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教材勘误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5
i = = 0.5A, i 2 = =
1A 第一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1-20 电路如图题 1-15 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 u 和电压源电流 i ; u x , i x 。
i
+ u
2R
b
解:在图中标上节点号,以 c 为参考点,则
u a = ( 2 ⋅ 6)V = 12V u b = (3⋅15)V = 45V u x = u a u b + 37V = 20V i = (15 8)A = 7A i x = (7 6)A = 1A x b 1-23
+
解: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可得
(1 2)V (1 2)V 2∧ 1∧
受控源提供电流 = 2i = 1A
p 2∧ = i 2 ⋅ 2 = 0.5W
p 1∧ = i 22 ⋅1 = 1W
p 1V = i 1 ⋅1 = (i + i 2 ) ⋅1 = 1.5W (吸收)
p 2V = i 3 ⋅ 2 = ( i i 2 2i ) ⋅ 2 = 5W (提供5W ) p 受控源 = 2i ⋅ 2 = 2W (吸收)
吸收的总功率 = (0.5 + 1 + 1.5 + 2) = 5W
1-24 解
电路如图题所示,
u s = 19.5V, u 1 = 1V ,试求
R
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方向。
a
i +
3∧
u
∧
b
+
u
i
2
∧
4∧
i
+
10u
c
R
i
i
e
i1 =
u1
1
= 1A, u bc = u1 10u1 = 9V
u bc
2
u ab = i s ⋅ 3 = 10.5V
u ce = u cb + u ba + u s = (9 + 10.5 19.5) = 0V
为确定R,需计算i4,
教材习题5答案部分(p151)
答案5.1略 答案5.2
负载各相阻抗化为星形联接为
(8j 6)'33
Z Z -==Ω
设A 相电源相电压为2200∠,A 相负载线电流与电源相电流相等
A N
A
220082.50
A (8j 6)
Z 'j 23
l U I Z ∠︒===∠-Ω+Ω+
由三角形联接得相电流与线电流关系得
A '
B '
47.6A I = 即负载相电流为47.6A 。
答案5.3
解:电路联接关系如图(a)所示。负载断开时电源的输出线电压等于图中相倍。下面计算相电压A
U
。
A
I (b)
I A
U B
U C
U C
B
(a)i
Z i
Z i Z A
U
设负载A 相电压为A N
2200V U =∠︒,对于感性负载,由c o s 0.8ϕ=,得36.87ϕ=-︒,则
A
236.87A I =∠-︒ 采用单相分析法,如图(b)所示。
电源相电压为
A A N A i
[2200236.87(2j 4)]V U U I Z =+=∠︒+∠-︒⨯+
2281V
=∠︒ 当负载断开时,电源输出电压为
A 395V l U =
答案5.4略
答案5.5略 答案5.6略 答案5.7
解:设电源为星形联接,电源A 相电压相量为
A N
380V
2200V 3U ==∠︒ 则电源线电压分别为
A B 38030V U =∠︒,B C 38090V U =∠-︒,C A
380150V U =∠︒。 (1)设电路联接如图(a)所示,化为单相计算,如图(b)所示。
N
N '
N N '
A U B
U C
U A
U (b)
AN U '
CN U '
BN U '
AN I '
教材习题4答案部分(p126)
答案
解:将和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初相位
相位差
;
与同相;
与正交,超前于
答案
答案
解:(a)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得:
(b)磁通相量通常用最大值表示,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微分性质得:
(c) 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得:
答案
解: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为有效值,其比值为阻抗模,即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
联立方程,解得
答案
解:
(a) 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与电容电压相位正交,各电压有效值关系为
电流的有效值为
(b)
RC并联电路中电阻电流与电容电流相位正交,总电流有效值为
(c)
由
并联电容、电感上电流相位相反,总电流为
电阻电压与电容电压相位正交,总电压为:
答案略
答案
解:设,则
所求电流有效值为
。
答案
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相量分别为
对节点①和②列相量形式节点电压方程
由图可知受控源控制量
解得
受控电流源的电压为
答案
解:相量模型如图(b)所示。
对节点①、②列节点电压方程:
(1)
(2)
联立解得
又因为
所以
即越前于的相位差为。
答案
解:对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宜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1)
(2)
由端口特性得
(3)
将式(2)(3)代入(1)得
输出电压瞬时值为
答案
解:图示电路容抗
,
列节点电压方程
(1)
将
代入(1)式
解得
电流
答案
解:由阻抗的串、并联等效化简规则得
当时,由上式得,且与频率无关。
答案
解:(1)求开路电压
对图(a)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
受控源控制量即为节点电压,即
(3)
将式(3)代入式(2)再与式(1)联立解得
,
(2)求等效阻抗
在ab端外施电压源,求输入电流,与的比值即为等效阻抗。
i = = 0.5A, i 2 = =
1A 第一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1-20 电路如图题 1-15 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 u 和电压源电流 i ; u x , i x 。
i
+ u
2R
b
解:在图中标上节点号,以 c 为参考点,则
u a = ( 2 ⋅ 6)V = 12V u b = (3⋅15)V = 45V u x = u a u b + 37V = 20V i = (15 8)A = 7A i x = (7 6)A = 1A x b 1-23
+
解: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可得
(1 2)V (1 2)V 2∧ 1∧
受控源提供电流 = 2i = 1A
p 2∧ = i 2 ⋅ 2 = 0.5W
p 1∧ = i 22 ⋅1 = 1W
p 1V = i 1 ⋅1 = (i + i 2 ) ⋅1 = 1.5W (吸收)
p 2V = i 3 ⋅ 2 = ( i i 2 2i ) ⋅ 2 = 5W (提供5W ) p 受控源 = 2i ⋅ 2 = 2W (吸收)
吸收的总功率 = (0.5 + 1 + 1.5 + 2) = 5W
1-24 解
电路如图题所示,
u s = 19.5V, u 1 = 1V ,试求
R
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方向。
a
i +
3∧
u
∧
b
+
u
i
2
∧
4∧
i
+
10u
c
R
i
i
e
i1 =
u1
1
= 1A, u bc = u1 10u1 = 9V
u bc
2
u ab = i s ⋅ 3 = 10.5V
u ce = u cb + u ba + u s = (9 + 10.5 19.5) = 0V
为确定R,需计算i4,
答案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412233419V u u u u =++=
回路2l :
15144519V-7V=12V u u u =+=
回路3l :
52511212V+5V=-7V u u u =+=-
回路4l :
5354437V 8V 1V u u u =+=-=-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
答案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11110V 2A 20W p u i =-=-⨯=-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得
21410V-5V 5V u u u =+==
元件2消耗功率为:
2215V 2A 10W p u i ==⨯=
元件3消耗功率为:
333435V (3)A 15W p u i u i ===-⨯-=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4131A i i i =--=
元件4消耗功率为:
4445W p u i ==-
答案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①:
35A 7A 2A i =-+=
节点③:
47A 3A 10A i =+=
节点②:
5348A i i i =-+=
对回路列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3510844V u i i =-⨯Ω+⨯Ω=
回路2l :
245158214V u i i =⨯Ω+⨯Ω=
答案
解:由欧姆定律得
i = = 0.5A, i 2 = =
1A 第一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1-20 电路如图题 1-15 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 u 和电压源电流 i ; u x , i x 。
i
+ u
2R
b
解:在图中标上节点号,以 c 为参考点,则
u a = ( 2 ⋅ 6)V = 12V u b = (3⋅15)V = 45V u x = u a u b + 37V = 20V i = (15 8)A = 7A i x = (7 6)A = 1A x b 1-23
+
解: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可得
(1 2)V (1 2)V 2∧ 1∧
受控源提供电流 = 2i = 1A
p 2∧ = i 2 ⋅ 2 = 0.5W
p 1∧ = i 22 ⋅1 = 1W
p 1V = i 1 ⋅1 = (i + i 2 ) ⋅1 = 1.5W (吸收)
p 2V = i 3 ⋅ 2 = ( i i 2 2i ) ⋅ 2 = 5W (提供5W ) p 受控源 = 2i ⋅ 2 = 2W (吸收)
吸收的总功率 = (0.5 + 1 + 1.5 + 2) = 5W
1-24 解
电路如图题所示,
u s = 19.5V, u 1 = 1V ,试求
R
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方向。
a
i +
3∧
u
∧
b
+
u
i
2
∧
4∧
i
+
10u
c
R
i
i
e
i1 =
u1
1
= 1A, u bc = u1 10u1 = 9V
u bc
2
u ab = i s ⋅ 3 = 10.5V
u ce = u cb + u ba + u s = (9 + 10.5 19.5) = 0V
为确定R,需计算i4,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江泽佳.电路原理(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上、中、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周守昌.电路原理(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江缉光.电路原理(上、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6]周长源.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胡翔骏.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李瀚荪.电路与磁路.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9]蔡元宇.电路与磁路(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0]张洪让.电工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1]俞大光.电路及磁路(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2]沙玉钧.线性电路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3]王俊鹍.电路例题精选.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杨育霞.电路实验——操作与仿真.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求图示电路的a b 端口的等效电阻。
图 题 2.1
解:根据电桥平衡有eq (2060)||(2060)40R =++=Ω
2.2.图中各电阻均为6Ω,求电路的a b 端口的等效电阻。
a
b
a
b
图 题 2.2
解:根据电桥平衡,去掉电桥电阻有
eq [(66)||(66)6]||64R =+++=Ω
2.3求图示电路的电压1U 及电流2I 。
20k Ω
1U +-
图 题2.2
20k Ω
(b)
+
_
U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220mA 2mA 20k R
I R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
=
=30V 1+3
U U ⨯
2.4 图示电路中要求21/0.05U U =,等效电阻eq 40k R =Ω。求1R 和2R 的值。
2U +-
1
U 图 题2.3
_1R U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325k 5k R R R ⨯Ω
=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
13130.05(2) 40k (3)
eq
R U U R R R R R ⎧==⎪+⎨⎪=+=Ω
⎩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2.5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 。
图 题 2.5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820mA 8mA (128)I Ω
=⨯
=+Ω
2620mA 12mA (46)I Ω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答案
1. 引言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是一本系统介绍电路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教材。本文档是《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的答案,提供了教材中习题的解答。通过这些答案,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电路理论基础答案
2.1 第一章网孔法和节点法的基本概念
2.1.1 习题1-1
a)略
b)略
c)略
…
2.2 第二章电阻网络的基本性质
2.2.1 习题2-1
a)略
b)略
c)略
…
2.3 第三章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3.1 习题3-1
a)略
b)略
c)略
…
2.4 第四章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2.4.1 习题4-1
a)略
b)略
c)略
…
2.5 第五章电阻串联与并联的简化
2.5.1 习题5-1
a)略
b)略
c)略
…
2.6 第六章电流分压和电压分流
2.6.1 习题6-1
a)略
b)略
c)略
…
2.7 第七章网格分析法
2.7.1 习题7-1
a)略
b)略
c)略
…
2.8 第八章直流电路的戴维南定理
2.8.1 习题8-1
a)略
b)略
c)略
…
2.9 第九章交流电路频率特性
2.9.1 习题9-1
a)略
b)略
c)略
…
2.10 第十章交流电阻、电感和电容的阻抗
2.10.1 习题10-1
a)略
b)略
c)略
…
2.11 第十一章交流电路的功率
2.11.1 习题11-1
a)略
b)略
c)略
…
2.12 第十二章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2.12.1 习题12-1
a)略
b)略
c)略
…
3. 结语
本文档提供了《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的答案,涵盖
教材中的习题。通过阅读答案,学生可以巩固和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希望本答案对学生学习电路理论有所帮助。
序号
页码
修改前修改后
1
5
2
10
3204
21
表1.6-1中注
521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勘误
1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1
633式(1.10-25)至式(1.10-29)及其释义
739
840
2
153页最后一行
而零序电阻与正序阻抗之比
而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2
771000kV
1000V
3
87
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
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25A
4
94页式(2.6-
6)
1189页
2190页
3190页(5)(4+1)芯电缆阻抗计算(5)4芯金属护套(屏蔽)电缆阻抗计算
4190页
5191页
6241页
2 供配电系统4 短路电流计算
3
7264页
值为932.07 值取931,并删除I
SA
的计算
8
1313
(8) 悬式绝缘子应考虑绝缘子的老化,每串绝缘子要预留的零值绝缘子为:35kV~
220kV耐张串2片;悬垂串1片。
删除该句。
2316
3318
4318
5319表5.2-4中“265”修改为“230”
6331
5 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
4
7347
8357
9360
5
10
364
11
392
12
404
2
1457表6.1-1 ”注 暂时和瞬态过电压的内容详见13.8节。“注 暂时和瞬态过电压的内容详见13.2节。2462CJJ45-2006CJJ 45—20153
493、494
I h 、I 1的单位“V”
Ih、I1的单位“A”
17789.1.3.1注的第二行“接电故障”“接地故障”2
779
9.1.3.4的4处“电缆额定电压”
4处“电线额定电压”
自动控制原理—勘误表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P7:图1-6给出的系统中无开环控制器(扰动补偿)。
1.2 P18:1-7题第一问后,改为“对于图1-21按用水量扰动设计的补偿装置(开
环控制),当冷水温度变化时,出口热水温度如何变化?原补偿装置能否补偿这个温度变化?”
1.3 P18:1-8题,“…生产过程中,在最佳湿度条件下出粉率最高,因此…”。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P21:图2-2中, 2.2 P21:16行,“…,e C 是反电动势系数。”
2.3 P21:23行,“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t M c 是作用在电动机轴上的负载力
矩。”
2.4 P23:式(2-17),…211z z M c +ω; 式(2-20),c c M z z M 2
1='。 2.5 P23:图2-5中,应标出测速电机的电压t u 极性,+接地。
2.6 P56:“(2)由系统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叙述混乱,注意听课。
2.7 P56:图2-41(a)是据方框图2-23(h)绘制的。图中s M 应改为m s M M -。
2.8 P56:倒2行,“…精简节点的数目,尽可能(方便)地省去只有一个输出的节
点。例如,图2-41(b)中的节点m M 。”删除后续部分。
2.9 P68:倒2行,“…2/T t e -”
2.10 P71:题2-9中,t t e e t c --+-=221)(。
2.11 P72:图2-63中,1K -和2K -都改为K -。
2.12 P73:题2-23的表格中,1行11列的250改为230。
第4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4-2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4-1 求图4-1所示单口网络的VCR。
图4-1
解:标出端口u和i,电压u可认为是外施电压源电压,i流出网络,指向外施电源正极。用网孔法列出电路方程。设网孔电流和i均为顺时针方向。
找出i和u的关系
得
u=-12.5i+11.25 (1)如i指向网络内部,则
u=12.5i+11.25 (2)u、i的单位分别为V、A。列网孔方程就是如此规定的。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4-2所示含源单口网络的VCR,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图4-2
解:图中u可认为是外施电压源的电压。根据图中所示i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u=(3 Ω)i+(6 Ω)(i+5 A)+20 V
=(3 Ω+6 Ω)i+(6 Ω)(5 A)+20 V
=(9 Ω)i+50 V
伏安特性曲线是条直线。i=0时u=50 V,即u轴截距为50;u=0时,
即i轴截距为
4-3 试求图4-3所示电路的VCR。
图4-3
解:施加电压源u于a、b两端,由KVL和KCL,可得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4-4 在图4-4所示电路中已知N的VCR为5u=4i+5,试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图4-4
解:分割出图4-4所示虚线框内电路,设外施电压为u,为求其VCR,可列出节点方程
整理得VCR
u=2-1.2i
以之与N的VCR联立可解出i,即
5(2-1.2i)=4i+5
解得
i=0.5 A,u=1.4 V
以1.4 V电压源置换N,可简便地估计到N存在的影响,由此可得
4-5 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何处划分为好?置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答案1.7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412233419V u u u u =++=
回路2l :
15144519V-7V=12V u u u =+=
回路3l :
52511212V+5V=-7V u u u =+=-
回路4l :
5354437V 8V 1V u u u =+=-=-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
答案1.8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11110V 2A 20W p u i =-=-⨯=-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得
21410V-5V 5V u u u =+==
元件2消耗功率为:
2215V 2A 10W p u i ==⨯=
元件3消耗功率为:
333435V (3)A 15W p u i u i ===-⨯-=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4131A i i i =--=
元件4消耗功率为:
4445W p u i ==-
答案1.9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①:
35A 7A 2A i =-+=
节点③:
47A 3A 10A i =+=
节点②:
5348A i i i =-+=
对回路列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3510844V u i i =-⨯Ω+⨯Ω=
回路2l :
245158214V u i i =⨯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