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8.1.doc
- 格式:doc
- 大小:60.80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知识点
归纳
8.1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国家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2、坚持良法之治。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要求:
(1)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2)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在法治国家。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必要性: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可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
(带答案)
本文档收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的配套试题及其答案。
试题汇编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
下是文档的内容概要:
第一章:人与政治
- 第一节:政治与生活
- 第二节:政治与经济
- 第三节:政治与文化
- 第四节:政治与技术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核心价值观
-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四节: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
第三章: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第一节: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 第二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 第三节: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和基本条件
- 第四节:青年人的中国梦
......
每章的试题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出现,配有详细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测和复。
本文档的试题汇编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政治知识,提高政治考试的成绩。
注意:本文档中的试题来源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答案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和教师解释为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简介
本文档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的完整版,包含了
129页的教案内容。
目标
- 了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的教案内容
- 研究使用教案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概述
本教案共包含了全册政治必修3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以下主题:- 第一单元:政治与我
- 第二单元:经济学常识
- 第三单元:经济制度
- 第四单元:我国经济运行
- 第五单元: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
- 第六单元:国民经济核算
- 第七单元:政府的角色
- 第八单元:经济增长与发展
- 第九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和展开讲解。
使用建议
-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进行备课和上课准备,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 学生可以根据教案中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复,提高研究效果。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的完整版,适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使用。
教案内容涵盖了全册的各个单元,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系统学习。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2、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启发思考、自主探究、课堂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今天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同学们看“永恒”两个字,这表明了世界的发展会不会停止?联系到我们之前所讲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也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说过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三个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我们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那么是不是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呢?新课讲授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请大家看下面一个视频:生命的演化请同学们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从海洋生物进化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自然界的发展也是从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有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个前进的,上升的一个过程。
(2)教师例举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由海洋变成现在的高原,并且现在也还在不断的上升,虽然我们可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它的运动变化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人教版高中政治目录1. 政治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2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3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形成2. 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2.1 国家政权的形成与发展2.2 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与历史演变2.3 国家制度的需要与发展3. 合法权力与国家治理3.1 合法权力的基本特征和产生方式3.2 合法权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3.3 合法权力与国家治理的实践探索4. 支持与维护合法政权4.1 工人阶级与人民群众的阶级基础和政权基础4.2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4.3 维护合法政权的关键环节和制度保障5. 国家法律、国家机关与公民权益5.1 国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特征和作用5.2 国家机关的组成和国家机关间的关系5.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 党的领导与政治协商6.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6.2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6.3 政治协商制度与党的领导相结合的重要实践7. 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7.1 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7.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主要特点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7.3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道路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基础经验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最新发展9. 中国梦与中国价值观9.1 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和内涵9.2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9.3 中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体系10. 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10.1 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10.2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10.3 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安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开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那么会阻碍社会的开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开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开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开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开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立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开展8、社会开展与人的开展的关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开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开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开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开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课时训练15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
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
这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答案:B
解析:A、D两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C 项说法错误。
2.针对近年来网络使用人群日趋低龄化,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的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的现象。
2013年6月9日,主题为“健康上网,快乐童年”的少年儿童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在丰台区师范附属小学举办。
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令人忧虑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
B.国家对文化市场的干预过多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多样化
答案:C
3.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交流带来了强有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也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
这说明()
A.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B.网络将取代其他一切传媒
C.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具多样化
D.大众传媒有商业性,应限制网络的发展
答案:A
4.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怪心态,一是“狗仔”满街跑,二是捕风捉影、见风是雨,“绯闻”铺天盖地,难辨真伪。
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5.如下图所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这告诉我们()
注:三俗即庸俗、
低俗、媚俗。
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②要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③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文化产业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只看到二者的对立,①不选。
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应该引导而不能一味限制,②排除。
③④正确。
6.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①能够获得最大商业利益的文化②内容和形式变化很快,被称为“快餐”的文化③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④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的文化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含义可知①②两个说法不能入选,这两个说法都是对大众文化的曲解。
7.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
”这种评价()
①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②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是片面的③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④坚持文化市场多样化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当前之所以出现材料中的社会文化现象,没有很好地对文化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是原因之一,故①符合题意。
题目中对文化现象的评价,只看到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却忽略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可喜变化,因而是片面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故答案为A项。
8.毕福剑多才多艺、诙谐幽默,由他主持的《星光大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取得了很大成功。
其取得成功的依据是()
①人们的文化消费趋于流行文化②人们的文化消费趋于经典文化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性④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突出了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二、非选择题
9.有媒体报道指出,现代大众传媒的低俗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主要表现在:一、把注意力集中在影视演员及大款的私生活、丑闻、官司和琐事上;二、媒体的报道漠视贫困,轻视正义;三、渲染暴力色彩,过度追求猎奇;四、把一些低俗的东西当作时尚的东西加以标榜、推崇。
有人将之归纳为:影视演员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1)上述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产生的作用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大众传媒的低俗之风对文化生活的消极作用?
(3)我们需要和倡导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答案:(1)材料中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其原因在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和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2)材料有关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认识是片面的。
大众传媒的低俗化,确实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但是更应该看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例如,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
(3)我们需要和倡导的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和大众文化。
第(1)问,主要考查大众传媒对落后、腐朽文化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反映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第(2)问,要辩证地认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第(3)问,重在强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0.材料一:江西省农民占了全省人口的2/3,农村土地占了全省土地的2/3。
这两个2/3决定了文化工作的重点是执政为民,是在基层、在农村。
因此,江西省文化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惠民”的口号,并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材料二:在江西广大农村,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令人担忧,赌博、迷信等现象也大量存在,这些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农村文化市场存在的复杂情况及我们应具有的态度。
答案:(1)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①农村文化市场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农村居民要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觉远离赌博、迷信等不良文化现象。
解析:本题包括两问,一是农村文化市场存在的复杂情况,二是应对态度。
首先应看到材料一中文化之“喜”及材料二中文化之“忧”;其次要从国家、个人等角度说明应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