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整合的角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各种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技术的优势,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和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结合我校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化学教学进行整合。
第一,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信息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形成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被降解、消失,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硫酸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教材以接触法制硫酸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生产流程、典型设备等,第一次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化工生产知识,使学生学习化学理论跟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调整,使不同的学生能学习不同的化学课程模块。
各模块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种变化也要求老师们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必学改变。
关键字:新课程有效教学教法教学模式新课标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9T03:34:20.11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期作者:黄成英[导读] 有效性是指教师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黄成英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摘要:有效性是指教师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能学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合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能。
为了顺应新课程发展需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自主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有效研究引言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关产物层出不穷,为传统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智能化是推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趋势。
特别是在“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互联网+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加快推进化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设,有效构建具备信息化、智慧化等特征的智慧课堂,是突破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困境与瓶颈,助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快速形成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化学课堂以教师主动地教与学生被动地学为主,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是粉笔、黑板,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很难灵活地掌握化学知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化学课堂教学。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让学生能通过实践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和化学思维,通过探究性实验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实验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用于实验教学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条件设定等。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如实验模拟软件、虚拟实验平台等,对实验进行模拟和设计。
通过这些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数据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用于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如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软件,教师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展示、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将实验数据图表化、数字化,使学生能更直观、清晰地认识实验数据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三、实验室安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如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培训平台等,对实验室安全进行监控和管理。
通过这些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对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设计和开发适合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长武县中学计斌长【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将高端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为方便高效的学习环境,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的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高中化学课程,而且能够显著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就十分显著。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声、光、影、动画和视频等方式,能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以更为直观、感性、生动、逼真的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
它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调为生动,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得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陌生的概念和理论变得更加容易。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受到约束,学生的学习更为方便灵活。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灵活应用应用信息技术得到师生广泛喜爱。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优化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能够真正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化学教师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声、光、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引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胶体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场景,清晨阳光穿过树林的美好画面。
这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沁人心脾的画面的本质原因。
学生对这熟悉的场景兴趣浓厚,进而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
高中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化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高中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中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实践方法,旨在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反应机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的引入还能够提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实验设计的自由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整合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化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实践经验。
1.3 意义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而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现代化、科技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高中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进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对于信息化学习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教师们开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建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希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还能够拓展化学教学的边界,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
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及其效果,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具体介绍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一、引言1、虚拟实验室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具象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资料、图表数据等,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多样性和效果。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学习资料。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查阅关于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动态、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信息,增强自己的化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网络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如在线交流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等,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范围。
4、智能化学实验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学实验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等方式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减少学生的操作风险,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智能化学实验设备还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5、电子化学教材电子化学教材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化学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超链接、互动等形式呈现化学知识,使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子化学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模拟实验、学习游戏、在线测试等,丰富化学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化学教材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更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趋势。
三、案例分析某高中化学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在实验课程中使用了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实验。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深化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摘要】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本文就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48-01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信息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将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高中化学教师要面临的长久的问题。
整合,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加工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化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化学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化学教学改革。
其宗旨是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整合过的教学能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和效果,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对各种抽象的知识或很少见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讲授新课前播放相应的资料,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感觉经验,让学生产生兴趣,或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展示实验的标准操作步骤及仪器争取使用的资料,供学生借鉴。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有效融合的策略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化学教学内容1. 制作多媒体课件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口述和黑板书写,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并且很难将化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地呈现出来。
而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则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化学知识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出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开展化学模拟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高中化学实验往往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而且很多实验由于安全性等原因无法进行。
但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化学模拟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增加他们的实验经验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拓展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化学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相关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等,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引入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1. 开设在线化学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开设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那些在学校学习之外有浓厚兴趣或者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化学现象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穿上VR眼镜,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化学现象的神奇与美妙,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利用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三、构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互动平台1.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教学互动学生们对社交媒体十分熟悉,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社交平台,让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化学学习的互动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的改变。
作为一门科学,化学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实现更加生动、互动和有效的教学。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设计出一套创新的教学方案。
整合目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和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1. 创设虚拟实验室利用在线模拟实验平台,设计一系列的虚拟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平板电脑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没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2. 使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演示文稿、视频、动画等,呈现化学知识和实验过程。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生动地展示抽象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入实时互动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或社交媒体,设置学生讨论区或在线问答环节。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共享研究经验和答疑解惑。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反馈。
4. 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化学软件、在线课程平台等教学辅助工具,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研究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路径和内容,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
5. 教学评估与反馈利用在线测评工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在线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研究困难,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结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的整合,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设虚拟实验室、使用多媒体资源、引入实时互动、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措施,可以营造更加灵活、生动和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整合的角度
作者:何西玲龚颖潮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微观表征;原理表征;方法表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07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优化作用与日俱增。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少整合过程的优化设计,反而在教学中形成一些负面的影响,造成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
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就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设计整合的角度不合理。
明确整合的途径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出几个主要的整合角度,并进行实证。
一、化学概念或现象的微观表征
微观表征是理解化学知识本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易形成思维障碍的关键之处。
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形象直观地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有助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补,调控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成为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力手段。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通过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来说明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如果仅仅利用这一张静止的图片辅助,就需要做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费力。
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化学中较多地学过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建立了初步的化学反应微粒观,又刚刚学习过离子反应,对溶液中离子的相互反应印象深刻,可从金属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入手,先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首先认清该反应的本质是镁原子和氢离子的反应,其次通过观看镁原子和氢离子在溶液中反应得失电子的flash动画演示,形成对金属镁逐渐溶解是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镁离子的过程的理解,进而认识氢气则是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再两两结合形成的过程。
通过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元素的化合价,结合以上得失电子的模拟过程,学生就能顺利地发现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的关系,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
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建立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联。
又如,对有机物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理解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空间构型的学习常借助于静态的模型,比较耗时。
如果采用学生动手搭建模型与多媒体动画同步整合的方式进行,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四章中,学生理解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对概念是教学难点,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无止境地搭建模型,可借助多媒体软件Chem3D。
在学生搭建模型的经验基础上,利用软件平台在顺丁烷和异丁烷的结构上连接碳原子,通过任意角度的转换或慢慢增加碳原子,就能很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思维过程的合理支撑,可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体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化学过程或实验的原理表征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核心活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真实的直观体验与思维体验。
尽管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与活动现场的不可重复性及实验原理的理论深刻性,也为现代教学媒体介入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一些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或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定格、剪辑等手段处理实验录像,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
例如,在进行“金属腐蚀和防护”教学时,希望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普遍性。
但是,由于学生对“金属腐蚀就是被氧气等氧化”等化学腐蚀过程的
认识根深蒂固的“负迁移”作用,很难接受电化学腐蚀的普遍性。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学生已具备原电池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设计“铁片与稀盐酸反应”与“铁、铜在同浓度稀盐酸中构成原电池的反应”进行对比,通过观察比较铁片腐蚀的速率,辅助铁-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模拟,凸显电化学腐蚀。
但是考虑到该实验耗时很长,教师可事先做好实验的录像剪辑,在课堂实验时播放。
这种整合方法还可常用于学生实验活动的记录与问题讨论教学、化工流程等应用问题的教学等。
三、化学知识或规律的方法表征
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容量大、时效高,这一特点正是符合了我们对知识梳理(如可以形象直观地构建化学概念图等),寻求规律,也适合复习课等大容量教学的要求。
技术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科学方法的表征,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设计。
例如,人教版化学2(必修)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非金属元素(如Si、Cl、S、N)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数据繁杂,理论性强,难度较大。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可用CAD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科学探究”的内容。
先用CAD软件设计带有表格的坐标图,让学生根据相关数据在预习案的表格上作图研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并在课堂上将具有代表性的图表进行展示,质疑、讨论、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演示相关CAD图像绘制(如下图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得出结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和资料信息分析,完成实验验证,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用直观形象的图表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做了铺垫。
繁杂数据的处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图表,充分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信息技术手段与化学教学的较深层次整合。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的关键是整合角度的合理选择,这里尤其要注意防止走进误区,避免简单地滥用实验视频,搞“媒体轰炸”,与教学的核心内容分离或“画蛇添足”式的所谓辅助等现象的发生。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的案例不胜枚举,只要选择合理的整合角度,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将与化学实验一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杨剑春,龚颖潮,陈懿. 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化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