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精选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将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压力大、自我认知不足等方面。
由于学习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职业规划的不确定等原因,学生普遍存在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尤其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相对复杂,学习强度大,使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这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学校网站、校报、广播电视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在心理问题出现时及时进行咨询和交流。
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展览、心理健康周等,制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和交流的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全面覆盖全校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大部分仅是泛泛而谈,无法深入学生心灵。
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和更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学生的隐私权益。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普遍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习目标又不很明确的学生。
他们正值青春期,也正处于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这部分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多年来我们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定位,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纲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时效性的重要举措”。
这就明确了学校德育包含的内容,我们应从更宽泛的范围、广义上理解学校德育,即广义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
因此,我们认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心理教育有其独特性和独立性。
工作中我们决不能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混为一谈,无视差别,或者简单地把心理教育看作德育的一个方面,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教育,或者使心理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政治课教学。
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德育教师为主体、专职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工作。
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健医生”。
二、明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通过学习与实践探索,我们明确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业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是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最重要的资本。
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1.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1.1心理动力素质现状。
相对于其他同龄学生,他们面临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和愿望、择业和就业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
面对挫折,他们的反应方式主要有两类:消极反应与积极反应,以消极反应方式为主,表现为稍不如意就情绪低落、麻木、冷漠、郁郁寡欢,以致悲观、绝望而轻生;或任意发泄,过激抗争,愤世嫉俗,以致丧失理智而犯法。
总之,以自暴自弃为主,缺乏荣誉感,抱负水平低。
1.2性格特征素质现状。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培养责任心和坚强意志的阶段,但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他们往往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没有远大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情绪调节能力、耐挫折能力和独立性普遍不强,表现为性格怪癖、难以合群、自傲自卑、情绪反复、胆小怕事等。
1.3自我意识现状。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烈而自控能力差,自我认知能力不足,自我接纳水平低。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必要性2.1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智能良好、性格健全,对各种精神刺激和社会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理想,学习目的明确。
(2)富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
(3)有较明确的法纪、是非观念,对待事物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中职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重大。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中职学校心理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有些中职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存在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学生不出大事、不走极端就行,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不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动力。
有些中职学校虽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但由于没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缺乏一些理论知识和经验,开展心理键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到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
因此也很难起到相应的心理咨询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
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自控能力较差。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思考,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强烈。
表现为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瘾性上网等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厌学情绪普遍。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不知道怎样科学、有效的学习,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不足,不想学也不愿学。
3.自卑心理严重。
大多学生由于升学考试失利,来到中职学校就读,没有前途、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自认为中职生低人一等。
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4.焦虑心理普遍。
一方面学习引起的焦虑。
关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中职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职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中职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走上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足、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教育资源不足等。
通过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并进行评估与改进。
通过研究,旨在为中职学校提供更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
通过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还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情商和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交流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探析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 自主意识淡薄。
由于中职学生一般年龄较小,对自己尚未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缺乏自主意识。
2. 心理问题较多。
在学习和生活中,中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情感变化明显。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波动较大,对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较弱。
4. 自我意识不强。
中职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往往存在欠缺,不够明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特长。
二、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设计针对以上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设计如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课程内容。
2. 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即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3. 引导情感表达。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活动中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理顺内心的困惑。
4. 结合实际案例。
以真实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5. 促进同伴互助。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6. 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际案例分析、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布置和氛围营造上,教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感到温馨和放松。
2. 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和尊重。
3. 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过于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
4.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波动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形式,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
关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中职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家庭经济困难或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加之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单一,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这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支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为推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00字】1.2 问题意识在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视和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实施。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缺乏足够的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着压力过大、自卑、人际关系问题、适应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职学校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通常只做一些零星的心理健康工作,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未来人才。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明确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现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家庭、社会和校园环境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与束缚,这些因素必然会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
如何深入开展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对于现阶段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中职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慢慢形成,学生面临着从少年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人生转换阶段中,学生不仅身体在迅速发育,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在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将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因此,中职院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现状1、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渐进性和隐蔽性。
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引发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虽然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实际效果还相差甚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枯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学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一些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别教育,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教育。
同时,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组织协调不到位,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之中,2、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由于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重视,教师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基本技能知识相对薄弱。
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不关心、不了解学生,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学生心理需要。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心灵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波动幅度较大,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其在未来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抱怨,提高生活幸福感,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概念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心理学,其倡导心理学要以正常健康人群为对象,通过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同时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及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是格曼,提出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积极品质和力量,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就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以及积极力量,从而使人们获得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正常健康的学生,让学生以乐观、积极、希望等正能量人生观去面对现在、未来所发生的积极或是消极的事情。
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引进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形象重新认识自己,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同时引导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改变原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的防治理念,使其更偏向于正常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感受幸福的所在。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中职生心态较为浮躁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
中职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获得中职毕业证,因此,大多数学生比较浮躁,无法专心地学习基础知识,导致成绩较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倦心理,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中职生缺乏自控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与家长缺乏良性沟通;同时中职生正处于渴望独立、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控制力较弱,容易被社会不良行为影响从而对学生未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全体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的预防性和前瞻性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1.1 发展性功能,即促进正常状态下的学生智力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处在同一年龄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对正常状态下的学生加以启发和引导,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增进他们的自我了解和与自我接纳,改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技巧,使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智力和人格整体性地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最终培养他们面对生活、面对自我、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1.2 预防性功能防患于未然美国心理学家坎普伦将心理危机预防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防是尽可能控制直至消除导致人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各种不健康社会因素,让学生生活在较为和谐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二级预防是注重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在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还没有加重之前及时予以干预,防止衍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三级预防是对已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沿着这个思路设计,将这三个层次的预防作为主要任务,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治疗的效果再好,也只是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还在于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经历过中考或高考的失败,很多同学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因学业不佳受到一些老师的歧视,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或一方已故,从小缺乏正常的教育和关爱,所以他们当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会用正确方式与别人交往等问题,有极少数有一定抑郁倾向,有的经常处在焦虑状态,这些问题可能对本人和其他人的生活还未造成太大影响,但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否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3 治疗性功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少数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加以疏导或采取其他措施,从而预防这一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更大的偏差与危机,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员都可以完成这一任务。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两大部分,涵盖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求助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认识心理不适应状态或心理异常现象,并能探求应对的策略,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如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以促进学生在智力和人格方面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6-20岁,多数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人生特殊阶段,是遇到心理问题最多的年龄阶段,但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他们通常面临怎样认识自己,怎样与别人交往,如何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等问题,所以心理健康课主要要开设的课程也从这几方面入手:2.1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接纳自己,自信自尊,最终有能力完善自己。
2.2 情绪与压力的管理通过学习学生能做情绪的主人,具备情绪体验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体验能力就是清晰感知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理解情绪状态与生理反映之间的关系,区分自己的不同情绪。
情绪理解能力就是发现和解释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反应并找出不同情绪的不同原因。
情绪表达能力就是学生能够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情绪调控能力就是指学生的情绪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意识地调节自身情绪的大小、好坏,甚至调节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反映,遭遇情绪困扰时有能力安抚自己,理性宣泄解决问题或求助于人。
2.3 人际交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人际交往技能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建立起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
2.4 学会学习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2.5 青春期爱与性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学会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恰当接受青春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会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2.6 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学生能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学生能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
3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1 开设心理健康课,并把心理健康课堂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以每学期每班30个课时为例,心理健康课主要通过班级授课和团体辅导两个渠道来开展教育。
心理健康课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在这个课堂里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其中包括通过讲授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自我放松的方法。
通过对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得到一定提高。
但作为一门最终要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课程,积极通过课堂教育是不够的,所以全员参与需要,需要开展多种活动来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不会落于形式。
3.2 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辅导,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一方面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的终极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但如果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或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了解,那他在开展工作时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
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据调查中小学很多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不懂得如何进行调控,严重影响了工作。
所以对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保证能以一个心理健康度较高的状态面对学生。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有更好的了解,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许多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简单粗暴的行为,更多源于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不了解。
另外,因为班主任工作管理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更为了解,班主任利用这个优势,及时发现那些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乃至对学校的综治安全安全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对班主任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团体辅导、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个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
3.3 对各科任课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他们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现代教育实践表明: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不能算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实现教书育人的大目标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学生认可并给予较高评价的各科任课老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责任心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面对班级里少数有问题的学生时,能用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外,最主要就是了解学生心理,并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程度,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更何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对各科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也通过讲座普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来进行。
3.4 在老师指导下成立的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阵地心理健康课堂的开设和对班主任老师和各科老师和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知识的普及和问题的发现上有很多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还有一定的偏见,特别是很多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就算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常识,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他也未必把老师和班主任当作求助的对象,所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成立心理健康社团,通过这个社团开展工作,可以起起到老师和班主任无法代替的作用。
社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社团的成员主要由学生组成,由一到两名老师定期为这些成员进行全方位的辅导,社团的主要职责是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类关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心理健康,通过社团培养出一大批骨干,并借助这些骨干和同学朝夕相处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3.5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这个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3.5.1 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可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把这无声的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
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如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做法,可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3.5.2 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心理络。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
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采取“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
家长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务是:一是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二是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三是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