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5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教案荆门市实验高中邹艳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2、德育渗透目标:认识“凄美”意象的灵魂在于审美主体善的本源。
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批判,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真挚情感,品味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审美情趣中凄与美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A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质疑、启发、体验等渠道进行开放式教学。
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的思考,从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B运用诵读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散文情境氛围,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四、教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流泪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人们感情受到冲击的时候,往往都会留下泪水,老师也流过泪。
当看到我国“嫦娥奔月”探月卫星发射成功飞上太空的时候,当听到刘芳艳同学千里背盲母求学的故事,当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
老师也不禁热泪盈眶了。
其实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了悲伤泪、高兴泪、留下了感动泪、后悔泪。
如: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 2一寸丹心为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 <<春日感怀>> ) 3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4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在<<中华诗词>>中可以查到3765个“泪”字,765个“泣”字,3003个“悲”字,1135个“哀”字。
眼泪是悲伤代言人,可是人们为什么不努力忘记,反而反复吟咏呢?今天我们学习包含许多流泪故事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麻城市第一中学李静萍(此教案及公开课分获黄冈地区高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的怀乡之作。
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学习本文重在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另外文章巧妙引用古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也应细细揣摩。
[教学设想及其依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解惑,在诵读中领悟,在美读中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背诵课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揣摩文句透出的细腻率真的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2、情感态度: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制一个“爱”的世界。
3、过程方法:采用诵读法阅读鉴赏文本,具体过程是:朗读感受→研读揣摩→美读欣赏→创读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即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泪珠与珍珠》(课件1: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鉴赏这一单元的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2)同学们可以这样自读:①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用横线划出细细品味;②筛选出重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句、线索句、中心句;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点评。
2、互动交流,师生点评。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明确“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品位文中所体现的三种人生境界。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的感情,使之升华。
二、教学难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方法:采用研讨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曾经有部连续剧《橘子红了》,深受观众朋友的喜爱,主要因为影片比较唯美,人物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而这些内心都是通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丝神情透露出来的,且往往在美丽的画面中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大家对该片的演员,导演都很熟,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部作品根据台湾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琦君教授所写的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改编的呢?其实,琦君的写作风格就犹如《橘子红了》一样,她总能以最澄净安详的文字,静静地抒写许多理当惊涛骇浪的家庭事端,就如这篇散文《泪珠与珍珠》,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了很深的人生哲学。
(二)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版块:学生自主解决基本问题:1.提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物和语句(提名学生回答)明确:“泪珠”和“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3.纵观全文,作者写了哪些泪珠?(提名学生回答)明确:有文艺作品中的泪,有现实生活中的泪,也有传说中的泪,具体地说,有老杜的“伤世之泪”,有游子的“乡愁之泪”,有母亲的“爱子之泪”,有观音的“悲悯之泪”,有信徒的“感恩之泪”等等。
第二版块:师生合作研读问题:文艺作品中的泪(文本层面)1.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泪?明确:《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2.对于这里涉及“泪”的句子作者她是怎样来欣赏的?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体现怎样的一种人生的境界?明确:(1)开篇引出奥尔坷德的小说《小妇人》中马区夫人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优患而愈益温厚”,便明示了作者写此文的用心,接着引用谢冰心散文的句子。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式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②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成长历程中,你的喜怒哀乐一定曾幻化成晶莹的泪珠。
那是在什么时候?假如让你把它流泻于笔端,你会怎么写?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2.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二、整体感知课文:1.古人云:“题者,额也。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
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2.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三、自主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解说】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
2、在“生活泪”几节里,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
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作者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2、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三、教学设计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的,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四、教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有部连续剧《橘子红了》,它的风格很受观众喜欢。
影片比较唯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内心世界丰富,而这些内心都是通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丝神情透露出来的,且往往影响整个情节的发展。
大家对该片的演员,导演都很熟,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部作品根据台湾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教授琦君所写的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改编的。
二、介绍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散文大多回忆童年往事,家庭变迁,人生履痕,她善于在回忆中提取细节,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她被称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三、整体感悟。
如果说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把我们引入了“泪乎、月乎、珍珠乎”的扑朔迷离的境界,那么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则带着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真实。
下面老师阅读课文,(配乐朗诵)请大家思考: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四、分析体会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明确:泪水是感情的表达,对泪水的理解可以真彻领悟生活,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珍贵。
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明确: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分析“书中泪”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书中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一起阅读一下1~~4段中作者引用的这些古典诗歌,来体会一下其中要表达的感情。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深刻情感。
3、弄清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4、积累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设想:从整理分析“文学的泪--现实的泪--宗教的泪”入手,进而探讨“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学。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自读为主兼以合作探究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眼泪是情感的结晶。
我看中央电视台20xx感动人物评选颁奖晚会时我泪流了好几次,我为丛飞的爱心所感动,为洪战辉的坚强所感动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绮君的作品,来看她为何而流泪。
(二)快速阅读课文,学生选择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添加)(二)初步自读,解决内容和情感问题①找出文中写到了哪些眼泪。
(可能总结的不同,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文学的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现实的泪:探亲的泪、欲哭无泪、母亲的泪;宗教的泪:观音悲泪、信徒的泪。
②白居易的诗为什么比不上杜甫的?写实、深刻沉痛;白写的是为自己流的眼泪,而杜甫是写为大众流的泪。
③“枯眼见骨”的“枯”如何理解?点拨:启发学生想像,“枯”相对于“丰腴”而言,让人联想到深凹的眼眶,秋天的落叶一切接近于终点的事物,一种遍尝人生的况味的沧桑。
这样一来,关于老年人生理原因无泪的一段,理解上就水到渠成了,遍尝了人生的艰辛,小小的痛已经不能激起情感漩波了,真正能使人“老泪纵横”的,那是怎样的伤痛呢!“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为什么把孩子比作沙子,也当引发学生感悟。
④对于这些眼泪,作者情感如何。
文学的泪: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翻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二、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
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名朗读3、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泪珠?明确:书中泪喜欢、欣赏>认识人间真情思乡泪思乡情怜子泪慈母心奋斗泪坚忍心美、珍贵的化身慈悲泪慈悲心神圣崇高感恩泪感激心纯洁真挚四、具体分析㈠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明确:①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②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③白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④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文章。
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教学设想及其依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开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解惑,在诵读中领悟,在美读中升华,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现代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分析文中所写的几种“泪”,感受其中的深刻含义;(2)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刻情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层层深入理解“泪”的深刻含义,领悟“人间贵有真情在”的真谛,探寻人生的最高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并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鉴赏现代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虽在高一阶段已经阅读过一些现代文,但对现代文阅读的主题把握还不够到位。
所以需要培养学生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刻情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这篇文章并不是直接写出思乡怀人之情的,而是通过马区夫人的话、冰心的散文、白居易和杜甫的诗自然引出的。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本文的难度。
所以要求教师创造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来揣摩文章的深义。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
熟读文章,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在研习重点语句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3、拓展探究,感悟人生艰辛的奋斗历程,探寻人生的最高境界。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一篇)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 1本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1.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散文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补充提供较丰富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义;2、能力目标: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所渗透出的深厚感情;3、情感目标: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生真情,营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领悟作者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2、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含的丰富感情;3、对“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模式):通过浏览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有关“泪珠”的幻灯片,使学生从中回顾所学的诗词,体会散文的思想情感,从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手段,教师点拨帮助突破难点;通过口头作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分析理解鉴赏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泪珠与珍珠》是__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真情的怀乡之作,然而作品又不仅限于此,而是由此引伸到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本文由书中泪写起,谈及生活泪,借说信仰泪,表达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即人随着人生经验的的'丰富,精神境界也会随着提高,这样人的泪珠就会变为晶莹剔透的珍珠。
文章说到了人情、人性和人道。
五、教学准备:1、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搜集与“眼泪”相关的诗词,分小组绘制成幻灯片;2、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本课质疑并写在预习本上交上来;3、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用一段富有哲理的话语导入。
导入:世界是变化万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泪珠与珍珠》(琦君)精品说课案例课文题目:《泪珠与珍珠》(琦君)设计者简介:罗儒全,广西南宁九中副校长,科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教研20年,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曾被广西中语学会评为优秀语文教师,有1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主持市级教育规划研究课题两个。
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课文地位本课文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的第三单元。
第三册高中语文以古代诗歌和古代、近代、现代散文为主,重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占据了两个单元。
本课所在第三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训练语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泪珠与珍珠》选自《琦君散文》,是台湾作家琦君名篇之一,是一篇饱含文化意蕴,散发浓浓情韵的优美散文,在当代散文中很具代表性。
学好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领悟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如何体会“形散神聚”的散文特色,以及掌握散文写作以小见大和巧妙引用古诗文以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提高鉴赏评析散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品味作品中所引诗文的含义;能力目标: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提高散文阅读鉴赏能力;情意目标:感受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热爱生活,体验真情,做会感激、知感恩、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的重点和焦点:体味文中各种“泪”蕴涵的丰富情感,领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本文为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即可,上课时,教师设计“初读——研读——品读”三个阅读环节,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训练语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学法:1、学生现状分析高二学生已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但现代学生对散文往往兴趣不高,如果常规讲读,势必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兴趣。
学生虽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在散文阅读中抓表层现象较易,推究本质却难;理清大致结构容易,明晰具体思路却难。
《泪珠与珍珠》琦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泪珠;了解琦君及其创作。
2、能力目标:反复品味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3、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作者寄寓在泪珠中的人生感悟。
二是较好完成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
2、讨论、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里有一段传说,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一珠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因得到了神瑛侍者贾宝玉用仙水精心的灌溉,终于让它重又存活,但贾宝玉却因为这棵绛珠仙草动了凡心而被贬到了凡间,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林黛玉。
于是林黛玉决定一辈子的眼泪来偿还贾宝玉的滴水之恩。
所以在整个<<红楼梦>>中我们总能读到一个眼光点点的黛玉形象。
在这我们且不管这个传说真实与否,但黛玉以一生的泪水来偿还前世恩情,这种感恩之泪总是可敬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带着眼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然后在别人的眼泪中结束。
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都曾流过泪。
那么,当我们在享受人生种种泪水时,究竟有多少泪水我们能读懂,倘若你真读懂了泪水,你也就读懂了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板书)看一看这一位作家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泪珠?(二)、作者简介(多媒体)琦君,“台湾文坛闪亮的星星”,是一位在许多方面与冰心相似的女作家。
她的作品多写青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善于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很深的人生哲学。
文章语言清丽优美,情感表达细腻真率,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2、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请丽优美、富有含义的语言3、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设想:从整理分析“文学的泪——现实的泪——宗教的泪”入手,进而探讨“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梳理作者的感情发展过程和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学,最后总结全文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在前面一段时间里学习了很多古诗词,对于前面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
这样吧,我们用接龙的方式,我说上句,你们说下句,看看大家的情况。
《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刚刚叫大家接的诗句有一个特点,对了,那就是他们都写到了眼泪。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眼泪的文章,请大家翻到书第52页,那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二)作家介绍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
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5岁开始识字,7岁读《诗经》、唐诗,9岁读《论语》、《左传》和唐宋古文,后来又成为当时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
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在台湾,琦君可以说是一个人气相当高的作家。
珍珠与泪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教案(1)教学目的:于诵读中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课文类型:读本课文。
指导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很高兴能和我们高一10班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
早就听说我们是雅思班,我想能学好外国语的同学,一定会把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得更好。
今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泪珠与珍珠》。
很多同学也许是第一次听到琦君的名字,其实前年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就是琦君的作品。
影片唯美的风格、伤感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给看过电视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琦君的这篇文章,我想我们从中获取的也许会更多。
这篇文章比较短小,先请同学们花几分钟的时间把它读完,如果读起来有困难,不妨结合一下课文后面的自学提示。
等读完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自读时注意提醒同学们给语段标号。
二、初步感知,确定学习目标。
请一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你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说得很好,看得出来同学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对琦君文章中泪珠的寓意和哲理的关注。
我们今天就把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定在: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三、配乐朗读,提问指导分析课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更何况是这样一篇优美富有哲理的散文。
读中见出作者情读者情。
老师愿意为同学作一个示范朗读,同学们呢,则带着思考,在心里默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教师在音乐中朗读;然后请同学思考后,回答朗读前提出的问题。
(提示: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来寻找,抓住关键词语。
可以边读边分析。
)总结: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继续提问: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不可以。
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
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小我的泪,大我的泪。
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既然要归类,就找概括的词语)继续提问: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请同学回答,可以相互补充。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部连续剧叫做《橘子红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它的风格很受观众喜欢。
影片比较唯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内心世界丰富,而这些内心都是通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丝神情透露出来的,且往往影响整个情节的发展。
大家对该片的演员,导演都很熟,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部作品根据台湾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教授琦君所写的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改编的。
琦君的写作风格就犹如《橘子红了》一样,她总能以最澄净安详的文字,静静地抒写许多理当惊涛骇浪的家庭事端,就如这篇散文《泪珠与珍珠》,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了很深的人生哲学。
二、作家介绍先让学生来讲,然后我补充并明确: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
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 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無的得意门生。
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本文作于1987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
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
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
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散文《泪珠与珍珠》,也是犹如“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J她同样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了很深的人生哲学。
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课文《泪珠与珍珠》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泪珠与珍珠》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1.2.4 课文的朗读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泪珠与珍珠》的作者和背景。
2.1.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1.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1.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1.5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1.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2.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
2.2.3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4 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1.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1.3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2.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泪珠与珍珠》原文。
4.1.2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4.1.3 教学参考书和教材。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课文和教学内容。
4.2.2 笔记本和文具:用于学生做笔记和记录。
4.2.3 网络和电子设备: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
《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定远中学杨之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
2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3把握散文的主旨。
4揣摩散文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引用的诗句,名言。
2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探询,评判。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各种泪水包涵的丰富情感,体悟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
2提问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李商隐的《锦瑟》诗中有这样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
这句诗化用了南海鲛人的故事。
故事中说,南海之外,有一个鲛人,他流出的泪珠会变成珍珠。
当然,这只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泪珠又是如何变成珍珠的呢?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中寻找答案吧!板书:泪珠与珍珠二、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
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
1949年到台湾。
琦君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散文,小说两类。
她的散文多次在台湾获奖。
代表作有《桂花雨》,《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等。
琦君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在平淡中包含着哲理,在朴实中见出秀美。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作者行文线索。
明确:注意“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
注意其位置:开篇一次,中间一次,结尾一次。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成贯穿全文的线索。
这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全文。
四、具体研习:(提问学生、教师总结)1、课文前四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并思考其层次关系。
马区夫人的话: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谢冰心的散文:一个人应有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切越好。
白居易的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的诗:刻骨铭心的痛苦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
《珍珠与泪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泪珠与珍珠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及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联系生活实际,细细品味文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引文的含义作用;2、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及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教学方法:阅读、思考、讨论、升华课前预习1.课文开始的几个引文,含义是什么?讨论,并思考着几个引文之间的关系。
2•文中作者对“眼泪”有哪些感触?你怎么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流泪,在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但翻开文学史,打开人生画卷,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流泪代表着一种善良,一种高尚。
同学们,请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写泪水的诗文,说出其中代表性的句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句中读到了教师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诗写尽了千载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有悲哀,有无奈。
现实生活中, 我们也总会见到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的泪水。
每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总能听到那首《让世界充满爱》,总能看到温暖的泪水充刷着现实的冷酷;从《感动中国》那里走入我们视野的英雄,又有哪一个不曾让我们为之倾倒,并献上我们激动而崇敬的泪水啊!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也有的人说,读懂了泪水,才能读懂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台湾作家琦君为我们讲述的关于泪水的经典:《泪珠与珍珠》。
(多媒体展示课题)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更何况是这样一篇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散文。
读中方能见出作者意读者情。
那么我们边听录音示范朗读,边在心里默读,思考两个问题:思考:1、找出文章写了哪些泪珠?2、这些泪珠和珍珠有什么联系?(多媒体展示问题)三、研读课文,答疑析疑(25')1、明确第一问:我们来看看,文章中写到了哪几种眼泪?(学生活动)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文中写了哪些泪?(多媒体展示)书中泪(马区夫人话中泪冰心散文中的泪白居易乐府诗中泪杜甫诗中泪)归乡泪怜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2、课文中写了这么多古今中外的泪珠,从书本到现实, 那有没有写到珍珠呢?明确:有,第10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
2.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能力目标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织一个爱的世界。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蕴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
练习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相结合。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有浅有深。
在研析重点语句时,可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
教具准备1.录音机及朗读带。
2.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曾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也只是“一抹了之”吧。
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即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
二、作家介绍出示投影: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
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
琦君的文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曾获中山文艺奖、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
《杜花雨》《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等都是作者脍炙人口的作品。
琦君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
犹如雨后木樨花所散发的淡淡幽香,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
文章内容与结构往往具有化整为零的特色。
单篇记述人物的一个生活片断抑或一缕情思,以从中探视其性格的一个侧面;但是若将各篇结集起来,又可以描画出人物的概括轮廓。
琦君写作散文还擅用小说笔法,准确细腻地掌握住人物的形貌、心理特征。
作者能透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写其内心律动;也能抓住角色的神韵情态,对比出复杂微妙的个性。
郑明蜊在《谈琦君的散文》中写道:“潘琦君的散文,无论写人、写事、写物,都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淡朴实中见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这段话也最能道出琦君温润婉约的写作风格。
三、具体研习1.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讨论、点拨后明确: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自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洒磨难以后的收获。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
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明确:(1)丈夫与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
(2)母子、母女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
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
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
所以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3)从牡蛎造珠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3.从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生的境界。
那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明确:“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泪。
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幸福的泪。
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
在这里泪水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
同时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泪水均是人间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理解了泪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领悟人生真谛,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贵重。
学生乙:每经过一次对泪水的感悟,自己洞识生活的能力便增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启示的泪珠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学生丙:文末谈到的观音泪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泪并非为自我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珍贵。
学生丁: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5.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
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在文章中这分情感是怎样体现的?学生思考后明确:家园故土成了作者的梦中情怀。
文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老师、亲人的思念,可见作者是在追忆当年在大陆的美好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
这种思乡怀人之情是借助泪水表达的。
不仅如此,文章还借助泪水表达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6.谈谈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学生自由谈,可有以下要点:(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
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
(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
(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
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五、布置作业1.任选一句文中的引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对此有异议吗?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来谈谈。
板书设计2019-2020年高中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二、文本研习:1、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2、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3、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
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
|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4、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P56-57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5、《流》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流》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6、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
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
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三、比较阅读: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