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掌握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4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篇1许多专家都认为: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问题。
而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中,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这样可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
一、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
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
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数学的重要理论和解题工具。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数学教学和各个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愈来愈广泛,其体现形式愈来愈丰富多彩。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一节关于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孩子们对乘加运算的简便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并且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我设置了各种情境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些教学活动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方面,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
其次,课堂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生活中的情境理解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特别是对一些视觉化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但是我也要考虑到不是所有学生都善于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学习,因此还需要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和启发,以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本节课的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本节课中,有少数学生表现出比较被动的状态,对课堂教学缺乏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生动,或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
另外,我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最后,本节课的反思还让我意识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
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创设完情景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一些回答,没有预想到。
如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数鸡和兔的头或一只只放出来数从而知道鸡兔各有几只。
说明在情景创设上有漏洞,需进一步完善。
2、我在假设之后怎么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么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3、没有出示一个完整的表格,在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调整假设时的讲解上不直观,只有部分优生能理解。
4、由于时间练习量不多,最后一个练习题应有多种结果,也没有一一罗列。
今后教学中要紧凑课堂结构,要少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于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如今的数学课堂正逐步回归本真,切切实实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提高课堂实效作为落脚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的做好,做实。
下面我结合在以往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案例从课前的备课、教材的使用、情境的创设、过程的放手、课堂的提升等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前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认真备课后去上课,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只有认真备课了,才能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胸中有竹,方能画竹”。
无论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教学亦然。
如果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
我们在调研中觉察到有的老师觉得备课可有可无,对备课这一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1、教案写的特别简单,没有针对性。
2、上课和备课各行其是,互不关联,课堂教学无计划。
学生一节课没理解,就再上一节,学生还不理解,就再上一节。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的。
是的,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
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
可见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像今天吕晓燕老师执教的《认识角》,她不但能认真的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法上力求有所创新,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不但准确的确定了教学目标,而且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所以我们一点要重视备课,在“备教材”上下功夫,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还要对课堂的动态生成问题进行深思熟虑。
二、教材的使用1、尊重教材《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反思(精选1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反思篇1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本文由编辑整理。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
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李⽂红摘要】⼩学数学离不开计算,⽽在计算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叫做简便运算,简便运算是⼩学阶段需【摘要要掌握的⼀门基础课程,,它运⽤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使计算简便,使⼀个很复杂的式⼦变得很容易计算。
简便的计算常⽤的⽅法有: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为了让⼩学⽣快速灵活运⽤,掌握运算⽅法,提⾼学⽣计算能⼒。
本⽂针对⼩学数学的简便运算进⾏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简便运算;简便意识;策略【关键词在⼩学数学教材中,每⼀阶段教学中都会运⽤到简便运算,通俗地说,简便数学与⼈们的⽣活是息息相关的,简便计算在数学的题海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
灵活运⽤好简便运算,⼩学⽣会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对以后深层次的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简便运算,在我们教师眼⾥,真是太简单了,为什么到了学⽣那⾥就变得那么难。
有的学⽣你给他讲多少遍,当时会了,过后⼜不会了,⽽且⼏种简算⽅法容易混。
究其原因⼀、就是学⽣缺少简算意识。
简算意识指⾯对⼀道计算题,能从多⾓度展开联想来开始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法,获得运算结果的⼀种思维⽅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的简便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多数学⽣不能⾃觉的从简便计算的⾓度去思考、计算。
题⽬没有要求运⽤简便的计算⽅法来计算的话,⼤多数学⽣会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
在⼩学数学教学中,普遍注重简算技能的训练⽽忽视简算意识的培养。
所以就导致了试卷中没有明确指出这道题要简算,很多学⽣就不知道⽤简便算法计算。
学⽣的简算意识薄弱,简算能⼒也就⽇趋退化,简算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师们往往为了准确率,最后,也就⽆奈的说,你们不管怎么做,只要做对就⾏了。
⼆、运算定律不能灵活运⽤。
针对⼩学⽣数学教学简便运算的现状进⾏分析,发现学⽣对简便运算定律认识较为模糊、混淆不清;对运算的性质理解不深刻,在运⽤过程中不灵活;受思维的影响,对运算顺序尚未明确。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计算教学也存在着如下误区。
1、计算教学情境化。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3、口算练习去传统化。
重视口算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有些教师去掉这一优良传统,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导致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4、计算练习淡化。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面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应在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的同时,着力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计算教学形式非程式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
一、说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因此,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②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微笑着告诉学生:算完下面的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有了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同样的计算,学生做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大不一样。
2.巧设疑问,自主整理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
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
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
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三种解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领悟各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在交流探索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力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就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出错,原来是因为..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1简便计算题型1.同种运算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就是为了结合。
2.有乘有加(或有减)有相同数,要想乘法分配律,无相同数找倍数关系变相同数用乘法分配律。
(即,两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减混合运算,看清数字特点,用好减法的性质。
4.乘除混合运算用好除法的性质(即乘除法添、去括号规则)。
5.牢记见25想4,见125想8,见5想2等积能凑整的特殊数字,用好商不变规律。
6.无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性质,用好搬家规则。
2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思考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繁琐的计算问题,例如大数相加减、乘法口诀表等,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无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完成数学计算。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近似计算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得到一个近似的答案即可。
例如,在进行大数相加时,可以先估算出两个数的数量级,然后只保留最高位进行计算,最后再根据数量级将结果修正。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计算工具,如计算器和尺子等。
通过使用计算器,学生可以直接输入计算内容,得到准确的结果,避免了传统的手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同时,尺子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图形计算时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这些计算工具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计算兴趣。
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使计算过程更加有趣。
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表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记忆口诀表,从而提高他们对口诀表的熟练度。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图形化的工具,如折纸、拼图等,来进行数学计算的教学。
通过使用这些图形化的工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减少对抽象概念的困惑。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时,可以使用折纸工具来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运算的概念。
最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共同解决一道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彼此的计算能力。
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近似计算、计算工具、游戏化教学、图形化工具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加简便和有趣。
《连除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除式题简便计算方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羽毛球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打羽毛球,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直接列式。
师:谁能提一个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生会出来很多问题。
引导,不在额外添加数字信息。
生会提出一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请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两种做法,并说明每个式子的意义。
2.学生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在两个式子中间画上等号。
4.学生自己写出几个具备这样特点的式子。
5.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规律,看看是否能用最标准的数学语言总结。
6.将几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评价与交流。
总结出最好的。
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7.前面的定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学生尝试着把除法中的简便运算用字母表示出来。
a÷b÷c=a÷(b×c)。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在下列等式的○里填上运算符号16÷2÷4=16÷(2○4)180÷(3×6)=180○3○6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 81÷3÷3=81÷(3×3)2. 210÷(7×6)=210÷7×63. 1300÷25÷13=1300÷13÷25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000÷8÷125 630÷(63×5) 5600÷25÷56 6300÷70÷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的?《连除中的简便运算》学情分析1.认知特征: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在本周的教学中,我教授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课程。
通过这一课程,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然而,回顾这一周的教学活动,我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感觉自己的表述不够明确。
在开课之前,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学到哪些具体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简便计算。
这导致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所怀疑,他们对于学习这些定律的动力不够高。
下次我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目标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觉得自己安排不够合理。
我在第一堂课上简要介绍了几个基本的运算定律,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上详细讲解了每个定律的应用。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每个定律。
下次我应该将每个定律的介绍和应用安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内容。
另外,我也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际的练习。
虽然我在每堂课后布置了一些练习题,但是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自己的时间里面不能够得到足够的练习,难以掌握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简便计算的技巧。
下次我应该设立一些课堂练习的时间,并在学生完成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失误。
我主要使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来教授这门课程,而忽略了其他的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下次我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应该寻找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或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些运算定律。
总的来说,这一周的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改进教学目标的设定、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我相信下次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和有益。
2020年第34期教育教学6SCIENCE FANS 解决数学问题时,“简便运算”是很多学生思维上的“坎儿”。
尽管学生能理解之前学的定律,也会做题,但面对“综合运算”题目时,易出错,没有明白“简便运算”的意义。
如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清晰,易混淆运算定律,面对类型复杂、变式多样的运算题目时,找不到“简便运算”的解题思路,要么解题速度慢,要么解题正确率低,暴露出种种问题。
事实上,“简便运算”是对学生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其运用在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学生生活,将“简便运算”精细化呈现,让学生理解“简便运算”的意义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算能力。
1 强调“简便运算”意识,明晰解题思维“简便运算”是数学运算题的一种解法或思路,也是小学数学的“重头戏”,考查学生对数学运算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面对“简便运算”问题,教师常规的讲法多限于对某一题型的讲解,没有向学生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一道数学题的不同解法中,哪种最简便?或者说,哪种最快捷、准确?一道数学题的算法常常具有多样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比不同解法,选择简便的算法,让学生切实理解“简便运算”的内涵、价值和特点。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思考一道题的不同解法。
其中常规解法是什么;简便解法是什么;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树立“简便运算”解题意识[1]。
如题:一件上衣135元,一条裤子65元,买30套该衣服需要多少元钱?解析该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便运算”思维,综合思考选择何种解法更简便。
通常,分析该题题意,发现上衣有价格,裤子有价格,套数有数量,常规的解法是135×30+65×30=6000(元),即分别计算各个乘积,最后得到的和就是需要的钱。
这种解法是正确的,但如果要用简便算法应该怎么思考,如何计算?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一套衣服包含什么,很显然,“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套衣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项花兰【摘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简便计算意识为教学核心,运用教学背景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数学教学,使学生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以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数学计算.【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7(008)013【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方法;问题;对策【作者】项花兰【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乡五里中心小学,安徽宿松 24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数学计算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问题的猜测、解决、验证,从而形成算法,然后再将这一算法进行真正推广。
小学计算教学包括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内容,不管是教学的概念形成,还是获取教学结论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
因此,小学计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手段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中。
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比如:当下计算机与计算器的普及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去调整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小学计算教学也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
新课程下的小学计算教学中,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是情境的引入、计算算法探索、计算算法的优化以及计算算法练习的形成技能。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算法的优化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算法优化简化在我国小学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会在学生体验基础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进行比较,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导致算法优化中各种算法的比较过于简单。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算法优化的相关体验,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算法,这样的算法不仅包含着数学方面的知识点,也包含着学生对数学未知领域的追求。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是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总复习118页的内容一、教学目标(一)课标分析新课标在4—6年级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计算,并体会各种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计算方法进行梳通整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其应用意识。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分析每一种计算策略的思路和应用性,体会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选择计算方法,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估算、口算、笔算和计算器算等计算方法并能将其正确应用。
在本次复习巩固各种计算方法时,应更多关注学生思考“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计算方法”这一问题的过程。
在学生中, 80%的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学习的比较扎实,计算能力较强,所以这部分同学能够比较顺利地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地分析每一种计算策略的思路和应用性,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而等15%的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计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另有5%的学生在此部分知识上存在较大的遗漏和缺憾。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本着因学定教的原则,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组织方式为分类复式教学。
(四)课时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差异,这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能熟练应用第一、二学段所学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
做对的学生达到100%。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问题情境,能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达到此目标的学生在95%以上,这个目标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体验有序思考的价值,通过小组合作,明确用计算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发展应用意识。
这一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资源重组在教材中,这部分是总复习的内容,教材以王老师买字典这一道数学题为载体,而这道数学题取材于生活。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便计算,是指在计算中学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计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
它是“数的运算”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苏教版教材中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
由于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内容,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而且它能化繁为简,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颇有浓厚。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便计算的类型繁多,时常导致学生头脑昏花,张冠李戴,错误连连。
是否应该简便,到底怎么简便,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坚持口算训练
笔者认为,口算是简便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口算比较好的学生,他对简便计算的掌握也比较好。
例如,35+45+55,口算好的学生都先算“45+55”,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从左到右计算;又如,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简便计算题:25×28.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通过笔算,口算比较好的学生都会想到25×4=100,所以他们都会使用25×4×7进行简便计算。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首先每天都要坚持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都需要3~5分钟进行10道题口算训练,训练时尽量不动笔,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进行出题口算训练,让学生对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一看就知。
口算训练做得多了,口算能力提高了,反应也就快了,这样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
二、熟练掌握运算律以及一些性质和规律
运算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是简便计算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必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以及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
在运用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这些运算律以及性质和规律。
这样在简便计算当中才能应用自如。
三、将简算题分类理解
简便计算习题类型繁多。
从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常见的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
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在加法算式当中运用交换加数位置或两数结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41+56+59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59+56100+59=159;又如,36+28+7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36+(28+72)=36+100=136.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3.5+2.9+6.5+7.1=(3.5+6.5)+(2.9+7.1)=10+10=20。
这些要求教师要教学生善于观察题目,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形成凑整意识。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
在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前,教师要教学生识记5×2=10,25×4=100,25×8=200,125×8=1000这些算式。
因为这些算式常常出现在乘法四则混合运算中,而且它们都能相乘的整十、整百或整千。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常常出现在简便计算习题当中。
例如,4×23×2.5这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2.5×23=10×23=230;又如,41×8×125这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8×125)=41×1000=41000
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25×4×8×125=(25×4)×(8×125)=100000.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注意观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这种题型又可以分为几类。
四年级常见25×(100+4),55×102,46×99,12×46+12×54,99×25+25等题型;五年级常见0.45×7.5+0.45×6.5,3.12+3.12×99等题型;六年级常见× + × ,36×(+ - )等题型。
这些题型较多,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要善于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才能灵活运用。
(4)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
后面两个数之和的计算。
即:256-63-37=256-(63+37)=256-100=156.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238-(138+50)。
(5)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之积的计算。
即:300÷25÷4=300÷(25×4)=300÷100=3,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480÷(48÷2)。
(6)运用拆数移补转化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365+206=365+200+6=
565+6=571;428+99=428+100-1=528-1=527;25×32×125=(25×4)×(8×125)=100000 各类简便计算题型区分好了,学生对简便计算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将硬算化为巧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体验计算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灵活巧用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错题分析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将“错误”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错例,及时地方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
”只有这样变“废”为“宝”,对错题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典型错例如下:
(一)对运算律的掌握不好或特殊简便运算使用不当:①25×(4+8)=25×4+8;
②25×99=25×100+1;③932+298=900+32+298。
(二)对简便题型辨别不清。
①80÷4+80÷6=80÷(4+8)=80÷10=8②22+78×5=(22+78)×5=100×5=500;③2÷ - ÷2=1-1=0
五、精心设计简便计算习题
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简便计算习题,经常让学生训练,加深对简便计算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减少厌烦情绪,增强学习兴趣,使简便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
然而在教学中,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大力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这样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