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旨在挖掘和培养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潜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启示。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培训和教育,农村劳动力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
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需要引导和培育一批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出一批农村创业者和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并不仅仅是农业的集中地,还涵盖着众多的非农产业和务工人口。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可以促进农村各行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尽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下面将分别从教育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和创业环境不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质量的教师和教育设施缺乏,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待遇和教育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同时提供必要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
其次,建立农村学生资助制度,确保每个农村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以设立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机制,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不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一)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才的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许多优秀的农村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匮乏。
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极大的阻碍。
(二)人才结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才的结构偏向低层次人才,优秀人才缺乏。
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生产和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实现现代化农业和规模化经营。
(三)人才培训问题农村人才培训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农村人才的培养途径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依靠学校和培训班的传统方式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对简单,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的机会。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难以胜任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较强的工作。
(四)人才引进问题农村地区自身人才储备不足,引进外来人才成为必要的选择。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即使是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也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一)人才激励政策为了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农村地区应该采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
例如,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基层职位的设立和选拔工作,为农村人才提供优质培训和发展机会等等。
这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水平。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农村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艰苦创业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外来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这些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乡村振兴中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农村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1.农村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数量有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农林牧渔业企业2.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6万家。
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优秀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导致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整体水平下降。
3.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目前,针对农村企业的培训机制相对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和体系。
同时,由于农村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很难承担高昂的培训费用。
三、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企业的规模较小、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到城市工作。
这不仅削弱了农村企业的竞争力,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招聘难度大由于农村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农村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招聘难题。
3.培训效果不理想目前,针对农村企业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有限、时间紧迫等因素影响,很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四、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1.加强人才引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农村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
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式来吸引优秀人才。
2.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针对农村企业现状,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
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内部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摘摘要:合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提出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几项有效措施.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问题的解决,构建高水平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对于实现整个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1、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
目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农村青壮年文盲和失学青少年.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2、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使农村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训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3、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1)普及型。
包括一些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用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
(2)提高型。
主要是针对农村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较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3)学历型。
主要是通过农村的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各类专门人才的学历水平和综合能力。
(4)扫盲型。
针对我国农村目前出现的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群体,举办各种类型的扫盲班。
二、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学习型组织是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所以应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论体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中。
1、制定长远规划,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关于农村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报告农村地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但是,农村的人才异常匮乏。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力促进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农村人力资源问题分析1.1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落后的现象。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导致农村人口普遍的文化水平低下,使得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不能有效地得到开发利用。
农村人口的教育局限性,以及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导致农村人口普遍具有整体素质亟待提升的问题。
而农村人口在思想上的固步自封,使其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无法快速地融入到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中。
基础教育的落后,现有的教育模式也过于陈旧,缺乏改革性和创新性,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与此现状所不匹配的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相关部门缺乏对本地区内人力资源的全面了解,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无法有效开发,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尽管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制度,都不尽如人意。
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力资源无法有效地得以利用,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分配,在信息的共享性和人员的流动性方面缺乏时效性,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的情况较为严重,社会保障机制也亟待完善,医疗教育情况也无法与大城市相提并论。
2.发展对策2.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优秀农业人才。
第一,以教育部门为主,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各大学校以及各个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
切实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教育强度,可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增加本土文化的相关教育,以及增加本土农业相关知识。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1. 引言1.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匮乏、就业机会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建立农村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自身素质。
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农村创业和引进外资企业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激励和管理,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 正文2.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从事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偏重于农业劳动力,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大部分农村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2. 教育水平不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
许多农民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3. 流动性差: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性不足,大部分人口生活和工作在农村地区,缺乏向城市就业的途径和机会。
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地流动和配置,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待遇低下:农村劳动力收入较低,社会保障待遇不及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工作环境比城市劳动力恶劣,缺乏提升机会和福利保障。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振兴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它的重点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农
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不足,思想观念落后,这都妨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
问题。
首先,要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这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加强关于农村发展的教育,鼓励学生回到农村创业,也
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对农村人才提供贷款和风险投资,鼓励他们创业。
这
样可以提高农村人才的创业成功率,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要推动产业转移,建立一批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这样可以增加农村人才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四,要加强农村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可以在农村设立一
些培训机构或者合作社,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民的职业技能,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营造良
好的农村创业氛围,及时反映成功的创业者的典型经验和成功秘诀,让人们看到在农村生
活也可以轻松创业和就业。
综上所述,要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从
教育、金融、产业转移、队伍建设和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
难题,促进农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解决,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1、教育落后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滞后。
教育水平低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大障碍。
2、人才外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困难。
3、就业机会少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依旧占据主要地位,非农业产业发展不够成熟,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4、技能培训不足农村地区对于农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不足,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1、加强教育在农村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设施。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政策针对农村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政策,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参与农村振兴建设。
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村非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村非农业产业的就业机会。
4、加强技能培训通过加大对农村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技能含量。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技工学校等方式,加强农村技能培训。
5、扶持农村创业对于有一定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可以通过政府推出的创业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发展。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回到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措施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包括优先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农村人才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推动农村人才就地创业等。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在农村设立人才开发基地,配备必要的教育和培训设施,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其次,教育培训。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教育培训,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建设更多的乡村教育培训机构,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人才、电商运营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等。
政府可以与大学、职业学院和企业合作,打造农村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平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增加就业渠道。
再次,推动农村人才流动。
政府可以加强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
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村人才前往城市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人才回流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可以设立农村人才流动奖补计划,提供购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政府可以出台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门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风险和负担,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愿。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村合作社、乡村企业等设立员工福利制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上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上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依据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人力资源并没有得到实际有效的开发和使用,本文认为具体的问题如下:1.1 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农村人力资源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农民素质大致在文化、教育、思想和科学技能等方面可体现出来。
首先,在文化上,农村人口学历都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多数,而高中文化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极其缺乏,其次,在科学技能方面,大部分农民都还是停留在出卖劳动力的体力活和传统耕作的方式,而在农村人口思想方面,落后的思想观念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更为困难。
故从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总体素质普遍较低,不利于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
1.2 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国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一方面很多农村出来的人才大都不愿回到农村支持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农村中拥有现代农业技能的人才很少,再加上农村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优秀人才缺失状况愈发严重,导致农村可利用资源稀缺,生产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
1.3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在农村教育落后加上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大多是以出卖劳动力务农为主,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农村人口占极大部分,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就业的农村人口所占比很小。
凸显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又因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口的培训力度不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像是无头苍蝇,收效甚微,也不能让农民拥有具备转移到其他产业上的技能,农民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且会增加对他们的开发难度。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重重的矛盾,本研究认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科学教育、思想观念、制度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不够等方面。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为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强做大劳务经济,麟凤乡着力从6个方面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由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党委班子成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年初,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拟定工作计划,出具工作意见,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责任到人。
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定了劳务经纪人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在公路沿线及人口密集地书写永久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势进行宣传,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扎实抓好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
制定和完善培训、输出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全乡全年拟培训并转移到县外农村劳动力116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660人,基本技能培训500人;输出农村劳动力0.96万人,其中有序转移0.62万人,组织化转移400人。
四是做好维权跟踪服务。
在务工人员密集地建立三个以上劳务信息联络点,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切实做好务工信息服务和维权服务。
五是加强交流,吸取经验。
加强与其他各乡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和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
六是实行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台帐,规范各种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与保障。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各类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各类技工学校、技师学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平台专家、农民专业大户参与和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透过整合资源,可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一、农村土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土地作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对农村振兴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农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村产业升级。
此外,还可以开发农村闲置土地,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
二、农村人力资源整合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潜力。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升级。
同时,鼓励农民创业和就业,推动农村发展多元化产业。
此外,还可以引入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发展。
三、农村资金资源整合与开发资金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资金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建立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金融机构,解决农民的融资难题。
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和农村直销等业务,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四、农村科技资源整合与开发科技创新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机构,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鼓励科技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促进农村科技资源的转化和应用。
五、农村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乡村文化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资源整合可以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乡风文明的提升。
通过开展村民文化活动和农民文艺表演,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还可以开发文化旅游和特色产品,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农村自然资源整合与开发农村自然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农村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作需求的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在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村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仅涉及人力资源的招募、培训、激励等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农村特殊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在农村中,劳动力主要由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他们往往存在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较少以及动态性强等特点。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招募途径的选择在农村地区,招募途径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可以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社、村委会等组织合作,发布农村工作的招募信息,吸引农民参与。
此外,也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政府支持农民工转岗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农村工作。
三、培训与技能提升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需要注重培训与技能提升。
可以通过开设技能培训班、引进专业教育机构等方式,提供农村务工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四、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工作意愿,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薪酬体系、提供福利待遇、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动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晋升机会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增加其对工作的投入。
五、员工关系的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于保持农村劳动力的稳定性和增加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需要注重员工关系的维护和建立。
可以通过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定期开展聚会活动、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六、队伍管理和组织建设农村工作需要组建稳定的团队,队伍管理和组织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团队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等方式,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就我省现阶段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普遍存在着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开发制度、没有注重培养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开发湖南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本,对于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一、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湖南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整体水平仍较低, 隐含着一系列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湖南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 大量劳动力剩余根据2006年《湖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湖南总人口为6732.10万人, 其中乡村人口为4241.22万人,占总人口的63%。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386.3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0%,占湖南总人口的50%。
从湖南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上看,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人力资源量大的现状, 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人力资源量大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充足有余, 据预测, 按一个农业劳动力5 亩耕地计算, 湖南有近1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就业。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 有历史、文化、经济方面的原因, 但主要还是由于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导致的。
从数量上讲, 农村确实有丰富的劳动力, 而丰富的劳动力数量相伴随的是农业劳动力的低素质, 这样,形成数量对质量的劣性代替。
2、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科技素质亟待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是劳动者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发挥劳动力潜能的综合表现。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中质的方面的集中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 随着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 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能力更多地取决于科学技术。
近年来,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和我国一些发达省份的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比,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还有明显的差距。
从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 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
据2005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抽样调查湖南6岁及6岁以上乡村人口37352人中, 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数量最多, 所占比重达43.2%, 其次是小学受教育的,所占比重达39.1%, 而大中专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则很小, 所占比重只有1.13%。
这说明湖南农村人口基本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且文盲率较高。
抽样调查15岁及15岁以上乡村人口32238人中文盲人口达3006人, 占1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为9.32%。
由此可见, 湖南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 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文化水平就更低。
从农业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方面看, 受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的影响, 以及普通中学教育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相关知识, 再加上农业职业教育乏力, 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高, 不能有效地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
大部分劳动者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 多半停留在传统耕作水平上, 靠父辈的“言传身教”和“干中学”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方式简单, 劳动手段落后, 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要求。
据调查, 湖南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只有5名科技人才, 低于全国615人的平均水平。
全省共有47300多个村, 共有农民技术人员约117万人, 如果按每个村配上2名农民技术人员, 则缺口为7-8万人。
每万名农村青年劳动力中, 只有515人进入县级农中专学习, 16人在农业职业中学学习, 至于持证上岗从业的农业劳动者比例更小。
与我国一些农业发达省份比, 湖南农业劳动者的经营管理素质也很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 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较差, 市场意识还比较淡薄, 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 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
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 不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经营管理仍是一种凭直觉经验, 带有相当程度盲目性行为。
因而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农村的各类教育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农村的低教育水平,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据统计, 2005年, 湖南教育事业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8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此低的教育投入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而处在基础地位的农村教育更是捉襟见肘, 举步维艰, 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二是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 农村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每年有大量的适龄儿童会失学、辍学。
三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农村教育成本过高, 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3.农村信息化滞后(1)、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而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
(2)、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
目前,普遍存在的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还不够科学,覆盖面不够,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等,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此外,还存在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问题。
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农业信息的有机集成以及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加快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1.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湖南省农村现有劳动力资源3680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 万人,减去已进入劳动年龄的150万学生, 实际剩余劳动力为630万人。
同时,已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还可以调出大批劳动力。
按人均负担7. 5 亩耕地计算,全省只需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790万人,除去乡镇企业消化和外去打工的800万人,仍有富余劳动力1400万人。
解决这部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问题、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加速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考虑,应实施以下五大战略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问题。
(1)、非农产业转移战略。
(2)、组织农民进城战略。
(3)、异地扩张就业战略。
(4)、现代农业吸收战略。
(5)、劳务市场输出战略。
1、加强农村教育水平,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革农村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素质,是突破人力资源瓶颈的根本措施。
加速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要构建以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农村成人教育为基础的农村教育体系, 以更高层次地搞活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度。
第一, 增加农村教育基金投入。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 加强县级教育经费统筹, 加大政府办学投入力度, 使政府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 以保证经费来源。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 强化农村地区师资培训, 同时, 还应当特别注意唤起广大农民对教育投入的重视。
此外, 应继续鼓励和支持海外侨胞, 城乡经济能人和社会力量自办、联办学校或损资办学。
第二,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
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 扩大筹资渠道、实施“希望工程”、拓展办学形式等途径, 使农村基础教育有大的发展。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 不仅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改革农村教育, 培养实用人才。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同时也要为农村提供受过基础教育,有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掌握新技能的劳动者。
因此,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对现行的农村教育法制、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不断改善基础教学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老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3)、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懂技术、懂科学、会种田的新型农民,这一教育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超前意识,要根据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化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以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
农村的成人教育可以按层次展开: 基础型教育, 主要任务是扫除农村文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及性教育,主要是传授一些文化、农业技术、专业技术、实用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等;提高型教育,主要是对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进行系统的农业现代化知识和技能培训, 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历型教育,主要是通过农村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的学历水平和实际能力。
3、改变农村信息传播方式, 搞好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还在依靠农户间的交流和示范来获取信息, 再者就是依靠农业技术人员的当面传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手段大大改善。
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的调查研究, 家有电话机、有线广播、电视机、收音机、电脑、能上网的农户的比例都有不同层度的提高, 还有订阅报刊、购买农业技术书籍的农户比例也有了增长。
尽管农村住处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做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