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究竟在读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在学习、⼯作乃⾄⽣活中,⼤家都听说过或者使⽤过⼀些⽐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称古风、往体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读古诗作⽂,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读古诗作⽂1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听,学校⾥⼜传来了朗朗的古诗声。
每天早晨,学校的喇叭⾥便会播放出⼀⾸⾸的古诗,这时同学们便跟着喇叭念了起来。
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学校⼀道壮观的景象了。
因此,我也养成了爱读诗的好习惯了。
我的哥哥是个诗的爱好者。
每次我去他家时,经常会发现他在读古诗和画⼀些有关古诗⽂的⼿抄报,因此,我便受到了他的影响,我最熟悉的是我平⽣第⼀次听到的古诗《静夜思》便是表哥教我的。
那是我五岁的时候,⼀天,我⼜去找表哥玩了,他依然像往常⼀样,念着我听不懂的古诗,我忍不住好奇的问:“哥哥,你在念什么呀,我怎么⼀点好都不懂呢?”表哥抬头望了望我,温柔地说:“是⼩思思啊,噢,我刚才念的是⼀⾸唐诗,名字叫《静夜思》,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李⽩所写的。
李⽩当时正在异国他乡,在⼀个⽉光皎洁的夜晚,李⽩望着天上的明亮的⽉亮,便思念过⽇⼦了故乡,于是他便写下了这⾸著名的《静夜思》......”我似懂⾮懂地听表哥介绍着。
从那以后,每当我去表哥家时,表哥总是让我和他⼀起读着古诗,读完之后,他再我讲这⾸诗的⼤概内容和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此,我那幼⼩的⼼灵⾥⼀颗诗的种⼦便在开始慢慢地萌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古诗的阅读范围在慢慢地扩⼤了。
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到主贞的《⽩⿅洞》,再从苏轼的《⽔调歌头》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啊,我爱古诗,爱它那华丽优美的诗词,爱它那描绘出的美丽景象,更爱它那令⼈回味思索的思想感情。
读古诗作⽂2 爷爷野⾯书架上有良多古诗词的书。
这教期学校组织古诗词浏览运动后,天天爷爷皆学我读腹古诗。
始读古诗的时候总觉得有些顺当,读得多了缓缓感到读伏去琅琅上⼼,很有韵味,不仅给我带来了美感,更让我穿梭时空,领悟到历史的沧桑。
学古诗作文7篇学古诗作文7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古诗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古诗作文篇1今天,我和妈妈坐在一起学古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们每人读了几遍,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背了起来。
和妈妈一起学古诗,我很快乐。
我们俩觉得唐代诗人写的古诗都很优美,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画下来。
我先画了李白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喝酒,地上还画了一个酒壶。
接下去我又在他身边画了些花花草草,画越来越好看了。
这时,我发现本来是“举杯邀明月”,可我却我画了一个个大大的太阳,成了“举杯邀明日。
”太搞笑了。
还好,聪明的妈妈用胶带把太阳的光“去掉了”,这样太阳就变成了月亮。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学古诗了,已经学会了60首了。
我想每天学一首古诗,每天画一幅画。
这个寒假很长,有古诗一直陪着我,我觉得很开心。
学古诗作文篇2记得儿时,妈妈很少给我讲故事,给我讲的几乎都是古诗。
一开始听起来觉着乏味,但慢慢地,我越来越觉得有趣。
听到杨万里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我便在家中撑起一把大伞挥来挥去,寻找风的方向;听到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我便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里的牛郎织女星……古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好多的乐趣,读古诗,我会去还原诗人的场景,找到好多乐子。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从小就喜欢。
打从听到这个后,我就对落花情有独钟,我特别喜欢去捡落花,用落花制作各种香水,残留的花便拌入泥土。
妈妈每次为我在干嘛,我就会堂而皇之地回答:“我在帮掉落的花瓣找回家的路。
”妈妈便笑笑,还会和我一起玩。
渐渐地,我长大了。
我不再玩落下的花瓣,但诗句经常萦绕在我耳畔。
1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
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
“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
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
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
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过、背过的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古诗朗读的方法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朗读的方法篇1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
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
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
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
如《泊船瓜洲》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流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
因此,本教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
学生准备: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导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相机板书:古诗三首)3.导学: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
(教师相机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诗人。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王昌龄与卢纶的资料。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4.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二)学生练读古诗。
1.读诗要强调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和范读。
相机强调:(1)“芙”“蓉”都是形声字,都读二声。
(2)“洛”是三拼音。
(3)“单”是多音字。
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品唐诗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唐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品唐诗作文篇1一首诗,能够看透一个人,看透一段人生,看透那些时光。
——题记不知道如此美妙的诗韵,最初是谁的纸墨记下的。
或许,最初诗不过是段段民谣,人们口口相传罢了。
唐朝的盛时让那段段民谣,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升华,变得飘逸。
也许,不尽然是好的。
但是,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诗,盛在唐朝,也许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个强大的年代才有这样富有才情的诗人,只有在那个宏伟的年代才有这样的景给诗人们描绘。
唐诗就像是唐时的美人——杨贵妃,称得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诗,很少谄媚,又是甚至是尖锐的,她有时是婉转的,但有时她又是高傲的。
她的豪放,她的傲骨,都是透着一股盛世唐朝的风气,端庄稳重。
这样的唐诗用“天生丽质难自弃”来形容都是不过的。
品读唐诗的味道,读出当年的悲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将进酒》的诗句,这首诗让我认识了这个豪放不羁的诗人,被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的李白,李太白。
他潇洒,高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太白这样写道。
杜甫就写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样的李白是骄傲的,他轻蔑权威,这样的李白让我们感觉真实。
将进酒让我看透了李白,那个潇洒的酒仙,那个豪放的诗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王昌龄写下的《出塞》,这是那个年代的悲壮,那时候的人们希冀着和平,希冀着没有战争的日子,镇守边关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者泱泱大国。
多少年以后,抗日战争里的勇士们,不也是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承诺吗?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土,保卫着属于这个国家的尊严,即使,代价是我们的生命。
与诗词相伴乐在其中作文与诗词相伴乐在其中作文篇1诗词藏于心,岁月不败人。
——题记泱泱华夏大国,五千年文化孕育炎黄子孙,而诗词,正如那熠熠生辉的瑰宝,岁月流逝却不掩其华,反而更为其增色。
它蕴含着中华优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积淀。
每当清闲,我总爱背上一两句诗词,与它相伴,何其有幸。
读诗词时,一切都好像静了下来,手捧一掬清茶,闭上双眼,历史的变迁,情感的喷涌,与古今圣贤的对话好似一一体验。
诗词,让我了解丰富多样的情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好像看到了壮志难酬却又充满希望的李白,那是一份信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好像看到了中秋佳节,却苦与亲人不得相见的苏轼,那是一份美好的祝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仿佛看到了亡国却仍怀念故乡,怀着无限惆怅悲哀的李后主,那是一种奢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仿佛看到了自信人生的青年杜甫,那是一种志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似乎看到了历经苦难却又自豪无比,怀有“天下大任,舍我其谁”之旷达胸襟的毛主席,那是一份骄傲。
诗词,让我领悟生活的真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学会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学会无私奉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要不断汲取知识。
当文化基因流淌于血脉中,镌刻于灵魂,哪里怕什么“岁月不待人”,与诗词相伴,在真理中历练,不断提升自己,诗词将继续引领我在人生的长河中乘风破浪,直向前行。
与诗词相伴乐在其中作文篇2诗,是唐时的一株柳飘扬在微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明澈柔波中;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送在草场莽源中;诗是明时的一缕风,低声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朝的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品一杯香茗,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诗的乐趣,好似畅游了神州大地,包揽华夏山河,跨越了千载春秋我小时候摸到的第一首诗不是《静夜思》也不是《山村脉怀》,而是唐朝骆宾王的《咏鹅》。
赏析古诗的方法(合集18篇)赏析古诗的方法(1)第一步,预读来源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第二步,通读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地判断并准确地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的含义;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句,则要根据上下文的相关意义来进行分析和推断,以准确地理解其特定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重点句和重点段,领会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回读来源采用跳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把握全文及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中所写的具体现象或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对文中的抽象内容作出阐释,理解文句中隐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这一阶段,也可适当合上书本,回忆并复述每个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检查记忆效果,初步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
第四步,赏析在记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感情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作出分析和评价,鉴别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以及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
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也需要进行判断和思考,即在正确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础上,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认识。
赏析古诗的方法(2)一、积累不多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内容空洞受其知识基储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三、缺乏理性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十分直接,他说:“现在有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
中华古诗词学习心得5篇中华古诗词学习心得1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1、诵读积累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
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
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3、积极引导,关注创新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陈少松吟诵概念界说九年前,当我给系里高年级学生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时,有些学生跑来问:“吟诵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的吟诵与今天我们用普通话朗诵有什么区别?”现在大学文科的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没听到过老先生的吟诵,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什么是吟诵”作出回答。
《汉语大词典》解释“吟诵”说:“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笼统的解释,“吟”与“诵”虽有相同之处,若细究,两者其实是有差异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什么是“吟”。
“吟”字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其义训为“歌”,即歌唱。
如《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
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东汉高诱注日:“吟,歌吟也。
”所谓“吴吟”,就是指吟唱吴歌。
又如《庄子·德充符》:“依树而吟”。
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行则倚树而吟泳”。
“吟”和“泳”同义,《增韵·侵韵》:“吟,哦也,泳也。
”故“泳”亦作歌唱讲,如班固《东都赋》:“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泳殷周之《诗》。
”单言如此,“吟”和“泳”合成一个词用,自然仍是歌唱的意思,如《毛诗序》:“吟泳情性,以风其上。
”唐孔颖达疏日:“动声日吟,长言日泳,作诗必歌,故言吟泳情性也。
”概括以上诸家的解释,“吟”即“泳”,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
但是,先秦时代的歌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在琴瑟等乐器伴奏下的歌唱,这就是《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句毛传所谓“曲合乐日歌”。
比如《孔子家语·困誓》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
子路怒,奋戟将与战。
孔子止之:日:“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
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
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
显然,子路当时是弹着琴歌唱《诗经》中的某一诗篇。
二是不用琴瑟等乐器伴奏的歌唱,即所谓徒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清唱。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12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学生准备:预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课时放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在2010年XXX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2.激趣: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充足安康、国泰民安)3.导入: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
但这一切从XXX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XXX、XXX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领。
这段历史也被XXX为“靖康之耻”。
公元1210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诗人XXX,就要走完曲折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不瞑目,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为主题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读了几首古诗,我本来还有点不太感兴趣,但是老师把古诗讲得特别有意思,我才发现原来古诗这么好玩有趣!你们知道吗?古诗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写的诗歌,里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哦。
比如我们读的那首《相思》诗,讲的是一个少年牧羊的故事。
他一个人在山上放羊,看着别人回家都有爹娘妻子在家等待,就很想家啦。
诗里写得好生动,让我好像亲眼看到那个孤单的牧童了呢。
古诗里面还有很多漂亮的词语,就像是画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样。
比如从前有一个诗人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花落尽,有再开的日期。
"你们看,是不是很像两幅美丽的图画,一幅是燕子飞回来了,一幅是杨花重新开放了呢?古诗家们写这些诗的时候,也没想到几千年以后还有我们这些小朋友在读它们呢。
他们写诗只是想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场景,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而已。
可是正因为这些诗如此朴实无华,如此切合生活,所以它们才这么好读,这么打动我们的心。
读古诗,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祖先们的生活。
他们当年在种田、放羊、游玩、思念亲朋好友,和我们现在是多么的相似啊。
这也难怪古诗里面会描写很多生活小事。
像有一首诗就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祝长命足生馨。
居则曛曛如有恙,置之何所不重闻?"你看,就是在节日的时候特别想念远方的亲朋好友,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诗人写来却是这般动人。
在我看来,古诗就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有喜有忧,有兴有怨。
我们读古诗,就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祖先们的喜怒哀乐。
虽然生活的硬件已经改变了,但人的本质还是如此。
所以古诗也永远不会过时,它们依旧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引起我们的共鸣。
除了生活情趣,古诗还有另一个魅力,就是它们引人入胜的修辞手法。
比如我最喜欢上面说的那首"每逢佳节倍思亲"了,你看诗人是如何将"想念亲人"这个朴素的情感渲染得何等动人:"遥祝长命足馨生",真是字字珠玑诚挚祝福啊。
读古诗词的读古诗词的好处和意义听过不少人这样说:古诗写的是古代人的生活和情感,读古诗又不能当饭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呢?据不完全统计,流传下来的古诗大约有十万首,其中陆游的最多,有9000多首。
历代唐诗的选本很多,流传最广的是清朝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
有人说古诗很美,有人说古诗枯燥难背,背了忘,忘了背,就像小猴下山一样,最终还是两手空空。
古人创造了诗歌,诗歌带来了美,但是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呢?有的人为国家兴旺而作诗,像杜甫,陆游。
有的人因思念家乡而作诗,像李白,王维。
有人为了科举功名而作诗,像白居易,孟郊。
古诗内容广泛,有的赞山川田园之美,有的写边疆战士英雄气概,有的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有的抒发个人思想和奋发精神,有的表达人的美好感情,一首首诗作,犹如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的思考。
其实,古诗也是有生命的,逐字逐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字里行间跳动着有趣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多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词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要学习古诗?学古诗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个中缘由。
一、古人创作了古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原因,是孩子们总结出来的。
他们经常气愤地开玩笑说:我要穿越回到唐朝,把那些诗人都胖揍一顿。
如果他们没有写这么多古诗,我们也不用背,该多好啊!二、为写作积累素材这个理由,是老师们发明出来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平时要多多积累,积累多了,自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就是厚积薄发的道理。
三、增强记忆力大脑就像一台机器,用的越多就越灵活,背古诗也是这样子,你背得越多,背诵速度就越快,记忆力会越强,貌似你会更聪明。
四、了解历史,了解那时人们的生活在古代,诗歌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日常。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诗歌,是《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描写了古人从制作工具到狩猎的过程。
五、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社会背景,历史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有关读书的五言古诗句在古代的时候,有非常多的诗人写过关于读书的古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读书的五言古诗句,欢迎阅读。
一、有关读书的五言古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二、其他关于读书的诗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赵恒《劝学诗》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读书》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左思《咏史八首·其一》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谢逸《送董元达》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孟郊《劝学》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陆游《读书》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读诗的三个境界
读诗的三个境界分别是: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个阶段,读者只能看到诗歌表面的字义和意思,无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个阶段,读者开始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能够透过表面的字义看到背后的意象和意境。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阶段,读者已经能够完全理解和融入诗歌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诗人,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全部情感和意境。
古诗的念法顺序通常是按照诗句的韵律和格律来确定的。
在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影响诗歌的美感,也影响诗歌的表达力。
因此,古诗的念法顺序通常是按照诗句的韵律和格律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古诗的念法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也就是说,先念第一行的右侧诗句,再念第一行的左侧诗句,然后依次类推,直到念完整首诗。
在念古诗时,还需要注意诗句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它们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念古诗时,需要按照韵律和格律的要求来念,以保证诗歌的美感和表达力。
总之,古诗的念法顺序是按照诗句的韵律和格律来确定的,需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并按照韵律和格律的要求来念,以保证诗歌的美感和表达力。
阅读方式的古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阅读方式的古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读书方法的诗句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熟读唐诗3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3百首序》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读书有3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国志》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0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0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10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0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0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0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0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0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109、立志宜思真品行,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24、奇文共观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2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诗集《长歌行》28、《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板橙要坐10年冷文章不写1句空才智源于勤奋宏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2102韵》读书不觉已春深,1寸光阴1寸金。
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究竟在读什么?
作者:楚遵星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7期
引言: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年年必有的,但学生们的得分率却年年都是很低的,笔者认为,我们此时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沉下心来,埋下头来,过分的功利意识淡下来,回归一名语文人的本心,去探究备课思路的更多可能性,力求从根本上找到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
从教近十年来,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被翻来覆去讲过太多遍,家常课、公开课、比赛课,每次都沿着前人铺设好的教学思路应对,甚至从来都没思考过为什么非要如此,有几次讲课居然还得到了听评课老师的满堂喝彩,让正准备伴着下课铃声走下讲台的笔者很是局促和茫然。
最近一次筹备比赛课时,脑海中却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久久萦绕不去:古诗词阅读,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年年必有的,但学生们的得分率却年年都是很低的,纵然拼劲力气,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将诗歌分门别类,试题训练精准到题干中的每一处关键词,答题模板具体到每一个专业鉴赏术语,依然无法改变此现状。
于是学生们困顿了,平时讲课所讲内容与考试答题似乎完全割裂了,于是作答过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着边际,仅靠运气和造化求取零星得分。
作为普通教师,这是很让人惆怅的事情,有时甚至会不觉长叹一声:这群孩子已经彻底丧掉对传统古诗词的感悟能力了。
而作为一名有情怀的语文人,则不免心中隐隐作痛,不惜为学生四处寻方问药,疲于奔走。
笔者认为,我们此时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沉下心来,埋下头来,过分的功利意识淡下来,回归一名语文人的本心,去探究备课思路的更多可能性,力求从根本上找到提升學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
1 读懂诗意
古诗词的内容其实是古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理解一首诗的大意,便是让我们的灵魂透过历史的迷雾窥探古代社会生活以及古人情感世界的最好方式。
《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诗,以人物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把握住作者叙事的来龙去脉不甚困难,但仍需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字音疏通,字词含义把握,叙事情节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厘清等等。
经过一系列工作做下来,我们发现,该诗歌的内容无非就是一名仕途失意的诗人偶遇一名沦落江湖的歌妓,因彼此命运相似而惺惺相惜顿生感慨的故事,其实在诗歌小序中已经叙述得很是清楚。
这样一来,倘若作者只是为了叙说一段故事而作此诗歌,似乎根本没有必要,就算作者试图用更长篇幅充实完善故事的细节,展现生活更多风貌,也大可选择与小序文体相仿的叙说方式。
由此我们发现,读一首诗,仅仅读懂了它的大意,似乎并不能让我们明白它所存在的更多价值,也不足以让我们明确诗歌这一文体本身的意义所在。
2 读懂情志
《尚书》有云:“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
这些对于诗歌的理论阐释,让我们了解到诗歌存在的根本价值其实不在于叙事本身,也不在于描写景物和人物本身,而在于通过叙事和描写寄寓的作者心志。
作者心志的表达往往来自于作为人类个体最本真的情愫,他可以有,我们也可以有,于是彼此间感情的碰撞和共鸣便成了一种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正如钱穆先生在《谈诗》中所言:“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
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
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
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
”读一首古诗,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说,站在对诗歌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去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揣摩作者所寄寓在诗中的浓烈情志,读诗的趣味性便会增添很多。
《琵琶行》中作者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话,揭示了本首诗歌的主旨所在,一位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庙堂老爷,一位是曾经风华绝代的教坊歌女,而今,庙堂老爷被发配江湖之远,教坊歌女也早已是门前冷落,命运起伏的高度相似,让作者与琵琶女心灵产生无限共鸣,甚至不惜互诉衷肠,将自身经历和盘倒出,分享给彼此。
作为当代人的我们,作为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经历、学识、感悟能力或许并不足以去理解两位人生沦落者的悲戚有几多深,但起码会让我们不由联想起自己人生所遭遇过的相似经历,换言之,它会触发我们心中本能的共鸣点,并且带着这种共鸣的情绪融入到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去感受那种知音难觅的苦楚,知音觅得之后的涕泪横流。
这种情境的融入,即使没有让我们跟着声泪俱下,也会让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多了一层意义,岂不妙哉!
3 读懂情境
说到情境的融入,我们不得不把关注焦点转移到本首诗歌的环境描写上来。
倘希冀读者能够融入自己笔下的一种情境,必须先创设一道引入之门,换言之,诗人必须有意借助某些物象(即“意象”),营造一种氛围,让读者书卷一入手便像置身其中。
《琵琶行》中一开篇便以江月为背景,创设出一种江头送别的苍凉凄清气氛。
读者反复吟咏,情境便会愈陷愈深,最终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
此后,“江月”这一意象几乎贯穿了整首诗,诸如:“别时茫茫江浸月”“绕船月明江水寒”,“江月”不去,读者便难以从情境中脱身而去,诗歌情境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灵魂,而诗人与琵琶女的惺惺相惜便是和这情境相衬相生的,景为情染,情借景重,这便是好的诗歌魅力所在。
4 读懂文法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过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歌创作必须以感情为根基,以具有实际意义为目的,它们正像是植物的根和果实;而形式上的语言和声韵只是苗和花。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琵琶行》中历来被人称道的便是其中对于音乐描写的章节,诗人不惜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同时还运用大量拟声词加强模仿的效果,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等,非常传神地将不可视见不可触摸的音乐具象化了,同时又用乐调的变化暗示出琵琶女甚至诗人自己此时心理情绪的波澜。
这所有的精彩,在读者看来是耀眼的,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是文采斐然的,是值得陶醉和惊叹的,甚至千古以来是无出其右的,是后世学习音乐描写的最佳摹本。
但在诗人自己看来,这似乎并不值得大肆张扬,因为这并非本首诗的真正内蕴所在。
诗人此番苦心,更期望的或许是,后之览者能够更投入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感受诗歌语言本身的节奏和文法特点,去领悟诗中弥漫的感伤气韵。
读而出声,体会诗文的声韵之美,通过声情并茂,韵律和谐地诵读,去更深层次地领悟诗人所寄托地情志。
这或许也是诗人选择用“歌行”这种节奏流转自然,可歌可唱的诗歌文体的缘由吧。
5 读懂诗韵
这是目前教学中落实情况最不理想的方面。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流于让学生读、背,却忽视了诗歌诵读时的最佳方式。
流行歌曲能够流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旋律,二是歌词。
古诗词的存在价值也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字层面。
适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声律知识和节奏把握技巧后再加以吟诵,能够更好地还原古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本身的气度,从而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指导,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上得到提升,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是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
综上,我们在讲解古诗词时,务必先引导学生掌握读诗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学生审美鉴赏水准,而非一味地灌输式传达。
引导学生学会品读一首古诗,恰如酒师教给他人品酒,无法替代,无法强迫,唯等口熟心熟尔。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