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期中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9.34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08 古诗文默写1.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3)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____,坐我西阁门。
_______________,著我旧时裳。
(《木兰诗》)(5)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6)《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作者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亡羊补牢,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楚策四》)(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5)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写晚春时节花木竞发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一、直接默写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拔剑四顾心茫然。
,。
闲来垂钓碧溪上,。
行路难,行路难,,。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今日听君歌一曲,。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 ,何似在人间。
(2)不应有恨,。
(3)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4)但愿人长久,。
4.月夜忆舍弟杜甫(1)戍鼓断人行,。
(2)露从今夜白,。
5.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汉文有道恩犹薄,。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7.★岳阳楼记范仲淹(1)越明年,,。
(2)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先天下之忧而忧,。
13.★醉翁亭记欧阳修(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2) ,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
(4)野芳发而幽香,。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4.★湖心亭看雪张岱(1)大雪三日,。
(2) , ,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
二、理解型默1.(1)李白《行路难(其一)》以“,”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无穷无尽的惆怅和迷茫。
(2)《行路难(其一)》中诗人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的诗句是:,。
(3)面对人生的苦难,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两句展现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句是:,。
(2)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探索发展新路径,才能在后疫情时代真正开创出一个“,”的局面。
(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回答)(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既点明了酬答之意,又包含共勉之情。
3. (1)[2022广东省卷(节选)]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A、本词就是词人晚年得作品,就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得词作。
B、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得军旅生活写起,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得冲突矛盾,情感跳跃,主要就是通过回忆与现实之间形成对比来表现。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就是词人想象中得边疆战斗生活。
D、这首词反映得就是词人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得心情。
4、下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c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得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壮志难酬得苍凉心境。
C.“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D、朗诵这首词得感情基调应该就是既悲愤又深沉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里挑灯瞧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得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词语解释:(1)词中“沙场”得意思就是A.这就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得作品。
B.“壮词”就是指战前豪迈出征得“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得“悲壮”。
C.“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得军队接受检阅得画面。
D.“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得郁闷、焦虑、痛苦与愤怒。
4、下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d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得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得形象。
B.“八百里”原就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得英雄正就是词人得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得无限感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就是时期思想家 (人名)。
期中复习——古文教学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2、思想贯通: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4、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教学重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教学难点: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复习要点——1.文学常识,字音等2.重点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思想情感小结配套用书:《基础精炼》P4-7; P24-26复习内容:《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每课文言文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思想情感二、结合重点字词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即“对、增、移、留、换、意”。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輮使之然也:“輮”通“煣”,火烤。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古今异义1.金就砺则利/ 金石可镂古义:金属的刀类;今义:黄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感情、希望托付某人某事4.而绝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6.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用处三、个别实词(其余实词见课下注释)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提起脚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四、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5、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6、积善成得(形容词作名词)7、用心一也(名词作形容词)五、特殊句式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判断句)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7、善假于物也。
(/状语后置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9、鞣以(之)为轮。
(省略句)六、虚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音节助词)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二、古今异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结果的连词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众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学制的初级阶段三、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词作意动)2、吾师道也(以(道)为师,名词作意动;灵活处理或者:学习(道理),名词作动词)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训练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七月半①「明末清初]张岱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②,列俟③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④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⑤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⑥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⑦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①擎燎:举着火把。
①俟:等待。
①皂隶:衙门里的差役。
①怖:恐吓。
①舣:使船靠岸。
①颒(huì):洗脸。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是.夕好名( )(2)亦.逐队赶门( )(3)顷刻..散尽矣( )(4)席.其上( )2.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3.翻译下面句子。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4.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对话。
师:第一段写杭人七月半前往西湖看月,描绘的正是一幅现实的社会风俗画。
小启: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写这些与赏月并不协调的俗态呢?你:二、阅读《赵人乞猫》选文,完成小题赵人乞猫赵①人患鼠,乞②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③?”其父曰:“是④非若⑤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⑥无鸡。
夫⑦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⑧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⑨,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①“赵”和后面的“中山”都是古国名。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必考古诗词专题训练卷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传统节日古诗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写的是中秋节人们望月思乡。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描写的是情人节时妇女穿针乞巧。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描写的是寒食节官府禁烟火,让百姓吃冷食。
D.《寒食》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说明当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下面诗句描写的节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C.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3.下列诗句没有抒发思乡之情的是()。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下列古诗描写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寒食节→禁火、吃生食B.《元日》→春节→贴对联、贴年画C.《十五夜望月》→中秋节→赏月、吃月饼D.《迢迢牵牛星》→端午节→吃粽子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泰山的壮观景象B.庐山的壮观景象C.黄山的壮观景象D.华山的壮观景象6.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B.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C.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D.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7.下列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B.小/扣柴扉/久不开C.谁道/人生/无再少D.若/有人/知春/去处8.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夸张)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9.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被动,被任用田地,田间被选拔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责任给这使动,使…困苦使动,使…劳累使动,使…经受饥饿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要使他们的心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动,使…贫困;空,穷;乏,绝拂逆扰乱行用来使动,使…触动使动,使…坚忍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益,加多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常名作动,犯过失这样以后同‘横’,梗塞在奋发人经常会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犯错误时)内心困扰,被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表现知晓在里面,指国内没有有法度的世臣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世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外面,指国外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存发展萎靡死亡这样以后就知道,在忧虑祸患中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在安逸享乐中则会使人萎靡死亡。
本文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全文论证的中心,也就是全文的论点。
文章一开始运用排比方法连举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极有气势。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平凡卑微,在历经困苦后,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期中复习【B】【必做】【古诗文专题】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每句1分)(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7)《论语》中,阐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默写古诗文。
(共10分,每句1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描写了重阳这一传统节日但又不是一般的节日思想的诗句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描写了江面开阔,扬帆远航的宏大景象。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作者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古诗文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常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默写古诗文。
(共10分,每句1分)(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057(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1—4单元)新学知识点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还不懂得耕织的小孩子,正在桑树荫附近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
他们先挖好小坑,然后撒上瓜种,浇上水,最后盖上一层薄土他们的动作十分生疏、笨拙,虽然弄得满身泥土,却依然兴致不减。
即使汗水不住地往下流,也遮不住脸上满足、得意的神情,十分可爱。
从中可以体会到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以及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理解: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冬天的早晨,小孩子小心翼翼地从铜盆中取出冰块,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钲敲的画面。
从中可以体会到小孩子的开心快乐,聪明活泼以及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傍晚时分,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着短笛慢慢回家的画面。
从中可以体会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以及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
2.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村晚傍晚,一阵微风吹过,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泛起了一圈圈波纹,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在口中一样。
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
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笛声中缓步往家走。
这笛声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其中。
多么幽雅的景致,多么悠闲的生活!3.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诗句的意思可参考本课“课文全解全析’中的翻译),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将士们在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杀敌,铠甲已经磨破。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成边将士不畏艰苦,誓言报国精神的赞颂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D.归舍已三鼓矣(动词,击鼓)1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晚,遂集南楼。
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
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
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
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
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然余以病丐骸骨②,傥③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注】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
②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
③傥:同“倘”,如果。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蝉则千转不穷(2)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负势竞上(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4.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外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飞奔的马2.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句子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下列诗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7)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诗的颔联写出了大风直流,风平浪静,视野开阔的景象。
D.颈联的“生”“入”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理趣。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5.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古诗文默写姓名:学号:班级:成绩:一、直接默写。
1、唐.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 。
肠断。
2、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3、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4、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5、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6、唐.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妇姑荷箪食,,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力尽不知热,。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
7、唐.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8、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槲叶落山路,。
因思杜陵梦,。
二、理解性默写。
9.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1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1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以魏尚自喻,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的两句是:,。
13.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14.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运用夸张的手法,化虚为实,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7上)班级姓名1.《观沧海》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显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的句子是:,。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的句子是:,;,。
全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是叙事,这两句诗是:,。
诗中表明季节的的句子是:,。
而“,”两句着力描绘了草木茂盛的情状。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听闻友人贬迁的消息后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是诗人突发奇想,将明月人格化,借此表达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描绘了涨潮时水面宽阔,船顺风而行的画面。
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两句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深。
4.《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峨眉山月歌》中,”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两句是“,”6.《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心情的句子是:,。
诗中“,”两句追忆往昔,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写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句子是:,。
暗寓题目中“行军”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两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凄冷。
诗中表现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的句子是:,。
11.《论语》中“,”两句阐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文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12.孔子告诉我们,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用孔子的话印证就是:,。
黄州快哉亭记译文注释注释【江出西陵】江,长江。
出,流出。
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
肆大,水流阔大。
肆,极,甚。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
湘,湘江。
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
汉沔,就是汉水。
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
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
张,大。
【赤壁】赤鼻矶,在现在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
此处指水势浩大。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
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
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
谪,贬官。
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
【胜】胜景,美景。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
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è)】三十里。
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
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
开,开启。
阖,闭合。
【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
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
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
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
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形容草木繁荣。
【指数】一一指点。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
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
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
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
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
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
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
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
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
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
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
从,使……从。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当】迎接【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
讽,讽喻。
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
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
中,内心,心中。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天性(本性)。
【适】往,去。
【患】忧愁。
【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
放,纵。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
瓮牖,用破瓮做窗。
蓬、瓮,名词作动词。
【濯】洗涤。
【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
适,闲适。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
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哪里……呢。
乌,哪里。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
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
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在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在夜间,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
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
现在我能在小桌旁边的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至于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
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赏析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
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
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
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
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
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
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
(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
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
(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
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
“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
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
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1]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项脊轩志译文,注释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
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
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
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