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网报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章制度(2016)目录例会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档案管理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培训工作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因编码规定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例会制度1、组织门诊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区疾控中心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三、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四、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死亡病例监测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死因报告制度第一篇:死因报告制度死因报告制度为了加强死因病例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确保死亡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特制定本制度。
一、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
二、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考察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因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三、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四、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亡、根本死亡、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五、疾控站负责收集所辖各村死亡资料,具备网络直报的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的及时将死亡报告卡报至市疾控中心。
潞城市疾控中心第二篇:死因报告制度死因报告制度一、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一)信息收集1.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2)报告人: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死亡个案的填报(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死因网报根本性死因确定以及编码常见举例:1、 a肺心病b肺气肿c慢支炎根本性死因慢支炎,编码到(J42,J41.1, J41.0,J41.8)根据具体类型选择一合适编码。
特别说明:凡是调查到死于肺心病的患者,一定要确认有无慢支炎以及肺气肿病史,如果有这些病史,那么完全按照以上填写方式进行填卡以及编码。
因为原发性肺心病只占所有肺心病比例的不到1%,所以绝大部分的肺心病应该是由慢支炎以及肺气肿发展而来,填卡要追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找出最开始,最基本的那个导致死亡的疾病以便于确定根本性死因。
2、 a 肺气肿b 慢支炎根本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编码到(J44.0,J44.1,J44.8,J44.9)。
根据具体类型选择一合适编码。
3、 a肝癌b肝硬化c慢性乙型肝炎根本性死因:肝癌,编码到C22.0—C22.9),根据具体类型选择一合适编码。
4、 a脑出血b高血压根本性死因:脑出血(I61.0—I61.9)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编码。
特别说明:如果明确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根本性死因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编码成I60.0-I60.9)。
也就是这样填写:a蛛网膜下腔出血b高血压根本性死因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编码成I60.0-I60.9),其它类型的脑出血按照最上面的填写方式填写。
5、 a高心病b高血压根本性死因:高心病(I11.0或I11.9)根据具体类型选择一合适编码。
6、如果病人的根本死亡原因是肺癌,请编码到(C34.0—C34.9)。
根据具体类型选择一合适编码。
7、意外落入自然水域(比如池塘,水库等)淹死的填写方法如下:a 溺水窒息b 意外落入自然水域淹溺或沉没(某某场所)根本性死因:意外落入自然水域淹溺或沉没(某某场所),编码为(W70.0-W70.9),根据淹溺地点不同而选择一合适编码。
8、服农药自杀的填写方法:a农药中毒b服农药自杀(某某场所)根本性死因:杀虫剂的故意自毒及暴露于杀虫剂(某某场所),编码成(X68.0-X68.9),根据服毒地点不同而选择一合适编码。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及《江西省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特制定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成立本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二、死因登记报告工作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三、院内死亡个案,由临床医生规范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
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
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
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死亡证医学明书》内容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
四、院前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
目录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2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7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0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公共卫生科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8、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接龙镇中心卫生院20XX年3月20日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公共卫生科相关人员要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在填写、网报环节上需要注意问题医生填写死亡证明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必填项目一定填全。
在考核标准中,缺一项则认为卡片不完整。
必填项:死因报告系统中,死亡卡录入界面中,有“*”符号的项目,大概18项左右。
二、死亡原因的填写☐第Ⅰ部分的填写要求⏹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疾病链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因填写要规范,不能用英文缩写或俗称。
⏹至少a行要填一个死因,尽量填写两行以上的死因。
⏹根本死因永远填在最低一行。
⏹临死前的表现、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一般不需填写。
⏹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
⏹损伤中毒需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一般的(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死亡医学证明书”疾病诊断第Ⅱ部分可以根据情况填写。
⏹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无关的疾病。
⏹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三、调查记录的填写对于死亡原因不明的,一定要填写调查记录。
在考核标准有此项。
1、应尽量了解并报告死者生前现病史、病历摘要或家属发现的异常情况。
(1)发病情况: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各种检查及检验结果、有无后遗症等;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2)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等;(3)如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应报告主要症状体征或临床表现。
2、必要时,还需了解并报告死者日常起居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3、提供上述情况的人签字。
四、正确填写“填报日期”掌握一个原则:哪天填卡,日期就填写哪天,与死亡时间无关,除非当天死亡,当天填卡,在这种情况下,填报日期与死亡时间是相同的。
在计算网络报告及时性时,网报日期减去填报日期<7天。
网报人员录入卡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纸质与网报的符合率。
严格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填写项目录入,特别是死因链的录入与证明书上填写保持一致。
关键变量(性别、死亡及出生日期、根本死因、ICD编码、最高诊断依据及最高诊断单位)的符合率。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章制度(2016)目录例会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档案管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培训工作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因编码规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例会制度1、组织门诊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区疾控中心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三、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死亡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登记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服务区域内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查医生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
对非经治疗的死亡原因不明者,或经诊查仍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栏目中。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生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报医务科,同时填写我院死亡信息卡报防保科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处。
七、对住院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者的病案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急诊留观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留观病史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来院已死亡者及急诊抢救过程中死亡者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由急诊科登记造册,交病案室保存,期限2年。
八、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九、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十、医教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制度领用、发放制度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收集由医务科负责管理,医务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医务科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生命统计专干负责对本中心死亡病例的“居民死亡推断书”盖章
并对填写内容进行审核,每月对死亡病例漏报情况进行检查工作;
及时对辖区死亡病例的“居民死亡推断书”收集登记工作,并将“致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进行ICD-10的疾病编码;在7天内对死亡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工作。
2.“居民死亡推断书”由诊断医生负责填写,临床医生诊断患者死
亡后,须及时报送生命统计办公室盖章、备案。
医生填写要字迹清晰,不得勾划涂改,项目齐全,不可缺项,错项,并注意填写的逻辑性。
3.生命统计专干接到“居民死亡推断书”后,须认真审核填写项目
及内容,特别要注意审查“致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以便于编码员能够正确进行ICD国际疾病编码;并注意审查死者的住址必须具体到省、市、区(县)、办事处(乡镇)、街道门牌号(村)。
审查合格后留取“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第二联,并将第二联“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于24小时内移交信息中心进行ICD 国际疾病编码。
4.信息中心接到“居民死亡推断书”后,需于24小时内完成“根本
死因原因”“直接死亡原因”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的ICD-10国际疾病编码并及时网报。
5.每季度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推断书”,及时总结辖区内死亡原因分
析报告。
对死亡病例迟报、漏报的科室和责任报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丈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2月21日。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制度一、报告内容1、《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见附表1)填写项目包括: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分别填写在第Ⅰ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Ⅱ部分。
3)、其他项目: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2、填报要求《死亡医学证明书》共分四联:第一联由出证单位保存,可用于网络报告。
第二联由乡镇卫生院或中心保存,使用第二联进行网络代报。
第三、四联由死者家属交给户籍管理部门,其中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由户籍管理部门保存。
第四联由户籍管理部门加盖印鉴,交死者家属作为殡葬火化凭据,由殡葬管理部门保存。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
对有疑问的卡片应及时通知报卡人核实。
二、信息管理1、每年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专管员、临床医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做好学习记录。
2、不得将网络直报的用户名、密码、地区编码上墙或放到明显位置。
严禁操作人员泄露自己的密码,发现密码泄露,随时修改密码。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入其他子系统或进入其他单位的用户、网络直报上出现问题。
随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不私自找电脑高手处理。
4、网络人员不得随意变动,如因工作原因需要变动,须有单位提出申请。
三、资料保存与管理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3年。
2、报告单位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死因监测网报注意事项
1、癌症:编码要选择原发癌,不出现四位编码,用三位编友再进行查询后选择;特殊的没
有四位编码。
2、脑病:脑血栓>1年,编码选I69.3,脑梗死后遗症;
脑出血>1年,编码选I69.1,脑内出血后遗症。
3、肺心病:不能做根本死因,在b行填写引起肺心病的疾病。
例如:肺气肿、J43.9;哮喘、
J45.9;慢支、J42;慢阻肺、J44.9等。
4、肝硬化:不能做根本死因,在b行填写引起肝硬化的疾病。
例如:酒精性肝病或某种肝
炎等。
5、心衰、呼衰不能做根本死因。
6、A行死因疾病没有明确说明的,编码选“.9”。
7、只有一种疾病,a与根本死因要一致。
8、有二种疾病,a、b均填,再生成根本死因。
9、交通事故在a行简要说明具体情况。
例如:行人被某种车辆撞死;骑(坐)脚踏(摩托、
三轮)车与其他何物相撞;驾驶(乘坐)某种车辆与其他何物相撞。
10、最高诊断单位要与填写的疾病诊断相符。
11、死亡时间一定要精确,网报的医生填报日期要选择在网报之前的一周以内
......................,如果与实际填报日期不符,要在调查日期处记录。
12、网报不填写死者联系人信息,纸质证明书一、二联必须填写,以备死因调查及补开
死亡证明。
13、补开死亡证明书要以原始第一联信息为准,必须是联系人持有效证
..........件办理
...;已经销户的去公安部门办理。
14、每个季度末将第二联上报疾控中心慢病科。
15、医院出具在家死亡证明书要另类登记、保存。
16、尽量选四位编码。
17、下面项填写上面项的疾病导致的原因,不能没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