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4、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指导诵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导语: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望》。
2、《春望》是一首古诗。
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
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明确:抒发的是感伤、悲愤、悲痛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悲愤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悲痛之感。
八年级上册《春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3. 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背景的了解。
2. 诗中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春望》。
(2)引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挑选个别学生朗读诗文,点评其朗读效果。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背诵《春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背诵情况、读后感质量等,给予及时的反馈。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一、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请同学们看注释一,读一读背景介绍。
二、写作背景补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学习诗歌1 、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同桌间相互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搔、胜、簪等字。
(2)读准节奏。
老师指导、回顾诗体。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组长指导大家朗读,示范读,其他同学划节奏,老师巡视检查。
(3)读懂感情。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诗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来?在小组内发言,要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组织归纳答案。
2.品读诗歌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诗歌(1)品析诗题:读----品从诗歌的题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写的是春天诗人望到的长安城的景象。
春望-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通过学习王维的《春望》一诗,感受诗人运用艺术手法刻画出春天的景象。
3.掌握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4.通过赏析、朗读、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修养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王维的诗歌意境和诗歌手法;2.将诗歌中的短语、句子、词语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3.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离思》诗的内容和诗歌效果。
2.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先自学诗歌《春望》。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特色;2.了解《春望》一诗的诗歌特点;3.内心积极投入,发自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至五人构成。
要求学生:1.每个组员朗读一遍诗歌;2.典型加强:选取其中一个同学朗读的内容作为练习对象,并利用合作阅读的方式共同判断是否准确、流畅;3.意群划分:组员们集思广益,共同发现在意群划分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妥之处,设计更加准确的意群划分方案;4.版本比较:设计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从而促进精神互认。
4.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和探究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和讨论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主要的学习目标包括:1.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尝试对诗歌进行创作,并且分组展示。
5.总结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并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强化自己的学习效果。
例如要求学生背诵适当的古诗文,或者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某一个情感。
四、教学评估1.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观察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3.听取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反馈;4.课后作业的收集和评估。
五、教学资源1.《春望》在线文本和解析材料;2.野老的诗歌讲解课程;3.学生创作《春望》微型小说、剧本或读后感。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__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__,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3.小组推举__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八、赏析诗歌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九、探究质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春望》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望》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春望》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春望》教案教学目标①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半课时。
课前准备②熟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春望》教案教学目标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课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听课意见和建议,自己也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
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听了很多的课,以及自己上了很多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别是最近,钻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师都在考虑着如何去钻研教材,我也不例外。
可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我在准备教学古诗《春望》时,为了备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材料,还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我想,这是我能够上好这节课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让学生们被杜甫的这首诗,被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那么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动是很重要的,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落泪了,我要将这种情感带入我的课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感悟。
课前,我们都有一种渴求感。
希望尽快进入课堂,希望学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你如果不钻研教材,不钻研你的学生,学生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读文本呢?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
才能有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让我难忘。
“泪”字激起的共鸣最多。
学生们说此字颇奇,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 泪流满面”已是极度夸张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泪水呢?这样的泪水究竟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的突然而猛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悲愤,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亲,还有的说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无限伤感的泪水,不同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每一次的感悟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教案:初中古诗《春望》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春望》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师出示古诗《春望》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景象与古诗中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望》,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和背诵古诗《春望》,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三、理解内容和主题(10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古诗《春望》,解释生词和难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应用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春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在分析和应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3. 教师通过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能力。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 分析诗的结构特点,掌握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望》,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学生对“春望”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2、通过反复品读,赏析诗人因何而愁,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念家悲己情感。
3、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品读,赏析诗人因何而愁,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念家悲己情感。
2、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难点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用郭沫若的话“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引出“诗圣”杜甫,今天就让我们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共同学习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与诗人相遇三、读韵律·与诗人同行①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②老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重音③分小组竞赛:感受诗歌韵律美四、赏诗意·与诗人同忧同学们,诗人一举一动皆忧虑,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春望》中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聚焦“望”“搔”字,体会诗人愁的外显。
任务二:【小组合作内容】同学们,诗人一举一动皆忧虑,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春望》中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聚焦“望”“搔”字,体会诗人愁的外显。
为何而搔头呢?句式:诗人杜甫因“望”到了什么而搔头?诗人因“望”到了的景象而搔头。
明确:1.诗人因“望”到了长安城破败不堪的景象而搔头。
引用杜甫《丽人行》和今天学的诗歌进行长安城今夕对比,突出长安城的残破,情感极其深痛。
2.诗人因“望”到了草木凄清、人少荒凉的景象而搔头。
3.诗人因“望”到了花在哭泣,鸟都胆颤惊心的景象而搔头。
4.诗人因“望”到了战乱纷飞、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而搔头。
5.诗人因“望”到了妻离子散、家信难得的景象而搔头。
链接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判居所俘的背景以及拓展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家书的珍贵6.诗人因“望”到了自己满头白发、脱发的景象而搔头。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文。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望》的文本。
2. 与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成就。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解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等,评价其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诗歌鉴赏: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诗的结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杜甫的其他诗作: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情感。
仰“望”诗圣情怀——《春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多方式诵读,体会诗歌韵律美。
2、品味词语、对比阅读,读懂诗意,理解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体悟诗人复杂的感情。
3、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学习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重点:品味词语、对比阅读,理解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学习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初识诗人,导入引题猜猜看:同学们,在唐代,有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把百姓的疾苦写进浩如烟海的诗作。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是谁?他就是——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五言律诗《春望》,用细腻的视角,深厚的感情来仰望“诗圣”的精神世界。
(二)读诗,感受韵律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首先,请同学们一齐朗诵本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五律23或22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明确:溅(jiàn )——溅落抵(dǐ)——值得搔(sāo )——用指甲挠浑(hún )——简直胜(shēng )——能够承受簪(zān )——一种束发的首饰2、读出平仄,感受韵律只有经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领悟诗歌蕴藏在声韵中的情感之美。
这首五言律诗,首句仄起仄收式,用短促顿挫的音韵表现国都破败的悲痛。
(红色字为韵脚蓝色入声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zēn)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根据平仄韵律朗读。
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韵律美。
(三)望景,赏析意境诗题名为《春望》,“春”指春天,“望”是远望,眺望的意思。
“望”在甲骨文中,是登高望远的人。
春望教学设计导入及教学思路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春望》,该课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3.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日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引出课文《春望》。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生字词,解释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品味诗句: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春望》。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讲解、品味诗句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在课堂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以及唐代诗歌的特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如《月夜忆舍弟》、《佳人》等,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体会其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的诗歌创作,比较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春望》,该课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关注诗句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
《春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相应的生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以及诗人忧国忧民、思亲悲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范读音频,PPT课件,相关资料、素材。
七、教学工具:赣教云。
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吗?老师也非常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叫“挑战多宫格”,我们也一起来挑战一下!(叫3位同学分享成果。
)1、“会当凌绝顶”;2、“路有冻死骨”;3、“烽火连三月”。
(掌声送给3位同学)这三句诗都出自同一位诗人----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从他的千古名篇《春望》中感悟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板书:春望)(二)知诗人过度:关于杜甫大家了解多少呢?(叫1位同学分享成果。
)展示: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三)读古诗,正字音,划节奏过度:认识了诗人后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千古名诗。
1、初读:自由读。
(要求学生看注释正字音)(正字音:抵、搔、簪)2、再读:请两个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生字是否读准、节奏停顿是否合适)3、三读,读出感情。
指导朗读:(1)感情:悲伤;(2)语气语调:低沉。
4、听音频范读。
5、齐读。
请同学们用低沉舒缓的语气语调和悲伤的感情朗读。
(四)解诗意(重点)过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古诗写的内容了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这是我们这课的重点。
(学生讨论交流,叫4位同学分享成果。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3.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一、导入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令人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以希望。
然而,谁又曾想过,那战火纷飞的春天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诗,看看身在囹圄中的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独特感受?
二、知识积累
1.回顾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禄山和史思明带领叛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使长安几乎沦为一片废墟,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作者漫步在长安街头,看到满目荒芜的景象,触景生情,就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
师: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接下来咱们进入朗读环节。
2.朗读
师:首先老师为大家做示范朗读,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读音、节奏。
师:老师朗读完了,谁来说说这首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易错字词?
生:字音:溅jiàn、簪zān字形:抵、搔
师:朗读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出节奏,谁来说说这首诗是什么节奏?
明确:本诗为五言律诗。
从句式方面看,为二三式。
师:掌握了易错字词和节奏,接下来大家自由朗读两到三遍,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大家朗读得都很认真,谁来为大家示范朗读这首诗?(生范读——齐读)
师:熟读了这首诗歌,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的意思,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要求每六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3.疏通诗意
师:各小组讨论得都很热烈,哪一小组有问题请举手示意。
师:在此强调以下字词: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诗意:长安陷落,山河依然;春天的荒城野草茂盛。
感伤时事,见花忍不住泪水飞溅;怨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也心惊。
开春以来战乱接连不断,现已是暮春三月。
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夸张手法)。
白头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
三、整体感知
师:疏通了文意,接下来咱们再深入地学习这首诗歌,首先看题目《春望》,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春天里远望。
师:细读诗歌,作者围绕“春望”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春望所见,春望所感,春望所盼,春望所思。
四、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明确:写了花、鸟。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 第一种理解: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
(2). 第二种理解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
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分析诗人形象,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诗中塑造了一位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
提问②: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师: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忧国诗句?
明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师:比较《望岳》与《春望》两诗的异同。
相同点——作者、写景抒情、都有“望”字不同点:
开元盛世(青年)
安史之乱(晚年)主题思想远大抱负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六、板书设计:
春望所见
春望所感
春望所盼
春望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