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特点及其控矿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及对策分析摘要:小秦岭金矿田处于复杂的地质背景下,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金矿成矿区带。
因此,我们可以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进行全面的思考,并且要对其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思考及对策小秦岭金矿田地质具有非常大的找矿潜力,但是在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的勘查和开发后,小秦岭主矿区地表和近地表的矿产资源差不多已经枯竭,同时又由于着落后的勘查工作,使得许多矿山企业陷入了倒闭危机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必须要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分析其对策。
一、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1、对太华群的下延深度分析太华群位于东秦岭北坡,是小秦岭的主体部,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中压相系角闪岩相为主,原岩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建造。
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班玄武岩,它与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太古代绿岩带玄武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是金矿田的矿源层。
因此,太华群是否有向下延深的能力,是决定了能否成矿的重要条件。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小秦岭太华群变质杂岩核体是一个有根的地体,是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一部分,肯定是会有向下延深的可能性的,并且已经得到了有关的资料证明,太华群下延的深度有可能是在4.7到13.5千米,而太华群的厚度是7.8到13.6千米。
从中,我们之上可以看出在4.7千米深度的地方还是存在有太华群的,也就是说可以找到金矿。
2、小秦岭矿脉规模以及矿化深度小秦岭金矿都受到构造带的控制,这些构造带也可以称为矿脉,属于可型剪切带。
其具有的特征是:它的延伸长度大,陡坡倾斜穿切到地壳延深到地壳和上地幔的部分;具备着长时间的活动,具备着一定的石穿性。
在金矿区内最大的长度是5千米,其次是q12和q161,长度都不小于1.5千米。
在估计一般长与斜深等,金矿区的较大矿脉和斜深应该是在1.5到4.4千米。
与当初早已控制的500到1200米做比较,是具备着深部找矿构造条件的。
3、估计小秦岭地区剥蚀深度根据一些地质专家计算,形成小秦岭金矿形成有关的花岗岩的侵位深度是7千米,成矿的深度是4.6千米,所以矿化的深度范围是2.4千米。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研究作者:杨晓红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2期杨晓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小秦岭横跨陕豫两省,是当今河南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
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资源能源,使得小秦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矿产资源,在历史上极具科研价值。
小秦岭金矿占地1000平方公里,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全国第二大金矿分布地。
为了更好的找矿,必须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地质成矿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8(a)-0000-00据现今秦岭金铜岔东蹄子沟石碑记载,明朝景泰年间就已经形成相当大的采矿模式了。
由小秦岭金矿的地质分布特征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现代秦岭小金矿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小秦岭金矿的含金石英脉地形分布,使得我国这一重要黄金基地的开采和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论述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的开采,提供有意义和价值的参考文献。
1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在对石英脉地质特增的研究中,因穿脉坑道和顶板围岩的界线平整清晰。
小秦岭金矿的主要特征分别表现为:石英脉的分布不在断层构造区,而是与岩层呈现出平行之态。
1.1 地层小秦岭的地脉无论是从赋存部位、脉体形态还是埋藏深度上上,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质特征。
地层中分布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主要是含金石英脉,次要有铜、铅、钼、锌、铁等。
1.2 构造从地图上研习,小秦岭地区的褶皱构造呈复式背斜构造,且各背斜的冀部之间的含金石英脉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发育所形成的矿带形成南、北、中三条,且褶皱构造表现南部和西部强势,北部和西部弱化的局面。
目前已探知的大小含金石脉,约有450条由于。
断裂构造主要集中于褶皱构造的两冀,这是由于在地质运动时期不断地扭(压),反复多次变化的结果,这样的断裂延伸长短厚度不一。
河南小秦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
冯建之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9(023)004
【摘要】小秦岭金矿为产于绿岩中的脉状金矿床,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文章根据危机矿山项目在小秦岭地区的深部探矿资料,结合浅部勘探资料,通过研究认为:剪切带的规模与分布密度与金矿的成矿关系密切;剪切带的产状变化控制矿体的富集部位.剪切带演化的不同期次与不同成矿阶段相对应.总结控矿模式为"一街五巷三层楼"模式.
【总页数】6页(P302-307)
【作者】冯建之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51
【相关文献】
1.河南熊耳山矿集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J], 李国平
2.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构造控矿规律及盲矿预测——以文峪矿区S505矿脉为例[J], 颜正信;孙卫志;薛成
3.小秦岭东闯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趋势分析 [J], 谭满堂;姚书振;何谋春;丁振举
4.对小秦岭金矿田含脉断裂构造带的几何形态及控矿规律的认识 [J], 晃援;朱文怀
5.河南小池沟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J], 刘征华;刘畅;牛昱博;李田园;谢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桐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小秦岭金矿田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北东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探明了一定的地质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探明的地质储量早已开采殆尽,因而有必要对矿区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地质分析,确定找矿方向,避免工程浪费,解决探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矿山即时受益。
关键词:成矿地质分析、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矿脉成矿地质分析矿脉成矿作用是复杂多变的过程,受环境、地史演化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的作用,细究起来比较困难。
矿山地质工作者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对矿区开采的几条矿脉的成矿规律、矿体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明确了探矿方向,充分利用生产工程,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探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探矿效果。
1.1地层控矿作用1.1.1矿脉(床)产出层位特征区内金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已知矿床(点)或含金石英脉均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心部层位,即大月坪组至三关庙组底部地层内。
据对整个小秦岭金矿田粗略统计,洞沟组和大月坪组内赋存含金石英脉最多,三关庙组次之,板石山组内较少。
就已知矿床看,大月坪组最多,矿床规模大,金品位富,伴生有益组份多,个别矿床可单独圈出铅矿体,规模达中、小型;洞沟组、三关庙组内次之,且以单一金组份为主,品位也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区内金矿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性是很明显的。
1.1.2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脉侧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辉绿岩等,其蚀变有绢去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钠长石化等,其中以前四类为主,其它次之。
各类蚀变往往混杂分布,且明显的表现出近脉则强,远脉则弱和对称分带特征,总的规律是内带小于中带小于外带。
据分析资料,蚀变围岩的含金性与石英脉的矿化强弱一般呈正相关关系。
1.1.3矿脉规模及形态特征区内石英脉形态比较简单以单脉为主,复脉和网脉(或密脉)次之。
单脉局部有膨胀狭缩、分枝、复合现象,脉壁与围岩界线清楚,明显的表现出以热液充填为主的矿床特征;复脉和网脉很少单独存在,一般多分布于单脉的端部或旁侧。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构造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摘要根据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与糜棱岩的空间分布关系通过金渠金矿区域构造详细研究了构造岩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并对构造岩的形成条件及与金矿化关系等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秦岭;金渠金矿;糜棱岩;液压致裂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著名的金成矿区带,大地构造位属华北地台南缘。
矿田处于太古宙绿岩带内,南北分别以小河断裂和太要断裂为界。
1区域构造背景小秦岭金矿田是由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组成的“地垒状”地块。
地块北侧为汾渭盆地,南侧为元古界褶皱系。
主要构造形迹有近东西向展布的老鸦岔复式背形构造,北东向褶皱构造及一系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构成本区基本构造格架。
此外还发育有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等,形成小秦岭内部斜方网格状构造格局。
金渠金矿区域位于构造线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由老鸦岔复背斜组成,南北两侧分别被小河和太要区域性大断裂围限,太华群被隆起。
老鸦岔复背斜核部位于小秦岭分水岭附近,复背斜南翼有枪马峪背斜,北翼依次有西阴—雷家坡向斜和五里村背斜。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使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控矿断裂构造多具韧性剪切带的特征,以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为主,其次呈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
韧性剪切带内有糜棱岩、千糜岩等构造岩。
晚期沿韧性剪切带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内,有含金石英脉充填,并有热液交代构造岩或围岩成蚀变岩型金矿石。
矿区位于老鸦岔复背斜轴北侧至西阴—雷家坡向斜轴北侧,跨越向斜轴部,矿区地层为闾家峪组、观音堂组。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其形成的深度层次可分为韧性断层、韧脆叠加断层和脆性断层。
2断层类型1)韧性断层以发育不同方向的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是区内最早的一期断裂构造,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的高应变带。
按其走向可分为3组: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最为发育,规模较大,具有密集成群分布的特征。
在矿区内规模较大(500m)的有11条(含延伸至矿区外围):F5、F6、F303、F304、F305、F302、F301、F300、F299、F88、F51、F110(断层及含金石英脉编号均沿用前人工作编号)。
122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小秦岭地区金物质来源、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浅析刘晓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小秦岭金矿田主要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陕西潼关、河南灵宝一带,金矿物质的来源来自于地壳深部矿源浓集区;近东西向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在早期韧性剪切带的基础上叠加发育而成的;含金石英脉的热流体,是燕山期花岗岩浆演化的结果。
主要的成矿类型为石英脉型,其次为伴有少量构造蚀变岩型。
关键词:金矿物质来源;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1-0122-2收稿日期:2021-06作者简介:刘晓峰,男,生于1977年,河南汝州人,中级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野外地质找矿。
1 金矿物质来源小秦岭金矿田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主要分布在潼关县和灵宝市境内,整个矿田迄今共发现金矿脉1000多条,目前已探明金矿床26处,储量具全国之首。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金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岩层或某层位。
从太古界太华群的岩石组合与世界绿岩带对比,认为本区太华群原岩恢复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缺乏科马提岩建造。
而且与典型的绿岩岩层结构有较大差别。
在变质程度及形成时代上也有一定差别,小秦岭属中压型角闪岩相,局部达到麻粒岩相。
本区已知最老的年龄为23.01—24.11亿年,属晚太古的产物。
这样小秦岭能否说是绿岩带金矿值得怀疑。
以往资料涉及本区金矿物质来源,常以太华群岩层或某岩类含金量高为出发点。
通过对历年来不同单位有关本区太华群中含金量的比较,清楚的看出,随着近年来对采样、加工、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分析精度随之大大提高,本区太华群中金的丰度随之降低,并接近克拉克值。
地质工作者通常所采用的地壳金的丰度为3.5×10-6, 而太华群的原始地壳金的丰度为2.02×10-6,说明本区金的丰度并不高。
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摘要]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找提高地质找矿效果的新思路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矿产特征找矿潜力分析1小秦岭金矿勘查区的地质矿产特征1.1地质特征石英脉型金矿是小秦岭金矿田主要的金矿类型。
根据矿脉空间分布特征分为3个矿脉密集带(简称矿带),即中矿带、北中矿带、北矿带。
中矿带:位于老鸦岔主背形轴部,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脉密集,成群成带产出,按产状特征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向南中等倾斜(斜角40o -50o)的脉组,如S505-S60矿脉,长约16km,控制了文峪、杨砦峪等大型金矿床,S507-S9矿脉,长约8km,控制了东闯、老鸦岔、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北缓倾(20°-30°)脉组,如S201、S202、S203、S308等矿脉,控制了四范沟东、西段及淘金沟等大中型金矿床。
北中矿带:分布于七树坪-金渠沟-黑峪子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七树坪次级向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875、S846、S845矿脉,控制了红土岭、金渠沟等中小型金矿床,其次是出露于向形西端南翼出岔沟脑一带的S8201矿脉,控制了出岔沟中型金矿床;二是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303、S304、S305、S1、S2、S3等,控制了桐沟、黑峪子等中小型金矿床,此外还有北东向S1002矿脉;控制了和尚帽矿床。
北矿带:分布于五里村-闾家峪-竹峪-荆山峪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五里村次级背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可分为2组,一是向北缓倾的脉组,如F5、F6等,控制了大湖、竹峪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南中等倾斜的脉组,如S0、Ⅰ、Ⅱ、Ⅲ、S952、S190等控制了马家凹、藏马峪、焕池峪等中小型金矿床。
1.2矿产特征小秦岭地区的矿产以金为主,黄铁、共生钼、铅、伴生银、钨、硫等;自然金主要呈巨粒-细粒的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叶片状,以裂隙金、晶隙金和包体金的形式嵌布于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等载金矿物中。
河南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模式探讨本文对河南小秦岭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模式,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标签:河南小秦岭地区金矿岩浆岩成矿模式小秦岭金矿区是仅次于胶东金矿区的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南部边缘(图1),是华北南缘多金属成矿带(Au-MO-Pb-Zn-Ag)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主要是河南灵宝和陕西撞关境内,西起陕西华山,东至河南省灵宝一朱阳盆地西北边缘,长50km,宽7-50km,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别以小河断裂和太要断裂为界,总体呈不规则带状,主要由基底岩石和晚中生代侵入岩组成。
本论文主要关注河南境内小秦岭金矿及相关的岩浆活动。
1地质构造华北克拉通南缘和秦岭造山带以近东西向褶皱和断裂为主,从北到南包括三宝断裂、栾川断裂、商丹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它们构成华北克拉通、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南秦岭、扬子陆块的分界。
小秦岭地区构造上属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属于夹持在三宝断裂和栾川断裂中间的华熊地体,受中生代秦岭,或主碰撞发生于晚三叠世,据碰撞造山的影响,小秦岭地区受到强烈挤压,主要的构造也为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
区域褶皱主要是呈东西向展布的复背斜,复式背斜由一系列的次级褶皱组成,从北向南主要有五里村背斜、西阴一雷家坡向斜(七树坪向斜)、老鸦岔复式背斜等,其中老鸦岔复背斜为横贯全区规模最大的褶皱构造。
褶皱发生在前寒武纪,但在中生代造山时又重新活化。
主要断裂包括南北围限本区的近东西向的太要断裂和小河断裂,区域内由北向南还有焕池峪和观音堂断裂。
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部分大型东西向的断裂被认为形成于大约250-210Ma 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地体增生时期,其中包括本区的南北围限断裂太要断裂和小河断裂,侏罗纪到白垩纪时,这些断裂继续活动发展为正断层,次级的NE、NW、NNE向的断裂也在该时期发育。
含金石英脉主要分布在一级脆性一脆韧性剪切带中。
作者: 常克明 许红艺
作者机构: 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三门峡472000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02-103页
主题词: 小秦岭脆韧性剪切帝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与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剪切带如同一个黄金的“天然生产车间”,其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不同方向的断裂中元素富集规律不同,构造带中流体是十分活跃的。
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太华群,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
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客矿构造和找矿标志。
小秦岭的构造格架为复合型间隔式脆韧性剪切带,由一系列大体平行,近于等间距分部的二级脆韧性剪切断裂所组成,这些二级脆韧性剪切断裂带及其派生的三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和找矿标志。
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使得金矿开采企业加速对金矿田开采的速度,以满足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
而河南小秦岭作为我国第二大金矿开采地区,对它的斑岩型金矿进行高效率的开采,是能够有效提高金矿开采总量的最好途径。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斑岩型金矿的开采效率,成为了各大小秦岭采矿企业的首要任务。
因此,本文将针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对其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标签:河南小秦岭;找矿方向;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1 简析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勘察发现,在河南省小秦岭所管辖的区域当中,金矿田主要集中在文峪上官地带,它所包含的矿岩系属于上太古界太华群,其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的片麻岩。
经过科学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发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大多产生自脉岩中,所以科学家也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为“含金石英脉”。
到目前为止,在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田中,已经发现的含金石英脉高达一千一百多条,其厚度普遍在0.4米至1.5米的范围之内。
其中,还有三十多条含金石英脉的长度已经超过了一千米。
2 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为了更为直接的体现出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现以小秦岭金矿田中的某个区域为例,对其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的剖析。
2.1 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斑岩型金矿区域位于小秦岭东部的一个边缘地带,它包含了一千多条斑岩型金矿脉以及二十多个金矿床,它的构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变质核杂岩”、“界面拆离层”以及“边界断裂层”。
2.2 所含矿石类型根据该矿区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含矿石的特点,我们将该矿区的矿石结构分为了五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竹叶型、压碎型、晶体型、假象型以及碎裂型。
其中,绝大多数的岩石都以碎裂型的结构方式存在。
其次,在经过对该矿区的金矿石分布情况进行一番全面的勘测之后,我们把该矿区的构造划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团块型、网块型以及细脉侵染型。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发育特点及其控矿特征张凯;任红伟;郭刚;滕飞;王晨【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5(021)003【摘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小秦岭金矿田地质资料,重点对典型矿床不同标高探矿工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该矿田的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认为,受褶皱构造控制,区内含金石英脉多位于杨砦峪—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形轴部或背形局部侧转处;矿田内部控矿断裂发育可分为成矿前断裂(早期韧性剪切带)、成矿早期断裂(中期脆韧或韧脆性剪切带)和主成矿期断裂(晚期脆性断裂)3个时期,主要控矿断裂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共4组;区内矿体和矿床的大小直接由构造带及单条断裂的规模决定,同时因构造活动期次、构造变形类型和强度的不同,造成区内矿脉赋存状态各异以及矿化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借鉴.【总页数】11页(P415-425)【作者】张凯;任红伟;郭刚;滕飞;王晨【作者单位】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潼关县潼金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潼关7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相关文献】1.大水清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及金矿预测 [J], 方茂龙;童航寿;天华2.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 [J], 白万成; 卿敏3.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大湖、灵湖深部金矿控矿构造与蚀变特征 [J], 徐建昌;王社全;薛志强;王红军;田海涛4.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大湖、灵湖深部金矿控矿构造与蚀变特征 [J], 徐建昌;王社全;薛志强;王红军;田海涛5.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的伸展构造背景:构造岩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王义天;叶会寿;刘俊辰;郝建瑞;张向卫;郝蛟龙;叶安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金矿地步质特点及矿床成因[精彩] 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分布于豫陕交界的河南省灵宝、陕西潼关一带。
东西长100公里以上,南北宽近50公里。
该区采金历史悠久,山上老窿密布,并有石刻为记。
如秦岭金矿金硐岔东蹄子沟石刻记载‘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凿硐三百余眼’,景泰二年为本1541年,可见当时开采规模就已相当可观了。
小秦岭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具有脉数多,规模大、易采、易选、易冶,交通方便等特点。
是我国的重要黄金基地之一。
目前小秦岭金矿田探明储量及产金量都保持良好势头。
1(1 矿田区域地质1(1地层小秦岭金矿田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
为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变质岩系据岩石类型组合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渙池组、闾家峪组、官音堂组和枪马组。
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蒲峪组:底部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心不甘375米,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
焕池组:厚度约700米,以金云透辉大理岩,透闪透辉大理岩大理岩为主,并夹有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
闾家峪组:厚度大于1700米,以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见麻粒岩。
混合岩化较强,形成大量条痕状条带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
观音堂组:厚意600米,由含磁铁石英岩石英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条痕状混合岩等组成,偶有少量大理岩夹层。
枪马峪组:顶部出露不全,厚度不大680米,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痕、条带状混合岩组成,局部有麻粒岩。
各组地层中都有含金石英脉赋存,其中以闾家峪组为主,占用85,以上。
11.2 构造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格局由南北两侧区域性断裂及断裂所围限的小秦岭重褶皱所组成。
北界区域性断裂为太要断裂,出露长度75公里,断裂带宽数十至数百米不等,断面北倾,倾角60-70,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
破碎带内硅化绿泥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现象十分发育。
南界区域性断裂为小河断裂,长75公里,也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断裂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断裂南倾倾角50-60,断裂内绿帘石化与磁铁矿细脉等热液蚀变发育。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小秦岭金矿,其金矿床相对较小,地形和构造相对复杂。
虽然旗杆梁的金矿床范围相对较小,但成矿规律对当地有较大的意义。
因此,我们对这一地区的金矿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目的有两个:1。
为了推进这一地区的地质研究和地质调查,2寻找这一地区的其他金矿,我们继续研究和开发线索。
一、研究区的地质特征1.1研究区的地层特点从最早的泥盆纪开始,整个秦岭西部地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地质沉积构造和沉积环境。
对于研究地区的主要地层特征分别为:包括四组中的两个折叠,两个折叠三组,其中,每组100个折叠组,三个堆叠的石炮组。
将主轴中心部分和两个端组从堆栈中拉出,主要分布在一周内。
它是火山碎屑岩。
其特点是灰黑或灰绿色的厚度在以上369m下两倍的四部分主要分布在背轴的核心,这是深灰色块状灰色灰岩和角、石灰石和厚度以上310m,用于岩石上两层,大多含有黄铁矿、毒砂矿化、硅化等部分,这是主要的含矿地层。
1.2构造特征对于研究地区的构造特点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
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的乐舟区。
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应力所产生的叠加压力,使该区局部隆起。
核心部位和断层主要分布在该区,作为断裂压力的骨干,规模较大,断层角比较大。
裂缝的宽度约为5米,与硅化与金矿化蚀变越强。
研究区也有岩浆岩。
主要特征是顺层侵入辉绿岩,岩石的主要颜色为晶体,细介晶,深灰色黑色和灰色,常有绿色结构或混合绿色结构。
岩石的接触面与围岩的接触面相同。
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毒砂,这些改变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
1.3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区主要含矿带分布于围岩和围岩接触破碎带、辉绿岩破碎带,受断层控制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蚀变辉绿岩和凝灰岩。
区内金矿床成矿早期主要是中低温热液蚀变,与中矿化主要为毒砂、硅化、碳化,而后期成矿作用主要高岭土化。
在研究区矿石类型主要包括粉碎蚀刻凝灰岩、硅化角砾岩。
主要矿物有褐铁矿、黄铁矿、毒砂、高岭石。
在研究区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期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的早期和中期和后期阶段,其中石英和黄铁矿在早期阶段,主要阶段和石英和黄铁矿,毒砂在中间阶段的主要阶段。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特点及其控矿研究
摘要:小秦岭金矿作为陕西省内一个较大的矿田,要科学的开展成矿预测,还应对矿床不同标高,探矿的工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明确矿田的构造特点,控矿断裂的发育状况,以及矿区矿体与矿床的大小决定因素,造成矿区不同的矿脉赋存状态和矿化不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为矿区开展大比例的成矿预测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特点;控矿特征
引言:小秦岭金矿位于豫陕交界的陕西潼关与河南的灵宝一带。
该矿田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文峪金矿、麻峪金矿、杨砦峪金矿和太峪金矿等,目前各矿床大规模开采,导致资源消耗的问题比较突出,开采与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加剧。
面对这种状况,怎样延长矿山的寿命,在大中型金矿矿床深部进行资源开发成为了小秦岭金矿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还要对小秦岭金矿的矿田构造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矿区开展成矿的预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小秦岭金矿的区域构造框架
小秦岭金矿田作为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地质构造的作用下,经历了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发育,矿区的地质构造部分不仅包含混合岩还是典型的复合型叠加地质构造。
矿区的总体地质构造以复式背形为主,南北两个方向以巡马道断裂和故县镇断裂延伸,自东向西有娘娘山岩体、文峪岩体和华山岩体。
2 小秦岭矿田褶皱系统控矿具备的特点
小秦岭的结晶基地褶皱作用比较强烈,由于受到华北地台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影响,致使小秦岭矿田产生了大量的轴向呈东西延伸的紧闭线性褶皱。
其中以杨砦峪-老鸨岔复式背形的规模最大,该背形自东边的河南杨砦峪为起源,向西到陕西的金罗斑,轴部沿老鸦岔一带,总体上呈现东西向的展布,一直到太峪口一带,轴线迹象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呈现出北东东至南西西向。
该背形集中了一大批大中型金矿床,是小秦岭地区的主要金矿带。
分析小秦岭矿田的空间分布规模情况,在空间分布上含金石英脉分别是一些个大小和形态不同的密集区,但所有的矿脉基本都位于复背形区。
从典型的金矿床展布特征上看,表明褶皱构造与金矿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复背形的主要褶皱地段,含金石英脉受到近东西向、北西—南东向等几个方向的裂隙组所控制,倾角相对比较陡,且大于35o,局部为80o 左右。
分析矿脉的空间展布特征,除了南北方向含矿裂隙,且延伸规模较小外,其他方向的矿脉延伸相对都比较长,脉面也比较平直。
3 小秦岭矿田断裂系统控矿具有的特点
小秦岭金矿田构造热事件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边缘挤压和碰撞影响。
小秦岭矿田南北方向的较大断裂具有多期活动、长期发育的特点,断裂的展布呈近东西向,形成南北向对冲构造样式,成为小秦岭矿田的主要地质构造。
矿田的内部控矿断裂方向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与北东向四个方向,断裂活动和成矿在构造应力场下,形成了统一的断裂控矿系统。
构造应力场在统一作用下,成矿与断裂系统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矿带内单条断裂规模和构造带规模决定矿体与矿床的规模。
在已知的小秦岭矿床内,较大规模的矿体大都位于大规模
的断裂内,如杨砦峪金矿和东桐峪金矿等。
而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成矿规模较小,如太峪金矿和麻峪金矿等,断裂组规模在该地区处于主导地位,近东西向的断裂发育程度最差。
4 小秦岭不同时期断裂发育的特点及控矿特征
根据成矿与断裂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两者的时空关系,可以将小秦岭金矿的断裂发展历史时期分为成矿前断裂、成矿早期断裂和主成矿期断裂。
在成矿期断裂时期,金矿矿田主要以热穹窿体征为特征,矿田的主体部位出现了规模化的麻状花岗岩和灰色片麻花岗岩出露,尤其是上覆表壳岩系发生粘性流动变形。
在成矿早期断裂时期,因为地块受挤压,形成短轴背形,在持续上升和挤压的应力松弛阶段,出现多层滑脱的现象,一直到今天形成复式背形的地质构造。
表壳岩系滑脱与短轴背形成形相契合,形成以绿片岩为特征的韧脆性剪切带或多组韧脆性剪切带。
到了主成矿期断裂时期,剪滑断裂与充填的石英-金矿脉,碎粒化和碎粉化,导致金品味的改变。
另外,填充后期的含矿石英脉,还会在矿床内形成大规模巨大金矿体。
金矿矿田断裂在长期演化的作用下,经历多期活动,最终形成复杂的断裂结构。
结束语:在对小秦岭金矿矿田成矿进行实际地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小秦岭金矿矿田的构造特点,并确定矿田不同断裂时期的断裂发育特点与控矿特征,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做出科学化的评价,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成矿理论的方法指导,对小秦岭矿田的开采进行经验总结,为成矿的预测与开采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任红伟,郭刚,滕飞,王晨. 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发育特点及其控矿特征[J]. 地质力学学报,2015,8(03):415-425.
[2]赵国春,宋玉波,高建伟,张雪松,李宏星,王理瑞,李秋叶. 胶东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构造特征及其东西部对比研究[J]. 矿床地质,2012,15(S1):821-822.
[3]张福祥,牛树银,刘成,张晓飞,王铮,赵莎. 胶西北焦家金矿田控矿构造分析[J]. 黄金科学技术,2012,6(0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