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展开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关键词汇。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阅读理解。
难点1.通过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性。
2.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
2.多媒体投影仪。
3.课堂小道具,如植物叶子等。
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小视频引入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和思考。
2. 学习课文•播放课文原文的语音,让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思考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4. 创设情境•利用小道具或图片,创设爬山虎的生长环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描述自己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受,促进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自行撰写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增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
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把握重点词句,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5、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教学重点】1、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对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2、记得是谁写的吗?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家的爬山虎的观察和感悟为线索,描写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并对文中表达的情感有所感悟。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寓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描述的自然景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丰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5.拓展(1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的寓意,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ral of the story and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umans and nature.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编写教师:单位: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难点是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预习探究(一)谈话激趣,初步解题。
板书“虎”,指导书写“虎”,师生交流爬山虎的特点,板书“爬山”。
区别“绿的”和“绿绿的”,感悟叠词的妙用。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点。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悟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描写爬山虎的意义。
1.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利用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的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渗透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特点。
2.再谈爬山虎的“绿”,引导学生感悟“绿”的深刻含义。
3.引发疑问: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1)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爬山虎的含义。
(2)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质疑:为何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4.整体感悟,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社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句话: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这是写作者经历了叶圣陶先生为他批改作文和邀请做客两件事后发出的感慨,也是赞美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格。
我在上课的时候,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课文没有写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啊,为什么说他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呢?我愣住了,心想,是啊,可我怎么没注意你真会读书!这真是个了不起的问题!短暂的沉默后,我夸道,你怎么理解?同学们怎么理解?我把问题踢回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同学们都摇摇头。
在这间隙,灵感来了!叶圣陶先生是个大作家,他创作了那么多文艺作品,作者一定读了许多叶老先生的作品,认为他的作品也堪称楷模吧。
我笑着说,同学们读过叶圣陶先生哪些作品呢?同学们表示只刚刚学过课文《爬山虎的脚》。
也许作者是希望同学多阅读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吧。
你去读了,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的!我补充道。
接着,我又推荐《叶圣陶作品选》《叶圣陶文集》《叶圣陶散文》,让学生去县图书馆、校图书室借阅。
这就算糊过去了,但是心里有些不踏实。
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作品,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确没有介绍叶圣陶先生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品。
)文品,词典中没有这个词条。
我又找来《教师教学用书》,发现编者在教材解读中用文品一词,即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显然,在这篇文章中,用文品更确切。
因为文品除了指文章的品质、品格外,还包括对作文的态度。
而这篇课文恰恰是描写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批改我的作文)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态度,这是堪称楷模的文品。
再进一步,有这样的态度,才有相应的行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肖复兴笔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等七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认真工作、平易待人的人物形象。
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
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景色之美。
实则把作者的心情写照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让人回味悠长。
而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便是——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是,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读出、悟出两处景和两件事的巧妙联系是个难点,怎样将爬山虎的生机美与叶老的人格美有机地融合起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便是我教学设计的意图所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为:(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诵读文章以自我探究和小组探究的方式领会文字背后更深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列宁说:“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人教新课标【教材解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生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想文章,回想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收获颇丰的生长阅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可谓典范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借抒情形,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络上下文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可谓典范的人品和作品,培育仔细修正作文的习气。
3. 学习结合上文了解含义深入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谢之情。
学习修正作文的方法。
结合上下文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
【教学预备】课前引导先生经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说话导入,激起兴味、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了解内容、小结〕一、说话导入,激起兴味1、板书课题,说话:⑴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明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肖复兴〕怎样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放投影片,引见肖复兴。
⑵看了课文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导入:带着这些效果,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读书,更能让先生做到读书有目的,调动先生的读书兴味和积极性,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先生自学课文。
2、反省自学状况:⑴读准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词。
⑵说说课文内容: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②读后有什么初步感受?〔设计意图:先生只要对课文有了全体的掌握,才干更好的拉近先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预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新课标【教材剖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想文章,回想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收获颇丰的生长阅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可谓典范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拟深入的句子比拟多。
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先生来说很有难度。
先生对课文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外表,对文中含义深入的语句不容易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肉体也缺少深入的感受。
基于此,我想了解文中含义深入的句子和感受叶老仔细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
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正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力图经过多种方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正句子中的效果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
【学情剖析】:本篇课文有多处含义深入的句子,关于一个四年级先生了解起来,困难很大。
因此要让先生在重复的阅读中,教员适当的引导,读出悟出含义。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中年级要能更具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四年级的先生曾经具有了阅读中体会句子含义的才干。
紧紧抓住重点巨资来了解课文,打破学习难点。
鉴于文本虽然重在叙事,但是有一些句子寓意深入。
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抢先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
运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理念,了解这些含义深入的句子,引导先生了解叙事局部的内容。
有了感情的沉淀,构本钱人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干水到渠成地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入含义,渐渐地走进〝叶老先生〞的为文为人的世界。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写〝引荐、视野、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进程与方法:1、经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联络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入的语句。
2、经过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绪,学习复杂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一、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 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
“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建议
1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
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
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
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
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