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10.27•【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一、《规划》出台背景“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并组织实施了首个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人才规模总量、服务效能等不断提升。
但对照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中医药人才还存在总体规模不够,结构布局不够优化,人才分布不均衡,领军人才和基层人才不足,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需健全完善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紧密对接《“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编制形成《规划》。
《规划》的制定对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使用评价机制、推动中医药人才岐黄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更好地解决中医药人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各项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二、《规划》制定过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编制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等政策要求,进一步把握《规划》编制的方向和定位。
三级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及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
我院在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为了我院全面、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我院“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践行我院院训,秉承医院宗旨,服务广汉,以满足基本需求、完善服务功能为出发点,立足于服务病患,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应用现代诊疗技术,推广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核心目标是五年内力争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达标,为今后实现远期目标(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广汉市中医医院总体水平,并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广汉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的潜力,宏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加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现代诊疗技术,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我院认为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基础设施,整体改善医院条件,也要重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全院一致认为,医院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要打造两个队伍的核心:专家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
同时,在医院设备设施建设方面也要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中医特色,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由内环境到外环境全力打造中医品牌形象,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民群众。
三、建设原则(一)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院建设的核心任务。
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在医疗服务、专科(专病)建设、人材培养和科研等方面下工夫;加强中医药人材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应用并大力发展中医药诊疗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巩固和提高中医药在专病治疗、预防上的特色优势。
2023中医药工作计划汇总五篇中医药工作计划篇1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辖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特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一、主要工作任务依照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
围绕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继续做好针对老年人、婴幼儿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中医药健康教育。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我们将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和本单位自己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4次。
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流行传染病的内容。
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
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中医药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对医务人员举行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每个季度开展健康培训讲座,全年不少于4次。
依据医务人员工作需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和季节多发病等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中医防治流行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3、办好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按季度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事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旨在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医药与西医药不同,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重视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为了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基本功的培养,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其次,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中西医联合诊疗水平;再次,加强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设备和诊疗条件;最后,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其次,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拓宽中医药的使用范围和市场份额;再次,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推动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和跨国合作,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为了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规划明确了以下任务:首先,加强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其次,加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中医药的疗效和药效;再次,加强中医药的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最后,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同和价值。
在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疗效问题需要得到解答和验证,以提高中医药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其次,中医药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加强,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再次,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最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合作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国家对中医药发展投入的相关政策国家对中医药发展投入的相关政策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中医药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
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投入也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治疗方法、药品研发、临床实践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1. 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国家针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如《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提升和发展。
2. 加大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科研投入中药材和中成药是中医药的核心资源,国家在相关政策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加大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研发和加工,以提高中医药的质量和效益。
3. 鼓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中医药走出去,加强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三、医改对中医药的重视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也得到了提升。
在医改中,中医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1. 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政策支持国家的医改政策中,重点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结合应用,推动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 支持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发展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中医药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个人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观点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在我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中医药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我个人认为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投入至关重要,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加全面的支持和鼓励,提升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总结国家对中医药发展投入的相关政策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中医药的质量和疗效,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应运而生。
二、规划目标1.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并加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2.提升中医药的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中医药的临床诊疗能力,推动中医药与西医的合作,提高综合医疗服务的水平。
同时,加强中医药的基层医疗服务,提高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加大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和创新。
4.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广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三、规划重点1.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
推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制定中医药临床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3.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4.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中医药现代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水平。
5.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提升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规划实施1.加大财政投入。
国家将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
2.加强政策支持。
附件1全国中医药行业本科中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指南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需要,提高“十三五”中医药(民族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水平,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贯彻实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好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调研总结历版教材建设经验,并认真听取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基础上,提出本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促进中医学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提高教材建设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更新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于教材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知识传承与运用知识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总结。
认真总结、反思中医学高等教育近60年来教材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正本清源,创新提高;认真研究、对比国内外同类或跨学科教材,汲取国内外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主动适应新教育观念、新形势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编写理念先进,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有质量的教材。
尊重规律。
尊重中医学学科知识传承规律,尊重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中医学教育规律。
编写可充分体现中医学学科特点、有利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符合中医学教育规律的教材。
完善体系。
积极进行中医学课程体系研究,完善、优化中医学课程体系与结构,探索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若干创新性课程,编写一批创新性教材。
十三五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项目
国家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中医药药品研发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重点专科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中医心血管病专科项目:主要针对心血管病的诊疗、防治和康复,推广中医药理念和技术。
2.中医肿瘤专科项目:主要针对肿瘤的中医治疗及综合研究,提高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医妇科专科项目: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疗、防治和康复,提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水平。
4.中医风湿病专科项目:主要针对风湿病的中医治疗及综合研究,提高中医药在风湿病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5.中医针灸专科项目:主要针对针灸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针灸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6.中医康复专科项目:主要针对各种康复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水平。
以上仅是其中的部分重点专科项目,还有其他专科项目,如中医老年病专科项目、中医消化病专科项目等。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提9大发展重点任务!《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
这份《规划》首次将中医药行业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
《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72亿元增长到7867亿元,年均增长19.92%,而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规模收入在2020年预期达15823亿元,突破万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
下面是十三五规划中,对于中药发展的9大重点:(一)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二)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三)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五)弘扬中医药文化。
(六)推进中药保护和发展。
(七)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
(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有哪些和产业相关可关注的新热点?1.发展重大疾病方面的防治研究规划提出:开展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传染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精神心理与心身疾病、病毒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妇儿疾病防治研究。
开展基于经典名方、院内制剂与成分清楚、疗效确切的新药(含民族药)研发、以及药食两用健康产品研发。
2.建立中医特色理论推进理论与技术创新。
以中医临床实践为基础,阐释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方法。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形成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
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模式,研发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
3.产业标准化包括,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研究,加强炮制机理、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制定中成药大品种、临床最常用饮片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中药质量标准库、第三方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和信息监测机制。
一图看懂《“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通过科技创新发掘中医药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01形势与需求0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内容03发展目标04重点任务05政策保障01 形势与需求中医药科技创新受到高度重视,中医药纳入多项国家规划。
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创新突破不断涌现,中医现代传承取得实效,现代中药产业蓬勃发展。
科技基础更加坚实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转变,中医药现代化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创新空间更加广阔1230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中医药的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医药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主导性发展、引领性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宝贵资源的现代开发,加快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中医药原创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让中医药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科技强国建设、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3. 开放协同2. 需求导向1. 继承创新4. 主导发展n 基本原则突出优势和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面向健康需求,提升个体化诊疗、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融汇创新要素,汇聚全球智慧,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新突破强化技术、产品、服务和标准的主导地位,打造好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03 总体目标ü系统整理、挖掘和传承100位知名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ü在中医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方面取得重要突破ü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方法学体系传承、丰富与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1ü提升8-10种重大疾病和3-5种疑难病中医药疗效水平ü开发一批中医治未病技术并推广应用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疾病水平和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12.0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一、《规划》出台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定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信息化作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总体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密切衔接《“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在全面评估、深入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形成《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6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6.23•【文号】国中医药建字〔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60号建议的答复国中医药建字〔2021〕17号丁光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完善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明确中西医并重发展模式,加快促进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的建议。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成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下同)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药法》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中医药法》颁布后,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启动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中医药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
坚持把推动《中医药法》实施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相结合,推进《中医药法》的落地见效。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医药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配套制度逐步落实,中医药事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
《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两种医学在增进维护健康中的叠加效应,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旨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第一,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
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是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
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规律,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二,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疗效,但还需通过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加强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第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第四,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疗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通过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其次,加强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和监管,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
最后,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精心整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08.11“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整体发展新格局,对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中医药战略地位显着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中医药发展领域的专项规划。
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大幅提升,为中医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中医药科研迈上新台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我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突显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
建立起以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重点平台的临床科研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的临床科研网络得到完善。
45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符合中医药人才特点的教育模式得到加强。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初显成效,中医专业学位独立设置,评选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中药资源逐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全面展开,初步建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了大宗、道地药材、濒危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全国有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
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2015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78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3,中药进出口额达到48.0亿美元。
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中医药为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药发展现状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医药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政策支持、科研成果、临床应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药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2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政府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投入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中医药人材培养、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科研成果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撑。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发现中药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发展。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三、临床应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医药的特点是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中医药在疑难疾病和慢性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中医药在治疗肺癌、乳腺癌等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认可。
此外,中医药还在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国际交流中医药在国际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中医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引入中医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体系。
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诊所,开展中医药的临床服务。
传承学术流派精髓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摘要】中医学术流派继承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江苏省一家地市级三甲中医医院为例,围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创新工作展开深入思考,并总结提炼了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及路径框架,提出必须精管理重规范,精传承重培养,精研究重创新,精运用重疗效,精品牌重发展,方能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中医的和谐相融,从根本上指导与带动中医药供给侧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传承,学术流派,中医事业,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无锡市中医医院始终把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作为责任和使命,探索建立符合地域流派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重点开展经典医案、学术经验的挖掘传承和学术骨干培养,精管理重规范,精传承重培养,精研究重创新,精运用重疗效,精品牌重发展,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中医的和谐相融,指导与带动中医药供给侧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1 医院中医学术流派发展概况2012年,国家中管局确定了全国首批64个中医学术流派,无锡市中医医院致力于“龙砂医学流派”及“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两大学术流派传承工作。
医院现建有“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同时由无锡市编办编批设置“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与医院实施一套班子管理。
该研究所承担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和研究工作,聘请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为所长,代表性传承人黄煌为首席研究员;国医大师朱良春、颜德馨为终身名誉所长;国医大师夏桂成为高级学术顾问;医院领导亲自挂帅主抓具体工作。
1龙砂医学流派,是宋末元初“东南宗师”陆文圭于江阴创立,迄今有700多年历史。
精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诊疗”、“运用中医经方诊治疾病”、“膏方养生治未病”三大特色技术,对中医养生保健和临床防治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福泽苍生万民,赢得广泛赞誉。
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是无锡斗山黄文炳于清雍正年间创立,传承十代,迄今有300多年历史。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08.11“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进程中极具历史意义的五年,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中医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中医药发展领域的专项规划。
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大幅提升,为中医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中医医疗资源快速增长,中医医院增加到3966所,每万人口中医医院实有床位数增加到6.0。
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馆、国医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普遍建设,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7%的乡镇卫生院、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0.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5年完成6531.5万65岁以上老年人、2777.7万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任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41.87%和53.59%。
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
中医药科研迈上新台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我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突显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
建立起以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重点平台的临床科研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的临床科研网络得到完善。
45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标准规、关键技术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符合中医药人才特点的教育模式得到加强。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初显成效,中医专业学位独立设置,评选出第二届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成效显著,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0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56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0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64个、中医药各层次培训基地1140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初步建立,继续教育覆盖率显著提高。
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科普宣传4万余场,现场受益群众1700余万人次。
建设了300多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组建了一支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开发了一批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作品。
首次开展的中医健康素养普及率调查显示,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不断提升,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中药资源逐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全面展开,初步建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了大宗、道地药材、濒危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全国有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
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2015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78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3,中药进出口额达到48.0亿美元。
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中医药为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国民族医医院增加到253所。
建成藏医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筛选推广140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建立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基础数据库,国家集中整理出版150部民族医药文献,形成《全国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总目》,民族医药保护传承取得实效。
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得到拓展。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扩大服务供给引导消费。
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初步形成服务新形态,“互联网+”催生服务模式创新,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潜力持续释放。
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深化重点区域和骨干企业(机构)建设。
一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医药海外发展开辟新空间。
推动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以我国联合马来西亚等国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
中医药相继纳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框架、中英经济财经对话框架,《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开展中非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已签订86项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了10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0所中医孔子学院。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正式定名为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发布5项国际标准,ISO/TC215发布4项中医药国际技术规。
中医药行风建设和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中医药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大力弘扬“大医”的医德医风,形成了从严从实的良好氛围。
(二)“十三五”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激发出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活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追求天人合一、重视治未病、讲究辨证论治,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中医药以其绿色生态、原创优势突出、产业链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将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发展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参与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制完善期,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中医药服务体系、模式和机制还不能完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基层发展薄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
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色优势淡化,学术发展缓慢。
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员短缺,中医药人员中医思维和人文素养尚需加强。
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
中医药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发展中医药的指示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核心,勇攀医学高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创新,增强发展实力。
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力量。
统筹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区域、国国际中医药协调发展,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完善政策和机制,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在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特色优势,提升发展质量。
充分体现特色,全面继承发扬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
充分发挥优势,坚持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
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提升。
——中医药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