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4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二单元
识字1《场景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课时:新授课 2课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海鸥、海边、船、牧场、稻田、小溪的照片。
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屏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识知字形。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书写生字。
3、通过查工具书。找生字解释,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学生用生字造句。
4、通过用词语说话或词语搭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整体上对量词有一个总印象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质疑,先小嘴间讨论,解决,不懂的再全班交流。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你以前学过那些量词?学生交流。
2、师生共议小结。
3、出示课件中量词“只、片、艘、条、座、缕、顶、块、方、道、孔、丛、所、面、把、群、阵”
4、学生朗读量词,并照样子说一说。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选择给课文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中的一节配上插图。
2、选用所说的数量词和事物写一句话。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学完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2《树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读、说、背等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各种树木,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法:引导、以读促悟、情境学习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2、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3、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4、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5、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6、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7、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名读树之歌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5、课后理解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2、“梧桐树叶像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的()?“松柏四季披绿装”,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3《拍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