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59.3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部分同学在加减法中会出现借位等困难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出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呈现新知(10分钟)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第三步: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运算,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解决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的问题。
第四步:小组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第五步:梳理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加减法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第六步: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掌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02.jpg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60-24-16= 18+27+39=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例分析,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相关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件,以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区分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场景和应用。
2.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和粉笔–数学教辅资料–练习册和试卷2.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复习相关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完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出本课的主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三步: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针对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介绍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包括先加后减、先减后加等情况,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示范演练(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并让学生互相订正答案,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步:练习及拓展(15分钟)老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并做好错题讲解。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拓展题目进行挑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加减混合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反思这堂课上,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他们对加减混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磁性黑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连加a. 出示例题:3 4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两个加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2)学习连减a. 出示例题:10 - 3 -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一个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连减的计算方法。
(3)学习加减混合a. 出示例题:8 5 -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是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
c. 归纳总结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力,对于新的知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和游戏素材。
3.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
据此,本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同学们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及表格)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同学们分成三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摘了很多大南瓜)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生3: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10.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回顾与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
2. 平面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3. 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习题册。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与练习的意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目标:掌握运算方法,理解图形性质,运用数据分析。
3. 教学难点:运算熟练,性质理解,方法运用。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知识回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教学设计(含教学评析)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这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例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图片、例题、练习题等,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题,如购物场景、食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自主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运算规律,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此外,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算过程。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运算规律。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然后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讲解解题思路。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用。
2.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粉笔、计算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流程
1. 情境引入
•利用教具或图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方法来解决。
2.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进行简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运算方法的应用场景。
3. 练习环节
1.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巩固基本运算能力。
2.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涉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题。
4. 拓展活动
•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节课主要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为主题,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运算技巧。
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既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也要重视学生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 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连加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连续加法算式,总结出连加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类似地,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连续减法算式,总结出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加减混合算式,总结出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 练习设计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 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顺序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应用举例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十、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
2.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加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减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学习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减混合式题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及特点。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实例演示。
4. 巩固练习。
5. 应用拓展。
6. 课堂小结。
七、课后作业1. 教材Pxx页练习题。
2.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更多的计算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3课《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运算顺序和法则有所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法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实例、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练习题;3.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小动物参加聚会的故事,小动物在聚会上遇到了其他小动物,需要计算它们的总数。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展示一幅图,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又如,展示一幅图,有5个苹果和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连加、连减运算。
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计算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如,设置一个闯关游戏,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获得相应的分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混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和例4。
这个知识点是在上一课时《连加、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提升和知识点的整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2、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2、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掌握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算我最棒9+8+4= 20-2-6= 7+59+20= 72-6-40=2、填一填57+38= 73-26= 35+37= 60-42=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4、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我们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我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我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 34个 22个二、自主探究,连加连减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2。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 2 8 6 2+ 3 4 + 2 26 2 8 42 8 2 8+ 3 4 3 46 2 + 21 2+ 2 2 8 48 4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2 83 4+ 21 28 43、我们一共摘了84个西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建议一、如何调控好课堂?这也是新教师频繁出现的一个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如何在学生有限的集中精力下,更好更合适地抓住这时间,对学生贯穿更多,更重要的知识,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思考的问题。
我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想想学生会出现什么的状况。
还有在课上,教师语言的节奏,每个环节的节奏应该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看到教师积极,大方,兴奋的一面,以渲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全情投入到你的知识海洋中。
二、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的基础,所以在这节课中,其实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旁指导,我想整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学习更加有热情。
可让学生自已或小组为企业,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办法,再全班开展交流。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办法。
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让学生大胆放手学习。
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补充,让学生自已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三、课堂上如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特别计算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一般的法则,计算的办法,计算的准确性怎样,我们老师都应该随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所以单一的个别问题,个别演示根据取不了什么效果。
所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及时检控。
我们可以在练习办法上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自已批改,可以同桌互评,可以指名板演,可以小组合作等等,对每次的练习,教师要跟踪调查。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要多面性,有针对性地出现练习。
在练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3.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可能还不太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顺序。
2.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混合运算。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和生活实例的PPT,生动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卡片:准备含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卡片。
3.教学游戏:设计适合本节课的游戏,如算术接力赛、算术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连加、连减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板书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呈现(10分钟)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PPT 和教学卡片,展示相关题目,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如算术接力赛、算术拼图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二上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版数学二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形的拼组,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正确使用运算符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正确使用运算符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拼组规律,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三节练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摘南瓜和运南瓜的事件引出两道相关联的例题,这样编排可以突出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了解三个组摘南瓜的数量和问题,并出连加横式。
鼓励学生用竖式算出结果,再交流学生个性化的方法。
如果学生只出现两个竖式的算法,教师介绍简便写法,然后比较三种竖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便写法简便在什么地方。
2.教学例2分为两步:摘了84个南瓜引出运南瓜的问题,列出连减算式,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再交流。
重点指导一个竖式连续减的方式,和84-40口算,只列一个竖式的算法。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二,提出“还可以先算一共运了多少个?”的问题,鼓励学生列出带小括号的算式并解答。
3.练一练连加、连减混合练习。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1.教学例3。
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乘客上车、下车的信息,告诉学生原来车上有67人,并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以下的教学与前面相同。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连写竖式的步骤。
2.教学例4。
出示问题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交流。
然后提问: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能不能写成一个连续竖式?形成共识:不能。
因为运算顺序和算式中数的次序不一样。
3.做一做学生做完后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三课时,连续两问问题。
1.教学例5。
分为三步。
第一,先出示美术小组的人数信息: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然后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一定能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第二,讨论怎样解答?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
使学生了解:要求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必须先算出男生有多少人。
然后完成计算。
第三,检验计算结果,在答语中写出得数。
2.做一做与例5相比,第一问是“求比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