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8利率市场化评析
- 格式:pdf
- 大小:598.51 KB
- 文档页数:31
央行降息解读:货币政策进入放松通道,房地产市场底部可见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 年6 月8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 个百分点,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6 月8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下调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0 个百分点,由4.90%下调至4.70%。
解读1:一、三年来首次降息,积极尝试利率市场化央行 7 日晚间决定,自2012 年6 月8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 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
这是2008 年底以来时隔三年半央行首次下调利率。
为管理通货膨胀,2010-2011 年,央行曾5次上调利率。
央行自去年下半年来三次降存准率后终于选择降息,根据历史经验,这进一步明确了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放松的大方向。
央行还指出,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 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 倍。
央行给了金融机构较大的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为“千呼万唤”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积极尝试,尽管浮动空间很小,实际作用有限,毕竟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降息旨在稳定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转向落后于经济变化。
2008 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下滑,通胀水平高位回落,但货币政策仍延续2007 年的收紧态势,5 次提高存准率。
9 月15 日雷曼兄弟倒闭,中央政策转为放松,到年底共 4 次降存准、5 次降息,随后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2009 年信贷规模接近10 万亿元,M2 增速接近30%。
此轮政策放松力度不会超过上一轮:首先,存准率仍在近20%高位,银行放贷能力不足;其次,目前贷款主要针对“铁公基”;最后,中央吸取2009 年教训,不会迅速大规模放松信贷。
利率市场化的认识(含5篇)第一篇:利率市场化的认识第一页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作为“不得不玩的一个游戏”(the only game in town)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中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纵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活动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未来发展的特殊路径。
第二页我想问大家一个单词,interest。
我们都知道这是兴趣、爱好的意思。
但是它还有一个意思,而且跟我们的专业有关。
有的同学应该想到了,那就是“利率”。
我们要了解利率的市场化,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利率。
第三页利率有很多种,如果纯粹的说利率的定义的话就是利率=利息/本金。
不过,一般经济学教材上讲到货币政策时说的利率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就是说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比如我国的shibor,这一利率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资金的供求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上的各种利率,当然也包括存贷款利率美联储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旨在调控联邦基金利率,就是美国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第四页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就是市场化。
它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放松管制,工业产权的私有化的影响。
市场化的工具有好多种,比较低程度的市场化就是外包,比较高程度就是完全出售。
最简通俗一句话: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叫市场化。
第五页了解了利率和市场,我们可以来看看利率市场化了。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
经济视野利率市场化即为利率自由化,当一国利率水平及其结构主要由市场供求以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程度、经济性质等市场因素共同决定时,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我国自1995年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至今,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一些成就,包括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等。
但是尚未全面完成利率市场化,在收获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深入开展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金融政策健康有效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1、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1.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遵循总体积极稳妥,先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路线。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验表明,渐进有序的改革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二选择。
“渐进有序”改革理论一般性原则是:先控制通货膨胀,解决财政赤字,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然后取消信贷配给,银行商业化运行,最后是放松利率管制,消除金融压抑。
金融部门对外开放上,一般是经常项目开放先行,然后是资本项目开放。
内外次序上,一般原则是:利率市场化之后,资本项目才能完全开放。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重要步骤:一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是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2012年6月8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国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阶段。
1.2国际利率市场化对比分析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看成是Q条款废除的过程展开的。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改Q条款算起,到1986年Q条款的最终废除,历时近20年的时间。
关于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以及价值规律开始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越来越看重市场的因素。
因此,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开始被人们提上日程,也就是由市场开始在利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也充满了各种问题与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经济理论金融危机一、引言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受到管制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终于破冰,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崭新的一步。
时隔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5日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此前的0.8倍进一步下调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些举措均标志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提速阶段。
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助于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开展差异化竞争,推动经营模式从同质化向多元化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风险。
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从经济理论的基础,以及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入手,对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的自由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之所以推动利率市场化,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管制条件下利率无法完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而当前扭曲的利率形成机制并未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6月8日存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的政策影响分析
政策内容概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为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为6.3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除此之外,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政策解读:这是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也被市场解读为经济运行下滑逐渐明显,政策全面转向宽松,楼市触底回暖,限购政策或也会暗渡陈仓,救市已非常之明显!
对楼市影响:
存款利率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分析
存款利率降低,直接影响了整一个消费市场的资金流动性,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量也必定会有所增加,从而影响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预期展。
贷款利率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分析
1、纯属大利好,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降息等于全面降低房地产各链条的融资成本;
2、个贷成本全面降低,能刺激购房需求,首套、二套皆从中受益;
3、开发贷虽仍偏紧,但降息创造了低息融资环境,信托、私募等融资成本也会同步回落,对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来说,同样是增加了的利好因素。
——贷款利率降低对购房者的利好体现:
以大户型400万总价、首套20年按揭、基准利率为例计算:
降息前:降息后:
按照85折利率计算降息前后对比:
广东中原代理有限公司
君华香柏项目组
2012年6月8日。
2012年利率市场化分析报告2012年6月目录一、利率市场化:银行的毒药,实体的美餐 (3)1、利率市场化将从一开始就冲击银行业 (3)(1)竞争放贷、高息揽存‛缩窄存贷利差 (3)2、“港元”与“中国境内美元”利率市场化案例参考意义不大 (4)(1)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事实上的市场化” (6)(2)利率市场化后的人民币贷款利率的轨迹 (7)(3)市场适用存款利率被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所扭曲 (8)(4)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 (8)(5)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风险偏好上升,资产质量下降 (10)(6)中间业务将迎来发展机会,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冲销净息差缩窄冲击 (12)(7)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将对银行利润形成负面影响 (13)(8)行业洗牌促使银行业集中度上升,中小银行或会寻求联盟合作 (14)3、利率市场化可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14)(1)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增加值在银行和实体经济间的再分配 (14)(2)利率市场化将降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中的资金成本 (16)二、中国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采取的路径 (16)1、中国已基本实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 (16)2、未来改革的核心在于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 (18)(1)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是未来改革的核心 (18)(2)目前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类似于美国NOW账户发展倒逼阶段 (20)三、利率市场化中的风险及关键制度建设 (27)1、改革的推进应采取“渐进式” (27)2、应在宏观经济平稳以及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时推进改革 (27)3、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7)4、应建立银行的财务“硬约束” (28)5、坚持推进汇率体制改革 (28)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 (29)一、利率市场化:银行的毒药,实体的美餐利率作为全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资金的价格信号,其市场化能使它更正确、灵活、及时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从而有效影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使得金融资源、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更加有效。
利率政策调整及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摘要:2012年6月8日、7月6日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特别是放宽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再次迈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同时,对于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也将受到政策的重大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业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利率政策;市场化;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一、2012年两次利率政策调整的主要影响此次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挑战。
一是存贷款利率的下降、存款上浮区间和贷款下浮区间的扩大,使存贷款利差缩窄,这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的创利能力,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呈上升趋势,也导致银行隐性存款成本呈显性化趋势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形成一定负向影响,给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二是一些中小银行,由于在网点设置、结算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较之大银行处于劣势地位,议价能力不强,更倾向于通过上浮利率水平来提高存款规模,付息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导致其盈利水平的下降。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上限提升导致商业银行通过存款获得可用资金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面临存款成本上升的趋势,会驱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到同业市场寻求资金,进而银行间同业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存款浮动区间的扩大在给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在存款定价方面更加精细化。
两次利率调整后,各商业银行均做出反应,对本行的利率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可以看到,存款利率并没有全部一浮到顶,而是初步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差异化定价的格局基本实现,在中资商业银行方面主要分为三大阵营:1.五家国有银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利率水平分为几个档次,一是活期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执行现行基准利率。
二是一年以内定期存款执行6.8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约为现行基准利率上浮8%-9%的水平。
附件1: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解读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快,由稳步推进改为加快推进,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
一、自2012年6月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二、自2012年7月6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三、2013年7月20日起,人民银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不再对农信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市场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仍保持原区间不变,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四、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成立,为改革奠定制度基础,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促进涉及基准利率培育的产品创新,通过合格审慎评估激励金融机构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协助人民银行等强化市场定价行为监测。
五、基准利率体系方面的创新。
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贷款基础利率是指资质好的商业银行对最优客户的贷款利率,是综合了其资金成本、信贷风险程度、最低资本回报预期等因素综合确定的最优贷款利率。
目前有10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首届核心成员集中报价,每日上午11:00前对外发布,从利率走势看,能够随行就市,较好地反映了社会资金成本的变化。
六、2013年12月9日起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12月12日,首批同业存单成功发行,自律机制首届核心成员先后发行340亿元。
同业存单发行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方面规范了同业存款,将同业存款变成了可交易的、可测的产品,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是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的试水和探索,为下一步发行面向企业和客户的大额存单打基础。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案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佚名【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客观地分析国际上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案例的利弊得失,借鉴成功经验,规避潜在风险,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平稳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两类国家进行案例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With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ase of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voiding potential risks,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hina's market-oriemed interest rate reform. This paper choosed radical and progressive reforms of the representative groups of countries, and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is basis.【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4页(P18-20,73)【关键词】市场市场化;国际案例;启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特别是进一步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其中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浅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作者:周皖肖来源:《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年第10期【摘要】2013年,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项政策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及流动性管理均将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对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发布背景以及其实施后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进行了评析,也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定价权;竞争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对资金完全没有定价权,存款利率完全由人民银行决定。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7月20日全面放开金额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从此,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标志着我国自1996年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扩大了银行的定价权,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和提升服务水平,这对于银行的定价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是挑战。
贷款利率市场化后,短期来看,由于市场资金仍旧偏紧,且考虑到资金成本和盈利空间,此次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不会立刻导致利率竞争,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不会带来太大冲击。
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后,信贷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将充分发挥其逐利性,各家银行发挥比较优势的空间将不断扩大,银行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细分市场,推动专业化经营程度的不断提高。
大银行会充分发挥其资源、市场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拓展其大型客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业务,而中小银行为了有效规避资源约束,可能会集中资源做好中小企业服务。
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帮助大银行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用率,大银行可以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这部分客户原本主要的融资方式可能是民间金融或从较小规模银行获得贷款,大银行市场业务的扩展将导致民间金融体系以及较小规模银行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时隔三年半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而此前,按照央行的有关规定,我国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允许有浮动区间,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
此举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重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热议。
7月6日,央行再次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并于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
2013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9日起,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凭证,即所谓的“同业存单”。
暂停了16年的同业存单发行重新启动,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流动性管理能力,也将促进利率市场化提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展望。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
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
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也一直是金融热点问题,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
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为标志,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贷款利率的下限已取消,关键在于存款利率的上限需要进一步放开。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0.8倍(事隔不到一个月的7月5日,又放宽到0.7倍),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1.1倍。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降息,与历次不同,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高于其法定基准,虽幅度有限,但却吹响了向利率市场化最后一个堡垒发起总攻的号角。
存款利率差异化的时代就此开启——这是松动存款利率上限的直接结果,也是重要标志。
央行8月2日发布最新201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央行6月降息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银行间存款挂牌利率差异化定价特征逐渐显现。
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从存款定价情况来看,6月8日利率政策调整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挂牌利率经过初步定价、逐步调整,最后趋于稳定。
银行间存款挂牌利率差异化定价特征逐渐显现。
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存款利率并没有全部一浮到顶,而是初步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
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保持不变
二是中型商业银行短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
三是大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全部期限档次存款挂牌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1.1倍。
浅谈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改革要点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农信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个人房贷利率浮动区间暂不调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以取消贷款利率7折下限为第一步,而最终完成应该是以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为终结,其中要经历一个培养中国金融机构在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的过程。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1.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
1998年8月,国开行在银行间市场首次进行市场化发债。
2.1998年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贷款内部定价和授权制度。
同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
3.1999年尝试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进行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
4.2000年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5.2004年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2倍。
利率市场化改革评析2012-11-12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转而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中央银行则只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调控手段来引导市场利率,使之间接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当前,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如何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值得探讨。
一、背景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
这是遵循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基本原则,继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可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利率)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1998年后,开始允许贷款利率浮动,2004年10月,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后利率市场化的又一次大的“动作”。
经过这两次调整,除城乡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不设上限,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次飞跃。
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目前表现出“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大型银行均能理性应对,利率浮动不温不火、有条不紊;而中小金融机构却反应激烈,存款定价普遍高于大型银行,且缺少稳定性,尤其是小型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等更是将所有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剧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客户资源等领域的猛烈竞争,要求其有足够强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力,要求其拥有更强的资产定价能力,要求其改善资产运用等,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目前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关键,迫切需要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和发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2012年央行首次降息及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作者:杨珅)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人民银行在2012年6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此举意味政府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信号,也同时显示第一波全球流动性开闸放水的时间窗口打开。
一、此次中国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时间选择2011 年为了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巩固国家宏观调控成果,中国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而到了三季度外汇占款占比开始骤然下降,人民币也实现了小步慢跑、双向浮动的升值进程,中国央行运用利率工具来进行国内经济宏观调控的空间慢慢大了起来,并且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逐步得以显现。
之所以在2011年中国央行多次上调存准和利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内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造成的全球流动性泛滥成为了国内CPI 居高不下的主要推手。
2011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QE2,欧洲实施了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诸如巴西、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更是采取了降息措施,以此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内经济。
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而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住通货膨胀水平、遏制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将会更加巨大。
因此可以说,在当时看来,有效抑制过高的CPI远比防止经济下行要重要的多,所以央行当时的货币政策选择亦不无道理。
况且2011年的外汇占款是从三季度才开始下降的,央行选择利率工具的余地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无法脱离“三元悖论”的独立政策选择,于是便要权衡利弊,从长计议,2011 年市场流动性持续趋紧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伴随着2012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新一轮的低迷和衰退,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保增长成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
2012 年初我国的出口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剔除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额持续下降,贸易顺差连月收窄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国内的消费依然疲弱、PPI指数处于历史低点、投资动能不足,中国经济在龙年伊始便面临着硬着陆的潜在风险。
2012.08.28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分析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金融机构部2012年6月8日,央行在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同时,扩大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即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可上浮至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
2012年7月6日,央行再一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的下浮区间扩大至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此次并未调整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两次利率调整前后的存款利率见表1。
表1 近期央行两次降息后存款基准利率及浮动区间上限(%)定期存款日期利率活期存款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2011.07.07 基准利率0.50 3.10 3.30 3.50 4.40 5.00 5.50基准利率0.40 2.85 3.05 3.25 4.1 4.65 5.10 2012.06.08浮动区间上限0.44 3.135 3.355 3.575 4.51 5.115 5.61基准利率0.35 2.60 2.80 3.0 3.75 4.25 4.75 2012.07.06浮动区间上限0.385 2.86 3.08 3.30 4.125 4.675 5.225央行对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表明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
利率市场化目的是增加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由于在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之前,银行的贷款利率上限已经取消,此次扩大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以及扩大银行贷款下浮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存贷款利差。
在此背景下,国内银行采取何种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加以应对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我们对69家商业银行执行的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32家城商行、12家农商行以及8家外资银行,统计结果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5家大型商业银行实行相同的存款利率调整策略,活期存款未上浮,3个月定期存款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半年期和1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09倍和1.08倍,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未上浮。
利率市场化对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影响的经验及启示一、前言2012年6月8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倍,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倍,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正式开启。
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再次降息,并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至倍。
2013年7月19日,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再启程,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配套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对大陆地区124家商业银行各年限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统计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1年期存款利率全部上浮到顶,而国有银行平均上浮%,其他各档次,以三年期为例,城商行及农商行平均上浮达到%,股份制行仅为%,而国有银行则采取基准利率,按兵不动。
总体来看,迫于存款竞争压力,地方商业银行付息成本进一步增加,利差进一步缩窄。
以南京银行为例,2012年末净息差%,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而2013年上半年再降个百分点至%;同期,来自银监会二季度的统计数据表明,大陆地区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水平从2012年末的%降至2013年6月末的%。
二、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及其对银行业影响概述①1975年,台湾地区开始放松利率管制,允许存款利率在原有《银行法》制定的最高限内自由浮动,而贷款利率则由台湾地区银行公会议定幅度后报请台湾“央行”核定实施;1976年开始推行货币市场利率自由化;1985年则建立基本放款制度,逐步扩大放款利率上下限;1989年,台湾地区《银行法》修正案获得“立法院”通过,新《银行法》规定“银行利率应以年率为准,并于营业场所揭示”,从而取消了旧《银行法》关于“央行”核定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规定。
至此,历经14年,台湾地区银行利率实现完全自由化。
利率完全自由化后,台湾地区各期存款利率随即出现大幅增长,不同期限涨幅在20%~50%之间。
以台湾地区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为例,利率曾于1990—1991年间接近10%,较1989年4月初增长一倍,随后才逐步回落,至2000年左右重新回到1989年4月的最高利率水平,并于2001年后期开始下跌至3%左右,2001—2009年间1年期存款利率在%~%区间浮动(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