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勾股定理上课用1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9
CA b a八年级(下)数学教学案系列编号班级:姓名:课题:18.1.1勾股定理(第1课时)主备:张荣审核:yz 时间:2012 年 3 月第 5 周尊敬的家长:孩子成绩的提高需要家长的配合,为了孩子的进步,请督促您的孩子在家认真预习,并完成课堂前置和反馈练习。
家长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课堂前置】1、任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三角形中,较小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大小有什么关系?3、观察图1、图2,图中的等腰Rt△ABC的三边,数量上有什么关系?4、图4,你认为在其他Rt△中,图3中的结论还成立吗?5、归纳:如果Rt△ABC的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6、你能将上面的结论,用右下图加以证明吗?证明过程:二次备课图1 图2图3B C a b cAD 【学习探究】1、下面图形都是由三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试求出第三个正方形面积:S 1,S 22、依据题意,填空①在Rt △ABC 中,∠C=90°,a=5,b=12,则c=________②在Rt △ABC 中,∠B=90°,a=3,b=4,则c=③在等腰Rt △ABC 中,∠C=90°,则AC :BC :AB=________________④在Rt △ABC 中,∠C=90°,∠A=30°,则AC :BC :AB=________________⑤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3、如图,在Rt △ABC 中,∠C=9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 ①若a=6,b=8,求CD 的长;②a=40,c=41,求b ;③若a :b=3 :4, c=15,求b【课堂检测】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10,BC 边上的高AD=8,求BC 的长;S △ABCS 181144400625S 2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3,求第三边的长?3、在Rt △ABC 中,周长为12cm ,一直角边为4cm,求斜边的长?【能力提升】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AB ⊥AC ,∠B=60°,CD=25cm ,求AC 、BC 的长。
第1课时 勾股定理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证明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将它们像下图所示拼成两个正方形.求证:a 2+b 2=c 2.解析:从整体上看,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由图易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它们的面积相等.左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a 2+b 2+12ab ×4,右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 2+12ab ×4.∵a 2+b 2+12ab ×4=c 2+12ab ×4,∴a 2+b 2=c 2.方法总结:根据拼图,通过对拼接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建立相等关系,从而验证勾股定理.探究点二:勾股定理【类型一】 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 =90°,AB =5cm ,BC =3cm ,CD ⊥AB 交AB于点D ,求CD 的长.解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根据S △ABC =12AB ·CD =12AC ·BC ,求出CD 的长.解:∵在△ABC 中,∠ACB =90°,AB =5cm ,BC =3cm ,∴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52-32=42,∴AC =4cm.又∵S △ABC =12AB ·CD =12AC ·BC ,∴CD =A C ·B C A B =4×35=125(cm),故CD 的长是125cm.方法总结: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长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3,则图中△ABE 的面积为________,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AE =BE ,∠E =90°,所以S △ABE =12AE ·BE =12AE 2.又因为AE 2+BE 2=AB 2,所以2AE 2=AB 2,所以S △ABE =14AB 2=14×32=94;同理可得S △AHC +S △BCF =14AC 2+14BC 2.又因为AC 2+BC 2=AB 2,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AB 2+14AB 2=12AB 2=12×32=92.故分别填94,92.方法总结:求解与直角三角形三边有关的图形面积时,要结合图形想办法把图形的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联系起来,再利用勾股定理找到图形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类型三】 勾股定理与数轴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A.5+1 B .-5+1 C.5-1 D.5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 点的坐标.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5,∴-1到A 的距离是5.那么点A 所表示的数为5-1.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 的符号后,点A 所表示的数是距离原点的距离.【类型四】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等式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B 2+AC 2=2(AD 2+CD 2).解析:结论中涉及线段的平方,因此可以考虑作AE⊥BC交BC于点E.在△ABC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证明:如图,过点A作AE⊥BC交BC于点E.在Rt△ABE、Rt△ACE和Rt△ADE中,AB2=AE2+BE2,AC2=AE2+CE2,AE2=AD2-ED2,∴AB2+AC2=(AE2+BE2)+(AE2+CE2)=2(AD2-ED2)+(DB-DE)2+(DC+DE)2=2AD2-2ED2+DB2-2DB·DE+DE2+DC2+2DC·DE+DE2=2AD2+DB2+DC2+2DE(DC-DB).又∵AD是△ABC的中线,∴BD=CD,∴AB2+AC2=2AD2+2DC2=2(AD2+CD2).方法总结: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把需要证明的线段联系起来.一般地,涉及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问题时,通常沿着这个思路去分析问题.【类型五】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中的有关计算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 )A.1.5 B.2 C.2.25 D.2.5解析:连接BM,MB′.设AM=x,在Rt△ABM中,AB2+AM2=BM2.在Rt△MDB′中,B′M2=MD2+DB′2.∵MB=MB′,∴AB2+AM2=BM2=B′M2=MD2+DB′2,即92+x2=(9-x)2+(9-3)2,解得x=2,即AM=2.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设出适当的线段的长度为x,然后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其他线段,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类型六】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在△ABC中,AB=20,AC=15,AD为BC边上的高,且AD=12,求△ABC的周长.解析:应考虑高AD在△ABC内和△ABC外的两种情形.解:当高AD在△ABC内部时,如图①.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202-122=162,∴BD=1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52-122=81,∴CD=9.∴BC=BD+CD=25,∴△ABC的周长为25+20+15=60;当高AD在△ABC外部时,如图②.同理可得BD=16,CD=9.∴BC=BD-CD=7,∴△ABC的周长为7+20+15=42.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2或60.方法总结: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原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AD在△ABC内的情形,忽视高AD在△ABC外的情形.三、板书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18.1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冕宁县回龙中学校:沈营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 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利用两边和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3. 了解定理的概念。
4. 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中考考点重点:经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得过程,会利用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难点: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会利用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考点: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在中考命题中,既单独命题,也可和方程、函数等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命题。
试题难度中等,题型有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知识与技能:探索直角三角形两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的思想内容,发展几何思维。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场景,该会会徽是由汉代数学家赵爽在对《周髀算经》注解时给出的。
进一步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情景2: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设问引入 (此问题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右图所示,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请学生判断,能否进入。
实验操作,探求新知 探究1:毕达哥拉斯发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看一看同学们会不会有所发现呢? 个单位面积, 个单位面积。
∴ S A+S B=S C由图不难发现,如果正方形A 、B 、C 边长分别为a,b,c,那么∴2=A S 个单位面积,2=B S 4=C S 2a S A =2bS B =2cS C =222c b a =+2m1mCBAD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18.1.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感受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活动一 动手做一做1、在右边空白处画出Rt△A B C 令∠C = 90°, 直角边A C = 3cm ,B C = 4cm , (1)用刻度尺量出斜边A B = 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___,222===AB BC AC2、探究:222,,AB BC AC 之间的关系:活动二 毕达哥拉斯的发现1、 图中两个小正方形分别为A 、B ,大正方形为则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2、 斜边为c ,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 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 探索与猜想观察下面两幅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2A B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一下。
(2)猜想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活动四 认识赵爽弦图活动五 证明猜想已知:如图,在边长为c 的正方形中,有四个 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求证: (提示:大正小正=S S S Rt +∆4) 证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_______的平方和等于_____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性质:222a b c += AB C3在Rt △A B C 中,∠C = 90°,(1)两锐角的关系:∠ A + ∠ B = _____°(2)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若∠A = 30°,则 ________________ (3)三边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 活学活用1、如右图,在直角三角形中, x =______,y =______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
课题:18.1.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前面所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延伸,又为九年级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同时,勾股定理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教科书的设计重在让学生“探索”,以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同时又安排了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边长求出第三边长;2.经历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长,求出第三边长.2.教学难点: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四、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剪纸.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设计意图:由会标中的赵爽弦图引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面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埋下伏笔.】(二)师生共究1.分析会标的结构;2.请两位同学一组,利用手中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出“赵爽弦图”.3.设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你能用代数式表示整个会标的面积吗?4.从两个不同角度表示会标面积得到等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国外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经历“析图、拼图、算图、定论”四个过程,发现并得到勾股定理,一环套一环,自然流畅.设计教学时舍弃了教材中前面安排的内容,即探索方格中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边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教材设计意在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但由于问题的提出(探究三个正方形面积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困难较大,整个探究活动只能由教者全盘设计,学生完成计算,这种结论的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含金量不高,并且可能耗时较长.因此,教者未采取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2)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能帮助学生体会割补法计算图形面积,其实这方面内容在初中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机会体现,本节课设计中会标的面积计算也能体现出这一点.】(三)数学史话西周初的数学家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就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已经利用“弦图”证明了这个关系.勾股定理是数与形的第一定理,数学由计算转变为证明,算得上是千古第一定理.【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史话,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相关知识,渗透数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勾股定理在数学中的地位.】(四)自主探究1.对于勾股定理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教师呈现历史上关于证明勾股定理的不同方法,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给出两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模型图.2.让学生组内合作,自主分析图形结构,完成证明过程.3.安排两个小组汇报证明过程.4.分析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本环节前3个活动意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这一结论的认识,强化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技能.第4个活动让学生分析三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这三个图形的认识,培养几何直观.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并未采取严密的演绎推理,比如:4个直角三角形为什么就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为什么是正方形等,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未系统学习正方形的判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故意避开了这一点.】(五)巩固新知1.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C=90°,AC=2,BC=3,你能确定第三边AB的长吗?教师示范计算过程.2.练一练:在Rt△ABC中,∠C=90°,AB=c,BC=a,AC=b.⑴已知:a=4,b=6,求c;⑵已知:a=5,c=13,求b;⑶已知:b=24,c=25,求a;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教师总结: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长,可以求出第三边长.即:c a b===(c为斜边时)4.想一想:在Rt△ABC中,已知两边边长a=3、b=4,第三边c是多少?(分情况讨论思想的渗透)5.展示1955年希腊曾经发行的纪念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邮票;解决问题:在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BC各边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1)(2)的面积的和是____cm2,正方形(3)(4)(5)(6)的面积的和是_____cm2.6.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勾股树”,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设计意图: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勾股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之美,并萌发在数学的道路上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五)课堂小结: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总结本节课收获.(六)课后作业1.习题18.1题1、题22.阅读教材第62页《数学史话》,了解更多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手抄报.。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课时安排: 4课时第1课时 18.1 .1 勾股定理(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在探索上述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从而发现勾股定理.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若干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1: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根据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记载,在约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问题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3:我们再来看章头图,在下角的图案,它有什么童义?为什么选定它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二.实际操作,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2问题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图中的地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否也和大哲学家有同样的发现呢?问题2:你能发现下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有什么性质吗?问题3: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有上述性质吗?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1正方形A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中含有_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________个单位面积.(2)在图2、图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3)?活动3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虚线标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问题2:给出一个边长为0.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也满足上述结论吗?我们通过对A、B、C,A'、B'、C'几个正方形面积关系的分析可知: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也等于斜边的平方,一个边长为小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此结论?我们不妨设小方格的边长为0.1,我们不妨在你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两直角边为0,5,1.2的直角三角形来进行验证.生:也有上述结论.这一结论,在国外就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在中国则叫做“勾股定理”.而活动1中的问题1提到的“勾三,股四,弦五”正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体现.勾股定理到底是谁最先发现的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证据就是《周髀算经》,不仅如此,我们汉代的赵爽曾用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的图案证明了此结论,也正因为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而采用了此图案作徽标.下节课我们将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结论后,就已认识到,他的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所以,按照当时的传统,他高兴地杀了整整一百头牛来庆贺.三、例题剖析活动4问题:(1)如下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2)求斜边长17cm,一条直角边长15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1)解:由勾股定理可求得旗杆断裂处到杆顶的长度是:92+122=15(m);15+9=24(m),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为24m.(2)解:另一直角边的长为172-152=8(cm),所以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8×15=60(cm2).师: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活动1中的问题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四、课时小结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2.会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简单应用题.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18.1.1勾股定理(1)第2课时勾股定理(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拼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此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经历拼图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生: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如下:(a+b)(a-b)=a2-ab+ab-b2=a2-b2,所以(a+b)(a-b)=a2-b2;(a+b)2=(a+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所以(a±b)2=a2±2ab+b2;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说明上面的公式成立.例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用剪刀将(1)中的长和宽分别为(a-b)和b的长方形剪下来拼接成图(2)的形式便可得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a-b).而这两部分面积是相等的,因此(a+b)(a-b)=a2-b2成立.生:(a+b)2=a2+2ab+b2也可以用拼图的方法,通过计算面积证明,如图(3)我们用两个边长分别a和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a和b的长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因此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b)2,也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可得(a+b)2=a2+2ab+b2.师:你能用类似的方法证明上一节猜想出的命题吗?二、探索研究活动2我们已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拼一拼,完成下列问题:(1)在一张纸上画4个与图(4)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剪下来.(2)用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你能利用拼图的方法,面积之间的关系说明上节课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猜想吗?(3)有人利用图(4)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了图(5),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对比两种衷示方法,你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了吗?生:我也拼出了图(5),而且图(5)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b)2或4× ab+c2.由此可得(a+b)2=4×12 ab+c2.化简得a2+b2=c2.由于图(4)的直角三角形是任意的,因此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