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7
制取氧气实验一、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高锰酸钾(黑色固体)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物均为固体,反应条件均为加热,因此选用右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注意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当气体难溶于水或不亦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左图,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此法收集且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湿润;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以它成分反应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此法收集,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过一会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然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进试管口。
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集中受热。
收集氧气待气泡连续且均匀的冒出后进行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集满。
撤离导管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当导管溢出水槽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原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所含的湿存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过早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出操作现象分析在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该浓度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加入二氧化锰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入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当上述试管不再产生氧气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加热2.验证某物质可做某反应催化剂的方法(1)称取一定量的某物质,记录质量m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书写) 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③加热氯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2)发生装置①固固加热型: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②固液不加热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4)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2.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3.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4.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过程:1.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且操作简便。
2.检验氧气与氧气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二者操作是否相同?怎样操作?提示:不同。
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知识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典例】(2021·金华中考改编)实验室提供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四种药品及如图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__,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__催化剂__(填“催化剂”或“反应物”)。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B__,收集装置是__C 或D__,同时装置B 需要改进的一处地方是_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__。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氧气制备方法:最早:英人卜利士力加热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仙丹)制得。
现今工业:①分馏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氧气制备实验:注意事项:瓶内水位略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避免_____________。
广口瓶内_____________有空气,_____________气体不收集;将_____________,用手压住漏斗口,每次加入双氧水不可太多,以免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1.答案:氧化汞(红粉)①液化空气②电解水法2.答案:产生的氧气逸出残存反应刚开始产生的塞子塞紧太快排水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制取氧气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是一种缓慢氧化C.红磷易发生自燃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2.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反应都很剧烈B.反应时都发光、放热C.都属于氧化反应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1.B2.C3.C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目标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的文字符号方程式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 察木条是否复燃?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哪里不会,记哪里 把每一份努力都用在刀刃上!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基础知识清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状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氯酸钾 → 氯化钾 +氧气 KClO 3→ KCl + + O 2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和固体之间需要加热的反应采用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采用此种装置。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特别提醒: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收集装置——①排水法——凡是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此法收集操作时注意事项:集气瓶中要预先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注意集气瓶内不要留有空气。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刚开始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最先排放出来的是空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 ②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加热加热(3)多功能瓶的使用 ②)如图①: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先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如果要测定某气体的体积,特别提醒:①仪器的组装要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便于均匀受热;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④试管内的导管略露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⑤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⑥集气瓶充满水后盖上毛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⑦应注意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氧气,否则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正放可减少氧气逸散;⑨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固体—加热”型制气)1、反应原理说明: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MnO2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引起导气不畅甚至引起.................试管爆裂;.....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对氯酸钾的纯度要求高,MnO2在实验前最好进行灼烧,以除去其中的易燃杂质。
2、“固体—加热”型制气的装置(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图1装置适合此原理制取氧气。
(2)收集装置收集气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和空气的密度比较大小)。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故可以采用图2—A【请仔细看看图中导气管的形状.....,.且不与水反应收集方法,此法叫做排水集气法;又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所以收集氧气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见图2—B。
这两种收集方法的比较:图2—A收集的氧气非常纯净,很容易验满,但是准备收集前的操作复杂且最后获得的气体不干燥;导管口必须放在集气瓶瓶口(不允许伸入瓶内),原因有:①放在口,能看见气泡上浮,随时知道气流大小,以此推知左边发生装置的反应速率;②若伸入瓶内,导管会占有一定的体积,影响最后贮气量和气体纯度;③放在瓶口,可以获得较长的上浮过程,与水接触时间长,可以洗去气体中的许多杂质;④气体集满了,方便取出导管。
图2—B导管一定要伸入瓶底,这样氧气可以从瓶底彻底、连续排除原瓶中的空气,防止出现断层,且排气也比较顺畅,收集过程中瓶口要用玻璃片盖住;此法操作简单,但是会因混有较多空气而导致氧气纯度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验满。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理解并掌握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3、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4、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讲解1.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 氧气(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3)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4)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5)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铜冶镇第二中学周凌云[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眼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假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木条、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
学生用具: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的石灰水、大试管、棉花、橡皮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学生分组实验。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呢?出示两瓶无色气体并设问:这里有一瓶氧气和一瓶空气,怎样用实验区别它们?哪个学生愿意完成实验鉴别的操作。
引入课题: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讲述】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
设疑: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2-6】
阅读:P38催化剂、催化作用
【板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橡胶的老化、食物的变质,我们希望它们越慢越好。
如在食用油里加入一些催化剂防止酸败。
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的说加快。
【板书】催化剂:一变是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阅读】P37 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是反应的条件是要写在文字表达式的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氧气+水
−
−→
【设问】实验室如何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
【板书】二、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观察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描述。
【演示】【实验2—7】
【小结】实验说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产生氧气,同时产生氯化钾,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板书】氯酸钾−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
−→
加热
【演示】高锰酸钾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实验证明高锰酸钾受热可以产生氧气,同时产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
−→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述】分解反应的定义
【板书】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表示为AB→A+B,特点是“一变多”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
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提问】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又认识了分解反应,同时初步感悟了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
【布置作业】习题1、2.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
【活动与探究】1.学生观察图2-15和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展示课件,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与你的设计相同吗?
⑵. 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
⑶.在安装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2.如何实现制取氧气呢?
【展示课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塞好带导管的单孔塞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充满水
倒立在水槽中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等气泡均匀放出后再收集
⑦收集完毕后,把导管移离出水面,
⑧熄灭走酒精灯
谐音记忆效果佳: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
⑴.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⑵.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⑶.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是试管均匀受热?
⑷.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⑸.为什么要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能收集?
⑹.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陈述】(回答上述问题,略)
【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就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件展示】实验内容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两瓶氧气。
注意事项:
1.操作顺序
(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花(3)倾斜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撤导管后熄灯
2.燃烧实验
(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集气瓶中行要预留一些水?燃烧炭时为什么
不放水?燃烧硫放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问】
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如何制取氧
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懂得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学科。
【布置作业】1.完成探究报告。
2.课后习题
3.
【课后反思】
在原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几遍才能讲清楚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都得到顺利解决,比如“试验完毕后,应该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气管从水里取出”这个重要问题,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惊讶,而且语言简洁、准确、流畅。
所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想今后的教学里摒弃以往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把知识问题化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准确,更扎实,不断的锻炼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勇气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