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十三章
- 格式:pdf
- 大小:615.06 KB
- 文档页数:31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1、解邸概念测蚩: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测验:是通过i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忖、施测和评分零)对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虽"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效度:测验效度指测虽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強与所要测呈的I」标特征和符合程度。
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利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骰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论文式测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巫要者出儿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血形式解答问题。
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冇统--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课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秤商:农示儿鼠智力年龄9实你年龄Z间的关系,即智龄勺实际年龄之比。
怯场:心理学上把它看作i种情绪过丁•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这也是i种兴奋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力呈使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2、简述学习测虽和评定的主要功能"答: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借息、激发学主的学习动机°3)管理功能:编制分班和升留级的依据:职业指导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4)教育心理功能.3、教师应具备哪些测呆与评定的知识与能力答:1)理解与淸楚地表述教学和菅理日标,懂得怎样通过教学和竹理活动达到口标,全而了解测量与评定对教学及管理的意义:2)理解有效测站和评疋的条件,明确口己在編制、选择和使用测绘工具时所扮演的角色:3)能白行編制日常教学使用的测验,能适当地主持测验并有效地使用测验的结果,以为改进教学和管理之用,能选择适当的标准化测验:4)能编制、选择和使用非测验式的测验工具:5)能综合解栉测验的分数和非测验式测量结果,作出评定,明确备种测验的用途及限制;6)能根据评定的结果,改进口己的教学和育理工作。
4.简述评定的分类。
答:1〉配宜性评定、2)形成性评定、3)总结性评定(布鲁姆)。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根本概念、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
知识点梳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研究者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响是考试焦虑。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
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开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第一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一、教学目标1.识记:教师的能力特征、知识结构和人格特征2.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的内在联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流程:导入回顾前几章的教学内容,讲的是学生群体和学生学习心理及课堂教学心理,而教学过程的组成是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环境等,由此引入到对教师心理的探讨学习上来。
讲解一、教师的能力特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教育能力两部分。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基础。
教师的教育能力具体包括:1、影响与塑造教育对象的能力(1)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能力。
(2)因材施教的能力。
(3)组织交往能力。
2、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教育过程是教师运用教育内容和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师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加工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教育手段与方法的选用能力。
(4)教育情境的调适与应变能力。
3、自我调节与教育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对自身进行分析、调控与改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1)获取教育反馈信息的能力。
(2)自我评定和改造的能力。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的知识、数学的知识、物理的知识等。
(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体表现为:(1)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三)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四)文化知识文科的教师应该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理科的教师也应该具有较深厚的社会科学的修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教师群体形成了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人格特点:1、求知多思。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的作用。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具基础和应用性质的教育学科。
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心理规律。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
第一章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对教师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新趋势,以增强教师认识教育心理学与自身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从年龄差异与个体差异两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以帮助教师理解教育在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四章结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的发展,探讨了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及其对实际工作的启示,尤其不惜重墨阐释了认知建构主义这一流行于当今国外教育界的学习理论新思潮,以期引导教师观照和反思隐含于自身教学行为之后的学习观念,重塑自身教学改革行为的信念基础和出发点。
第五、六、七章分别从认知建构学习观这一新的视角,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重新梳理了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过程,以指导教师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
第八、九章分别讨论了问题解决、创造性和学会学习等教育界目前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着重介绍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思维、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及训练方法,以便教师灵活加以运用。
第十、十一章专门谈论了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策略选用、课堂交流、课堂规范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以求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前述各章中的学习原理和培养策略。
课程教材《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陈琦主编,刘儒德,张建伟副主编。
学前准备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教育学的知识作为其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要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如果学习者是教育工作者的话)和自身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理解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综合复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教师心理1.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
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3.教师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以下四种: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4.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灵活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5.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⑴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
⑵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 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
2.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a. 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
b.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c. 创造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d.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讨论。
3. 策略讲解: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实际应用。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学生学习动机低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6. 总结归纳: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中应用这些策略。
7. 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学习动机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否合理。
3. 反思能力:评估学生对自身学习动机问题的认识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通过个人反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身学习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