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 18 山外有山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19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浙美版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山外有山”的哲理,培养他们的谦虚、进取精神。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的演变历程。
3. 创作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学习山水画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1. 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技法。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创作“山外有山”主题的山水画作品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图饱满,富有层次感。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3.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六、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2.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点。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水画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
3. 学生对“山外有山”哲理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交流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水画相关的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山外有山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美术课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来记录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为:“感受山川的美,用水墨形式表现不同远近的山。
”重点在于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喜欢的山。
关于本课《山外有山》,古今中外的文人面对山水会产生超然物外的意境,因为他们心中对山水有着一种信念。
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李白游山的观感,也是他和山的契合交融达到了更高意境,借以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完善的体现。
山无言,却有境。
二、学情分析小学中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的作品,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能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研读教材,重构课堂。
因为这个时期,需要教师运用符合该年龄层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征来设计合适的作业,并且用尽可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发掘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不同的擅长点。
比如有的孩子泥塑造型能力很好,有的孩子剪纸非常巧手等。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大胆表现的欲望,教学内容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以与本课的课题结合。
三、教学目标1.欣赏与感受山的多样美,表现空灵高远的山水意境。
2.用不同材料和创作手法表达“山外有山”的浓淡虚实与意境。
3.感受山川高远与深远,体会“山外有山”博大之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与体悟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达山势位置、经营山的意境美。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微课视频、示范材料和所需工具等。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8 山外有山》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山的外形,理解“山外有山”的自然景观。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不同的山峰景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想象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时,还缺乏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创作出一幅富有空间感的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名家的山水画作,让学生了解山峰的描绘技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名家的山水画作,用于分析和讲解。
3.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析名家的山水画作,讲解山峰的描绘技巧,让学生了解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山水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教案主题:《山外有山》,感受自然美景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山外有山》的故事情节及主题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色彩运用,感受自然美景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小说《山外有山》的故事书籍。
2.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3.绘画用品,如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自然风景,比如树木、花草、小鸟等,询问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以朗读或电子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小说《山外有山》,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内容。
Step 3: 艺术欣赏展示一些艺术家的山水画作品,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印象派山水画等,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4: 绘画实践1)给学生提供绘画用品,让学生选择一种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
2)引导学生选取教室外的任意一幅自然美景,开始绘画。
3)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如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然景色的美感。
4)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赞赏。
Step 5: 绘画分享和反思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让每位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绘画中运用的色彩和表现手法,以及在绘画中感受到的自然美景。
Step 6: 总结回顾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总结小说《山外有山》的主题以及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的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创造力。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自然风景,并用纸和铅笔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理解。
3.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于绘画技巧和自然景观的理解。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到校园外进行素描写生活动,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山的基本形状和色彩,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山的层次和远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山的形状和结构:介绍山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如峰、谷、坡等。
2. 山的色彩和层次:讲解如何用色彩表现山的远近和层次,如近处颜色深,远处颜色浅。
3. 描绘山的方法:教授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山的轮廓和细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如山的形状、色彩和层次。
2. 难点:如何用色彩表现山的远近和层次,以及如何用线条表现山的轮廓和细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山的外形图、色彩图、示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山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层次,示范描绘山的方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描绘山。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绘山的基本技巧。
板书设计1. 山外有山2. 内容:山的形状、色彩、层次,描绘山的方法。
作业设计1.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的描绘作品。
2. 评价标准:山的形状、色彩、层次是否准确,描绘是否细致。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学生对描绘山的方法是否掌握,作品完成情况如何。
2. 教学效果:学生对山的形状、色彩、层次的理解程度,描绘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山外有山是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美术教材,适用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本教案围绕山外有山这一主题展开,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绘画媒材和技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山外的景色多姿多彩,山外的世界更加广阔。
教学目标:1.通过山外有山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景物色彩的辨别和再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绘画媒材和技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山外有山》2.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教材《山外有山》的内容,并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
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到过山外,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对山外的环境产生兴趣和好奇。
Step 2:激发创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山外的景象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由发挥创造力,想象山外的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山外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特点,并鼓励学生用画笔尽量表达出自己对山外的想象。
Step 3:创作实践(4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媒材和技法,例如使用彩色纸剪贴拼贴的方法,或者使用彩色铅笔涂鸦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这些媒材和技法来表达自己对山外景象的想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彩色纸、彩色铅笔等工具,让学生自由创作。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课堂结束前,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拼贴成一个大型的山外景象画板,并且请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作品的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心得。
Step 5:课后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学生到户外观察山外的景物并画出来,或者让学生带回家观察周围的山外景色,和家人一起创作。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兴趣班和美术比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次山外有山的绘画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师备课签(课时教案)
反思:山水自来是文人墨客的表现之地,而当让孩子们来表现这些的时候,莫过于需要一些趣味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了许多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既有作品艺术思维上的独创性,又洋溢着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个人体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通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一定加强,尤其是表现出造型上的独特思维.
教学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点:
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超越。
有人说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与课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中力图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并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