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阅读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申论的阅读技巧(一)申论的阅读技巧指南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关键词。
•分析题目的意图,明确要求,确定文章的主旨。
•标注出题目中的重点词汇和限定词,便于后续审题和寻找答案。
2. 审题与理解•通读全文,抓住核心观点、主要事实和论证方式。
•分析全文的结构,寻找段落的逻辑关系。
•辨析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以及作者可能使用的论证方法。
•理解申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推测出答案的可能性。
3. 提炼关键信息•将重要信息点进行标记,便于后续找出答案。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要点和论证过程。
•强调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立场,以及对应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4. 梳理思路和结构•对文章进行逻辑分析,理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提炼出论证链条,明确各点之间的逻辑连接。
•根据文章结构,梳理出整体的论述框架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5. 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根据审题和理解,结合关键信息,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线索。
•运用推理和分析的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和理性思考。
•注意整体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不局限于个别细节或个人的主观观点。
6. 思考与发散•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进行批判性思考。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决方法和潜在影响。
•培养对于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独到观点。
以上是申论的阅读技巧指南,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申论题目,提高申论能力,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技巧,取得优异的阅读成果!7. 提前准备•在备考过程中,积累各类文章和材料,多读多练,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多参与讨论和交流,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思路。
8. 深入思考•不只满足于表面的理解,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和主旨。
•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对于引申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思考。
9. 多样化阅读材料•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包括新闻、杂志、专业文献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都有哪些呢?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获取阅读技巧,考出好成绩!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在申论学习当中,我们经常说材料为王、材料致胜,一直在强调材料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去快速阅读一篇材料,从中找到答案要点并呈现在我们的答案之中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一下材料阅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要知道并且掌握的方法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符号标注法,符号标注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的符号对材料中的答案要点进行标注,近些年的国考材料呈现出来的很多材料都很乱而且杂,答案要点很多但是逻辑并不清晰,这就要求考生要对所找到的答案进行标注,整理,这样方便在梳理完材料之后对答案进行整理,既节约了时间,也防止出现二次阅读的现象,比如,对于问题1我们可以用符号W1来表示,对策1也可以用D1来表示,这是符号标注法的应用。
接下来是就词句段阅读当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作一下简要介绍,其中最重点就是词的阅读,本篇主要就词的阅读进行阐述,因为一段段落是由很多句话组成的,一句话是由一个一个的词串联而成的,所以对于词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申论材料中常出现的词一共分为以下几种,关联词、原因词、问题词、影响词、对策词、观点词这几种。
一、关联词:关联词分为三种。
1.表示并列的关联词:并列关联词前后可能都是要点,要点性质相同,其中常见的表述有: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等。
2.表示递进:前后都是要点,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层次进一步加深。
常见表述:不但;不仅;不光;甚至;更;尤其;何况;3.表示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
常见表述:虽然……但是(却)……;却;虽说……然而……;然而;但是;即使……但又……;等等。
二、原因词,常见的表述有:因为;由于;原因;究其原因;不常见的表述:根源在于;根本上;本质上;主要是;关键在于;因素;要素;缘由;缘故;元素;等等。
三、问题词(带有消极性色彩的词汇)常见表述有问题;坏处;坏现象;不足;缺乏;困难。
公务员考试如何阅读申论材料大学期间考生很少接触到申论的考试模式,而申论又有大量的材料需要阅读,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才能做好申论题,可以说阅读材料的好坏决定了申论题目做的质量,下面谈一谈阅读和分析申论材料的方法。
一是要认真阅读提炼材料的主题思想。
申论所给的材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这些材料大都是不够全面准确和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
所以考生要善于透过这些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论材料涉及面广,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网上募捐、就业创业、生态环保、生产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进入考查范围。
考生要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迅速清楚地分辨和提炼出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叙述,也就是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在概括材料时,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
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
对于这些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考生要先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
二是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的内涵外延。
考生在对材料产生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至关重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每一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进行。
从政治角度分析,从经济角度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
申论作文材料阅读顺序
在阅读申论作文材料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阅读和整理材料,严禁直接使用原文中的标题。
1. 读懂材料内容:认真阅读每段材料,确保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准确。
2. 综合归类:将相似或相关主题的材料归类在一起,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宏观描述来进行编号或分类,方便后续引用。
3. 按优先级整理材料:根据需要回答问题或展开讨论的重要性,决定材料的整理顺序。
将最重要或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放在前面,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
4. 补充必要信息:如果材料中存在较为模糊或不完整的信息,可以自行进行合理的推测或补充,但要确保逻辑合理和站得住脚。
5. 合理搭配材料:将归类和整理后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组合,确保不同材料之间有关联性和连贯性,以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6. 使用连接词和引用:在写作中,通过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来衔接不同的材料,使得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
此外,引用材料时,可使用先前归类的编号或分类,但避免直接使用原文的标题。
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上步骤,以保证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运用材料,做到用材料而非被材料驱动,使其真正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提供有力支持。
四个原则搞定申论材料阅读华图教育张金龙好多考生问我,申论的材料阅读有技巧可言吗?跟我们平时的阅读有什么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困扰很多考生的一个地方,申论的给定材料部同于我们平时阅读的小说、杂文、新闻,它是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在里面的,不把握住这个内在逻辑,那就有可能读完了材料,也不知道材料在说什么,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那么申论给定材料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呢?那就社会问题的四个要素,即表现、影响、原因、对策,给定材料的篇幅再大,但它都是围绕特定事实的这四个方面去展开的,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把握住了这四个要素,也就把握住了给定材料的内在逻辑,那阅读起来就不会那么盲目了,那么如何找到这些要素,又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了,山西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大家总结出了阅读申论材料的四个原则,帮助大家找到这些要素首先,第一个原则是首尾句原则,即每段材料的首句或尾句很有可能就是这段材料的中心主旨句,那么在阅读的时候,直接把首句或者尾句圈画出来就可以了,其他的材料都是这一个句子的展开论述,可以跳过不读,首尾句原则对于绝大部分的申论材料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找到材料的中心,第二个原则是关联词原则,关联词是表示强调的,因此,在关联词出现的地方一定有重点,关联词本事并不是重点,重点在它的前后,申论给定材料里经常出现的关联词主要有表转折的,比如:但是、然后、却、其实等等,表因果的,比如:因为、所以、之所以、归因于等等,表递进的比如:不仅……而且、还等等,表并列的,比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第三个原则是常见词原则,也就是在申论给定资料经常出现的一些词,这些经常出现的词一定是跟表现、原因、对策、影响相关联的一些词,另外跟政府相关的一些词也是经常出现的常见词,第四个原则是观点性原则,在申论的给定材料里会涉及到很多观点,而命题人的观点也就埋藏在这里面,因此,出现了相关人士的观点之后,自己要提高注意力,这里面可能会有重要信息。
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内容是完全陌生的,要想尽快了解材料内容,把握其中心和主旨,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一一道来。
(一)抓重点申论材料阅读量大,但时间有限,考生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材料,会占用大量作答时间,客观上这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并且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
那么,重点怎么抓呢中公教育专家教您几招1.关键句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示例】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
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2011·国家·市级·给定资料3节选)【分析】这段材料主要讲述了L县为了发展农村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是”、“二是”两句概括性语句既显示出了材料清晰的层次性,又为考生阅读材料指出了重点。
2.关键词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应该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
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
申论阅读找材料的解题技巧为什么有很多同学在阅读申论材料的时候非常迟钝,发现不了材料中隐含的特殊信息或者重要信息?原因就在于没有这种问题意识。
因此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要把材料当成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要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要有抽象的问题意识申论的根本的内在逻辑是表现、原因、对策。
因此,在参加申论考试时,考生就必须考虑材料当中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策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
读材料的时候,材料的轮廓就慢慢地映现出来了,它的本质就逐渐地被把握了,这是第一个方面,既是抽象的,又是普遍的和统一的。
最主要的抽象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明确特定事实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的时候,必须问自己五个问题: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例如,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申论考的是国民文明素质问题,在阅读时,你必须集中精力从材料中追寻我国在国民文明素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
形象地说,这几个问题,就如同几个文件夹放在你的案头,当你在阅读材料时,发现哪一个问题,就应该及时把那一个问题挑出来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等读完材料,再回过头来,把文件夹中的东西一整理,材料的脉络就出来了。
二、要有具体的问题意识具体的问题就是指题目的设问,即题干。
大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急着去读材料,而要先看后面的设问再来读材料。
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
题干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看完题干再去读材料,你会发现目标性会更强,会更直接地抓住问题。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题干中会暗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例如特定事实。
题干往往会把材料的主线告诉你,如果你能把握得住,第一题概括题的得分就会很高。
例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第一大题第1小题:“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
如何阅读申论材料
1.理清文章结构: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主要包括引言、论点、论证和结论等部分。
理清文章大致思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材料的重点和逻辑。
5.比较归纳要点:在阅读完之后,可以对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文章的要点和观点。
这有助于在写作时把握主题并且有依据地进行分析和论证。
6.扩充知识背景: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发现自己对一些领域的知识薄弱,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章或者听取相关的讲座,扩充自己的知识背景。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使我们的写作更为扎实和有深度。
7.避免片面主观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避免片面主观理解,尽可能客观地分析材料。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次阅读并反复思考,也可以参考他人的解释和观点。
8.实践写作和思考:读完材料后,可以结合自身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和思考。
写作可以通过模拟申论的形式,思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列出观点和解决方案等方式。
这样能够提高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应对申论题目的能力。
最后,阅读申论材料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需要多读、多思考、多写作。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申论的写作挑战。
申论作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申论作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进行评价。
1. 细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申论作文题目。
该题目通常会呈现一个问题或观点,要求作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和理由。
理解题目的要求是阅读申论作文的重要第一步。
2. 掌握论点:读完题目后,寻找作者在文章中的主要论点。
这通常会在开头段或者开篇句中得到阐述。
主要论点是作者整篇作文的核心思想,理解并记住核心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理解段落结构:整篇作文通常会包含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
阅读时需要注意每个段落的开头句和结尾句,以理解段落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思路。
同时,段落间的过渡衔接也是重要的阅读重点。
4. 寻找论证和例证:作者会在申论作文中使用各种论证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这可能包括举例、引用权威观点、列举数据等。
阅读时需注意寻找作者使用的论证手法,并分析其有效性和说服力。
5. 合理解读:在阅读文章时,要尽可能客观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不要被个人偏见或情感影响。
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部分,可以做些笔记和标记,以便后续的整理和讨论。
6. 总结归纳:在阅读申论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多次回顾和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论证手法和结论。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整个文章,以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准备进行评价和讨论。
以上是阅读申论作文的一般方法。
每篇作文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结构,因此在阅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申论写作能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方法在公务员考试申论测试中,考生对给定材料的阅读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
申论阅读的核心是“读懂”,为帮助考生真正“读懂”给定材料,学易网建议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以下要点: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一)带着问题阅读考生应先看申论要求中的问题,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清楚阅读方向,继而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清重点段落。
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做题,阅读要有选择性,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重点阅读。
一般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包括:哪些材料能用在总结概括题型中,哪些材料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
材料或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或是专家的分析,或是探索性的经验和做法,或是领导人的思路。
选择出这些材料,也就基本达到了第一遍阅读的目的。
(二)了解材料内容——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理解词意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也就是说这份材料虽说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但也仅限于进行过一次初步的加工,因此这份材料可能会是逻辑顺序不十分明朗、内容分散的诸多信息材料的罗列和累积。
材料的形式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每一个小的自然段落表述一个信息;第二,整篇材料不分段落,所有信息混合在一起;第三,材料中虽然分有段落,但有些段落表述一个以上的信息。
无论材料的形式、结构如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
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所以第一次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材料内容。
阅读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如下:1.速读。
对于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的考生来说,这一次的阅读速度应适当放快。
2.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考生对关键的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
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的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边注眉批。
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也节省了时间。
3.把握材料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是申论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高效有序地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对于后续的论述和分析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种无标题的阅读方法供参考。
1. 预览材料: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不要停留在细节上,重点抓住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大致了解是什么类型的材料(政府报告、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主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
2. 突出关键信息:回到第一段,重点关注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通常这两个部分会提供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标记下关键词、关键数字、关键论点等,这些都是后续论述时需要用到的重要素材。
3. 注意段落结构: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撑句,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合理推断每个段落的内容和目的,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
4. 充分理解论证方法和论据:看清楚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据,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比较、举例等,这些都是文章论述的基础和逻辑支撑。
同时要搞清楚作者使用的论据,并分析其可信度和说服力。
5. 总结归纳: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将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逐段摘录出重点信息,方便后续写作时的查找和引用。
在阅读申论作文材料时,要注重理解全文的核心思想和论述逻辑,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便在作文中进行恰当的引用和分析。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2019贵州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方法申论的一切题目都是建立在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的,学到一定深度就会发现,申论中其实没有难的题型,只有不好理解的材料,材料容易理解,要点呈现的较为明显的话,多数考生的分差不会太大,但是理解难度较大的材料,很多考生在材料中梳理找点的过程中就容易失点。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应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把握能力。
一、词的阅读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在考生的实际答题操作中能够运用上的要素多数为现状、原因、影响和对策,在材料中相应的内容上可以提炼出相应的答案要点,但是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侧重,所以考生要熟练掌握各种阅读词的用法,看到相对应的阅读词要联想到相应的答案要点,结合题干的理解和材料的把握,最终准确的找到答案要点。
二、句的阅读在申论材料中句子的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关键表述是可以直接呈现在答案当中的,一般在申论阅读中表现为首句、尾句和中心句,首句就是位于段首句子,总另一段文字,也就是高度概括这一段文字内容;尾句就是位于段落最后一句,多数情况下,最后一句前有表示总结性的词汇,总结一段文字;中心句位于段落中间,承上启下。
三、段的阅读段的阅读,在申论综合分析和贯彻执行题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题型的作答中要求答案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所以对于材料中各个段落的逻辑梳理要求更高,段和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梳理清晰,总分、分总、递进、并列等各种逻辑性的材料与之相应的题型要点都有其中之间的联系。
对于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能使考生在书写答案时逻辑性更强,将答案呈现的更加规范,同时对于自身的答题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
申论考试,归根到底考的就是材料,各位同学应该在平时中不断加强自身对于评论性材料的积累和阅读,多看一些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相关文章,为自己的国考申论笔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申论材料阅读方法讲解第一步:浏览试题,总体了解材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步是浏览试题而不是材料。
通过浏览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答题时可以互为参考。
第二步:浏览材料(一)浏览材料的前提1.搁置问题搁置问题也可以说是暂时忘掉问题。
忘掉问题就是抛开这个包袱,轻装上阵。
那么为什么前面又要阅读问题呢?这是因为对题干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主干,从而对后面单个问题的作答会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阅读题干是有必要的。
2.只看不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从远处、从外部去关注材料,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
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
因为这遍阅读是对全篇材料整体的把握,如果读得慢了,去纠缠一些细节,就会导致我们对材料整体把握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浏览材料的任务--辨别材料信息量1.清除无用材料(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没有实质性内容,既不说明问题,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重复的材料:对于重复的材料,只要留一段就可以了。
留哪一段呢?一是看哪段的信息量更大,二是看哪段材料的内容少,三是看哪段材料更加具有代表性。
要尽量留信息点集中、字数少、代表性强的材料。
(3)描述极端事件的材料:申论考查的对象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普遍长期性,而材料经常会有一些讲述个别极端事件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在浏览时是可以删除的。
由于这类材料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千万不要被“吸引进去”,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主动权,始终记住自己在处理材料,不要让材料把你给“处理”了。
2.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我们还要对删除之后剩下的材料进行处理,区分它们的主次,分出不重要的和关键的。
所谓不重要的材料不是说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
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1)不重要的材料: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
2023国考申论材料阅读技巧1500字2023国考申论材料阅读技巧作为国考申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阅读是考生必备的技巧。
良好的材料阅读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材料阅读技巧。
1.阅读题目先行在阅读材料之前,先阅读题目。
题目可以给出对材料的要求和指引,帮助考生更加明确地把握材料的重点和关键信息,有助于有效地把握材料。
2.审读材料两遍在阅读材料时,要做到心无旁骛,集中注意力。
第一遍阅读时,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段落,理清论述的主线和论点,并标注或摘录关键信息和重要观点。
3.抓住关键信息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是作者的观点、事实和数据。
对于观点,要注意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对于事实和数据,要注意它们的来源和可信度。
将关键信息整理出来,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写作。
4.理清论证关系材料中的观点或事实往往是相互关联的,考生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论证关系。
论证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等。
通过理清论证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论述逻辑和作者的意图。
5.辨别材料陷阱有些材料中可能存在陷阱,考生需要警惕并加以辨别。
常见的陷阱包括概念混淆、数据错误、逻辑漏洞等。
考生要通过深入理解材料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辨别并排除这些陷阱。
6.多角度思考在阅读材料时,要采取多角度思考的方式。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看问题,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观点。
这样可以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
7.积累常用词汇和短语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考生需要对这些词汇和短语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
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可以更加流畅地理解和理解材料,提高阅读效率。
8.刻意练习提高材料阅读的技巧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相似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模拟考试的情境进行实战演练。
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渐渐地提高自己的材料阅读能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材料阅读方法
【导语】在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中,材料本身就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高效地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阅读材料是作答申论要求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根据申论要求,认真地反复阅读全文,仅仅阅读一遍全文是不够的。
一般地讲,阅读一篇材料往往先通读一遍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细读。
根据问题的难易,细读可以进行数次。
1.通读
通读即快速扫阅全文,了解材料的题材、体裁、结构和逻辑关系,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以及主要问题的类别和性质。
通读时,应注意提高阅读速度,防止时断时续。
阅读中注意力不应过多地用在数据、人名、地名等某些细节问题上,而应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快速扫阅全文。
2.细读
细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申论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细节,判断和推敲材料的言外之意,为作答申论要求做准备。
进行细读时,就要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事实,弄清材料中涉及的具体的人名、地名、数字以及事情发展的前后逻辑联系;弄清主要问题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深刻涵义,归纳出可资论证的观点。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指导:一、理解阅读材料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应试人员进行综合能力检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阅读材料作为申论的主要载体,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理解材料是申论中的最基础环节,一般是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的考查,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全面的铺开。
一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重要性对应试人员的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提取和加工。
在申论的考试中,提供给应试者一定的材料,一般是多个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对应试者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一方面考查了应试者的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并对其加工和提炼,获取内在是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组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阅读材料是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讨论,能够做到针砭时弊,很大程度的考查了应试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态度问题,是对应试人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便于选拔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掌握有效方法和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的相关性鉴于阅读材料理解在申论考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实现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和正确分析。
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果。
在阅读材料中,多个材料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的,虽然材料的形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侧重点都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对材料深度挖掘,发现其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炼和加工。
只有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够认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和深层次的把握。
在阅读材料的编写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加强材料之间的联系的:第一种是按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性质进行组合。
各个材料紧密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摘录具体的事件,形成并列关系;第二种是,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做到材料之间的环环相扣,因此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要加强对材料结构的分析,掌握重点。
在实际的申论考试中,很多应试者缺乏阅读材料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一方面对材料的把握不准确,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开阔,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低。
阅读申论材料
首先,考生在阅读申论材料时,要注重抓住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在阅读材料的
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筛选信息,抓住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理清材料的逻辑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只有理解了材料的主旨和要点,才能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避免偏题离谱。
其次,考生在阅读申论材料时,要善于分析材料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
要注
重抓住材料的论证思路和论据,理清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逻辑,分析材料的说理方式和论证手法。
只有深入分析材料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才能在写作时运用得当,灵活运用相应的论证手法,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再次,考生在阅读申论材料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笔记。
在阅读材料的过
程中,要有意识地做好笔记,适当标注关键信息和重要观点,归纳总结材料的要点和关键信息,提炼材料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只有做好笔记,才能在写作时有据可依,快速找到相关的论据和案例,提高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度。
最后,考生在阅读申论材料时,要注重积累背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要注重
积累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的敏感度,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背景知识,才能在写作时举一反三,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提高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有效地阅读申论材料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善于抓住材料的主
旨和要点,深入分析材料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做好笔记和归纳总结,积累背景知识,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考生能够重视阅读申论材料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申论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于注意事项,只要大家经历过较为正式的考试都能理解大致的,这个部分需要细心细致,技巧不是很多,只要大家能注意一些关键的信息,如考试时长来安排作答时间,以及不要触犯考场的禁忌即可。
(二)对于给定资料。
是需要大家进行好好训练和突破,毕竟我们的答案都是来自于这一个部分,但是很多考生面对的这一部分几千字的就就会觉得很吃力,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掌握阅读技巧,其实该部分的阅读最重要的是了解材料的大意,所以对于很多细微的东西其实并不需要我们过多花费精力,大家只要按照以下的步骤,就能够发现材料可以拆分,帮助大家进行材料梳理:1、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1)名词:多是地方或者个人,是段落的主体,常常也会是我们的作答对象。
(2)动词:明白这个段落的主人公做法。
(3)形容词:主要用来判断该主人公做的事情结果。
2、根据每个段落大意进行层次划分,常见的划分层次:(1)同一主体做的不同方面的事情(如村支书小刚在产业,生态,文化不同方面进行建设)(2)不同主体所做的同一类的事情(如ABC三个国家对于贸易的做法)(3)同一件事件的时间上的顺序(如某地政府对于一件紧急事件的处理流程)3、快速回顾同一则材料的段落大意,就能够大致明白材料的表达意思了。
(三)对于作答要求。
注意这应该是我们优先于给定资料的阅读的部分。
虽然答案都是从第二部分来,但是在没有作答要求的指引下,就像跑马拉松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一样,跑的再快再好也是无用功。
而阅读题干最主要就是要明白材料范围,作答对象只有这两个明白了,才能有选择的去抓住材料重点内容,而不是几千字的材料照单全收。
另外,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部分:1.就是蕴含在题干的中的暗线,也就是材料的主题,可根据题干的相通的部分进行推测。
或者直接从最后一道题目看出。
2.记住最后一道题主题。
虽然今年国京考没有像往常意义涉及申发论述的考察,但是其最后一道贯彻执行类的题目也是有主题,抓住这一主题就可以在做小题的时候就可以积累材料内的案例,帮助最后一道题的作答。
国考笔试大战在即,相信部分考生已经对申论进行了完备的复习,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会有一部分考生,现在依然处于迷茫状态,在申论考试作答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依据最新研发现,由于考生在申论作答中出现阅读不规范、归纳概括不到位、分析思路不清晰、对策的质量不高、议论文写作没有思路这五大问题,造成了申论得分不高的现象。
在此,我们就针对此五大问题来答疑解惑,为考生查缺补漏。
相信在最后几天时间,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文的突破技巧加强练习,在申论作答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轻松取得高分。
问题一: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
当前,考生普遍存在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的现象。
所谓阅读太“沉重”是指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时,同时兼顾阅读材料、把握逻辑关系、抓取作答要点、加工整理要点,考生一心多用,思维活动压力很大,最终导致这三项工作都没有做好。
反映在答卷上,就是考生总有要点遗漏的现象。
突破技巧:考生如果依然存在要点有遗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阅读不规范导致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阅读流程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首先,审题,抓取题目中的作答对象,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过程,阅读给定材料是为作答题目服务,材料当中包含全部的要点,没有问题意识的阅读时盲目、抓不住重点的。
第二,阅读给定材料时,思考所读内容与作答题目的关系,根据作答题目的对象勾划相关字句。
第三,读完一则材料,及时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写明该则材料的观点,一个自然段可能反映不出一个要点,但一则材料足够反映出一个或若干个要点,因此把握要点要以每一则材料为单位进行,对并列枚举要标记数字区分。
第四,读完全部给定材料,根据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列举的要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逻辑关系对看清整个材料的脉络以及题目作答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考试大纲做出的明确要求。
考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阅读给定材料,可以保证要点抓取不会出现遗漏。
问题二:归纳概括不到位,错把描述当概括
归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背后的道理,这背后的道理可能是操作层面的,可能是制度层面的,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可能是政府角度的,可能是企业角度的,可能是个人角
度的,只有归结到“道理”的层面才算归纳概括到位。
很多考生只是在描述,比如:为什么污染?很多考生的回答是企业排污。
这样的回答没有归结到企业的利益驱动的意识层面上来,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必然是不得分的。
突破技巧:归纳概括能力是考察考生的提炼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那么考生在作答申论时,必须区分出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括。
概括是一种归纳思维,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考生在加工整理过程中,脑子里要绷住一根弦:不能单纯把给定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
如果仅仅描述原因、影响、对策,这还远远达不到归纳概括的高度。
但有的材料意在说理,可能已经把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讲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才能直接专用原文中的字句。
问题三:答题思路不规范,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尤其以二、三小题最为明显
很多考生一意孤行,看到哪里写哪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答思路很混乱,答卷上总是“一团”文字,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清楚。
其实考生心里对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白的,只是表达不通顺。
这主要是考生答题缺乏思路所致,没有一个正常的逻辑顺序贯穿于整个答案当中。
作答混乱的后果是阅卷人没有耐心评判考生的最后结果,虽然要点都有,虽然归纳概括准确,但分数依然不高。
只有思路清晰,考生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阅卷人才能把答案看明白。
突破技巧:正确的思路无非是围绕把问题说清楚展开的。
只要是分析问题,那首先肯定是说出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最后谈相关的对策举措,这样才是完整的。
因此,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在提对策的问题中,不管是写宣传纲要还是内容要点,不能瞎拼乱凑,首先分析一下对策所要针对的大环境,也就是对策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一下对策的目的,再接着列举一下当前的一些问题,最后列举出相关对策,这就好像打靶的过程,只有先树立起靶子,把枪端正好方向,才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所以对策类问题的回答思路是“背景、目的、问题、对策”。
问题四:提出的对策质量不高,处理不好对策的细节
到现在,很多考生提出对策的能力依然很差,有以下几个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一、没有从政府立场出发。
针对治理污染问题,有考生提出意见:企业自觉安装治污设施。
这样的作答没有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标准的表述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安装治污设施,监管好企业的排污情况。
二、对策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当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不能信口开河,偷梁换柱。
有的考生在考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背景,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时脱离材料,对策很漂亮,但没有和给定材料相结合的地方。
三、对策不具备可行性。
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支持的对策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法律、人伦的基本要求,不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
比如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有的考生回答:建议合理分配全球的粮食,这样的对策就缺乏可行性。
有可行性的对策可以是:政策扶持,科技支持,生产安全,节约用粮。
四、对策不具备可操作性。
这是考生当前最普遍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能大概列举出几条对策,但是对策的内容却很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作答不深刻,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针对此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提出四大突破技巧:一、政府立场的处理。
如果要点指向了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主体,考生也要从政府立场出发,利用政府的引导、鼓励、支持、监管等手段提出对策。
二、针对性的处理。
对策一定是针对问题展开的,而问题一定是给定材料中所阐述的,因此保证对策的针对性就必须首先保证对策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样的对策针对性才强。
三、可行性的处理。
对策的可行性需要保证对策具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四个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对策如同空中楼阁。
四、可操作性的处理。
可操作性强的对策要做到具体,非常具有实践性。
这牵扯到考生的积累。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临考前看一看刚颁布的《十二五规划》,每一个大的对策后面都有详细的具体措施内容,考生可以作为补充资料进行梳理记忆。
相信考生处理好以上四个细节,对策的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问题五:议论文写作没有思路,总论点不突出
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感觉没有语言可写,其实这是没有写作思路的表现。
考生在考场上阅读写作都很浮躁,缺乏对给定材料反映问题的清晰认识,写作没有头绪,提笔就写,没有大纲作支撑。
结果导致总论点与材料主题脱节,分论点与总论点脱节,具体内容与分论点脱节,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支离破碎,表现在写作过程中就是语言匮乏,其本质依然是
思路问题。
考生拼凑这些零星的点,没有一个整体布局,最终导致思路断断续续,没有连贯性,所以耗时耗力去串联要点,表现于外的只能是语言力不从心。
突破技巧: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的稳定。
首先,抓住给定材料所揭示的本质问题,针对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写作前要确定一个总论点,总论点必须是立足于给定材料。
再次,梳理一个大纲,按照规范的思路,起承转合式、总分总式都可以,但没有提纲之前,不要动笔写议论文,否则一旦进入死胡同就会有转不出来的可能性。
最后,议论文写作时,注意把总论点清晰表达在标题、开头段、结尾段中,分论点之间要尽量保持对仗工整,结尾句要回扣段首句。
这样的议论文在考场上四平八稳,能保证议论文写作不吃亏。
总体而言,在备考冲刺的最后环节,考生一定要解决审题、阅读材料、提炼要点、书写答案的规范性问题。
这是考生在最后一周能够做到的,也是提高分数最快的。
很多考生申论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写作水平、思维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限所致,反而就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做法所致。
因此,考生一定要把这些规范性问题解决好。
最后,预祝我们各位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