注并努力实践的课题。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现实问题抽象而来,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我们在讲授新课之前,适当地创设情境,必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因。
例如我所教的班级农村学生较多,县里又在大力发展水果经济。
在讲解《基本不等式》有关内容时,我以下列问题引入课题:某公司到农户家收购买樱桃,可用两种策略。
其一,不考虑价格的升降,每次购数量一定;其二,不考虑价格的升降,每次购买金额一定。
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摘要: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几个实例,达到新课程新德育的最高境界——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的一线教师,整天遨游于题海中,把学生的分数视为自己的命根,一年又一年地教,似乎老师们越来越辛苦,学生学得也越来越辛苦,更让老师失落的是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若问他数学哪些方面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它的都还给老师了。
或者那些不进数学系的的学生还会说:高中的数学课就是为了高考,否则学它有啥用?凡此种种,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一大亮点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单独提出。
其实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在给予我们知识与方法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着人类的思考品质,拓展人类的视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仅在于数学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臻善达美的数学品格,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而,我们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并借助日常的数学教育实践,使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努力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方法、感悟价值、提升精神的生命历程。
首先,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态度将会直接感染到学生,作用于学生的内心。
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努力完善自己:一、提高自身修养。
高中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
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培养数学思想能力数学思想是指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魅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加强数学方法能力的训练数学方法能力包括数学概念的建立和运用、运算技能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讲授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实验、模拟、探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方法的内在规律,促进其方法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只有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数学情感态度包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态度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鼓励与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和成就,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态度。
专家论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如何?在课程的理念、目标中又应如何体现呢?新课程提出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应获得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它是实现课程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的根本性的举措,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其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应该说是此次课程目标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以往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多以知识目标的表述和要求为主,尽管也包含了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目标要求,但多半因为表述的形式化和过于宏观而在课程实施中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此次课程改革将学科素养与一般素养并列提出,并在不同的学科中赋予相应的内容,从而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了一定的保证.事实上,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诸如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认识的好奇心,对科学知识渴求的欲望,对科学知识价值的认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习惯等都是可以在不同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得到逐步培养的.那么如何认识这一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含义?它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数学课程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这些是教师们在思考新课程及其实施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数学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内涵的探究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100037)作者简介:刘晓玫,女,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博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主要从事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学教育论文近二十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多部.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并担任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7年级~9年级)的分册主编.担任《中学生数学》常务编委..专家论坛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六条课程目标的最后两条主要就是针对这一方面提出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数学课程中的上述目标进行剖析,阐明其含义、意义以及在实施中的一些基本的体现.1.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关于兴趣,人们对它的作用的认识应该说是充分的,历来都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它是引领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并且学得更好的武器.自信心则是我们完成任何事情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信会产生力量.兴趣和自信心能促使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遨游,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虽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在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中还是应尽可能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应用数学,愿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现象,使他们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很难说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多少兴趣,而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学与教的方式等是重要的原因.数学课程内容的抽象、形式化、与实际的脱离,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冷冰冰的;教材多以现成的概念和定理的表述呈现给学生一堆堆结论,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又是呆板的、僵化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昏昏欲睡;而过于强调甄别功能的考试使学生感到的是紧张和恐惧,等等.如此种种,学生对学习数学难以提起兴趣也是很自然的了.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由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由于评价观念的初步改变,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符号、运算、推演等,也感受到了数学的现实性,同时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代替了被动的接受,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加.在《标准》中,很多内容都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进行展开,这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或知识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动的例子一定会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的学习方式的倡导,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标准》中要求数学史专题中的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也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不仅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一般的自信心的树立.自信心的树立更多的来自于教师鼓励性的评价,来自于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恰当的评价标准的制定.过于繁、难的问题,不切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深挖洞”,都将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和损伤.2.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无论人们未来从事怎样的活动,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应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中华民族历来都以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为美德.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程的学习更需要一点精神,需要锲而不舍,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决心,因而数学课程的学习也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和态度的很好机会.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们不轻易放弃对问题的解决,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钻研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学生们感受到的是成功,从而增强了继续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标准》的选修系列中,设立了“数学史选讲”专题和“数学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和设立,都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感受数学家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的情感与态度.例如,在“数学史选讲”专题中提到的“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向学生展示了其创始人笛卡儿对科学真理和方法的追求;“近代数学两巨星”介绍了数学史上最高产的数学家欧拉的伟大贡献以及双目失明后的惊人毅力和崇高的品质;“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为学生们展示了中国数学家中的优秀代表华罗庚、陈景润、陈省身等.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数学家为追求数学的真理而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充满了数学家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了解它们,会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启发.3.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意味着对数学的内容和本质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意味着对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作用的了解和感受,意味着运用数学的观点与思维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而仅仅掌握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会解数学题目,还谈不上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专家论坛其思维方法,建立它们与外部的联系,才可能有广阔的视野.数学视野的开阔,自然会带来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对数学美的体会.《标准》中对数学的价值作了很好的概括: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这些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使人获得对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的感受.它是数学素养的一个方面,也会对人的文化素养产生影响.《标准》提出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认识数学价值、体会数学的美的理念,同时也在内容要求中作了具体的阐述.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将大大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尤其是选修系列3和选修系列4的各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是基础知识,但都力图反映一定的数学思想.有些专题是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延伸,有些是通过典型的实例介绍数学的一些应用方法,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例如,“信息安全与密码”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球面上的几何”将开阔学生的几何视野,有利于他们掌握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风险与决策”“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等专题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都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开阔学生数学视野的触角可以伸向多个方向.如,数学内部、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人类社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科学等.此外,数学课程新增的内容及提倡的教学形式,将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变化.这些变化将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丰富自身对数学的认识,使数学在学生的眼中不仅仅是一个由概念和命题组成的逻辑框架,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机勃勃的有机体.4.形成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给人以知识和力量,科学使人类进步和发展,崇尚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和表现.崇尚科学、具有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严谨、质疑等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是对公民进行科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数学中衡量真理的逻辑标准及其逻辑的严谨性使之成为理性的典范,因而数学课程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使命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的思想.长期以来,数学课程都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理性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的培养,不是传授出来的,而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机会来促进这一目标逐步得到实现的.《标准》在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的这一目标后,又在内容与要求中有进一步的体现.例如,在“推理与证明”与“数系扩充和复数的引入”的学习要求中,就提出了“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学习复数的基础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数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虽然没有单独设置,但却要求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无论是作为突出过程性的内容,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数学史中有很多素材表现了数学家坚持真理,不畏同行、社会甚至权威的压力而勇于探索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人们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畏权威的事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合理地对他人的、教科书上的、甚至权威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或者是批判性的意见.当学生对同伴、教师、教材的思路与方法有疑问时,教师应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质疑寻找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考研究的目标.当事实证明他们的质疑被否定时,应指导他们理智地放弃质疑,实事求是地尊重科学,但对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诚然,与知识、技能甚至是能力等目标相比,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这一目标无论是实施还是评价起来都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应试”难以摆脱的形式下,更需要教师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认识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师们应思考如何才能实施得当,以使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其他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学生未来一生中受用不尽的财富.(责任编辑赵雄辉)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摘要:在多年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情感教育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引入情景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感觉不到数学知识的枯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达到快乐学习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无疑给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感与态度既是一堂课的终结目标,又是未来学习的基础。
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之,有了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和态度,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积极的情感态度呢?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赢得学生的敬佩教师应不断自我完善,以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就需要教师多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更新观念,注重“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统一,要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剖析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集合”一章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分辨集合的区别,加深对是非空集合的理解,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空盒子放进空房子,房子不空,此类形象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此“情”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的第一步。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高中数学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技巧、数学知识、数学情感态度以及数学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方法和技巧。
数学方法和技巧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数学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几何、数论、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是未来学习数学深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科素养和科学观念。
第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情感态度。
数学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挑战、乐趣、成功和失败等多种情感经历,同时也需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措施一、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证明题目的练习,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培育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具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数学思维与方法、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生应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和运算能力。
2. 数学思维与方法:学生应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数学情感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乐于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
为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培育策略:2. 引导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和问题情境: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培养数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