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8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1.(2016 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
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占29.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饮用的占52.1%。
下图是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示意图。
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
解析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水。
因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而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差,且被污染后可能通过水循环影响河流、湖泊、海洋等,因此答案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农业污染(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及生活污水。
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被污染后,通过水循环会影响到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水质;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
2.(2016 山东青岛高三3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下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
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
通风廊道走向以南北为主,有利于污染物(雾霾)的扩散;让郊区的冷空气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
3.(2016 河南长沙考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2月份以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
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北纬40°地理标志纪念碑”,纪念碑主体建筑以北纬40°为基本构图元素,上面有镂空的半圆形造型,半圆直径与地轴平行。
图1为5月20日某时逆光拍摄的该纪念碑照片。
读图,回答第3、4题。
图1 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地理 2017.11一、选择题(20题,共40分)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8时和20时,科学家观测到了两次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据此,回答第1、2题。
1.耀斑爆发①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②南、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可能造成无线电长波通讯中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耀斑爆发时,推测下列城市中受影响最大的是A .美国长滩(西八区)B .日本东京(东九区)C .秘鲁利马(西五区)D .英国伦敦(中时区) 北京植物园建有“北纬40°地理标志纪念碑”,纪念碑主体建筑以北纬40°为基本构图元素,上面有镂空的半圆形造型,半圆直径与地轴平行。
图1为5月20日某时逆光拍摄的该纪念碑照片。
读图,回答第3、4题3.照片拍摄时间最接近A.5:30B.10:00C.17:30D.21:00图2为相同高度范围内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读图,回答第5、6题5.据图a 示意的气压状况推测A.乙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中纬地区B.乙地位于城区、丙地位于郊区C.白天,乙为海洋、丙为陆地D.乙地代表夏季的亚欧大陆6.若a 、b 两图表示某区域由a 时到b 时气压状况的变化,则A.乙地天气由阴转晴B.乙、丁两地之间气压梯度变小C.丙地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变D.甲、乙两地之间气流运动速度变大图3为G 区域位置(图中虚线范围)示意图。
雹灾是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图4为1951-2005年G 区域雹灾发生频2为相同高度范围内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2014.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
回答第1、2题。
1. 太阳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每 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天象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图1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此次月全食期间A.太阳直射在赤道 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 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4.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地球表面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为先向东,再向南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660千米D.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A .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6.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图11.甲岛位于乙岛()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的面积大于乙岛B.甲岛所在地区的时间晚于乙岛C.甲岛的热带面积小于乙岛D.甲岛南端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岛南端2007年1月3日和1月24日,美国航天局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分别对火星表面进行探索。
回答3—4题。
3.火星在太阳系中位于()A.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B.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水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D.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4.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对宇宙资源和开发利用阶段,对火星的研究应属于利用宇宙的()A.太阳能资源B.矿产资料C.空间资源D.生物资源5.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我国西北农牧区用太阳灶做饭B.太阳表层出现暗黑的斑点C.地球表层靠大气运动传递热量D.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衰减或中断6.某地同学在6月22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图2右)。
据此判断该地位于()图2A.23°26′N,105°E B.23°26′N,135°EC.23°26′S,105°E D.23°26′S,135°E读图3,回答7—9题。
7.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月21日的X围,则甲点的时刻为()A.0:00 B.4:00C.18:00 D.20:008.若此刻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白昼时间长于XXB.地球的公转速度接近最快C.旧金山(西八区)正是夕阳如火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9.若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匀速沿经线低空飞行,则从甲点到乙点的飞行时间约为()A.9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20小时10.导致地面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短波辐射B.地表水分蒸发C.大气潜热输送D.大气逆辐射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4)。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下图表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 )A. 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 发达国家均呈现人口负增长C. 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导致就业压力大D. 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属过渡模式2. 图示国家中( )A. 中国因消费水平高,环境承载力小B. 俄罗斯因人口密度最小,环境承载力最小C. 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D. 人口合理容量大的国家人口密度均大【答案】1. D 2. C【解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题详解】读图可知,尼日尔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A错误;发达国家不都是人口负增长,如美国,B错误;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是增长缓慢导致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C错误;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过渡模式。
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不高,A错误;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B错误;地域开放程度越高,可利用的资源越多,故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故选C。
2017年10月29日,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大会关注人口迁移问题。
人口重心变动可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
左图为“南非人口密度及人口重心变动图”,右图为“南非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南非人口稠密地区①终年温和湿润②均为凉爽的高原③开发历史早④农业基础好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 依据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动情况,推断南非的人口迁移A. 从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B. 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C. 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D. 主要受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答案】3. B 4. D【解析】考查南非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南非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练习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参考答案地 理 2012.11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第Ⅱ卷 (综合题 共50分)26.(10分)(1)1000~1200米左右(1分); (2)250米至350米之间(1分);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隔视线(1分)。
(仅回答“不能”,不得分) (3)坡度缓(1分);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1分)。
(4)地势北高南低(1分)。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1分);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1分)。
(5)暴雨山洪(洪涝、洪水)(1分);滑坡及泥石流(1分) 27.(10分)(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27题图(2)A (2分)(3)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1分),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1分)。
(4)12月23日2点(2分)(5)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1分),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1分),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1分)。
28.(10分)(1)1010~1015百帕。
(1分)(2)气旋(或:低压中心)(1分),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聚)(1分);台风(1分);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1分)(3)D点的风力大于C点(1分),D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越大(1分,原因中两句缺一不可)。
(4)冷锋(1分)雨雪、大风、降温(答出2个得1分,共2分)29.(10分)(1)(地质历史时期首先)由于地壳运动,(1分)形成褶皱(背斜),(1分)岩层隆起抬升,其顶部受张力(1分),物质易受侵蚀(1分),形成谷地。
海淀区2018-2019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
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3.图示区域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地理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
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3.图示区域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
回答第1、2题。
1. 太阳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每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天象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图1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此次月全食期间A.太阳直射在赤道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4.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地球表面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为先向东,再向南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660千米D .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A .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6.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试卷2017.1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8时和20时,科学家观测到了两次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据此,回答第1、2题。
I.耀斑爆发①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②南、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光”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可能造成无线电长波通讯中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耀斑爆发时,推测下列城市中受影响最大的是A.美国长滩(西八区)B.日本东京(东九区)C.秘鲁利马(西五区)D.英国伦敦(中时区)北京植物园建有“北纬40°地理标志纪念碑”,纪念碑主体建筑以北纬40°为基本构图元素,上面有镂空的半圆形造型,半圆直径与地轴平行。
图1为5月20日某时逆光拍摄的该纪念碑照片。
读图,回答第3、4题。
读“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第9-11题。
9.该山地可能位于A.滇B.藏C.新D.赣10.若全球变暖加剧,则下列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雪线下界升高B.森林带的下界降低C.荒漠带的分布范围缩小D.自然带无变化11.与该山北坡植被带1-2-3-4垂直变化成因相似的是A.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变化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形成D.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徙。
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洋流。
读图,回答第12~15题。
12.北京雨燕每年的飞行距离大约是A.8000千米B.15000千米C.35000千米D.70000千米13.“燕南飞”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B.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C.北京太阳高度日变化变小D.北京的昼夜变化幅度增大14.“燕北归”期间,当北京雨燕途经A.①地时,该地正值湿季、草木茂盛B.②地时,该地盛行西南风、利于飞行C.③地时,该地因冰川融化河水暴涨D.④地时,该地气温回升、春雨连绵15.图示海区A.甲洋流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B.乙洋流夏季自高纬向低纬流C.丙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D.丁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
北京市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共4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GPS 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 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回答1-2题。
1.若GPS 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º,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早期的GPS 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0、10:10,则杭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能分别是A .10:10、21:50B .18:50、14:10C .6:50、17:10D .18:50、18:10图1为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3-6题。
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 .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C .①地位于a 区域的东南方向D .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4.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 .①与② B .③与④ C .②与③ D .①与④ 5.图中a 、b 、c 、d 四个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 .a B .b204060204060图1C .cD .d 6.关于图中各地时间和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两地时刻不同,日期相同B .③地的日出时间为6:00C .④地白昼时间最长D .②、④两地的区时相差18小时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
据表分析,回答7-8题。
7.图中X 、Y A .8:00、17:00 B .8:10、17:10 C .8:20、17:00 D .7:50、17:10 8.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 .100°E 、50°NB .110°E 、40°NC .125°E 、40°ND .130°E 、50°N9.图2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B .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C .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D .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10.图3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11.若图4中直线表示气压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b ﹥a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B .气压c ﹥d ﹥a ﹥b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C .气压a ﹥b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D .气压b ﹥a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图2 图3图4图5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回答12-13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
回答第1、2题。
1. 太阳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每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天象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图1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此次月全食期间A.太阳直射在赤道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4.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地球表面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为先向东,再向南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660千米D .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A .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6.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参考答案地理20XX.1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26.(10分)(1)喀什比A地纬度高,(1分)夏季白昼时间更长;(1分)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1分)日落更晚。
(1分)(2)6月10日至6月22日,昼渐长;(1分)6月22日,昼最长;(1分)6月22日至8月10日,昼渐短。
(1分)(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1分,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90°。
)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1分)27.(10分)(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1分)(2)a-b河段流向为自东向西;(1分)a-b河段长度约为35.2千米(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间均为正确)。
(1分)(3)A(4)滑坡和泥石流(1分)M处等高线较密集,(1分)坡度较陡;(1分)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1分)所以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28.(10分)(1)低气压向东移动,(1分)低气压中心增强(或中心气压值降低)。
(1分,只答1012百帕以下不得分。
)C点风向: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1分)(2)天气系统:冷锋(1分)天气现象:风力增大,(1分)云量增加,(1分)出现降雨。
(1分)(3)气压数值范围:1012—1020百帕之间。
(1分,不写气压单位不得分。
)气流运动特征:水平方向:逆时针方向辐散(或由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流动)。
(1分)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分)29.(10分)(1)A地,受拉布拉多寒流(或寒流)影响,(1分)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1. (6分) (2018高二下·四川开学考) 读“我国某城市不同距离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距离该城市中心排序正确的是()A . ①③②B . ②①③C . ①②③D . ③①②(2)从Tl至T3阶段,该城市()A . 工业集聚规模减小B . 缓解了市区环境的压力C . ②区域工业规模扩大速度最快D . 降低了市区的经济实力2. (2分) (2013高一上·高青月考) 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属于北半球东北信风的是()A .B .C .D .3. (6分) (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
如图所示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南广高铁()A . 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B . 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C . 连接沿海各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D . 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2)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A .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B . 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C . 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D . 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4. (4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中)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 . 甲区域无霜期较长B . 甲区域降水较少C . 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 . 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 . 该地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 .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 .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 .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 (4分)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北京四中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题,每题 分,共 分)图 的左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某同学在岛上某地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太阳在海天一线上。
据此完成第 题。
该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力主要来源于冬季风和台风。
下列地点,风力资源最弱的是①地 ②地 ③地 ④地若右图反映“海日生残夜”的景观,则照片拍摄地最不可能在图示四地中的①地 ②地 ③地 ④地图 中的“鳌山 太白山”徒步穿越路线因“难度高”、“山水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
据此完成第 题。
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谷 山脊 鞍部 山坡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月 月 月 月当前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图 )。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完成第 题。
“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便于采光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从四周流向水池 从水池流向四周中央为上升气流 四周为上升气流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图 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点左右)。
读图回答第 题。
据图判断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此地位于 ° ,昼长 小时左右位于 ° ,昼长 小时左右位于 ° ,昼长 小时左右位于 ° ,昼长 小时左右图 为沿 ° 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地理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
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3.图示区域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第7-9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 B.①③⑤C.①⑤⑥ D.④⑤⑥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2018年9月16日17:00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
图4、图5分别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 16日8:00到17日8:00A.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C.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D.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11.台风“山竹”A.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B.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C.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D.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
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
图6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沃尔特河流域A.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C.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13.水库建成后可导致A.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 B.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C.河流人海年径流总量增加 D.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图7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图中洋流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C.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1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C.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D.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
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
图8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读图,回答第16、17题。
16.甲地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17.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C.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D.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图9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8、19题。
18.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19.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2018年8月11日上午8时许,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崩塌。
因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第20题。
20.关于滑坡灾害叙述正确的是A.为避免诱发滑坡灾害,应全面停止山区工程建设B.夏季雨后应尽量避免山区游玩,远离灾害易发区C.灾前可借助遥感技术,预测滑坡灾害的发生地点D.灾后可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人员伤亡情况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21.(12分)图10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离及A地到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
(4分)图11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10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分)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
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
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
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
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
(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
(3分)22.(14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
表1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1)说出我国秋季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点。
(7分)“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
此时,华北地区于夜间始现白霜。
呈现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的肃杀景象。
(2)简述“秋分”至“霜降”期间华北地区的气温特点。
(3分)晚秋时节气温波动大,空气温度常会突然下降,使地表温度骤然降到O0C以下。
农作物因此受到损害,造成霜冻灾害。
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它影响。
(4分)23.(10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7分)24.(8分)读表2,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欲探究“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表2为小明搜集到的学习资料。
表2东亚部分山地中森林植被带的分布上限(单位:米)学习任务:从表2中选取适当数据,提出你对“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的合理假设。
要求:假设表述明确,数据选择合理,选用数据、提出假设的理由表述清晰。
(1)提出假设:山地森林分布上限高度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3分)(2)提出这一假设所依据的数据有(填写编号)。
(3分)(3)选择数据、提出假设的理由是。
(2分)25.(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
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简述点苍山东麓河流的特征。
(4分)(2)推断图13 (a)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分)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变迁。
图13 (b)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3)概括自1300年至2000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的变化趋势,推断图示地区近百年以来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6分)考古证据表明,距今2、3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区就有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
当时人类活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
(4)试推测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湖底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
(2分)地理试题答案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21.(12分)(1)(4分)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步行距离:约40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60~100米之间。
(2)(5分)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
(3)(3分)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