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微课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十章“平面几何中直线和圆”中第三节“线段垂直平分线”。
详细内容包括: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学生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基本概念,理解其性质,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线段垂直平分线例子(如公路、桥梁等),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概念。
2. 例题讲解:(1)定义:线段AB垂直平分线是过线段AB中点,且垂直于线段AB直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一个给定线段垂直平分线,并验证性质。
4. 知识巩固:通过解答一系列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性质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2.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3. 性质证明与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线段AB垂直平分线。
(2)已知线段CD垂直平分线为EF,求证:点E到线段CD两端点C、D距离相等。
2. 答案:(1)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为过AB中点M,且垂直于AB直线。
(2)证明:由于EF是线段CD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点E到C、D距离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有何关系?2. 如何求一个线段垂直平分线?3.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在生活中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会利用垂直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绘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理解并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推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圆规。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教室内的窗户为例,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 板书内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线段AB,求证: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2)已知线段AB,求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 答案:(1)证明:设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C=BC。
(2)解:以A、B为圆心,以AB的长度为半径画两个圆,两圆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情况,以及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垂直平分线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线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微课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计算、证明和作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简化证明,方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里。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难点: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四、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在讲解新的知识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作为导入。
从动态画图开始,重温定义的知识点,一条直线垂直经过一段线段的中点,则这条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微课的制作中,采用动态开图,并且以先画直线,在由线段中点向两边展开的方式去画图,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的回顾起线段垂
直平分线的定义。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在七年级时研究过线段的性质,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同意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画图过程的方式,很直观的体现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
然后我利用折纸的原理,又由于微课视频中展示不能像课堂教学中那样用纸张来直接折叠,所以我将微课视频中的平面图,先通过旋转一周,让学生在脑中将一个平面图形转化成一个立体图形,再用三维制作的方式,将图片对折,让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段的距离的线段重合,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说明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在这里只是通过折叠的方式,来体现这个真理,并用纯粹的文字来表达这个性质,但是在我们数学教学,更需要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用符号语言来解决或表达某个性质。
于是我在接下来的微课中,同样讲解了用符号语言如何正确的表达这一性质。
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知道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第三环节:命题求证
第二环节中,我们只是经过探索和猜想,去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微课中,我画图时,在垂直平分线上画了三个点,并发现这三个点都具有这个性质,不过数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我们并不能用特例来表述某个性质。
视频播放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有学生提出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无数多个,能保证每个点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讨论和思考,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如果一个图形上每一点都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只需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去证明这个结论,就可以了。
那么在接下来的微课中,我设计的环节就是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去证明这节微课的重点,这也是这节微课的难点。
我在微课中,讲这个问题作为一道证明题展示出来。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是C,且AC=BC,P是MN上的点。
求证:PA=PB。
分析:要想证明PA=PB,可以考虑包含这两条线段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证明:∵l⊥AB,
∴∠PCA=∠PCB=90°
∵AC=BC,PC=PC
∴△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四环节:微课小结
本节微课我们先用视频作图,让学生回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推导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用学过的方式去证明这个结论。
在微课的最后,再次将这节课的知识点提出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中,所介绍的定理是在七年级曾经探索过的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先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注意数学压想方法的强化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