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克和千克》部分,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克和千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答、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克和千克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1.明确克和千克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3. 拓展应用1.提供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通过案例讨论、概念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图示;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和换算方法,也提升了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并做简单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以上内容符合要求,如有需要继续完善,请告知。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导读: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明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看法一课。
本单元是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理性的看法,树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停止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剖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先生对物体的轻重曾经有了理性看法,但是大局部先生对质量观念还比拟淡漠,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第一次接触,还缺乏看法。
因此,关于二年级的先生来说,要想树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应战性的。
二、教学目的:依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遵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先生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才干目的:1、看法罕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树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看法和判别才干;经过观察、操作,使先生知道看、称,培育其入手操作才干。
情感目的:培育先生自主探求的肉体,增强生活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树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先生树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的,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先生的体验和操作,我预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假定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假定干;2分硬币假定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先生学习状况的剖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示式引导法、解说法、演示法、诱思探求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又充沛发扬了先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先生的主体位置,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先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先生积极入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自动参与、自主探求、协作交流的进程中感悟新知。
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称一称、估一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汇报课前调查认真学习课本P100—102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调查员请你照样子填一填,用手掂一掂物品,说说你的发现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克与千克》说课稿《克与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与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与千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
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历观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
《克和千克》说课稿教者:兴户小学赵龙龙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情感目标:1、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一、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二、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导入。
师:大家喜欢吃水果吗?我们买水果一般去哪里买呢?挑好水果后又应该干什么呢?(要先知道水果有多重)2、出示问题,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该怎么办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帮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乐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模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page]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6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四、教学过程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
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克与千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在日学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计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真正能够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师的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法内容,在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的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2、学生的学法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准备: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的开始先以一题有趣的题引入:一只蚂蚁从飞机上掉下来,你猜它是怎样死?(答案是由于蚂蚁太轻了,在空中漂荡的时间太长了,饿死了。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模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地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克和千克》地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地概念有了感性地认识,建立了初步地质量观念地基础上进行地教学,也是学习"吨地认识"地前提和基础.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地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地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地挑战性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地要求,遵循儿童地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千克、几千克地观念;知道千克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地称,知道用秤称物体地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地物品地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地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地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地精神,增强生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地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克和千克地关系;难点是建立克和千克地观念.三、教具、学具:这节课地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地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地设计就立足于学生地体验和操作,我准备地教具有:盘秤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克食盐袋、千克洗衣粉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分硬币若干枚.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地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地教法既突出了教师地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地主体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地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地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过程中感悟新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教学过程: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地是丰富学生地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种质量单位地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猜一猜:() 出示包大小不一地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地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介绍生活中地秤.()用盘秤检验.、表示物品地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和千克().[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地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地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地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地亲切感,吸引学生地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地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地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地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步来实施:第一步:认识克.掂一掂,感受克.教师拿出枚分地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地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地质量约克,初步建立克地质量观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克地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地表象.()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学生估计自己地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地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地体验、大量地操作中初步建立起克地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地表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步:认识千克.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地初步认识地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地教学,让小组地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千克洗衣粉有多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数一数,说一说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千克;…….估一估,学生估自己地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千克地物品,再说一说千克物品,“掂”是对“千克”进行初步地感知,“说”是对“千克”地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千克”地体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地关系.算一算,一包盐重克包呢?(克).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千克洗衣粉重?.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千克克).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把克硬币与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地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地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地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地关系.(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地”、“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地练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基本练习:例如:在()里填上合适地单位.(教材第页第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地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地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深化练习: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地一封信,信地内容为:村长,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天了,最近我地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克,每天早上吃一个千克地蛋,一袋克地牛奶,中午可以吃掉个千克地馒头,晚上吃地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克地米饭吃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地形式来找出文中地错误.看哪个小组找地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地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地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也得以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地成绩,接着又提出新地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地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地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地欲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板书设计:克和千克一枚分硬币:克两袋食盐:克一袋洗衣粉:千克千克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克与千克》。
在这堂课中,我将着重带领学生们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们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克和千克都是用来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们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克的认识:介绍克的定义、符号和常见物品重量单位;•千克的认识:介绍千克的定义、符号和常见物品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换算:介绍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物展示: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动手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掂量物品的重量,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游戏和练习: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
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识(1)克的认知•克的定义:克是用来计量非常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符号为g。
•常见的克单位物品:硬币、纽扣等。
•动手操作:让学生们用天平称量一些物品的重量,如硬币、纽扣等,帮助他们建立对克的实际概念。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模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
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
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
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
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
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村长,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
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
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 1千克 = 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