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读写结合经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背着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古诗词三首》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三位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六年级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画面入诗歌之情境,结合古代文化背景体会诗之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背诵下来。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人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夲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我们还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美妙的水墨画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默写《宿建德江》(注意格式)。
2.请你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古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了解后请将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注意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见所闻。
2.学生交流、汇报。
①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②带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朗读句子。
③在指导下反复诵读句子。
④全班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⑤继续汇报,从看、闻、听中加入想象,走进诗词意境。
⑥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词句。
3.观察插图,理解词句,明白词人过去熟悉的茅店出现了。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谈自己的理解。
5.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这首词的“情”体现在哪里?①结合词句先在四人小组讨论;②再在全班交流、汇报:就要丰收了,所以是特别高兴、喜悦;③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认真阅读材料。
示学习要求:这一路夜行都有哪些所见所闻,可以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来说。
2.出示学生所说到的句子,引导分析:①第一句很特别,把六个词语叠加在一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语速放慢,脑海中想着画面再读一读。
③这是一轮怎样的月?这风又是怎样的风?这是烈日炎炎下的蝉鸣吗?带着感受再读一读。
④月很美,风很柔偶尔有鹊飞、蝉鸣,我们一起读。
⑤六个词,十二个字,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夜晚山村的画卷。
辛弃疾在夜行中还有哪些所见所闻?⑥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这样幽静的夜空吗?3.真美!夜行的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妨借助插图,一起去走一走。
4.原来是“旧时茅店社林边”。
谁能指着图,再来说说夜行的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5.说得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宿建德江》,全诗都围绕一个“愁”字展开,现在再来看这首词,你能找到一个直接写情感的字吗?这首词的“情”在哪里?6.辛弃疾是不是农夫?那为什么小小的稻花香、一片片蛙声会让他这么喜悦?出示材料片段。
7.辛弃疾给这个宅院起了个名字,叫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想象画面,能结合图片直观感受,能结合对词人的了解感受文本深意。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6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词。
教学内容涉及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秋天有关的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语气等方面的指导。
3. 诗词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词内容,讨论诗词的基本意思。
4. 诗词赏析: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作者情感等,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掌握。
6.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三首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7.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的、作者、背景。
2. 突出诗词的重点词汇、修辞手法、意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诗词内容,创作一幅秋天的画面,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与秋天相关的古诗词,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古诗词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2. 诗词朗读的指导3.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结合4.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重点突出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难点: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其背景,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3. 课文讲解:(1)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讲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写作手法。
(2)解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探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分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三首古诗词中选择一首进行仿写,不少于4句。
2. 答案示例:(1)仿写《宿建德江》:江水悠悠绕芳甸,月明如昼照人闲。
两岸垂杨阴绿意,夜深风轻送蝉鸣。
(2)仿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烟雨朦胧罩远山,狂风卷起千层浪。
惊涛拍岸船家梦,醉卧孤舟听雨眠。
(3)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沙漠苍茫月如钩,夜行风雪断归途。
马蹄踏碎星辰影,孤灯独照征人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学习三首古诗词,了解其背景及文化内涵;
3.在朗读、理解、鉴赏等方面提高。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学习三首古诗词,了解其背景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环节
1、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诗句让学生回忆课文中所学的内容和主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2、铺垫环节
引出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通过让学生观察三首古诗词的诗句,让他们了解古诗词的特点:既有意境表现,又有音韵美感,在表现手法上,它以笔墨精细为特点。
3、探究环节
让孩子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方法。
1.天涯 (制约双的平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画面,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时明月宋时风。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居多,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2.走近作者。
预设:(1)孟浩然:唐代诗人,他的诗意山水突出自然,充满对人生的依恋。
情调健康明朗,语言朴素清新。
文学成就: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代表作品:《春晓》《过故人庄》。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文学成就:诗词歌赋成就颇高,善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罕见全才,“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
主要作品《念奴娇》《水调歌头》《赤壁赋》。
(3)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文学成就: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为主。
代表作品:《清平乐》《破阵子》。
(4)对这几位诗人词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诗词,欣赏壮丽的景观吧。
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德、鹊、蝉。
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同音字:暮。
(2)多音字:行。
(3)图片识字:鹊、蝉。
(4)通假字“见”。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宿建德江》孟浩然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宿建德江》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诗句。
b. 学生朗读诗句,教师点评并解释生僻字词。
2. 新课内容学习:a. 逐句解析《宿建德江》,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b. 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c. 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a. 分析《宿建德江》中的修辞手法。
b. 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外两首诗的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a.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宿建德江》孟浩然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c.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3. 知识点:生僻字词、诗句含义、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b. 分析三首诗词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背诵和默写的答案略。
b. 修辞手法分析答案见下节课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布置查阅三首诗词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 布置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下节课分享作品。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德、鹊、蝉”3个字,领略汉字字形之美。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导入①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
诗人们用词句在诗词中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也是三幅鲜明的画。
究竟诗人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去诗词中一探究竟吧。
3.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4.理解问题。
(诗词:诗歌和词)5.齐读课题。
导入②1.你们对孟浩然了解多少?能背诵他的诗吗?(齐背《春晓》)2.诗仙李白非常推崇孟浩然,在诗中经常提起他。
你知道有哪些诗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宿建德江》,正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分别后前往吴越的旅途中所作。
4.板书课题——宿建德江5.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导入③1.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首有关西湖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齐背《饮湖上初晴后雨》)2.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雨前雨后的西湖之美。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诗,却是着重描写西湖之雨的。
我们一起看看吧。
3.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统编版(人教社)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直入课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单元导学中提到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读中想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组成,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内心的孤苦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的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雨中奇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感。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
此诗是诗人带着一身的才华、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结果未曾如愿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当时诗人停宿在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寂静无声、明月孤舟的景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理想的幻灭、羁旅的孤苦、仕途的失意......千般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作,北宋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心中对此奇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夜行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诗人从视觉(明月、树梢、喜鹊)、听觉(蝉鸣、蛙声)、嗅觉(稻花香)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乡村风光。
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
【学习目标】1.会写“德、鹊、蝉”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4.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或想到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教学过程】一、阅读古诗词,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呢?(出示课1: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现在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在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2: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3,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 多层次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释义理解诗义。
2.出示课4:字词解释。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划动小船。
泊:划船靠岸。
烟渚(zhǔ):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均为唐代诗人所作,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能够领悟古诗中的意境,描绘诗中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领悟古诗中的意境,描绘诗中的画面,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古诗文全文及其注释3. 相关图片、背景资料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诗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 画面描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古诗,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介绍与本课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望湖楼下水如天,醉书潇洒六月间。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宿建德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中描绘了移舟泊烟渚的景色,日暮客愁新,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的愁苦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
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中秋月》三首古诗词。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了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感受其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讲解:(1)介绍《登高》的作者杜甫,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逐句解析《登高》,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3)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夜书所见》和《中秋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文上勾画出喜欢的诗句,并分享喜欢的理由。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七、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登高:忧国忧民夜书所见:孤寂思念中秋月:团圆期盼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写一首古诗词,主题为“秋天”。
2. 答案示例:秋天秋风起,黄叶飘,山间红叶似火烧。
田野金黄稻禾熟,丰收喜盈秋意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了解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