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知得明失
- 格式:doc
- 大小:1.71 KB
- 文档页数: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与他人作比较认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探讨的主题是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这三者作为比喻手法,揭示了其在帮助我们认清社会现象、个人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铜镜作为一种古老的镜子,可以反射出人的容貌和仪态。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通过审视镜中的影像,我们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铜镜的存在提醒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我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求在外表和内涵上呈现出一个正面形象。
其次,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经验总结,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教材。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兴衰周期、国家命运等规律。
历史的反省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历史的洗礼,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最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是思考、意识和判断的主体,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认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审视自身的优缺点。
通过这种镜像效应,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改进的空间,并不断成长和进步。
因此,通过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自我、把握历史和理解社会。
这种反思和认知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在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并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利用这些镜子,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提及文章正文的三个部分,即以铜为镜、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并说明每个部分的目的和内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是什么意思再介绍拓展出来一些历史故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今译]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镜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从他的书箱里找到一页奏疏,刚刚写成草稿,字迹都难以辨认,只是前面有几行,还稍微可以看清楚,这几行字写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得以安宁,任用恶人国家就会动乱.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对他们的感情有爱有憎,对憎恶的人往往只看到
他的缺点,而对喜爱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长处.爱憎之间,是应该仔细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长处,斥退邪恶的小人毫不迟疑,任用贤良之臣没有二心,国家就可以兴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这样说的.而在我想来,恐怕难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侍臣们可以把他的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规谏呀
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
会之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认识自己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人们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名言通过不同的比喻手法,阐述了认识自己的方法。
镜子作为一个反射和照射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修正自己的外在形象。
类似地,历史和他人作为一种参照物,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人生中的角色和位置。
本文将通过三个主要的比喻来阐述不同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以铜为镜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外在形象来认识自己的衣冠。
这一观念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外在形象,并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以史为镜指的是通过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来认识社会的兴替和变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以人为镜则强调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和经验,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并取得成功。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的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要点和应用,并总结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展开论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说明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使用不同的镜子来认识自己。
同时,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子部分,分别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每个子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的镜子来认识自己,分析其原理和方法。
每个子部分将进一步细分为多个要点,这些要点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镜子在认识自己中的作用。
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全文1.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就像我在学校里,我会观察我的好朋友怎么学习,怎么和别人相处,这就是以人为镜呀!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同桌认真整理笔记,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应该更仔细一些呢?2. 唐太宗讲的这句话真对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就好像我和弟弟在一起玩的时候,我看到他勇敢承认错误,我就想我以前做错事还不敢承认呢,我得向他学习呀!有一回,我们一起搭积木,他不小心弄倒了,马上就说“哎呀,是我不小心”,我当时就觉得我要像他一样诚实。
3. 唐太宗那可是明君呀,他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太有道理啦!在我们班也一样呀,我会观察学习好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
记得有一次,学霸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我就想我也得更积极一点呀!4.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唐太宗这话多在理呀!就像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我能从他们的表现里学到好多呢。
有一次玩跳绳,我看到小伙伴跳得又快又稳,我就知道我得多多练习啦!5. 唐太宗说的真没错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呀,会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
比如我看到邻居姐姐主动帮妈妈做家务,我就想我也得帮妈妈多分担一些呀!有一次我看到她洗碗洗得那么干净,我就决心要好好学洗碗。
6. 唐太宗可是很厉害的皇帝呢,他说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太对啦!我在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候也会这样呀。
有一次看到班长组织活动那么有条理,我就知道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啦!7. 唐太宗的这句话太经典啦,“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就像我看到哥哥认真读书的样子,我就明白我要更努力学习。
记得有一次哥哥在台灯下专注地看书,我就想我怎么就没这么专心呢。
8. 唐太宗说的太好啦,“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我在和朋友交往中也能体会到呀。
有一次看到朋友很有礼貌地和大人打招呼,我就意识到我也要更有礼貌呀!9. 唐太宗的智慧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就像我看到姐姐画画画得那么好,我就知道我要多练习画画啦。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理解
人们常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言行来认识自己的得失。
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出的某些选择或行为时,我们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有所欠缺,从而明确自己的得失。
比如,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在餐厅里礼貌地对服务员说话,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做得够好,是否需要改进。
又比如,当你听到你的同事经常加班,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通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启示。
总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进步。
- 1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相近的句子1.以人为镜,能够反映事物的得失。
2.以人为镜,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利与弊之间的相似。
3.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明确得知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差别。
4.以人为镜,能够看出成功和失败之间的相似之处。
5.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损失和利益。
6.以人为镜,让我们明白失去和获得之间的相似性。
7.以人为镜,能够清楚地辨认失败和成功之间的相似之处。
8.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盈利和亏损之间的相似性。
9.以人为镜,使我们更加明了损害和好处之间的差异。
10.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过失和成功之间的相似性。
11.以人为镜,能够更好地认知到得到和失去之间的联系。
12.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成败的关系。
13.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明确得知得失之间的差别。
14.以人为镜,能够看出胜利和失败之间的相似之处。
15.以人为镜,可以清楚地辨认损失和收益之间的相似性。
16.以人为镜,让我们明白失去和取得之间的相似性。
17.以人为镜,能够清晰地辨别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差异。
18.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赚取和亏损之间的联系。
19.以人为镜,使我们更加明了损害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20.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过失和胜利之间的相似性。
21.以人为镜,能够更好地认知到失去和得到之间的联系。
22.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23.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明确得知盈亏之间的差别。
24.以人为镜,能够看出胜利和损失之间的相似之处。
25.以人为镜,可以清楚地辨认收益和损失之间的相似性。
26.以人为镜,让我们明白取得和失去之间的相似性。
27.以人为镜,能够清晰地辨别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
28.以人为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盈利和亏损之间的联系。
29.以人为镜,使我们更加明了利益和损害之间的关系。
30.以人为镜,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胜利和过失之间的相似性。
31.以人为镜,能够更好地认知到获得和失去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与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一系列哲学理论,包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这一哲学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许多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家们的重要观点之一。
孔子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是,以自己为鉴,以自己的行为为准则,衡量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确定自己是会得到好处还是会失去什么。
可以说,这就是孔子典籍中提倡的“自省”,也是孔子关于道德行为准则的默认信念。
在孔子看来,人们应该有能力去自省,因为自省有助于人们维护道德准则,提升道德水平,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从而使自己的社会地位更高。
因此,孔子认为自省有助于实现道德和谐。
孔子还认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是,如果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就会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实践“仁”。
此外,孔子还指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掘自己藏身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他认为,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各个层面,只有拥有自我把握能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人,体会他人的情感,建立高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总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在孔子的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人们从道德,自省和认知等方面提升自身,实现自省,体验
和谐,最终获得成功。
通过艰苦学习和勤奋努力,人们可以发掘自己的内心深处,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此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兴替全句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
延伸意思:
是要学会利用外界事物作为参照物,修身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
此句出自李某某,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某病死了。
唐某某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某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的镜子名言
摘要:
1.魏征的镜子名言的来源
2.镜子名言的意义
3.镜子名言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魏征的镜子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名言出自唐代著名谏臣魏征,它用镜子作为比喻,表达了如何通过不同的镜子来认识自己、了解历史和他人,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首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这里的“铜镜”是指真实的镜子,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仪容是否整洁,衣冠是否整齐。
这里启示我们要关注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做到整洁大方,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其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里的“古镜”是指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总结经验教训。
这里启示我们要重视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最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里的“人镜”是指他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得失。
这里启示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勇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提高自己。
总之,魏征的镜子名言对我们有很大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自己需要关注自己的仪表、重视历史的学习、虚心向他人学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含义和重要性
2.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更迭
3.以人为镜: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结论:强调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正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一句充满智慧的古训,旨在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了解国家历史的发展。
这句话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先来解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味着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更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在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深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的发展脉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接下来我们解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他人,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很难自己全面地认识到。
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通过他们的表现和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改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同样适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发展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推进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了解国家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意思是: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翻译: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
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可是却要吃我的肉呢。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绵羊和奶牛不能站在猪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它们永远无法了解猪的痛苦。
所以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
能设身处地,才能同情,才能宽容。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总结一: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词条解释《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近义词:以人为鉴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来源1901年,光绪在八国联军入侵后痛心地御批: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相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
启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以人为镜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
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但是却要吃我的肉呢。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绵羊和奶牛不能站在猪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它们永远无法了解猪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
能设身处地,才能同情,才能宽容。
能够明得失我们通常所主张的换位思考,只停留在想像、假设的层面。
所获得的印象自然也是浮浅的。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却把“换位”付诸实践。
有了亲历亲为的生活体验,这种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
记得有一期题为《爱在远山》的节目,讲述的是两个少年的故事。
一位少年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西安,家庭条件优越,他却颓废消沉,终日沉迷网络;另一位少年生活在贫瘠的贵州山村,父母是农民工,他一个人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务,在湖南卫视的安排下,两位少年交换主角生活了一段时期,这一段互换的生活经历,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子,以一种陌生的眼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观照自己,能够对原来的自己有一个更冷静客观的评价。
第二,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之后,当事人也因此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有了更丰富的参照系统,使他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明白与感悟。
事实也确实如此,贵州的农家少年走出大山,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到山外的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他对人生有了更高远的追求,而收获尤其巨大的是那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都市少年,他从此明白了生活的艰难,尽管此后他的成长仍会充满艰辛,充满矛盾和挣扎,但他至少不再满足于被囚禁在那个狭小而虚幻的网络世界。
以别人为镜子的诗句
以下是一句以别人为镜子的诗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铜镜照照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行为的对错。
这句话对于个人有很多启示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自我反省和自我纠正的态度,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它告诉我们不要过于依赖别人,而是要学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独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这句话也强调了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下去。
最后,它还提醒我们要尊重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以人为镜共三句是什么
这三句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三句的意思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
“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以人为镜的意义:
这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
这句话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们的作用,提醒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注意对比和反省。
拿自己和别人对比,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处。
示意我们要善于研究、总结和反思,研究别人的长处,避免犯与别人一样的错误。
唐太宗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全名言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
“以人为镜”。
乃指以人为借鉴。
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首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聪明铸造成门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份子的典范。
”这是钱学森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也是钱老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当代的共*产*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钱老的精神,以人为镜,知得明失,努力进步本身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国家的繁华富强贡献自己的气力。
以人为镜,知拼搏为重,享乐为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低级阶段,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工作,奋力拼搏;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自觉摒除享乐主义的陋习,以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人格气力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建立拼搏为重,享乐为轻的高尚风气,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以人为镜,知实绩为重,名利为轻。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建立为人服务的坚定信念,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动身,果断抵制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动身的思想,做事情、定决策时不求本身名利,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多做一些人民看得见的实事,少一些形象工程,不沽名钓誉,以实绩展现自己的能力,以实绩检验自己的执政水平。
以人为镜,知以国为重,以家为轻。
国事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家的放大,有国才能有家。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为我们当代的党员干部建立了榜样。
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国为重,不做出以权谋私,损坏国家利益的事情;更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有所作为。
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气力,也是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在布满各种***的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人为镜,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忧国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