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
动物是在消极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与此不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实践从根本上区分开了人的存在与一般生命的存在。
实践既是人的存在的具有原创性意味的基础,也是人的存在的自我确证形式,它既塑造了人的存在方式,也不断展开着人的存在方式。
因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对象化实践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存在的现实的存在形式,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方式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的。
一般说来,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或生产实践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和思维活动等方面。
劳动或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人不能直接依靠外部自然为生,而只能依靠人们有选择的变革外部自然的生产性实践为生。
原初意义上的生产包括“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
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实践活动从而展开生命创造活动。
社会交往活动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生产性实践中蕴含并分化出的。
任何个人的劳动都不可能充分地、全面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由此便形成了有分工、有协作的社会性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交往活动是由生产实践和社会分工要求和引起的活动。
劳动实践从个体意义上说的单一性和需要的多样性,促使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由此社会开始产生,社会性逐渐成为人的基本属性。
生产实践和交往活动孕育和造就了人的思维活动。
由于人的存在是人自觉的生命取向,它必然以人的自我意识和族类意识为起点和坐标,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评价和规范。
思维活动是对生命本能活动和生产交往活动自身的超越,从而使人的存在赋有人文意蕴和伦理秩序,使人作为“人”而存在。
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名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一一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望梅止渴一一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一一人的知识构成不同 ,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先入为主一一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宣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 ; 画饼充饥一一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 , 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一一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 , 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一一做事主观 , 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 ; 生死有命 , 富贵在天一一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莺远一一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 ; 按图索骥 ; 即郭学步 ; 对牛弹琴 ; 生吞活剥 ; 削足适履 ; 照本宣科一一 -做事情死板、教条 , 不从实际出发 , 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 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 ; 扬汤止沸 ; 饮鸠止渴------不从实际出发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 , 必然事与愿违。
户枢不蠢 , 流水不腐一一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 , 种立得豆一一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一一一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 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一一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 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 ; 朝令夕改一一一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高瞻远瞩一一一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一一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 , 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知彼知己 , 百战不殆一一深入调查实际 , 全面分析情况 , 才能获胜。
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 坐井观天一一只见部分 , 不见整体 , 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点看问题。
盲人摸象一一一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 , 以偏概全。
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摘要: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已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和特殊性。
人是生命的一种,人所以特殊在于他是生命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一般存在物和生命存在物的根本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
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关键词:人存在形式、社会活动、自我意识、特殊性、实践人以特有的方式存在着。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历史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发展史,人的特质及其演变规律,就孕育生成于人的存在方式及其流变过程中。
探索和研究人的存在方式、推动全方位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人始终是哲学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哲学流拍纷繁复杂,期间届不尽相同。
理性主义哲学大都是认为人以理性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的人是‘‘绝对精神’’的外显式存在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就是典型。
自然主义哲学认为人以自然方式存在,拉美特利认为人是‘‘一些地面上直立爬行的机器’’的观点就是佐证。
现代非理性主义或人文主义思潮,从人活动的创造性本性来理解人的存在,认为人是超越性、创造性、批判性存在,即自为存在。
现代文化哲学坚持从人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生活世界来理解人的存在方式,认为人以文化形式存在。
这些关于人存在方式的见解,都没能从人的本质特性总和揭示人的存在方式,难免有片面性,至多是片面性深刻的真理。
但这些思想为深入探究人的存在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即自身与自身之外的东西区分开来。
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也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一般说来,事物的存在方式包括两种含义。
试论人的本质的三重维度作者:刘乐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6期【摘要】从生理、精神、实践等层面固然可区别人与其他物种之不同,但皆未正确揭示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站在“社会性”视域考察人,其突破性贡献不在于终结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讨论,而旨在为人的现实发展寻求一些理论支撑。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历史事实使得人永远既包含“人性”又包含“兽性”;人性同人的本质一样具有稳定性特征,从某种维度上可以认为,人的本质内涵于人性之中,而人性中并不是所有部分都隶属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要区别于动物的不同并置于客观存在之中来考察。
【关键词】人;本质;动物;社会性一、人具有理性的创造性(一)人类具有能动的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人的本质应该是人类本身特有的性质和特征,这就要从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是什么是人类在几十万年前超越了其它物种的动物这里开始寻找了。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使用石头或棍棒获取食物,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这是人类最初的使用工具的情况,渐渐地人类开始试着用一些自然界中的物品来制造一些更高级的工具,所以延续至今,人类开始不断创造是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的工具,所以具有创造性的制造工具应该是人类能够超越其它物种的一个主要因素。
然而,有的学者确认为,仅仅是制造工具的话,并不能成为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因素,因为除了人类,一些较高级的动物也会进行简单的工具制造,例如,大猩猩和黑猩猩也会寻找一些棍棒或石头来作为工具,甚至还会运用自己的体力来改变所找到的棍棒的外形来达到获取食物的目的,像大猩猩用石头或棍棒砸开硬壳的坚果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说人类和一些动物在这点上具有同样的能力,因为动物并不会像人类一样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是会利用周围客观事物的属性以及利用周围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而人类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呢,是因为人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创造思维。
世界就是自然。
它自然而然的存在,存在的自然而然。
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关键词:实践本质存在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一、实践的本质就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生活首先,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以感性事物为对象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改造,因而具有感性的性质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一特性把实践同以观念的方式把握对象的活动,如认识活动、理论活动区别开来。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首先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互动,是事物外在的表象在人的大脑中的一种反映过程,然而无论这种过程多么复杂,它也仅仅只是人的大脑机能的一种活动,当然这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才有基于这种认识活动之上的对客观事物探索和改造。
因此,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指实践是人自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与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因而这种“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其次,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毛泽东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世人之所与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和动物都在同一个世界里生存和活动,然而人和动物的区别正是在于动物只能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外部世界所提供的一切来进行活动和维持生存,然而人却能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主动的、积极地,有意识的,我们称之为能动的去改变客观条件、创造客观条件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真题透析兼章节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二章是重点)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析:考的可能性较小)小题:无大题:两题1、试论哲学的社会功能(06)2、试论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演进的关系(06)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较集中,仔细看)小题:五题1、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03/05)2、异化劳动(08)3、异化(11)4、费尔巴哈(11)大题:八题一、发展类:1、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03)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谈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07)二、与时俱进类: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性的认识(0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11)4、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理解(08)三、哲学体系和发展史类:5、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理论体系(07/08)6、马克思是怎样通过超越旧哲学而创立新哲学的(08)第二部分唯物论(这部分只考过小题,非重点)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小题:四题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03)2、运动与静止(04)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05)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06)大题:无☆第三部分辩证法(这部分小题是重点,特别是第五章的小题)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大小题均无第五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重视小题)小题:十五题1、偶然与必然(02/04/09)2、现象与本质(03/09)3、可能与现实(04/08)4、原因与结果(05/07)5、形式与内容(02/03/06)6、个别与一般(01/07)7、相对与绝对(11)大题:一题试论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05)第六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小题)小题:六题1、肯定与否定(01/06/10)2、度(1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01)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02)大题:一题试论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04)★★第四部分唯物史观(极其重要,特别是第七章和第九章)第七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大题是重中之重,重点看此章)小题:三题就其现实而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04/09/10)大题:十题1、试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与独立性(04)、试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02/07)2、试论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07)3、试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01/03/04/09)4、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2)5、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02)第八章物质生产(不甚重要)小题:两题1、物质生产力(05)2、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实践形式(07)大题:一题结合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04)重合题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颇为重要,仔细看)小题:七题1、意识形态(08)2、政治上层建筑(02/04/06/09)3、交往关系(10)4、生产关系(01)大题:七题1、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02)、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03)2、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03/05/06)3、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08)4、试论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10 新增)第十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非重点,把下列题目弄会)小题:无大题:两题1、马克思是怎样理解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的(08)2、试论国家的本质(10 新增)第十一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重视下面一个题)小题:无大题:两题试论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09/11近年新增)第十二章科学及其社会功能(注意一个题即可)小题:无大题:三题1、试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01/06)2、结合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04)★第五部分认识论(每章各有几个题目是重点,较零散)第十三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重视一个题目)小题:一题认识的本质(10)大题:三题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02/03/05)第十四章认识的辩证过程(重视下面两个题目)小题:无大题:四题1、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01/06/07)2、论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11 新增)第十五章思维方法(虽不重要,但有新增题目,需警惕)大题:一题现代思维辩证法的特点(11 新增)第十六章真理和价值(大题有一个很重要)小题:三题1、真理(03)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07)3、价值(11)大题:四题1、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01/04/09)、试论真理与价值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第十七章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非重点)小题:一题文化(10)大题:无第十八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大题有一个很重要)小题:两题1、自由(11)2、自由与必然(08)1、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01)2、谈谈你对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解(05/09/10)其他:小题(实践)不知属于哪章第二章马哲重点大题精编一、重中之重(重复多次或新增且又重复):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试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3、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7、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8、谈谈你对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解9、试论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二、次重点(重复过两次):1、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理论体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三、近年新增题目(值得重视):1、试论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2、试论国家的本质3、论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4、现代思维辩证法的特点后记1、马哲考试自2010年始,出现了不少新题目,重复旧题概率明显下跌,小题亦然,所以此分析仅供参考,千万不可以据此背题,一定要在有重点的情况下平衡各章复习,以期在考场上遇到新情况可以应变。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 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 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
2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的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历史和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个人主要特点生活上一个人的主要特点是指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或特点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是一个人可能具有的一些主要特点。
1.坚韧不拔:一个坚韧不拔的个体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努力工作,不轻易放弃。
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情况,他们都有能力继续努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积极乐观:这种个体总是积极向上,并对生活充满信心。
他们能够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并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挑战。
3.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逃避困难或责任。
他们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在需要的时候承担责任。
4.自律:自律是一个人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实现目标和取得成功。
有自律能力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并严格遵循自己设定的规则和计划。
5.坦诚正直:诚实和正直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一个坦诚正直的人会始终如一地说真话,遵循道义和道德准则。
6.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一个好奇心旺盛的人会探索新事物,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和人们感到好奇,并愿意尝试新的经历和冒险。
7.合作精神:合作是一个人在团队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个有合作精神的人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为实现共同目标做出贡献。
8.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信念和态度。
有自信心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9.慎思明辨:一个能够慎重思考和做出明智决策的人常常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并在做出决策时考虑到各种因素。
在生活中,个人的主要特点将会在与他人相处、处理问题以及追求目标时得到展现。
这些特点可能对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1999-2009年山东大学文学院试题山东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山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学的考题是一样的。
1999年试题文学理论一、解词1、文艺学对象2、语言的艺术3、艺术形象4、文学起源的“巫术说”5、题材6、文学风格二、简答1、如何理解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文学发展的进步性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形式主义批评三、论述1、论述文学的再现性、表现性、形式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论述文学阅读的创造性3、有人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作是“酒和瓶子”的关系,请你评析这种观点2000年试题文学理论一、解词1、文学四要素2、反常化3、主题4、文学交流5、文学创作类型6、期待视野二、简答1、文学再现的基本性质2、文学创作中的三股情感流3、现代主义创作类型的基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三、论述(任选2题)1、试论文学语言的符号特征与功能问题2、文学创作活动与一般创作活动相比,其特殊性有何表现3、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对“快乐文本”与“极乐文本”的区分对我们理解文学阅读经验问题有何启发现当代文学一、简答题1、简述梁实秋“新人文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点,你对它的出现如何评价2、简述新感觉派小说的基本特点,你对它难以长期为继的原因是如何认识的3、茹志鹃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什么4、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揭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二、论述题1、你如何看待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之间发生的冲突2、论述“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共同之处与区别三、选择题1、与“激流三部曲”时期相比,40年代的巴金在小说创作上有什么变化2、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应如何评价?2001年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山药蛋派2、《现代》3、先锋文学4、潜在写作二、简答题1、简述京派、海派的创作差异2、举出一至两篇你读过的鲁迅杂文(非中学课本),由此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3、简析朦胧诗与“第三代”诗在艺术上有何不同4、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成就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现状2、分析新月派诗歌是如何矫正五四时期的诗歌流弊的?其表现特征有哪些?3、黄永玉曾致信曹禺,坦言他认为曹禺在建国后失却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一:自私的基因基本论点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生存机器或者叫生存载体,进化的关键在于基因的利益。
基因通过自己编写的程序控制着生命体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利益,一个成功的基因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作者的原始汤比喻30-40亿年前生命诞生初期的海洋就如同一个原始汤,里面包含一些简单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
有机物质在某些地方聚积起来,在受到紫外线之类的能量影响后结合成更大一些的分子,由于没有细菌,这些有机分子可以存在很久。
于是大量的有机物质就形成了浓稠的原始汤。
某一时刻一个分子突然获得了复制自己的特性,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汤中的有了差异化的复制分子种群。
更加稳定的分子寿命更长,并且有更长的时间去复制自己,于是形成了一个进化趋势。
这些分子是不是有生命的?作者的解释是词汇仅仅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有生命的是人类为了理解世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
因此是否是有生命的定义并不影响它的存在和演化等客观事实。
待原始汤中的自由有机分子降低到一定比例,复制分子的竞争开始了,那些变异出能够分裂其他品种的复制分子形成了进化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变异出能够将自己裹在一层蛋白质中以保护自己的进化趋势,这也许就是第一批细胞的成长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制分子为了保证自己在世界上得以存在下去而采用的技巧逐渐改进,用以改良的时间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经过40亿年古代的复制分子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今天,别以为它们还会浮游于海洋之中。
很久以前,它们已经放弃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了。
在今天,它们群集相处,安稳的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
它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的真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思考题(1)2014级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思考题第⼀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法论发展中的⾰命变⾰?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社会科学⽅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的根本区别?第⼆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法的⽅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类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法有哪些重要的⽅法论原则,这些⽅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法的价值及⾓度。
1.联系现实⽣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产⼒标准?1.⼈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是⾃我选择的产物。
3.⼈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是表现时代⾃⼰内⼼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的本质是⼈的阶级性⼆、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的存在⽅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法和⾃然科学⽅法的异同关系P3-5。
形而上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存在形式在形而上学的研究中,存在方式与存在形式被视为重要的概念。
它们主要探讨存在的本质和特点,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存在方式与存在形式的概念及其在形而上学中的意义。
存在方式是指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即它们以何种形式存在于世界之中。
我们可以将存在方式分为两个层面:实在和虚拟。
实在的存在方式涉及到我们可以感知和观察到的物质世界,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而虚拟的存在方式则是指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和观察到的概念、思想、意识等。
虚拟的存在方式是我们主观意识的产物,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但不会显现在实在的物质世界中。
与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是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是指事物存在的本质和特点,即它们作为存在体的基本属性。
在形而上学中,存在形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本质和现象。
本质是事物最基本、最本质的特点,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本体,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现象则是我们通过感知和观察所能获得的事物表面的特征。
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只能通过观察现象来推断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存在方式通过我们的感知和观察,让我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属性。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变化和联系。
同时,存在方式也帮助我们认识到虚拟存在的重要性。
虚拟的存在方式包括我们的思考、感情、价值观等,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通过这种虚拟的存在方式,我们才能够赋予事物以意义和价值。
存在形式则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能够揭示事物存在的深层原因和动力。
同时,存在形式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外在变化,它们可能蕴含着事物本质的某种变化和规律。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而是要努力寻求事物存在的本质。
形而上学中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的概念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论意蕴及阶段性特征分析论文关键词:生存:生存方式:逻辑特征生存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不是为了简单地描述人类的生存状况,而是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达到对人类和人自身的终极关怀。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范畴是人的实践,是活生生的生命形态的历史性展开,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化的、在人的生存世界之上的存在范畴。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生活世界的自我理解发生断裂、困惑与焦虑,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类的生存问题。
研究生存问题应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工业社会人类生存面临的诸多困境,重建当代人的生存信念和生命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要切实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创造性生存方式的转向,消解技术生存条件中的技术异化现象,提升人的主体力量,回归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解放。
一、生存与生存方式的内涵(一)生存生存是自然界一切存在的事物保持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总称。
生存一词,在希腊语中是系动词存在“eimi”的不定式“einai”,英文中对称的含义很多,一般把它译作“tobe”,即汉语的“生存”。
在哲学意义上,“生存”区别于最基本的生命存在与维持状态,即生命的“存活状态”(survivin—condition),人之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的现实超越性。
这不仅是因为人所具有的“理性”,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
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正是依靠这种基本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回答的能力,人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存在物,成为一个道德主体”。
(二)生存方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除具有事物存在方式的普遍性质外还有特殊性。
[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特殊性普遍性[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特殊性普遍性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答: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这一规律的表述是这样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历史规律是马克思通过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现实蓝本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
“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社会凭借这些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着,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等等。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3)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马克思出了适用于一切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统一的辩证运动这个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既然历史规律是思维抽象的结果,是一种历史理论,那么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只能依靠人们的思维,人们不可能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现实中直接看到历史规律的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重点1、科学研究的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p42、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看一下〕p8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人,其特殊性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研究对象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殊异的气质与性格等能力的不同,及研究对象的心理不稳定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种社会性反应往往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变量难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因为研究对象是人所有很难做出精确控制和操控。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
表现为:1、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2、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7〕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是,这两者的交互作用。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2〕其次,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第三,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p144、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p145、评价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p186、P22图7、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看一下〕p36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是: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和研究过程各方面的电脑化。
试论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现实化。
人也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和特殊性。
人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指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生命生存样式和活动,在逻辑上,生存方式属于存在方式的特殊状态。
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出现了实践这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通过对以往人学思想的扬弃判断,立足于人的实践,对人的存在方式,实质是人展开的本质特性进行了新视野的探究阐论。
他在多部著作中指出:“人的存在及表现”,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这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活与自己所创造的的文化世界的“文化性存在”,任何人的实践存在又都是具有特质内容、形式的存在,在内外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人的存在方式又有文化性、具体性、历史性等特点。
人的实践性存在世人内在本质展开和表层本质呈现的统一。
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不仅表征人的深层本质,而且滋长出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等具体的社会关系,他们展示着人的表层、生成、发展,且网状联通、交互作用。
从而形成人特有的多样性统一的深表曾本质契合的存在总体框架。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实践的本质是创造、生成和发展正是实践的特点、实践的本质内容和实践的内在矛盾运动使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绝对的变易运动之中使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得以可能而且成为具体的现实性在实践中找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根源。
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就是生产力的形成过程。
随着实践活动的日益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生产力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而实践活动形成的巨大生产力必然会要求建立更为全面、更为合理的社会关系来符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而否定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建立全面的符合人全面发展方向的社会关系仍要通过实践活动及其发展来完成。
实践不仅改造着外部世界也改造着人自身。
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主体认识、评价、审美相统一的过程实践的发展也必将促使人的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使人获得客体知识丰富自己。
实践活动是双向对象化活动当主体人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目的、计划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主体人同时客体化将客体的结构、属性、本质等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积淀起来使人越来越聪明。
人和人类正是在这一活动中不断进化完善起来的。
实践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在长期反复实践活动中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的反复摔打中人们的意志能力、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等得到锻炼、强化。
实践是人不断丰富、完善的根本之路。
其次实践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根本途径。
人类存在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全面的解放与自由。
因此人的发展进步就体现着人不断地克服必然性、获取自由性的历史规律。
人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解决必然与自由的矛盾根本靠实践。
在人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在人不断寻求新的生存方式的过程中,实践是人存在的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