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华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850.00 KB
- 文档页数:18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含反思全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在遵循《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的。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巩固,又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还有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分别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几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代数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立体几何、概率初步、综合与应用。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基础扎实,有的学生则存在明显的知识漏洞。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解题步骤。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第一章:平面图形1.1 平面图形的认识1.2 线段的性质1.3 角的概念1.4 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二章:几何变换2.1 轴对称变换2.2 平移变换2.3 旋转变换3. 第三章:三角形3.1 三角形的性质3.2 三角形的分类3.3 三角形的内角和3.4 三角形的外角4. 第四章:解一元一次方程4.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5. 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概念5.2 不等式的性质5.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线段、角的概念,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几何变换的原理,包括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3.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内角和外角的概念,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步骤,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5.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以及解不等式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和计算。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重点: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 几何变换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几何变换的原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2.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一元一次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2.基础讲授与解题演示;3.课堂练习;4.开放性问题探究;5.分享讨论。
四、教学过程1.课前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和解法,并搜集一些实际问题。
2.基础讲授与解题演示(30分钟)2.1.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包括符号的意义、如何化简等,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进行计算。
2.2.解题方法教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方法,包括两种基本方法,其中一种是代入法,即逐一检验每一个组合是否符合不等式;另一种是加减消元法,即通过等式变形,消去一个变量,从而将问题化简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3.解题演示教师以一些简单的例子为基础,进行解题演示。
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50,两数之差是10。
请问两个数各是多少?此例子可以使用加减消元法进行求解。
3.课堂练习(30分钟)学生独自或小组内互相交流,进行练习题的解题训练,教师过程中应该予以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
4.开放性问题探究(4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50块钱,小明的钱比小红多,且二者钱数均为整数,请问小明有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在组内讨论,进行讲解和分享。
5.分享讨论(10分钟)在的分享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成功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讲解和思考分析,比如设计一张卡片,收益最大的一个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实现等等。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准备好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家长(签名): 组长(签名): 教师评价: 第 1 页第5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题》导学案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会列不等式解应用题能力目标:1、对比的学习方法;2、会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8223-<+x x x x 4923+≥- 0)7(319≤+-x )1(5)32(2+<+x x31222+≥+x x1213<--m m列方程解应用题(部分与整体问题)1 .一个工程队规定要在6天内完成300方土的工程,第一天完成了60方土,现在要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完成,则以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完成多少方土?分析:相等关系是:解:设以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完成x方土,依题意得:答:2、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减2分,小明的成绩为60分,那么他做对了几题?分析:相等关系:解:设小明做对了x题,依题意得:答:通过对比,熟悉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部分与整体问题)1 .一个工程队规定要在6天内完成300方土的工程,第一天完成了60方土,现在要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两天完成,则以后平均每天至少要比原计划多完成多少方土?分析:不等关系是:解:设以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完成x方土,依题意得:答:2、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减2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做对几题?分析:不等关系:解:设小明至少做对了x题,依题意得:答:分析:“整体”指的是工程中的方士,部分指的是“第一天完成的”与“其余天完成的”。
分析:“整体”指的是小明的成绩分,部分指的是“做对的得分”与“做错的得分”。
家长(签名):组长(签名):教师评价:第 2 页3、一部电梯最大负荷为1000公斤,电梯内已装有货物800公斤,问电梯还可以装多少公斤?分析:相等关系:4、已知每支笔3元,每个笔记本2元。
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1.1 有理数的乘方1.2 幂的运算法则1.3 应用题举例2.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方程的概念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3 应用题举例3.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3.2 不等式的解法3.3 不等式组及其解法3.4 应用题举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和幂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3. 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方、幂运算、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一元一次方程: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方程。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各类题型的解法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
(2)解方程题: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不等式题: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探讨有理数乘方与幂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研究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方程的概念和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进行求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的定义,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进行求解。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联系。
2.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联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典型案例和实际问题。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和练习解方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速度和时间问题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稿一、课程评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堂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展开。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并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
本评课稿将对该课程的设计、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联系。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不等式组的概念与方程组的区别和联系;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的思维方法; -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
3. 教学内容和流程3.1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联系。
3.2 教学流程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对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
3. 解题方法介绍: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
4. 练习:提供一些实例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6. 总结归纳: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1. 教学手段本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 板书:用于展示概念和示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和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选择题(共8小题)1.某班组织20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8个座位,另一种车每辆有4个座位,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租车方案共有()种.A. 2 B.3 C.4 D.52.在芦山地震抢险时,太平镇部分村庄需8组战士步行运送物资,要求每组分配的人数相同,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分配1人,则总数会超过100人;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分配1人,则总数不够90人,那么预定每组分配的人数是()A.10人B.11人C12人D.13人3.某校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吴江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如果分给每位儿童4盒牛奶,那么剩下28盒牛奶;如果分给每位儿童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儿童分不到5盒,但至少能有2盒.则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最少有()A.28人B.29人C.30人D.31人4.某校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分给每位老人4盒牛奶,那么剩下28盒牛奶;如果分给每位老人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分得的牛奶不足4盒,但至少1盒.则这个敬老院的老人最少有()A.29人B.30人C.31人D.32人5.5个学生平均体重为,其中每一个学生的体重都不少于65kg,而且任意两个学生的体重相差都不少于2. 5kg,则这5个学生中体重最重的一个可以达到下列四个量中的()A.86 kg B.96 kg C.101 kg D.116 kg6.把一些笔记本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则共有学生()A.4人B.5人C.6人D.5人或6人7.如图,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为1克,则物体M的质量m(克)的取值X围是()A.B.B.C.D.8.一宾馆有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三种客房供游客租住,某旅行团20人准备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7间,如果每个房间都住满,租房方案有()A.4种B.3种C.2种D.1种二.填空题(共6小题)9.按下面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满足条件所有x的值是_________ .10.某商品的售价是528元,商家出售一件这样的商品可获利润是进价的10%~20%.设进价为x元,则x 的取值X围是_________ .11.把一些笔记本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则共有学生_________ 人.12.某班级从文化用品市场购买了签字笔和圆珠笔共15支,所付金额大于26元,但小于27元.已知签字笔每支2元,圆珠笔每支1.5元,则其中签字笔购买了_________ 支.13.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a﹣3,且这边上的高为6,面积不大于30,则a的X围是_________ .14.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件,则剩余3件;若前面每人分5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则小朋友的人数为_________ 人.三.解答题(共8小题)15.某汽车专卖店销售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周售出1辆A型车和3辆B型车,销售额为96万元;本周已售出2辆A型车和1辆B型车,销售额为62万元.(1)求每辆A型车和B型车的售价各为多少元.(2)甲公司拟向该店购买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共6辆,购车费不少于130万元,且不超过140万元.则有哪几种购车方案?16.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甲乙进价(元/件)15 35售价(元/件)20 45(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2)若商店计划投入资金少于4300元,且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获利多于1260元,请问有哪几种购货方案?并直接写出其中获利最大的购货方案.17.某班级到毕业时共结余经费1350元,班委会决定拿出不少于285元但不超过300元的资金布置毕业晚会会场,其余资金用于在毕业晚会上给43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纪念品,纪念品为文化衫或相册.已知每件文化衫比每本相册贵6元,用202元恰好可以买到3件文化衫和5本相册.(1)求每件文化衫和每本相册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2)有几种购买文化衫和相册的方案?哪种方案用于布置毕业晚会会场的资金更充足?18.某学校团委选派“志愿者”到各个街道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知识宣传,若每个街道安排4人,还剩78人,若每个街道安排8人,最后一个街道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这个学校共选派志愿者多少人?共有多少条街道?19.某商店欲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已知购进的甲商品的单价是乙商品的一半,进3件甲商品和1件乙商品恰好用200元,该商店决定用不少于6710元且不超过6810元购进这两种商品共100件.(1)求购进的这两种商品的单价.(2)该商店有哪几种进货方案?20.某商场计划用66万元,购进210台冰箱和150、台彩电,若彩电的每台进价比冰箱的每台进价少400元.(1)求冰箱、彩电的每台进价?(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商场决定用不超过90 000元的资金采购冰箱、彩电共50台,且冰箱的数量不少于彩电数量的,该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式?21.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22为支援某某某某地震灾区,某市民政局组织募捐了240吨救灾物资,现准备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将这批救灾物资一次性全部运往灾区,它们的载货量和租金如下表:甲种货车乙种货车载货量(吨/辆)45 30租金(元/辆)400 300如果计划租用6辆货车,且租车的总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钱的租车方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某班组织20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8个座位,另一种车每辆有4个座位,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租车方案共有()种.A. 2 B.3 C.4 D.5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设租用每辆8个座位的车x辆,每辆有4个座位的车y辆,根据车座位数等于学生的人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x、y都是正整数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租用每辆8个座位的车x辆,每辆有4个座位的车y辆,根据题意得,8x+4y=20,整理得,2x+y=5,∵x、y都是正整数,∴x=1时,y=3,x=2时,y=1,x=3时,y=﹣1(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共有2种租车方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车辆数是正整数.2.在芦山地震抢险时,太平镇部分村庄需8组战士步行运送物资,要求每组分配的人数相同,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分配1人,则总数会超过100人;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分配1人,则总数不够90人,那么预定每组分配的人数是()A.10人B.11人C.12人D.13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先设预定每组分配x人,根据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分配1人,则总数会超过100人;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分配1人,则总数不够90人,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后,取整数解即可.解答:解:设预定每组分配x人,根据题意得:,解得:11<x<12,∵x为整数,∴x=1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关键语句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分配1人,则总数会超过100人;若按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分配1人,则总数不够90人列出不等式组.3.某校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吴江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如果分给每位儿童4盒牛奶,那么剩下28盒牛奶;如果分给每位儿童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儿童分不到5盒,但至少能有2盒.则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最少有()A.28人B.29人C.30人D.31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设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有x人,则有牛奶(4x+28)盒,根据关键语句“如果分给每位儿童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儿童分得的牛奶不足5盒,但至少2盒”可得不等式组,解出不等式组后再找出符合条件的整数.解答:解:设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有x人,则有牛奶(4x+28)盒,依题意得:,解得:28<x≤31,∵x为整数,∴x最少为29,即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最少有29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列出不等式组,难度一般.4.某校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分给每位老人4盒牛奶,那么剩下28盒牛奶;如果分给每位老人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分得的牛奶不足4盒,但至少1盒.则这个敬老院的老人最少有()A.29人B.30人C.31人D.32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首先设这个敬老院的老人有x人,则有牛奶(4x+28)盒,根据关键语句“如果分给每位老人5盒牛奶,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分得的牛奶不足4盒,但至少1盒”可得不等式组,解出不等式组后再找出符合条件的整数.解答:解:设这个敬老院的老人有x人,依题意得:,解得:29<x≤32,∵x为整数,∴x可取值30,31,32,∴x最少为3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列出不等式组.5.5个学生平均体重为,其中每一个学生的体重都不少于65kg,而且任意两个学生的体重相差都不少于,则这5个学生中体重最重的一个可以达到下列四个量中的()A.86 kg B.96 kg C.101 kg D.116 kg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第一个学生的体重最小为65kg,再分别表示出第二个到第四个的体重的最小值,然后求出五个学生的总体重,即可得出体重最重的一个的最大值.解答:解:设第一个学生体重为65kg,则第二个就为,第三个就为70kg,第四个就为,又因为5个学生平均体重为,所以五个学生的总体重为75.2×5=376kg,所以第五个学生的体重是:376﹣(65+67.5+70+72.5)=101(kg);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求出前四个学生的体重的最小值,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6.把一些笔记本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则共有学生()A.4人B.5人C.6人D.5人或6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得出3x+8≥5(x﹣1),且5(x﹣1)+3>3x+8,分别求出即可.解答:解:假设共有学生x人,根据题意得出:5(x﹣1)+3>3x+8≥5(x﹣1),解得:5<x≤6.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组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出不等关系得出不等式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如图,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为1克,则物体M的质量m(克)的取值X围是()A.B.B.C.D.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从天平上可看出M比2克重,比3克轻,根据题意写出不等式组,然后在数轴上画出来.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m<3.在数轴上应该C的图表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关键是根据天平写出m 的取值X围,然后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画出数轴.8.一宾馆有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三种客房供游客租住,某旅行团20人准备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7间,如果每个房间都住满,租房方案有()A.4种B.3种C.2种D.1种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方案型.分析:关键描述语:某旅行团20人准备同时租用这三种客房共7间,每个房间都住满,可先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所求未知量的X围,从而确定租房方案.解答:解:设租二人间x间,租三人间y间,则四人间客房7﹣x﹣y.依题意得:,解得:x>1.∵2x+y=8,y>0,7﹣x﹣y>0,∴x=2,y=4,7﹣x﹣y=1;x=3,y=2,7﹣x﹣y=2.故有2种租房方案.故选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二.填空题(共6小题)9按下面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满足条件所有x的值是131或26或5或.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图表型.分析:利用逆向思维来做,分析第一个数就是直接输出656,可得方程5x+1=656,解方程即可求得第一个数,再求得输出为这个数的第二个数,以此类推即可求得所有答案.解答:解:我们用逆向思维来做:第一个数就是直接输出其结果的:5x+1=656,解得:x=131;第二个数是(5x+1)×5+1=656,解得:x=26;同理:可求出第三个数是5;第四个数是,∴满足条件所有x的值是131或26或5或.故答案为:131或26或5或.点评:此题考查了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注意理解题意与逆向思维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某商品的售价是528元,商家出售一件这样的商品可获利润是进价的10%~20%.设进价为x元,则x 的取值X围是440≤x≤480.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售价=进价×(1+利润率),可得:进价=,商品可获利润(10%~20%),即售价至少是进价(1+10%)倍,最多是进价的1+20%倍,据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这种商品的进价为x元,则得到不等式:≤x≤,解得440≤x≤480.则x的取值X围是440≤x≤480.故答案为:440≤x≤480.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注意弄清售价、进价、利润率之间的关系.11.把一些笔记本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则共有学生 6 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首先设共有学生x人,则书有(3x+8)本,由关键语句“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可得不等式0≤(3x+8)﹣5(x﹣1)<3,解不等式,取整数解即可.解答:解:设共有学生x人,则书有(3x+8)本,由题意得:0≤(3x+8)﹣5(x﹣1)<3,解得:5<x≤6,∵x为正整数,∴x=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关键是弄懂题意,表示出书的数量,再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列出不等式.12.某班级从文化用品市场购买了签字笔和圆珠笔共15支,所付金额大于26元,但小于27元.已知签字笔每支2元,圆珠笔每支1.5元,则其中签字笔购买了8 支.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所付金额大于26元,但小于27元”作为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求其整数解即可求解.解答:解:设签字笔购买了x支,则圆珠笔购买了15﹣x支,根据题意得解不等式组得7<x<9∵x是整数∴x=8.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13.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a﹣3,且这边上的高为6,面积不大于30,则a的X围是0.6<a≤2.6.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为边长与该边长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依此列出不等式从而求解.解答:解:由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列出不等式×6(5a﹣3)≤30,解得a≤2.6.∵5a﹣3>0,∴a>0.6,∴a的X围是0.6<a≤2.6.故答案为:0.6<a≤2.6.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4.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件,则剩余3件;若前面每人分5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则小朋友的人数为 3 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人,则玩具数为(3x+3),根据若前面每人分5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可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解答:解: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人.,解得:2.5<x<4,故x=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题意能力,关键是找到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这个不等量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三.解答题(共8小题)15.某汽车专卖店销售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周售出1辆A型车和3辆B型车,销售额为96万元;本周已售出2辆A型车和1辆B型车,销售额为62万元.(1)求每辆A型车和B型车的售价各为多少元.(2)甲公司拟向该店购买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共6辆,购车费不少于130万元,且不超过140万元.则有哪几种购车方案?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每辆A型车和B型车的售价分别是x万元、y万元.则等量关系为:1辆A型车和3辆B型车,销售额为96万元,2辆A型车和1辆B型车,销售额为62万元;(2)设购买A型车a辆,则购买B型车(6﹣a)辆,则根据“购买A,B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共6辆,购车费不少于130万元,且不超过140万元”得到不等式组.解答:解:(1)每辆A型车和B型车的售价分别是x万元、y万元.则,解得.答:每辆A型车的售价为18万元,每辆B型车的售价为26万元;(2)设购买A型车a辆,则购买B型车(6﹣a)辆,则依题意得,解得2≤a≤3.∵a是正整数,∴a=2或a=3.∴共有两种方案:方案一:购买2辆A型车和4辆B型车;方案二:购买3辆A型车和3辆B型车.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16.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甲乙进价(元/件)15 35售价(元/件)20 45(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2)若商店计划投入资金少于4300元,且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获利多于1260元,请问有哪几种购货方案?并直接写出其中获利最大的购货方案.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方案型;图表型.分析:(1)等量关系为:甲件数+乙件数=160;甲总利润+乙总利润=1100.(2)设出所需未知数,甲进价×甲数量+乙进价×乙数量<4300;甲总利润+乙总利润>1260.解答:解:(1)设甲种商品应购进x件,乙种商品应购进y件.根据题意得:.(1分)解得:.(2分)答:甲种商品购进100件,乙种商品购进60件.(1分)(2)设甲种商品购进a件,则乙种商品购进(160﹣a)件.根据题意得.(2分)解不等式组,得65<a<68.(2分)∵a为非负整数,∴a取66,67.∴160﹣a相应取94,93.(1分)方案一:甲种商品购进66件,乙种商品购进94件.方案二:甲种商品购进67件,乙种商品购进93件.答:有两种购货方案,其中获利最大的是方案一.(1分)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量的等量关系及符合题意的不等关系式组:甲件数+乙件数=160;甲总利润+乙总利润=1100.甲进价×甲数量+乙进价×乙数量<4300;甲总利润+乙总利润>1260.17.某班级到毕业时共结余经费1350元,班委会决定拿出不少于285元但不超过300元的资金布置毕业晚会会场,其余资金用于在毕业晚会上给43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纪念品,纪念品为文化衫或相册.已知每件文化衫比每本相册贵6元,用202元恰好可以买到3件文化衫和5本相册.(1)求每件文化衫和每本相册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2)有几种购买文化衫和相册的方案?哪种方案用于布置毕业晚会会场的资金更充足?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通过理解题意可知本题存在两个等量关系,即每件文化衫比每本相册贵6元,用202元恰好可以买到2件文件衫和5本相册.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组.(2)本题存在两个不等量关系,即设购买文化衫a件,购买相册(43﹣a)本,则1050≤29a+23(43﹣a)≤1065,根据a为正整数,解出不等式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设每件文化衫和每本相册的价格分别为x元和y元,则,解得:.答:每件文化衫和每本相册的价格分别为29元和23元.(2)设购买文化衫a件,购买相册(43﹣a)本,且某班级到毕业时共结余经费1350元,班委会决定拿出不少于285元但不超过300元的资金布置毕业晚会会场,则:1050≤29a+23(43﹣a)≤1065,解得≤a≤,因为t为正整数,所以a=11,12,即有2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购买文化衫11件,相册32本;第二种方案:购买文化衫12件,相册31本;因为文化衫比相册贵,所以第一种方案布置毕业晚会会场的资金更充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利用不等式解决,另外要注意,同实际相联系的题目,需考虑字母的实际意义,从而确定具体的取值.再进行比较即可知道方案用于布置毕业晚会会场的资金更充足.18某学校团委选派“志愿者”到各个街道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知识宣传,若每个街道安排4人,还剩78人,若每个街道安排8人,最后一个街道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这个学校共选派志愿者多少人?共有多少条街道?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设该社区共有x个街道,则总人数=街道数×每个街道安排的人数+剩余的人数,即总人数=4x+78;若每个街道安排8个时,则最后一个街道安排的人数=总人数﹣前几个街道安排的人数,即最后一个街道安排的人数=4x+78﹣8(x﹣1);又知最后一个街道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则可得不等式4≤4x+78﹣8(x﹣1)<8;解得x的取值X围,再确定x的值,最后求得总人数.解答:解:设该社区共有x个街道.根据题意得4≤4x+78﹣8(x﹣1)<8,解得<x≤,因为x是整数,所以x等于20总人数=4x+78=158.答:这个学校共选派发放传单学生有158人.共有20个街道.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注意本题的不等关系为“最后一个街道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19某商店欲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已知购进的甲商品的单价是乙商品的一半,进3件甲商品和1件乙商品恰好用200元,该商店决定用不少于6710元且不超过6810元购进这两种商品共100件.(1)求购进的这两种商品的单价.(2)该商店有哪几种进货方案?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1)设甲商品的进价为x元,则乙商品的进价为2x元,根据进3件甲商品和1件乙商品恰好用200元,可得方程求解即可;(2)设购进甲种商品m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m)件,根据不少于6710元且不超过6810元购进这两种商品100件的货款建立不等式,求出其值就可以得出进货方案.解答:解:(1)设甲商品的进价为x元,则乙商品的进价为2x元,依题意有3x+2x=200,解得x=40,2x=2×40=80.故购进甲商品的单价是40元,购进乙商品的单价是80元.(2)设购进甲种商品m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m)件,由题意,得,解得:29≤m≤32,∵m为整数,∴m=30,31,32,故有三种进货方案:方案1:甲种商品30件,乙商品70件;方案2:甲种商品31件,乙商品69件;方案3:甲种商品32件,乙商品68件.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方案设计的运用.20.某商场计划用66万元,购进210台冰箱和150、台彩电,若彩电的每台进价比冰箱的每台进价少400元.(1)求冰箱、彩电的每台进价?(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商场决定用不超过90 000元的资金采购冰箱、彩电共50台,且冰箱的数量不少于彩电数量的,该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式?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冰箱的进价是每台x元,则购进彩电的进价是每台(x﹣400)元.等量关系:两种商品的总价是66万元;(2)设购买冰箱y台,则购买洗衣机(50﹣y)台,根据总费用不超过90 000元和冰箱的数量不少于彩电数量的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1)设冰箱的进价是每台x元,则购进彩电的进价是每台(x﹣400)元.依题意得210x+150(x﹣400)=6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