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的困惑及出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检察机关诉讼监督面临的困境作者:王晓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3期摘要: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时,面临很多困境,由于诉讼监督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诸因素的制约,影响到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监督机制刑事诉讼监督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
也是确保刑事诉讼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正与法律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目前,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时,由于诉讼监督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诸因素的制约,影响到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目前总结面临的困境:(一)思想意识上对诉讼监督重视不够与法律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有的检察机关监督意识不强,把主要精力放在办理公诉、侦查监督等核心考核“硬指标”数据上,不重视诉讼监督工作“软指标”;有的办案人员在监督中顾虑较多,有碍于跟公安、法院的关系,部分办案人员在开展诉讼监督过程中,担心倘若严格进行监督,会影响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以及法院的关系,也会得罪人,因此发现其他司法机关诉讼活动违法,往往以口头告知甚至“商量”;检察机关即要以公诉人身份对指证犯罪嫌疑人有罪即作为犯罪嫌疑人对立面,又要以监督机关制约侦察、审判机关行为即又为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人,实践中甚至大量存在检察人员为使案件进行顺利,将自己审查起诉的时间“借给”公安,直接站在犯罪嫌疑人对立面,只关注对犯罪嫌疑人的有罪判决,对审判以及侦察机关的诉讼、侦查活动的监督往往图应付,有时对被害人正常的权利造成重大损害。
(二)自身诉讼监督能力欠缺1,主动监督精力不够。
工作任务繁重与检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导致有心无力。
目前,我国侦查监督权与审判监督权由侦监和公诉部门分别刑事。
近年来,由于案件数量的增多,以及员额制改革,检察官在履行批捕公诉的工作量日益增多。
并且批捕公诉的特殊性使其有时间上的限制。
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
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刑事诉讼监督缺乏可操作性,效果较差。
这主要表现在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和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方面。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在法律上已经明确,但缺乏具体而详细的监督程序和措施,导致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2. 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存在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的倾向,导致一些违法现象没有得到依法监督纠正。
这反映出法律监督工作的力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
3. 执法办案的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存在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现象,执行法律和制度不严格,办案质量不高。
4. 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法律监督工作的需要。
一些检察人员法治意识、群众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执法作风不好,方式方法简单。
极少数检察人员甚至存在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法律监督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5. 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一些地方检察机关面临办案力量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基层法律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力度,完善监督程序和措施,提高执法办案的规范化程度,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法律监督工作水平。
浅议诉讼监督的难点及对策诉讼监督是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诉讼监督存在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加强诉讼监督。
一、证据收集难点及对策在诉讼过程中,证据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结果。
然而,当前的诉讼监督中存在着证据收集的难点。
首先,证据的保全问题是一个头疼的难题。
很多证据容易被破坏、篡改或者丢失,影响案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其次,证据的来源多样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证据的收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监督的难度。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对证据的保全工作。
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证据的保存、传递和鉴定环节的安全可靠。
其次,加大对互联网证据的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网络证据的审查和保全,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督,提高网络证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二、审判独立的难点及对策审判独立是诉讼监督的核心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审判独立的难点。
首先,部分法官在审判中可能存在主观意识的干扰,权衡公平与正义的难题。
其次,审判独立受到政府干预的风险,可能导致司法公正性的受损。
为了应对这些难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法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
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磨炼,提高法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增强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其次,强化司法监督机制的建设。
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建立完善的投诉和申诉渠道,确保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三、执行难的难点及对策执行难是监督的又一难点,指的是在诉讼结束后,判决或裁定的落实难度大。
执行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执行人拒绝执行,逃避履行法律义务;二是执行程序复杂,导致效率低下;三是执行成本高涨,增加了执行的难度。
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执行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公开执行信息,让被执行人无处可逃,提高执行难度,增加执行意愿。
浅议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诉讼监督,是指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权之一。
目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诉讼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影响了诉讼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诉讼监督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作者简介:胡亮,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讼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发现和纠正违法情形的专门法律监督活动。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诉讼监督,着力纠正执法、司法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突出问题。
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的情况为切入点,拟就当前基层检察院开展诉讼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做探讨。
一、花都区检察院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基本情况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效(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的氛围浓厚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决定》颁布后,花都区检察院行动讯速,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统一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决定》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宣传,花都区检察院全体干警对《决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贯彻落实《决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沟通衔接,诉讼监督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花都区检察院主动与公安、法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加强联系沟通,增强贯彻执行《决定》的整体合力,逐步建立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诉讼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方面,加强对直接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活动的监督,实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上提一级改革等。
启动了检务督察制度,对业务部门的相互制约进行督促、协调,对执法活动的重点环节和重点案件实施督察。
外部监督方面,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深化检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
与区公安、林业、工商、税务、环保、国土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023年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23年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问题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考核指标过多、过于功利化:当前,对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案件数、办结数、处分量等,这种指标过多、过于功利化,容易导致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过度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和效果。
2. 检察资源分配不均: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资源有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检察院资源相对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检察院则面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存在差异。
3. 基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不足: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宣传手段相对单一,缺乏亲民、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4. 司法责任制不完善: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在司法责任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检察官在执行纪检监察职责时缺乏明确的职责权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不紧密,导致纪检监察工作效果不佳。
二、解决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转变考核指标: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指标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机制。
除了案件数、办结数等硬性指标外,还要考虑案件质量、办案效果、反腐败工作成效等因素,鼓励干部注重案件质量和社会效益。
2. 加强资源配置:要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资源支持和保障,确保纪检监察工作能够得到正常开展。
对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检察院,可以通过人员调配、资金支持等方式进行帮扶,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和能力。
3. 创新宣传方式: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应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
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宣传方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让广大干部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叁』圭塾金三!!!竺!三望兰!鎏!篮圈霞鍪鬻检察机*诉讼结律监督的现实团境和制度卖破张永昌摘要诉讼法律监督权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之一。
陷,应立法完善诉讼法律监督权制度,优化检察权配置。
关键词法律监督检察权配置批准逮捕权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诉讼法律监督权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之一,具体包括:批准逮捕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
①我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上述职权,契合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顺应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但是,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现行诉讼法律监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因,既有立法不够完善的挚肘,也有传统司法体制中检察权配置不尽合理的因素。
一、现实困境——我国现行诉讼法律监督之缺陷和原因(一)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导致监督范围,内容、方式等主要内容不够清晰首先,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方面,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等权能,但尚未涵盖所有侦查程序和行为,仍存有许多无法监督的空间。
例如,在立案监督方面,只规定了对应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未规定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监督:侦查监督方面,只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批准逮捕权,但对于其他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则未赋予检察机关任何具体的监督权力。
而且,在刑罚执行变更方面,仅规定了对暂予监外执行批准机关的决定和法院减刑、假释裁定进行监督,未规定对刑罚执行机关所做的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呈请活动进行监督。
其次,在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只是在总则中原则性规定了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但并未规定监督的具体范围、内容、方式、手段、法律责任和制裁性措施等主要内容,相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来看,明显缺乏实操性。
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犯罪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给公诉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使得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和隐蔽化,对公诉部门的侦查和定罪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虚假诉讼和网络犯罪泛滥,给公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公诉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应对。
首先,加强部门内部的专业化建设。
公诉部门应注重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提高办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水平。
加强对新型犯罪类型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新技术和新手段。
同时,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打击犯罪,提高办案效率。
其次,推进公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公诉部门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犯罪线索分析系统,提高办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加强对网络犯罪案件的调查和取证工作,提高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效果。
第三,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公诉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宣传公诉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和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度。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更加公正和透明。
第四,加强对犯罪预防的工作。
公诉部门除了依法惩治犯罪,还应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潜在犯罪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帮扶和监管,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开展专题犯罪预防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五,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诉部门应严格遵守法律和执法程序,加强内部监督和制度建设,提高办案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加强对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确保办案行为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可以通过加强部门内部专业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措施来应对。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公诉职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权过度集中。
当前的检察监督体制中,权力过度集中在检察院的高层领导手中,地方检察院的监督力度较弱,容易导致监督不到位。
2.监督手段和方法单一。
目前的监督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缺乏其他形式的监督手段,比如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等,使得监督手段较为单一,容易形成“一言堂”。
3.监督效果不明显。
由于一些原因,检察监督在一些重要的案件中监督不力,导致监督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改革监督体制。
建立健全地方检察院的监督机制,实现权力分散和监督的全覆盖,确保监督力度得以加强。
2.多元化监督手段。
除了法律手段外,应该加强其他形式的监督手段,比如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外部媒体监督等,实现监督方式的多元化。
3.加强内外部合作。
检察机关应与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参与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效果。
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确保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4.加强监督能力建设。
加强对检察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监督能力和水平。
同时,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监督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监督效果。
总之,改革检察监督体制、多元化监督手段、加强内外部合作以及加强监督能力建设,是解决检察监督存在问题的关键对策。
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出路研究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是中国司法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该领域的工作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以推动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存在的困境1. 面临法律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挑战。
随着基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拓展,检察干警在调查取证、法律适用、案件办理等诸多环节需要更加深入的法律学识,但目前在基层检察机关,一些干警缺乏充足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技巧,很难胜任对于那些复杂典型的案件审查,还有法律适用、监督执行等高难度的环节。
2. 惩罚力度较轻,对违规行为的制止效果不佳。
基层检察机关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较轻,很难从根本上切断违法现象,让违法者得到应有惩罚。
这样一来,违法现象和犯罪行为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制止,导致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发生扭曲。
3. 干部人员素质与等级制度双重制约。
现行的干部人员等级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一些干部晋升的主要依据是年限而非素质能力。
同时,由于从政治考核的角度来看,很多干部更加看重其整体工作效果,而对于基层检察干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全面推进的看法不是很重视,就会产生“表面工作”现象,导致基层检察工作质量有所下滑。
4. 数据化程度不足,很难搜集、处理和利用大量数据,这就导致了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推进和应用效能有限。
二、存在的出路1. 常态化的学习教育。
针对检察干警在法律前途、审查取证、司法适用等方面的不足,应开展长期、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并且根据干警工作中的实际需求,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进一步提升干警法律素质和实践技巧。
2.对违规行为在成本上进行考核。
加大对干警违反规矩惩罚力度力度的同时,可以建立各级合法行为的监督机制,减少违反规矩的概率。
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标准,使干部按照标准办事,实现规范化、溯源化的治理方式。
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当前检察工作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检察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办案质量、廉政建设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探讨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打算。
一、办案质量不稳定当前,在检察机关的办案过程中存在着办案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员额编制的限制,很多基层检察官承担了较为繁重的案件审查与起诉任务。
这导致他们在办案过程中无暇顾及其它重要环节,容易出现粗略查证、简单执纪等情况,影响了办案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流程,各地检察机关之间对同类案件侧重点以及审查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了在类似事实情况下判决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拟定以下工作打算:1. 改革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检察官数量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调整员额编制,并通过组织培训、提供岗位晋升机会等方式,提高基层检察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2. 建立统一的办案标准和操作规范。
推动制订全国统一的办案指南,明确审查、起诉程序和证据收集要求,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协调类似案件判决结果的异同。
二、廉政建设亟待加强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加强廉政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少数检察干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群众利益,也影响到了广大干警的形象和声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检察干警廉洁自律教育的力度。
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供典型案例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引导干警明辨是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2. 加强对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和惩处机制的建设。
加强对干警行为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并依法追究涉嫌违纪违法人员的责任,形成有效震慑。
三、智能化应用亟待推进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应用已经成为了推动各个领域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论当前诉讼监督的难点、原因和对策建议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发现难查处难息诉难一、部分诉讼违法发现难、查明难这又可分为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发现难,查明不难;另一种则是发现难,查明也难。
前者如简易程序违法,后者如刑讯逼供、徇私舞弊等等。
(一)部分违法线索难以获取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1.原因分析导致发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检察机关的知情渠道不畅。
虽然检察机关负有一部分刑事诉讼职能,并因而在获悉刑事诉讼违法信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通过履行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职能,检察机关必然要接触和审查侦查卷宗,在审查过程中就能够同时发现和查明一些侦查活动中比较明显的违法情况。
通过履行公诉职能,检察机关必然要接触和审查裁判文书,普通程序案件还必然要参与开庭审理,在这些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和查明一些审判活动中比较明显的违法情况,等等。
但是检察机关依职权并不能亲历所有的刑事诉讼活动,而且很多诉讼活动中的违法信息在侦查卷宗或者裁判文书等各类呈报给检察机关的书面材料中也并不会体现,一些蓄意违法者为了躲避监督,更可能在书面材料上做的天衣无缝。
所以仅靠亲自参与和审查书面材料这两条途径,往往难以发现深层次的、更为严重的诉讼违法线索。
此外,当事人的控告、举报和申诉是检察机关获取诉讼违法线索的重要渠道,这在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中,检察机关不参加案件审理,也不能直接获取案件卷宗,无法通过亲自参与或审查卷宗来发现线索,因而必须依靠当事人的申诉。
但是这一渠道发生效果的前提条件有三:即当事人知道自己享有这项权利,当事人能够实现这项权利,以及当事人愿意行使这项权利�P。
任何一项条件缺失,这一渠道都将阻却。
另一个增强检察机关知情范围的可能途径是实行相关材料备案,如要求侦查机关将所有立案后未经审查批捕或审查起诉即撤案案件的材料向检察机关备案以开展立案监督。
职能转变下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工作难点及对策一、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定位与价值(一)民事检察监督体系中的定位现阶段在司法实践中,民事检察监督已经成为检察权的一种执行方式。
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检察权行使法律监督的一种手段,是我国司法领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和运用的一种监督职权。
在我国“人大”政体架构下,检察权的宪法定位比西方国家高得多,为独立于行政权和审判权的法律监督权,即检察权成为与行政权、审判权并列的独立第三权,共同对人大立法权负责。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宪法对其赋予了监督权的公权力的外衣,代表着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
然而现行的法律实务中,虽然检察监督权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不足。
检察权被细化到民事诉讼活动中后,在保留本质的同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权的一种,是检察权的发展及延伸,但是民事检察监督权由于长期的程序性及实质性缺位,产生的便是在实际操作中,立法与实务不能完全对接,致使职能转变下基层检察院在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工作难题。
(二)民事检察监督体系中的功能人民检察院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权力,对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予以监督和抗衡。
检察机关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依法进行。
其次,在监督和制约的同时,检察监督也保障了民事诉讼活动的依法进行,减少外界对法院诉讼活动的不法干预,维护了审判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人民检察院对于审判权的监督并不是为了削弱人民法院的裁判力和权威性,而是为了督促人民法院更好的运行审判权。
同时,民事检察监督更为预防犯罪提供保障,对司法程序予以规范,对司法活动进行综合治理。
二、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问题与成因(一)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检察监督的立法需求大人民检察院对于程序性、实质性法律法规的“刚性需求”难以解决。
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检察监督的立法需求主要原因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和完善。
基层检察院案件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5条将案件受理工作单列出来,统一了案件的入口,为案件管理工作的运行奠定了基础,也为案管工作带来挑战。
一、基层检察院案件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一是案件管理部门职能不明,服务多于监管。
部分领导和同志对案件管理部门的设立初衷和职能不了解,对案件管理部门的设立不够重视,在人员配备、设施配置、经费保证等方面保障不足。
这样就造成,案件管理部门的职责仅仅局限于案件的受理、分流等事务性工作。
而管理职能因缺编缺人导致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
二是案件管理部门定位低,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案件管理部门需要实施具体的监管行为,但目前案件管理部门的设置仅仅与业务科室平级,这样就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监督不能的尴尬局面。
再加之一些业务科室承办人对案件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抵触情绪,不服管理,造成监督不到位。
三是案件管理工作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目前,案件管理工作依托渭南市院《检察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办案,但案件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案件材料的流转多以纸质形式为准,办案工作、接待律师工作还停留在纸质审、阅卷的状态。
再加之该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网上网下两套办案流程,不但没有减轻办案人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麻烦,造成了办案人员对网上办案的抵触情绪。
二、推进案件管理工作的建议(一)应进一步明确案管部门的定位,要求其主要对案件流程、时效进行监控,对案件质量定期进行评查,对业务工作开展监督。
(二)应减少事务性工作,突出案件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作用。
(三)应建立公、检、法办案信息化共享平台。
尽快为案管部门配备电脑、高速扫描仪、复印机、案卷装订机等硬件设施,为卷宗电子化、文书集中打印提供条件和创造便利。
(四)应强化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的运用,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奖惩机制。
为了提高检察机关案件办理质量,促进承办人员提高办案能力,应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奖惩办法,与干警绩效考核、岗位目标责任制相挂钩。
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的困惑及出路[摘要]文章从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分析、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解决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的困惑和出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困惑;对策近年来,各地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均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但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要有更大的作为,仍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背影下完善相关机制,创新发展诉讼监督工作仍是基层检察院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分析以A县检察院为调研样本,从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其发展的势头是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从基层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积极推进诉讼监督工作的实效及具体措施可见,基层检察院把诉讼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意识得到加强,办理案件与诉讼监督并重思想得到了强化。
二是诉讼监督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诉讼监督工作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
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得到了党委、人大的重视,检察机关通过积极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诉讼监督工作,听取党委、人大等上级部门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交办的事项,争取上级机关对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检察机关与公安、法院、看守所等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是更加注重通过完善自身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诉讼监督工作。
在加强诉讼监督的同时,基层检察院为了保障检察权的依法正确行使,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
四是积极延伸监督职能,推动诉讼监督创新发展。
基层检察院在积极延伸法律监督职上走在了探索与实践的前列,主要表现在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执行监督、调解监督领域延伸了法律监督的触角,并积极探索实践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二、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从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整体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执法理念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少数干警的监督意识薄弱,工作中重视与公安、法院的协调配合,却忽视对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制约;重视完成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一般性诉讼活动,却忽视对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督。
另一方面,有的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对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清,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重视不够,存在不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的情况,影响和制约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还有所欠缺部分检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推进诉讼监督工作的办法不多,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的能力还不强,对提出的监督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力度也有所欠缺。
(三)诉讼监督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诉讼监督案源少的问题突出,目前侦查监督线索大部分来源于审查办案,案源有限。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也同样存在案源较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诉讼监督工作的发展。
二是诉讼监督手段不够充分。
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措施主要是抗诉和纠正违法意见,实践中检察机关使用较多的检察建议以及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被监督对象往往不予重视,有的甚至拒绝接受。
三是诉讼监督范围过于狭窄,存在盲区,检察机关对审判的监督还是局限在对未生效或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上,而无法对法院裁判形成过程的程序性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监督的着力点仅仅是落在结果上,对于程序性问题监督不到位,如对法院采取的不当强制措施缺乏监督手段,对妨碍检察监督的行为缺乏强制措施。
(四)诉讼监督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检、法、司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制约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等,仍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诉讼监督的评价、激励机制还不够成熟,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还不尽科学、合理。
有关司法机关之间加强统一协调、形成监督合力的工作机制相对欠缺,检察机关获取执法司法信息的渠道不够通畅,在诉讼监督工作中存在对违法行为发现揭露难、调查核实难、纠正处理难的问题。
(五)诉讼监督的法律规定还不够明确成为制约诉讼监督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如何实施法律监督的规定则相对原则、笼统,操作性不够强。
①一是诉讼监督范围不够明确。
如,对于民事执行、民事调解等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能否实施法律监督,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是对诉讼监督程序规定不明确。
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知情权的规定不具体,对纠正诉讼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程序规定不健全,有关工作开展起来不够顺畅。
如检察机关出席再审法庭的程序、地位、称谓及相关内容未作出明确规定。
对于检察机关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民诉法只有原则性规定,对检察机关出庭程序、出庭称谓、在法庭上享有的权利等法律均未规定,致使检察机关出席再审法庭地位不确定、身份不清、权利不明,使得检察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诉讼监督后果不够明确。
如,抗诉案件周期长,明显造成抗诉案件周期长、速度慢的现象,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检察机关的权威,一些申诉人也因此对向检察机关申诉失去信心。
再审周期过长,是影响民行抗诉监督效果及案源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对策(一)进一步认识诉讼监督的重要意义,提高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的自觉性有关机关、单位应深化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支持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全体干警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严肃监督纠正各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切实承担起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确保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执法,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完善关于诉讼监督的立法,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力度一是通过立法明确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
建议在法律中设立专章或专节或者以专门法的形式,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作用范围、内容、活动原则和活动方式等作出详细规定,以明确诉讼监督权运作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它一方面是落实诉讼监督权的法律依据和保证这一权力积极主动运行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检察机关的不正当监督或越权行为。
二是完善关于诉讼监督程序的立法,针对各个诉讼环节的不同任务和特点明确检察机关的权力和义务。
例如,在立案监督工作中,检察机关如何实行监督,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监督,有哪些权力,可采取哪些手段等,这些都是法律应当加以明确规定的问题。
②在程序上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如,对检察机关的抗诉范围和再审时限及再审次数作出明确规定,设立再审时限制度及再审次数限制制度,以防止反复申诉、缠诉,降低诉讼成本。
三是完善关于诉讼监督手段的立法。
赋予监督者以必要手段,规范监督者运用监督手段的行为,明确监督者的责任和被监督者的义务以及相应的追究责任机制,明确不履行义务的消极后果和救济措施。
通过合理分配监督机制中的权利义务,保证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力度,使检察机关充分实现诉讼监督权。
(三)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诉讼监督相关机制通过完善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如,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在移送公安机关的同时对应当将案情况通报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未移送的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情况或者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应当予以配合;对人民检察院针对抗法活动中提出的检察建议,应当办理并书面反馈。
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统一执法标准,规范列席法院审委会、民行再审检察建议等工作制度。
完善内部整体联动机制,加强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各项诉讼监督协作机制的牵头部门,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进一步改善诉讼监督的外部环境,主动向党委、人大请示报告,报送备案材料,定期汇报监督工作情况,将检察监督与党委监督、人大监督有机结合,确保最佳监督效果。
加大诉讼监督宣传力度,营造浓烈诉讼监督氛围,结合普法教育活动,开展诉讼监督知识培训、讲座、竞赛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借助新闻媒介,以案释法,宣传检察机关法律定位、工作性质等,使广大人民群众诉讼监督有更多的了解,以进一步拓宽案源渠道。
(四)切实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和水平用足用好现有的监督手段,切实解决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努力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
切实加强对检察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精深法律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诉讼监督工作实际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诉讼监督在综合业务考评中的权重,将检察人员开展诉讼监督情况纳入其执法档案,提高检察人员监督的积极性;完善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权在人民检察院各内设机构之间的优化配置;推进信息化建设。
(五)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监督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监督重点。
认真研究梳理诉讼监督工作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检察活动,增强诉讼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依法严肃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案件,纯洁执法司法队伍。
在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中,既注意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立案后消极侦查和违法撤案等放纵犯罪的问题,又重视监督纠正违法立案、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侵犯人权的问题;在审判监督中,坚决监督纠正裁判不公、罚不当罪、侵犯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等问题,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民行监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中,坚决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变相超期羁押、侵犯在押人员权益,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等问题。
[注释]①参见袁仁辉:《现行法律漏洞的不当利用与防范全书》[M].九洲出版社出版。
②参见高景峰:《刑事诉讼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检察》,2010年第16期;参见孙春雨:《刑事诉讼监督应当关注和研究八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