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设计了故宫?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建筑设计色彩案例咱来唠唠中国建筑设计色彩的案例。
一、故宫。
1. 色彩组合。
故宫那可是建筑色彩设计的超级大明星。
故宫整体的色彩那叫一个霸气又和谐。
红墙黄瓦是它的标志性色彩搭配。
红色的墙给人一种庄重、热烈的感觉,就像古代帝王的威严一样,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劲儿。
黄色的瓦呢,在古代那可是皇家专用色,象征着尊贵。
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在阳光照耀下,简直闪瞎眼(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啦),特别醒目,老远就能看到故宫那宏伟的建筑群。
2. 文化寓意。
这种色彩搭配背后的文化寓意可深了去了。
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祥、繁荣,像过年贴的红对联啥的,都有着美好的祝愿。
黄色被视为天子之色,是皇权的象征。
所以故宫的红墙黄瓦组合,那就是在向世人宣告皇家的至高无上地位,而且这色彩搭配历经岁月,到现在还是让我们看了就心生敬畏和赞叹。
3. 与环境的融合。
故宫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的环境也很配合它的色彩。
北京的天空有时候是湛蓝湛蓝的,蓝天和红墙黄瓦相互映衬,就像一幅绝美的画。
而且故宫里面的绿树,比如那些松柏,翠绿色的树叶和红墙黄瓦搭配起来,既缓解了红黄色调的浓烈感,又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让整个故宫建筑群看起来既庄重又不失灵动。
二、徽派建筑。
1. 色彩组合。
徽派建筑的色彩就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主要是黑、白、灰三种颜色。
白色的墙,黑色的瓦,灰色的砖,组合起来超级简洁。
白色的墙干净得就像刚刚被雪覆盖过一样,透着一种纯洁和质朴。
黑色的瓦一排排地铺在屋顶上,就像钢琴的琴键(当然是黑色的那部分啦),很有节奏感。
灰色的砖呢,把墙和地面连接起来,低调又沉稳。
2. 文化寓意。
在徽派建筑的色彩里也蕴含着文化内涵。
白色代表着清白,徽商们大多讲究诚信为本,清白做人。
黑色和灰色体现了徽派文化里的低调、内敛。
徽派建筑多是家族聚居的地方,这种低调的色彩也反映了家族内部那种谦逊、和睦的氛围。
3. 与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大多位于皖南的山水之间,周围有青山绿水环绕。
绪论单元测试1.吴尧作为最年轻的设计师登上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为故宫开发设计文创产品,他设计的故宫文创产品获得广泛好评,请问()是吴尧的设计作品灵感来源?A:创新意识B:中国传统文化C:现代艺术D:科技答案:B2.身为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陈浩归在传承东阳木梳的手艺上的创新点是什么?()A:照搬传统技艺B:赋予传统技艺更加年轻化、市场化的基因C:传统材质与现代元素D: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E:融合传统文化答案:BCDE第一章测试1.物质文化,是指其中凝聚、体现、寄托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
()A:对B:错答案:A2.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A:错B:对答案:B3.下列选项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猿猴病毒B: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C:清代内阁秘本档D:二十四节气答案:D4.以下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A:甲骨文B:四大发明C:秦砖汉瓦D:司马迁《史记》答案:ABCD5.故宫是中国文化遗产。
()A:错B:对答案:B6.江南园林是非物质文化。
()A:错B:对答案:A7.故宫推出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演示了皇帝的一天。
皇帝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
接下来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歇一会儿,吃第二顿饭。
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
《胤禛美人图》和《紫禁城祥瑞》2款App也相继上线。
随后,故宫再推《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iPad应用。
故宫的设计师团队以故宫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迄今已开发870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故宫文物是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B:文创产品把故宫文化带入现代生活C:参观浏览只是寓教于乐的一部分D:电子产品成为故宫文创产品的主流答案:B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些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故宫博物馆》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说明文,其中包含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
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学习,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实现制作导游路线图、进行旅游解说等语言表达训练,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2. 本文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
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
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
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
(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由4份材料组成,分别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特点、太和门的传奇经历、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方案,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介绍。
依据课文前的导读提示,本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提供的材料。
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任务驱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提高了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查找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搜集太和殿、中和殿等的。
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搜集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京故宫。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故宫的历史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2.导入:这就是北京故宫。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今天就让我们来观看它壮丽的色彩,倾听它的声音,呼吸它的历史气息。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故宫影像资料,听有关故宫的历史,开启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探究的憧憬,引领学生以其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对于这个古老的故宫博物院,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生1: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的?生2:我们该怎样游览故宫博物院呢?生3:故宫博物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2.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检测自学情况。
图文结合,指导理解词语。
鳌头金銮殿额枋蟠龙金柱池馆水榭(2)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寻课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3)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一共给了几个材料,分别介绍了什么。
预设:生1:文中一共有4个材料。
生2:材料一:整体介绍故宫的结构。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故宫博物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故宫的了解。
(2)简介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
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3.分析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4.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结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简介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
2.分析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拓展延伸(1)展示故宫博物院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宫。
(2)引导学生思考:故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4.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结果。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简介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内涵。
2.分析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
4.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短文。
(2)收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课时1.作业反馈(1)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能力。
2.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3.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收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样式雷(建筑设计世家)“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
本名: 雷氏别称: 样式雷所处时代: 清朝出生地: 江西永修主要作品: 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主要成就: 把持200年皇家设计鼻祖: 雷发达家族成员: 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目录1 历史发展2 历史3 家族介绍▪第一代样式雷▪第二代样式雷▪第三代样式雷▪第四代样式雷▪第五代样式雷▪第六代样式雷▪第七代样式雷▪第八代样式雷4 世家身份▪关于旗籍▪关于品秩▪关于世袭▪多重身份5 职业地位▪皇家作用▪与帝后的关系▪与皇族关系▪关系6 作品设计7 突出贡献8 发展现状9 相关信息历史发展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
因样式雷设计的作品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
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
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由江宁(现江苏南京)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
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即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也有口语话"样子雷"的叫法。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
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
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
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天人合一紫禁城故宫又称为紫禁城。
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
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其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
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故宫房间知多少故宫的房间数不清。
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
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
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
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
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
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的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
先谈“三宫六院”。
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
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
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
“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
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
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今北京市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你知道有关故宫的故事吗?下面小编给你讲几个关于故宫的小故事故事一:传说当年刘伯温在设计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数量多点儿、地方大点儿,他认为皇上住的地方,就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
有一天,皇上突然传旨宣刘伯温丄殿,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刚一见皇上就对皇上说:“启奏万岁,臣昨夜做了一个梦,梦里梦见玉皇大帝召臣到凌霄殿上,并对臣说:‘你家皇帝准备修建皇宫,请你告诉他,天堂的宝殿总共一千间,凡间的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数量。
你还要告诉他,要他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够确保每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说完玉皇大帝就化为一阵茫茫香雾,一下把臣给吓醒啦!”皇上听了觉着很怪,仔细想了想,立马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让刘伯温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来保护皇官。
刘伯温领旨。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把事儿全办好了。
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数量还真不到一千间但也差不多一千间,再看宫院内金光闪闪,似有众多神仙镇守。
皇上越看越高兴,当场传旨,给刘怕温加冠进爵,还赏赐了许多珠宝。
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来保护皇城,也就不敢轻易来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总数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事二:在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有一口普通水井。
井眼上置井口石,石两侧凿小洞,用以穿入铁棍上锁。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
临行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连夜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平日白天的时候我们在井口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十二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或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据科学人员解释: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涂料中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路过这里,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像带,完全类似于现在的监控摄像头功能。
故宫设计总结引言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帝王的宫廷之所,在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本文将对故宫的设计进行总结,从布局、色彩和细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布局设计故宫的布局设计可谓精美独特,具有严谨的对称结构。
### 1. 整体布局故宫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包含了三大殿和太和殿,是帝王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内廷则是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中包括乾清宫、交泰殿等建筑。
整体布局呈现出庄重、庄严的氛围。
2. 大院与小院的结合故宫的建筑空间被精巧地划分为大院和小院,大院内放置主要的宫殿建筑,而小院则作为连接和过渡的角落。
这种大院与小院的结合形成了层次感,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3. 四合院的布局在故宫内部,可以看到大量的四合院,即由四条院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
四合院的布局使得建筑之间形成了四个庭院,这种布局形式保护了隐私,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二、色彩设计故宫的色彩设计讲究色彩的搭配和应用。
### 1. 黄色与红色的应用黄色和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色,它们在故宫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黄色被用于大屋顶的琉璃瓦,代表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力。
红色被用于建筑物的门窗、檐口等部位,寓意着喜庆和繁荣。
2. 颜色的对比故宫的色彩设计注重对比。
红色和黑色是故宫色彩对比的典型代表,红色代表着喜庆,而黑色则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这种对比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以震撼和庄重的感受。
3. 色彩的渲染故宫的建筑物表面经过精心渲染,使用了多种色彩。
这些色彩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使得故宫的建筑物更加生动和立体。
三、细节设计故宫的细节设计精致而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准。
### 1. 大门的设计故宫的大门又称为午门,是故宫的正门。
大门采用了石雕、木雕和铁艺等多种材料的组合,雕刻精细,形式多样。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作者:胡恒来源:《畅谈》2015年第11期“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
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oi”)名祥。
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
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
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这里面也有个传说。
据说盖好宫殿后朱棣志得意满,找来一位会占卜的官员,让他算了一卦。
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
”朱棣大怒。
没想到第二年的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年~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紫禁城”之迷谁是设计人?紫禁城,中国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这座皇宫屹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心,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它那巍峨的青砖围墙,将城内与城外隔为两重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有着近9000间宫室的紫禁城依旧那样神秘。
兴建紫禁城紫禁城宫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旧皇宫,这里曾经居住着明、清两代24位皇帝。
可在这座宫殿中,至今依然有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连璋介绍说,朱元璋在选择皇帝接班人时,首先就想到他的大儿子朱彪,但不幸的是洪武25年朱彪死了。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本意想立皇四子燕王朱棣,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学士刘山武说皇孙(朱彪的儿子)年富力强,是第一长子顺理成章。
如果选择老四朱棣燕王,秦王(老二秦王在陕西)、晋王(老三是晋王)怎么办呢?因此朱元璋就这样确定了。
朱元璋在洪武31年去世后,他的皇孙继了位。
郑连璋介绍说,皇孙建文皇帝觉得这些叔父们势力太大,需要削弱藩王,因此引起了皇权内部的斗争。
燕王朱棣起兵攻到南京夺取了皇位,他就想在北京建宫殿。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想把皇都建在自己的老家临濠,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宫殿营造了六七年便停工了。
不久在南京城东隅又造起了一座宫殿。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紫禁城就是明成祖朱棣在凤阳、南京紫禁城的设计基础上建造的。
朱棣曾是镇守北平的燕王,他认为他的根基在北平。
于是下令在元朝大都的东边建一座新城,同时把皇宫也建起来。
遵照皇帝的诏令,建造皇宫的上好木料,是从湖南、云南等地采伐来的。
据说,每当大树砍倒以后,都不可能立即运输,总要等到雨季利用洪水把树木从山上冲下来,再由江河水路运到北京的。
建造皇宫用的巨大石料,大都是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开采来的。
那巨大的石料是怎么运到北京城中的呢?冬天,民夫们泼水成冰,铺成一条冰道;夏天,就在路上铺上滚木。
保和殿北面的云龙石雕,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整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
紫禁城谁设计(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博览荟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间。
这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古建筑以雄伟的外观、绚丽的色彩、严谨的形制、有序的构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历史而称著于世。
那么,紫禁城的设计者是谁呢?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是紫禁城的最初规划者。
《明史》卷六十八有明确记载,紫禁城初建后的宫殿规制与南京皇宫基本相同,且比后者高大壮丽。
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样式是以南京明故宫为蓝本设计规划的,而明故宫的规划者则是刘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谋臣。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记载,早在明朝建立的两年前,朱元璋认为南京旧城离钟山太远,灵气不足,而对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民房拆迁,影响民众生活,因而命刘基在钟山的南面规划新的皇宫。
刘基对皇城的规划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星象布局理念来进行,中轴线上的前朝建筑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内廷建筑有乾清、坤宁二宫,而在前朝宫殿的东西两侧有文华殿、武英殿,在后二宫的东西两侧有东西六宫。
而上述建筑布局理念、形式与北京紫禁城宫殿布局完全一致。
我们以紫禁城前朝建筑为例具体说明南京明故宫与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相似性。
从平面布局和建筑命名来看,二者的中轴线建筑由南往北依次均为午门、奉天门(北京紫禁城的奉天门在清代改名为太和门)、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而在三大殿两侧对称布置着文楼和武楼(北京紫禁城的文楼在清代改名为体仁阁,武楼在清代改名为弘义阁),午门和奉天门之间,两张照片均有着平面为弓形的内金水河,弓形最突出位置均位于中轴线上。
从建筑造型来看,两张照片显示的建筑外观几乎完全相同:立于高高城台之上的午门,其外形犹如展翅的孔雀;矗立在开阔广场上的奉天门,与两侧的庑房形成紫禁城内首道屏障;而三大殿均坐落于三层高高台基之上,太和殿的重檐庑殿屋顶样式、中和殿的单檐攒尖屋顶样式、保和殿的重檐歇山屋顶样式高低错落有致,立面曲线优美,形成紫禁城内造型最为磅礴大气的建筑组合体。
北京故宫风⽔布局设计⽣命存在的⽅式主要被时间和空间决定,其中动物和植物主要被空间决定,不同的空间决定不同的物种。
⼈类主要被时间决定,不同时代的⼈,命运相差很远,⽽⼈⽆法选择时代,只能通过选择空间完成对命运的相对改变,亦即趋吉避凶。
风⽔学诉求的正是⼈与空间的关系,即⼈与天地的和谐。
它遵循的是天地运⾏的规律,通过建筑的形和势等抽象的元素,运⽤和表达天地运⾏的规律。
风⽔学交给我们如何正确地选择环境、营造环境、改善环境、利⽤环境,风⽔学是⾃然科学。
通过对⾃然环境的勘察,⽤以指导⼈类更好的⽣存,风⽔并不神秘,和任何宗教也没有关系,是中国⽂化追求天⼈之际的精髓。
古代先哲仰观天⽂,俯察地理所发现的宇宙奥秘,把天体的运⾏与地球上的时间的变化、季节更替对应起来,导出地上⼀切事物以⾄于⼈的命运都是天道的反映的结论。
我们想对学习掌握风⽔的理论,更好的运⽤好风⽔对我们有所帮助,就应该深⼊的对北京故宫风⽔布局设计进⾏研究,它是集历代风⽔⼤师之⼤成,是风⽔模式的鲜活范例,学习风⽔之学的朋友不可不了解的典范之作。
了解北京故宫风⽔,就要从元⼤都说起,公元1267--1283年,历时16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都。
设计者是伟⼤的⽔⼒学家郭守敬和他的⽼师刘秉忠,这两个⼈既精通天⽂、地利、也精通历算和⽔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
元世祖忽必烈统⼀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
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元⼤都的整体设计:什刹海之⽔⾃北⽔关⼊城,先北上,复东折⽽南,总体⼊城⾛势由西北⽽东南,所确定连接通惠河的万宁桥处,正好是什剎海⽔域的东南⽅;从南⽔关⼊城的⾦⽔河,绕过皇城后,也是从皇城的东南⽅汇⼊通惠河,通惠河⼜是从⼤都城的东南⽅向流出。
刘秉忠在设计当中将这⽚⽔域的转折点,确定全城的中⼼点,并在旁边建⽴“中⼼台”⼀座标志。
紫禁城是谁设计的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那么?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
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
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
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这里面也有个传说。
据说盖好宫殿后朱棣志得意满,找来一位会占卜的官员,让他算了一卦。
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
”朱棣大怒。
没想到第二年的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年—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网站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
在工部这个富得流油的衙门也是个不小的官职,但是他非常谦逊、俭朴。
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
类文阅读-12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 指,“三山”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是,“三山”就是、、。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 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4.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六年级《故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六年级《故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总——分——总”的行文思路介绍了故宫的建筑及馆藏文物,其中建筑是介绍的重点。
又围绕“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这句话,从规模、形体、建筑、布局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宫,去领略它“永恒的文化殿堂”的魅力。
(板书“永恒的文化殿堂”)二、新授1.故宫是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谁能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有关于故宫的知识。
2.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和你自己收集的资料,你能完成这张简单的故宫的平面示意图吗?(出示示意图)如果不能,请你将书翻到101页,默读课文,完成示意图。
(学生汇报)3.读了课文后,你为什么能从无法下手到比较轻松准确地完成示意图?课文究竟给了你怎样的提示?(因为文中有许多提示地点转换的句子,线索很清晰。
)请大家画出这些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
4.人走景移,这样的写法叫做移步换景。
(副板书: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这种写法在游记中最为常见。
我们在四年级曾接触过一篇——《骑马上天山》,(出示:《骑马上天山》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比较一下,这篇和《故宫》有什么异同。
主要相同点: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主要不同点:《骑马上天山》是一篇游记,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要写出作者的真实感受,因而它更主观,写了作者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故宫》是一篇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在于给人知识,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因而更加客观。
5.说到说明文,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篇说明文——《种瓜得豆》,读起来和这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同是说明文,也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种瓜得豆》是介绍的转基因知识,而这个知识在高中二年级的生物学课程里才会学到。
龙源期刊网
谁设计了故宫?
作者:胡恒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12期
北京故宫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关于它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却没有建筑设计者的资料。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是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
但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直到正统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故宫,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但是,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质疑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还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整个工程的设计工作。
蒯祥的贡献应主要体现在正统年间的那次重建工作。
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
故宫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
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
蔡信很快完成了设计任务。
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
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
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宋札还亲自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个设计方案创意十足,而且操作不难,于是报呈皇帝。
朱棣也不懂设计,只是一听说新皇宫里有九重宫阙、9999间半房屋,顿时心花怒放。
传说天官方有1万间房屋,皇宫比天宫只少半间,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又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于是朱棣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设计方案。
1973年,专家们还为此专门做过统计,结果发现故宫实
有8707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