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0.92 MB
- 文档页数:34
牛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牛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蛙类动物,养殖牛蛙多用于食用或观赏。
以下是牛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 环境准备:
- 牛蛙的养殖环境应该选择有清洁水源、无污染的鱼塘或池塘。
- 鱼塘底部应做好淤泥清理和消毒工作,保持水质清洁。
- 鱼塘周围应有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外界干扰和损害。
2. 动物选育:
- 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幼蛙或种蛙作为饲养对象。
- 可通过市场购买或者从合法养殖基地购得的牛蛙种蛙。
- 注意保证种群的多样性,尽量避免近亲交配。
3. 日常管理:
- 给予合理的饲料,可使用鱼类、虾类、蜗牛等活饵或者鱼粉、蛋白粉等制成的饲料。
- 控制养殖密度,将牛蛙分成小组饲养,以减少竞争和互相伤害。
- 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清除废弃物和虫类污染。
- 定期检查牛蛙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 疾病防控:
-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避免病原菌和寄生虫滋生。
- 防止鸟类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以防止传染疾病。
- 发现病症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扩散。
5. 成熟处理:
- 牛蛙一般在2-3年左右可达到成熟,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获。
- 收获成熟的牛蛙,注意合理杀戮和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 可以将成熟的牛蛙转为种蛙以维持养殖群体的稳定和持续。
请注意,在进行养殖活动前,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经营。
此外,也要依据当地气候、环境、饲料供应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蛙类病害防治常用药品以及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蛙类日常疾病防治用药在总体方面分成外用消毒药与内服药两大类。
一、外用消毒药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氧化剂(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碱类(生石灰)、氯制剂(漂白粉、优氯净、强氯精)等药物,它们对于病原体和机体的组织细胞都有损伤,所以不能让它们进入林蛙体内,其只能用于体表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来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1.养殖池塘面积和用药量的计算要准确计算出药物的需要量,应先计算出池塘的水体积。
(1)池塘水体积(立方米),池塘面积(平方米),平均水深(米)。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克=1000毫克。
(2)所需用药量(毫克)=池塘水体积(升)×需要药物的浓度(毫克/升)(3)池塘水面积(平方米)的计算: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水面长(米)×水面宽(米)②圆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一π×R2。
式中:π为常数=3.1416;R=池塘半径(米)③三角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1/2h(米)×b(米)式中:h=高(米);b=底边(米)。
④如遇到不规则的池塘,可先把池塘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的不同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再分别测得各部分形状面积,然后将其相加即为总面积。
(4)测定池塘水深时,先要测得池塘较深部分和较浅部分水深,然后计算平均水深。
2.池水和用具的消毒(1)生石灰:按每立方米池水加生石灰25克,用少量水溶化后,均匀泼洒入全池。
(2)漂白粉: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漂白粉0.6克计算,用少量水溶解并搅匀,均匀泼洒入池。
用具消毒时,浓度为5%,浸泡10分钟。
(3)高锰酸钾: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8克计算,溶于少量水后,均匀洒入全池。
用具消毒时20×10-6,浸泡10~20分钟。
(4)硫酸铜:疫病期池水消毒,浓度为1.4×10-6;用具消毒浓度为10×10-6,浸泡10~20分钟。
养蛙场的红腿病预防措施概述:红腿病是一种常见的蛙类疾病,它可以对养蛙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蛙场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红腿病的发病率并保护养殖蛙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
1. 严格管理养殖环境:- 清洁:保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废弃物和异物,防止病原菌滋生。
- 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养殖设施、工具和器材进行定期消毒,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通风:养殖场的通风系统应保持良好,以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微生物滋生的机会。
- 环境温度控制:根据不同蛙类的需求,控制合适的环境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蛙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强化蛙类饲养管理:- 饲料质量控制:选择优质的饲料,确保蛙类得到充分的营养,并避免因饲料污染导致的疾病传播。
- 饲养密度控制:根据不同蛙类的需求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控制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感染传播。
- 平衡饲养与运动:合理安排蛙类的饮食和运动,以促进其免疫力的提高,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 定期检查:定期对蛙类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3. 有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 病理学检测:定期对蛙类进行病理学检测,监测红腿病的流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防疫隔离:对新引进的蛙类进行隔离检疫,预防潜在的疾病传播,并对患病蛙类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 疫苗接种:根据病原体的特性,研发有效的疫苗,并对蛙类进行定期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 养殖区域管理:养蛙场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蛙类的来源、数量、流动等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从外部引入病原体。
4. 健康教育与科技支持:- 员工培训:对养蛙场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红腿病及其预防措施的认识,增强防病意识。
- 科技支持:养蛙场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关于红腿病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养殖中。
红腿病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养蛙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蛙类养殖技术蛙类养殖是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养殖方式,近年来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蛙类养殖的技术,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蛙类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养殖环境蛙类养殖的环境对于蛙类的生长和繁殖极其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污水排放口,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和水源供应。
在养殖场地布局方面,需要建设合适的池塘或栏舍。
蛙类适合生活在水中,因此水质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可根据养殖规模和条件选择塘坝、砖混结构或塑料池等不同的养殖池塘类型,并做好排泄物处理,保持池水清洁。
二、饲料管理蛙类的饲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天然饵料,也可添加人工配制的饲料。
对于蛙类养殖者来说,科学合理地给予适宜的饲料量和饲养管理是确保蛙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1. 饲料种类:蛙类的饲料种类繁多,可选择常见的活饵料如蚯蚓、小鱼等,也可使用商用鱼粉、虾皮等工业饲料。
根据蛙类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饲料种类和口径,满足其营养需求。
2. 饲料投喂:投喂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数量。
一般来说,蛙类食欲旺盛,应保持每日2至3次的饲料投喂,每次饲喂量视蛙类大小和成长状态而定,一般为体重的2%至3%。
3. 饲料管理:不同蛙类对饲料的种类和口味有所不同,养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要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饵和废弃物,保持饲料的新鲜性,防止污染和发生水质异常。
三、病害防治蛙类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感染,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保障蛙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1. 预防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蛙类之间的密集养殖和过度紧凑。
定期检查蛙类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2. 疫苗注射:可根据养殖过程中的疫病情况,采取疫苗注射预防。
一般而言,常见的病害有口腔溃疡、肠胃炎等,需及时预防和治疗。
3. 药物治疗:针对已经感染疾病的蛙类,要根据病因及病理变化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国林蛙常见疾病防治1.红腿病病因: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
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
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防治措施: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疾病蔓延。
圈养要定期换水。
用3%的食盐浸泡病蛙20分钟,用氯霉素带动物全池消毒,使水体浓度达到10×10-6,每天1次,连续3天。
在饵料中加拌磺胺嘧啶,每千克饵料加药1~2克,连续投喂3天。
2.气泡病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病因: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温度突然升高,造成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这些过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聚集过多便引发气泡病。
症状: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
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防治措施:投喂干粉饵料先用水稍加浸湿,植物性饵料煮熟以后投喂。
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
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分离出来,放到清水中,2天不喂食物,以后少喂一点煮熟的发酵玉米粉,几天后就会痊愈。
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治疗,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
3.脑膜炎脑膜炎是近年来林蛙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难治愈等特点。
病因:脑膜炎的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该病比较少见,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
症状: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
林蛙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林蛙养殖是一种常见且盈利较高的养殖业,因其味道鲜美且养殖成本低廉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本文将介绍林蛙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为创业者提供养殖林蛙的有益指导。
正文:一、选址和养殖环境林蛙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选址时应选择有湖泊、水库或池塘等水源的地方,水源要保持清洁,并具备一定的水质监测和处理能力。
同时,应考虑养殖环境的通风情况,保证林蛙养殖场的空气流通,并降低成蛙的死亡率。
二、饲养管理1. 蛙苗的饲养:蛙苗需要适宜的饲料和环境来稳定自身的生长。
从出苗一周开始,初次喂食应以微小的饵料为主,过度大的饵料可能引发蛙苗的窒息。
饵料的选择包括蜂蛹、水蚯蚓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且易于蛙苗消化吸收。
2. 成蛙的饲养:成蛙的饲养要保证饲料的均衡、多样性。
常见的饲料包括小鱼、虾、蚯蚓等。
同时应考虑到蛙类嗜食天性,合理安排饲料的喂养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并定期整理废饲料。
3. 水质管理:保证养殖环境的水质稳定和清洁对于林蛙的养殖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更换水源、增加活性炭过滤等方式来维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度。
还需监测水质中的pH值和溶解氧浓度,保证蛙类的生长和生存环境符合标准。
三、疾病防控林蛙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袭,为了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需要注重疾病预防与控制。
1.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人群过于拥挤栽种引发疾病的传播。
2. 规范的养殖操作:准确把握养殖基本技术,比如定时更换水源、定时对底泥进行过滤等措施,以减少疾病来源和传播。
3. 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蛙类健康体检,注意寻找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加强蛙类的免疫力,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疫苗接种。
四、市场前景林龟养殖是一项利润丰厚的养殖业务。
林蛙的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旺盛。
在养殖成本方面,与其他养殖业相比,林蛙的养殖投入相对较低。
因此,林蛙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林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林蛙,又称为白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饮食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助于从事林蛙养殖工作的朋友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正文:一、饲养环境1. 水质管理:林蛙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较低。
然而,水质清洁、新鲜仍然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饲养场所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更换水源。
2. 温度控制:林蛙适合在温暧湿润的环境下生长。
理想的温度范围是20℃-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蛙的正常生长发育。
3. 适宜的光照:林蛙喜欢较暗的养殖环境,过强的光线可能导致蛙类的厌食和压力反应。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柔和的光照,降低光照强度。
二、饮食管理1. 合理的饲料配比: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蚯蚓、蝗虫、蛐蛐等。
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喂养量,确保其营养需求的平衡。
2. 饲养计划的制定: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饲养计划,对林蛙的饲料和喂食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律的饲养习惯有助于蛙类的生长和发育。
3. 检查食物质量:为了避免给蛙类带来疾病或感染,必须检查所供应的饲料质量和卫生状况。
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饲料,定期检查购买来源,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三、疾病防控1. 养殖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饲养场所的污物,保持环境干燥清洁,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隔离新引进的蛙类,避免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2. 疾病早期识别和预防:及时观察林蛙的行为表现、饮食状况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于疾病的防控,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或接种疫苗,但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控制林蛙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1. 合理选择养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的林蛙品种。
了解并关注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品种选择,提高养殖效益。
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指在养殖林蛙时需要关注的一些方法和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于林蛙的生态习性和养殖需求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常用且有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有意从事林蛙养殖的人们有所帮助。
正文:引言林蛙是一种适应性广泛,喜欢栖息在湿润环境下生活的爬行动物。
其需求的饲养环境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林蛙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1. 养殖环境选择林蛙的养殖环境选择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林蛙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活动,所以养殖场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且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为宜。
其次要保证空气流通,以维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排除污浊空气。
2. 饲料管理林蛙是肉食动物,主要以昆虫、节肢动物及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饲料,如蝇幼虫、蟋蟀、蚓虫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添加鸟蛋或肉类制品等。
3. 关注健康状况防止疾病是林蛙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定期观察林蛙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异常现象,进行适当的处理。
对于常见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以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定期清理饲养环境,防止因脏乱引起疾病患病。
4. 繁殖与繁育林蛙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在养殖中应重视繁殖工作。
优质种蛙的选取可以提高繁殖后代的质量。
在蛙卵孵化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蛙卵的孵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幼蛙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幼蛙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的饲料,以促进其成长和发育。
5. 注意环境保护在进行林蛙养殖的同时,也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林蛙是一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维护和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在养殖林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对外界环境造成过多的破坏,并密切关注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
结论通过对林蛙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林蛙的养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关注许多因素。
常见蛙病及防治对策1. 红腿病胡成钰(2000)确认该病的病原体为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caleoacer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红斑、肿胀,部分蛙趾指充血或溃烂,不活跃,不吃食。
剖检可见腹腔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内空虚,出血发炎。
防治:监测水质,定期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用1.5 mg/L硫酸铜全池泼洒,2mg/L漂白粉溶液或30mg/L生石灰进行池水及池埂的消毒。
隔离发病蛙,用 0.1%-0.15%的食盐水浸泡,也可用20%磺胺类药液或每公斤加18万IU青霉素和4万IU链霉素合液浸泡10min,3d为1疗程,每天在饲料中加土霉素 0.2g/kg蛙重,分2次喂,3d 为1疗程,治疗细菌的感染。
胡成钰报道,经药敏实验表明:红腿病的2种病原体共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有卡那霉素、氯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新霉素。
因此可用这些抗生素防治红腿病。
2. 肝肿大病陈晓风、陈祈辉等确认其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mas hydrophila)。
肝肿大病也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患病蛙外观呈现肥胖症;后肢粗大,手压有硬肌肉感,皮肤不明显充血而呈微红色;在全身各处,出现形状、大小不规则的表皮溃疡瘢,在高温期,溃疡瘢小或不明显,在气温较低时(<20℃)溃疡处大且深,剪开双腿皮肤可见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肌肉呈淡土黄绿色,似被胆汁所染。
内脏解剖发现,腹部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肝脏极度肿大,达正常水平2-3倍,呈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病蛙呈现全身性充血感染状态。
防治:可用卡那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等治疗,注意消毒水体,交替、轮换使用药物。
3. 腐皮病(又叫烂皮瘸、脱皮病)其致病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克氏耶尔森氏菌。
该病流行广、传染快、难以控制,死亡率极高,包括营养性腐皮性。
发病初期,病蛙头部背面,背部和躯干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温度降低,底色变黑,出现白斑花纹,随后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显露肌肉,眼球逐渐变白,食欲减退至停食,严重者死亡。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牛蛙也叫牛蛙、牛鼻蛙、黄喉蛙、厚嘴蛙等,是水栖蛙类中的一种。
牛蛙种群广泛,应用价值高,故被广泛饲养。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牛蛙也常受到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养殖效益,也会给牛蛙的生长带来危害。
因此,针对牛蛙常见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牛蛙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牛蛙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 肠道疾病肠道疾病主要包括痢疾、消化不良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合理饲养:在牛蛙的饲养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管理方法实施,注意清洁和卫生。
•合理配合饲料:为了保证牛蛙的生长和健康,需要科学合理地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比如青饲料、提高营养的饲料以及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的饲料等。
•药物治疗:如果发现牛蛙出现肠道疾病,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器官疾病器官疾病主要包括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器官疾病:•保障饮水量和水质:牛蛙的身体含水量比较高,因此饮水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健康。
同时,水质也要保证良好,避免污水污染,可以使用活性炭等物质进行净化。
•药物治疗:如果发现牛蛙出现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等器官疾病,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钩虫病、弓形体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牛蛙的饲养环境,避免粪便等污染物在环境中存留,侵害牛蛙的健康。
•防治药物: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选用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预防牛蛙疾病的注意事项为了预防牛蛙的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饲养环境饲养环境对牛蛙的健康十分关键。
在饲养前需要选择地点,应该选择环境卫生、水源充足的场地进行饲养,同时也需要定期清理饲养环境,防止病原体孳生。
2.合理饲养放牛蛙的池塘需要清洗,定期进行消毒。
同时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科学配方营养药品的添加。
3.饮水牛蛙需求大量的水分和氧气,饮用水应该保持清洁、清新、无污染,池塘定期换水以保持牛蛙生活环境的良好。
角蛙饲养的常识角蛙是一种常见的宠物蛙类,因其身体上有两个角状突起而得名。
它们外形可爱,饲养起来也相对简单,但还是需要一些常识来保证它们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介绍角蛙饲养的一些常识,包括角蛙的栖息环境、饲料选择、水质管理、温度控制和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
一、栖息环境角蛙是半水栖动物,需要提供一个湿润的栖息环境。
饲养箱的底部可以铺设一层泥土或湿润的纸巾,以保持一定的湿度。
同时,需要提供一些障碍物,如石头、树枝等,供角蛙爬行和隐藏。
饲养箱的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小,以免限制角蛙的活动空间。
二、饲料选择角蛙是食肉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蚕蛹、蟋蟀、蜗牛等作为主要饲料。
在喂食时,要注意昆虫的大小适宜,不要过大或过小,以免引发消化问题。
此外,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以保证角蛙的营养需求。
三、水质管理角蛙需要清澈、无污染的水质。
饲养箱中的水应定期更换,保持水的新鲜。
更换水时,可以先将角蛙转移到一个暂时的容器中,然后清洗饲养箱并更换新的水。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可以使用过滤设备或添加水质净化剂。
此外,还可以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和氨氮含量,以确保水质的稳定。
四、温度控制角蛙是冷血动物,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在饲养角蛙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一般来说,角蛙的理想温度为摄氏20-25度。
可以使用加热灯或加热器来提供适宜的温度,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引发热应激。
五、常见疾病防治角蛙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皮肤感染、消化问题等。
在发现角蛙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可以将角蛙转移到一个暂时的医疗容器中,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避免病菌的传播。
角蛙的饲养需要注意栖息环境、饲料选择、水质管理、温度控制和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
只有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方式,才能保证角蛙的健康与幸福。
希望本文能为角蛙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中国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
皮肤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
雄蛙有声带。
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
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
夏季离水,秋、春入水。
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有分布。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养殖中国林蛙的热潮,但在越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得力、设施设计不合理,越冬存活率低的现象。
同时,林蛙的病害也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林蛙越冬管理1.中国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低的原因。
北方冬天漫长而寒冷,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北方山区中国林蛙越冬以水域为主。
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没有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的林蛙,在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就不能摄取食物,再低温时就要进入冬眠。
越冬期间,冬眠的林蛙新陈代谢达到最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储存养分来维持生命。
同时还有呼吸次数减少,心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这有利于林蛙在水中度过严冬。
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在长时间冰封情况下,水体内部会产生与封冰前完全不同的变化。
随着气温下降和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因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
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在蛙、鱼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下使水中含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不断上升。
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中国林蛙越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可新修越冬池,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林蛙常见病害介绍及其防治林蛙养殖需要熟练掌握其养殖技术,而且饲养技术较高,所以养殖林蛙一定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技术上下功夫。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做好疾病防控。
本文针对林蛙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一、红腿病此病是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又称败血症。
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
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池水不清洁,饲养密度过大,蛙体有外伤引起。
1、症状:发病个体一般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往往潜伏水中,不愿活动,不摄食,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有黏液。
2、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发现发病个体,及时分离治疗,以防蔓延;用3%的食盐浸泡病蛙,时长20分钟,用氯霉素带蛙进行全池消毒,水体浓度达到10X10-6,每天一次,连续消毒三天。
在饵料中加拌磺胺嘧啶,每千克饵料加1-2克,连续投喂三天。
二、肤霉病1、病原与症状:病原体是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损伤部位,病菌由皮肤伤口入侵,逐渐深入肌肉,同时,病菌菌丝体向外长成肉眼可见的棉絮状菌丝,并逐渐从伤口向四周扩散,致使蝌蚪游动迟缓,摄食困难,**终导致死亡。
2、防治方法:用10%紫药水涂抹。
三、气泡病该病为蝌蚪的常见病害,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死亡。
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在强烈的光照条件下,经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的溶解氧气过于饱和,蝌蚪在流动取食过程中吞食大量气泡而形成。
1、症状:患此病的蝌蚪肠道内充满气体,身体膨胀,在水面呈仰游状,严重时,体内膨胀的气泡阻碍其正常的血液循环,蝌蚪会很快死亡。
剖检可见肠壁充血。
2、防治方法:勤观察蝌蚪池水质,勤注入新水,防止水中不生植物过多;发病个体立即分离,置清水中1-2天,不投喂食料,以使体内气体逐渐分压平衡,从而使气泡消失。
蝌蚪期1. 红肚子病发病的蝌蚪肚子颜色发红,有的还有血丝状的红色,一般还拌有腹部膨大。
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这是蝌蚪期最影响成活率的疾病,死亡率可以高达80%以上。
治疗方案:(1)先外用生石灰或消毒液消毒。
(2)氟苯尼考3g+黄连解毒散5g+ 异丙肌苷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2. 缩尾主要症状是蝌蚪的尾巴变得很短,主要发生在蝌蚪体长5公分左右的时候,蝌蚪游泳困难,长时间的少量死亡。
主要原因有3个:1.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A和C。
2. 代谢障碍,体内激素合成不足。
3.寄生虫寄生,比如车轮虫等。
治疗方案:(1)先外用消毒或杀虫。
(2)异丙肌苷3g+黄连解毒散5g+金芪维他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3. 变态障碍从蝌蚪变态到牛蛙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影响成活率的环节。
再这个过程中,常见有3种情况。
1.不能变态,不长出四肢。
2.四肢不能全部长出来,有2只,甚至长3只。
3.四肢正常长出来,但是尾巴不能脱落。
以上三种畸形情况,都是无法养大的。
主要原因和缩尾现象一样。
治疗方案:(1)先外用消毒或杀虫。
(2)异丙肌苷3g+黄连解毒散5g+金芪维他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成蛙1.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
腿底侧、后肢、腹下皮肤有红点或红斑,或呈弥漫性红色。
有的病蛙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或皮肤溃烂,腹部膨胀,伴有水肿或肝炎、肝坏死等病。
传染性很强,几天之内,会使整个蛙池的蛙全部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养殖牛蛙过密的池中。
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病毒所引起,流行期5~10月份,5月份是重点防治季节。
预防:(1)定期换水,及时清除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饵料卫生。
(2)控制养殖密度。
(3)引进蛙卵、蝌蚪、幼蛙要检疫,避免带入病原。
(4)保证饵料质量,合理饲喂,每一公斤料添加异丙肌苷1g增强蛙体抵抗力。
(5)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异丙肌苷+氟苯尼考+维生素C,每公斤料各1~2g,3-5天/疗程。
CHONGQING FISHERIES我国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建议朱成科',戴鑫彳(1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荣昌402460;2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潼南402660)青蛙、牛蛙等蛙类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维生索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牛蛙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我国。
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青蛙养殖因为国家政策原因没有得到推广,近几年随着一些地区的放开,青蛙养殖也备受推崇,出现了稻田养蛙、网箱养蛙等多种养殖方式。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蛙类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已成为制约中国蛙类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通过査询相关资料及考察,总结了一些蛙类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和读者分享,希望能对蛙类养殖提供一些帮助。
1细菌性疾病1.1腹水病蝌蚪腹水病主要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蝌蚪感染后,游动无力,反应迟钝,浮于水面,不久死亡。
主要预防与治疗措施:采用聚维酮碘进行池水消毒(lg/n?),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宁、恩诺沙星、双黄连以及食盐的混合溶液(比例4:1:4:5),连续投喂5天-6天,之后进投喂双黄连和保肝宁,直至腹水病症状消失。
1.2烂勰病蝌蚪烂鲍病主要由黏球菌感染蝌蚪鲫引起,患病蝌蚪会出现餾丝腐烂发白、粘液增多、呼吸困难、离群浮游于水面,往往引起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若病菌感染其他部位如体表,贝!I会弓I起白斑病等症状。
预防及治疗措施:(1)全池采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优氯净0.5mg/L或者漂白粉1 mg/L),连续处理3天-4天;(2)采用盐酸土霉素或卡拉霉素或氧氟沙星等拌饲料投喂(盐酸土霉素30mg/kg-50mg/kg;卡拉霉素10 mg/kg-30mg/kg;氧氟沙星10mg/kg),一天一次,连续投喂3天-5天即可见效;(3)采用中草药黄连、五倍子、大黄和黄苓煎汁浸泡(其中每升水中含黄连15mg、五倍子4mg、大黄3 mg-5mg、黄苓3mg-5mg),连续浸泡3天即可。
科学饲养提高蛙类免疫力
角蛙
饲养蛙类的朋友们一定会为自家宝贝的看病问题感到头疼,其实只要科学饲养提高他们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防止各类疾病。
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喂含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二是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1、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能提供蝌蚪和蛙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就能使蝌蚪和蛙生长,身体本身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了,因而能及早消灭进入体内的病原体,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突变,减少疾病的发生。
但是,由于目前对蛙的营养需要还未研究得清楚,因此现在市面上生菜的膨化颗粒饲料就不能完全保证能提供所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要细心观察蝌蚪的变态、蛙的生长及种蛙的繁殖状况,以此为准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二要在投喂膨化颗粒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投喂一些鲜活的动物内脏及活的小动物,以补充蛙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投喂的饲料除了要有丰富营养外,还要注意投喂的饲料要不变质、不发霉。
因为腐败、编制、发霉的饲料带有不少病原体和有毒物质,会干扰、破坏蝌蚪和蛙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带来疾病。
此外,还应坚持定时、定位、定量投喂饲料,使蝌蚪和蛙养成定时进食、定点申时的良好习惯,同时防止蝌蚪和蛙贪食而造成“伤食”,影响身体的健康。
2、搞好蛙场、蛙池的水陆环境,调控好水质和水温,为蝌蚪和蛙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能使蝌蚪和蛙处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惊吓。
首先要切实做好蛙场、蛙池的绿化遮阴工作,保证有好的栖息之地,那些四周光秃秃的蛙场是难于养好蛙的。
其次,要经常检查水质、水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池水能符合蝌蚪和蛙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各种条件,平时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不得拖延,不得马虎。
中国林蛙常见疾病防治(一)摘要对中国林蛙黄皮病、烂皮病、红腿病、胃肠炎、脑膜炎、气泡病、水霉病、难产、寄生虫病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为中国林蛙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林蛙;常见疾病;防治中国林蛙养殖是铁力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中国林蛙在饲养过程中常发生多种疾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中国林蛙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黄皮病、烂皮病1.1症状患黄皮病的林蛙皮肤由黑褐色变为黄色,很快死亡。
患烂皮病的林蛙背皮溃烂脱落,眼睛变白色,失去视觉,潜伏于阴暗处,用指端搔患处,导致出血死亡。
1.2病因及防治措施主要是由感染坏死性杆菌而死,多发生于生殖期的成蛙1]。
目前没有较好的防治办法,一般用1.5mg/L漂白粉溶液对场地消毒,用抗生素药物和VA有减轻病害作用。
2红腿病2.1病因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2]。
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季饲养期间,传染快,死亡率高。
2.2症状发病个体伏地,精神不振,不进食,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有并发炎症。
剖检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2.3防治措施一是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疾病蔓延。
二是用1mg/L漂白粉溶液全区消毒;用0.7mg/L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氯霉素带动物全池消毒,使水体浓度达到10mg/kg,1次/d,连续3d。
三是用3%食盐浸泡病蛙20min,或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蛙24h。
四是用磺胺嘧啶2g拌虫1000g 喂蛙3d;用增效联磺1片加酵母2片,与饲虫拌匀连喂3d;用土霉素、氟哌酸、畜用病毒灵等消炎抗菌药剂,每1000g饲虫拌药1g,喂蛙群有预防作用。
猪蛙成蛙饲养管理简介猪蛙成蛙(学名:Rana porosa),又称真鼃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两栖动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水边的草地、池塘、河流等水域环境中。
由于其肉质鲜美,在一些地区也会被人们养殖作为食用。
猪蛙成蛙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饲养管理措施,本文将介绍猪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选址在养殖猪蛙成蛙之前,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水域环境至关重要。
合适的水域环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 充足的水源供给,保证蛙饲养过程中的水质要求; - 平坦的地面,便于建设蛙塘和搭建养殖设施; - 防止水体外来入侵,确保蛙饲养的安全。
设施建设养殖猪蛙成蛙需要建设相应的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蛙塘建设:根据预计养殖规模和空间条件,选择合适的蛙塘建设方案。
蛙塘一般可以采用圆形、长方形等形状,应有充足的深水区和浅水区,便于蛙类的生活和休息。
2. 水质处理装置:安装适当的水质处理装置,保持蛙饲养过程中水质的清洁和适宜。
3. 护栏建设:建立围栏或者网格等防护设施,防止外来入侵动物的侵害,确保蛙类的安全。
饲料管理猪蛙成蛙的饲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饲料: 1. 活饲料:包括小型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等,可提供蛙类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 鲜鱼类:可以给蛙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鱼类需新鲜,避免腐烂。
3. 昆虫类:例如蚯蚓、蜗牛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适宜作为辅助饲料。
4. 饲料颗粒:市售的蛙饲料颗粒,可根据蛙类的大小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
在给猪蛙成蛙投喂饲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投喂量:根据蛙类的生长发育和需求,合理控制每次投喂的饲料量,避免过度喂养。
- 定时投喂:每天定时给蛙类投喂,养成固定的进食习惯,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 水质管理:投喂饲料后会产生废物,及时清理蛙塘和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温度控制猪蛙成蛙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