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主题活动中教学方式的变革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园地处江阴市华士镇,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我园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这既是我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推手,也是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断反思当下的课程,开展了“回归儿童”的课程改革实践,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回归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一、在同一主题活动下形成不同的小主题课程游戏化倡导“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核心理念,我们以此来审视我园的课程。
我园原来以江阴市教研室编制的教师指导用书为课程实施蓝本,年级组内教师通过课程审议共同选择、确定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讨论、修改、形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然后各班按方案实施。
我们也反思,虽然教师在确定主题活动方案时也会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但孩子的主体性并未很好体现,最明显的是没有考虑到各班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经验基础。
因此,我们决定打破年级组齐步走的课程样态。
我们以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突破口,先和他们剖析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活动主体定位的偏差。
为了不让他们无所适从,我们又与他们商量在实施经过集体审议的主题活动方案时关注本班孩子的兴趣,选择大部分孩子感兴趣且能持续深入探究的点,形成本班小的主题活动。
例如,在中班“圆圆的东西”主题活动中,中班年级组长就有意识地去观察、捕捉孩子的兴趣。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了圆圆的东西,其中有很多瓶盖和杯盖。
一天,伶伶带来了一个杯盖和一张画,这张画上画的是“小猫跳到桌子上去玩,把外公的水杯打翻了,水杯先掉到椅子上,然后掉到地上碎了,只剩下水杯的盖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共鸣,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带来的瓶盖和杯盖。
第二天,又有不少孩子带来了瓶盖、杯盖及其故事画,教师制作了一块展板,专门用来展示孩子们的故事画。
随着瓶盖及故事画越来越多,孩子们发现瓶盖有很多种,形状、功能、材质都不一样。
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已经从带瓶盖转向研究瓶盖,也意识到瓶盖能带给孩子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种经验的发展,于是决定形成“瓶盖真好玩”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反思
在幼儿园教育中,主题活动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
主题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然而,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活动设计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的主题,例如
四季变化、动物世界、职业体验等。
然后根据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包括游戏、手工、故事、音乐、体育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幼儿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确保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活动实施
在实施主题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准备,确保活动流程顺利进行。
活动开始前,可以通过引入敲门游戏、唱首歌等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进行调整,确保活动效果最大化。
反思与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实
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等。
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进一步完善主题活动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以保证活动
的有效性和教学的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精心细致的实施,我们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的措施和方法。
一、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启发式教学。
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教”转向“学”,从灌输转向启发,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解、情景模拟、游戏教学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中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情感关怀对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只有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支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特点和需求,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情况。
课堂变革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教育理念。
课堂变革实施方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内容和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将从课堂变革的必要性、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课堂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改变,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因此,课堂变革是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课堂变革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课堂变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要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再次,要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要加强课堂评估,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变革的效果评估。
在课堂变革实施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及时了解课堂变革的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课堂变革实施方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实施课堂变革时,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课堂管理和课堂评估,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是孩子们在成长阶段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迅速,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主题活动的教学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主题活动教学方式呢?简单来说,它是通过以一个固定的主题为中心,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来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游戏、手工制作、实地考察等,旨在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题活动的教学方式有许多优点。
首先,主题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园中,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孩子们能够对某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说,园中开展了动物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动画等方式,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这样他们就会对于这个主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其次,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了解和研究主题。
比如,在植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貌、生长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动手制作和种植等方式,亲自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此外,主题活动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游戏。
通过和其他小伙伴的合作,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能够学会倾听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最后,主题活动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需要运用到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
比如,在交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正确识别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以及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主题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3年第8期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新型教学方法。
巴克(Buck)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描述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1]。
它通常是一个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完整的研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组成小组,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针对一个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合作,并以新颖,区分于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呈现成果,淡化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2]。
项目式学习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更强调学生们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包括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等[3]。
项目式学习过程最初是为了医学教学而发展出来的,而后广为传播,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2022年4月21日新课标修订后,更加强调了“综合与实践”这个内容领域。
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4]。
这也意味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会在今后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当下,国内外已经对于项目式学习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开发与实践。
从结果上看,成功的项目式教学案例均可以得到学生正向的反馈,学生的学习热情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项目式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共赢的能力以及课堂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风向标,引导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常规课堂的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
目前数学学科已有的项目式教学尝试中,多数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少有的一些中学数学研究中,都是让学生对于一些简单课题进行了分析。
《二维码探秘》系列课程以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为背景,以当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为大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习方式变革作者: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07期林影萍近几年,我们基于课程标准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深刻地感受到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了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教师主导到学生本位的转变,二是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的发展变化。
师生角色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艺术新课标指出“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项目式学习是完成这一目标最佳的途径,以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中秋桂花香,纸艺寄深情”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
黄埔学校基于“妙手生花”纸艺校本课程,实施了“中秋桂花香,纸艺寄深情”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运用学科知识,从“知花意”“探花香”“品花味”“创花美”“抒花情”“传花魂”的任务中,对桂花与中秋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索,体会中秋思乡之情,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与花卉文化之间人文特质的兴趣。
本次项目式学习生成来源于黄埔学校纸艺校本课程的“桂花”一课。
同学们在做纸艺桂花的时候,对桂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问卷调查,师生共同确定了“中秋与桂花的奥秘”为本次项目式学习的驱动性问题。
以纸艺为主,融合了语文与科学学科,共设计了7项任务,包括入项活动、知桂花之意、探桂花之秘、品桂花之味、创桂花之美、抒桂花之情、传桂花之魂。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理解了桂花与中秋的关系,将思乡情融于桂花的纸艺作品中,并创作了桂花诗词和与桂花相关的绘本。
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也深深植入了同学们的心中。
在探究实践中,同学们用自己无尽的想象创作出美与文化相交融的纸艺、绘本和诗词作品,实现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从美术视野出发,融合语文、科学等学科,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学习、头脑风暴以及展示评价。
学生需要调动认知、动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需要进行多种学习活动,包括观察、收集信息、记忆、讨论设计、制作、汇报等,实现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一主题活动方案_主题活动中尝试教学方式变革的几点启示我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整和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
回忆我园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今日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变更。
这种变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很多启示……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化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方“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遗忘,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
”这句话很好地阐明白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干脆行动思维接受学问的速度优于详细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为幼儿创设干脆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学问的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
例如在相识面粉这一教学中,我请小挚友们都来当小厨师,自己操作,玩面粉、加水揉捏、包饺子等,充分让孩子在尝试中感知面粉的特性、作用,老师只加以引导。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学问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究和学习。
符合了新《纲要》提出的激发孩子主动探求新知的要求。
启示二:从“单一”到“多样”,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特性化、多元化。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特性化和多元化。
我们激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问题,如在主题《我爱妈妈》中,孩子表现爱妈妈的方式就许多,有的画了帮妈妈做事的画,有的用表演的形式唱歌跳舞、有的在区角给妈妈制作小礼物、还有的亲亲妈妈的照片,这些充分表现出孩子表达表现方式的多样。
我们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也更注意激励孩子大胆想象、激励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常常会画一个小图形或拿出一样未完成的东西,然后问孩子这像什么?激励孩子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如最简洁的是圆形,孩子说出来的答案却是特别丰富的,有说像太阳、月亮、饼干、纽扣的;还有说像人头、眼睛、眼镜、拳头的;更有的说像飞碟、像地球的……答案特别的多,也渐渐显示出孩子表达表现方式的多元化。
“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目的、特点、条件和途径研究”实行方案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确立的背景: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于是,在全球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的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3]21号)等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纲性文献,并在全国逐步推行新课改。
2、2023年秋,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始实行。
新课改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育人观。
为使课改具体进一步,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项目组提出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省级课题。
3、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贯彻湖北省新课改精神,切实转变教学和育人观念,开展有效教学,推动素质教育,我校决定针对高中教学现状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并承担“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目的、特点、条件和途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
二、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围绕上级课改精神和我校按新课改精神提出的“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德能兼修、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分环节开展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探究,改变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让基础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目的、特点、条件和途径研究2、不同学科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目的、特点、条件和途径研究四、课题研究目的:1、改变现实中严重存在的“分数至上,智育第一”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在师生中乃至社会上强化素质教育观念;贯彻“三维目的”,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方式,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方式与教学方式一、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方式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研究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生的研究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研究中,研究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研究中,研究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转变研究方式就是要把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研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研究、探究研究、研究性研究,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研究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或研究性研究)。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研究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反思与改进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然而,我们在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主题选择。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确定主题。
过于复杂或晦涩的主题会使幼儿难以理解和参与,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如家庭、动物、自然等,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活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确保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化,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以动物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动物模型或画画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创作中学习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是衡量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幼儿园主题活动还需要与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参与可以增强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前告知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活动中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和玩耍,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
最后,我们不仅要反思主题活动的执行过程,还需要及时总结和改进。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应该进行评估和反思,了解活动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听取幼儿和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让幼儿园主题活动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学方式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通过以某个主题为主线,将各种类别的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使幼儿感知和掌握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知识。
而教学方式,则是主题活动教学的关键。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是主题活动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题活动的氛围,从而对主题活动的内容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在“春天到了”主题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学习“播种”的知识。
游戏中,可以准备一块比较大的盆或盘子,将它装满泥土,并提供各种花种,让幼儿通过种植花卉的游戏,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学习到相应的词汇。
2.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主要是以观察、探究为主,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实验,探索和发现主题活动的问题和内容。
例如,在“绿色环保”主题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幼儿自己亲手制作回收纸板的过程。
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3.讲解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主题活动的内容。
例如,在“动物世界”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解幼儿阅读图画、口头解释、观察动物形态和行为特征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丰富多彩世界。
二、多层次教学方式多层次教学方式是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和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而特别设计的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根据幼儿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将幼儿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
例如,在季节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幼儿分为“了解春天的幼儿”、“初学春天知识的幼儿”和“深入学习春天知识的幼儿”等不同层次的小组,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宜自己的教育。
2.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则是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幼儿在主题活动教学中能够有自主参与,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
主题活动课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主题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主题活动课的特点是以主题为纽带,将不同科目的知识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参与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虽然主题活动课在理论上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实际上,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主题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题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角度:1.缺乏准备和设计:主题活动课要求教师将各个科目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主题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足够的课前准备时间。
然而,事实上,许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他们在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课时感到力不从心。
2.课堂管理困难:由于主题活动课讲究学生参与和合作,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然而,许多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合作和混乱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维护。
3.评价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主题活动课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然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方式,这与主题活动课的教学理念并不相符,导致学生对主题活动课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方法:1.加强培训和教育: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跨学科整合和主题设计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定期的指导和辅导,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构建合作共识: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教研组或者专门的主题活动课教研组,让教师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共同进步。
3.改变评价方式:学校应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作品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二、学生角度:1.学习动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主题活动课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本文将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背影》这一单元为例,分析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背景《背影》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讲述了作者朱自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单元主题:以“父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2. 整合教学内容:将《背影》与其他描写父爱的课文相结合,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3. 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阅读、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父爱。
4.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实施1.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通过播放父亲与儿子相处的温馨瞬间视频,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2)阅读《背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父爱。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父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感悟。
(5)总结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 教学活动实施(1)课堂氛围营造: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父爱。
(2)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评价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反思与评价总结背景介绍在幼儿园大班阶段,主题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参与主题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设计与实施在过去一个学期里,我们的幼儿园大班开展了多次主题活动,如“小小大侦探”、“发现自然之美”等。
活动设计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环节,包括手工制作、角色扮演、团体游戏等,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互动,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们也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反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效果的达成。
活动效果与成果通过多次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探索、合作,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小大侦探”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环节,提升了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发现自然之美”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户外探索和手工制作,深入了解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反思与改进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活动内容设计过于简单、缺乏个性化引导等。
因此,我们计划在下一个学期对主题活动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实效性。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家园共育的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设计和实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延伸。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相信主题活动将成为幼儿园大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总结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调整与改进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活动教案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活动教案能够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本文将就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调整与改进手段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进行活动教案的设计。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设计活动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教学。
例如,对于热衷于音乐的幼儿,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如合唱、乐器制作等,以满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案,使其更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活动教案设计中融入不同的教学手段。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工具来辅助教学;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案,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贴近幼儿实际的活动教案。
幼儿正处在探索和认知世界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些贴近幼儿实际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数数家里的用具,感受数字的实际意义。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案,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中的互动与合作,鼓励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单向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JIAOXUESHIJIAN教学实践多样的形式,不一样的精彩——浅谈“林屋梅海”主题活动中三式教学体验■文/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心幼儿园 郑婕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其各方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贵在得法。
达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就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一条是最近的,这就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师应把课堂转向大自然,走进幼儿的生活,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鉴于本土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使教学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传播式教学胜灌输传播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讲述方式进行教学。
它区别于“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多地运用多样的形式、工具、方法讲述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幼儿,高效地吸收优质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幼儿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传播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相近,但效果却远优于灌输式教学。
例如:在开展“林屋梅海”主题活动时,我们设置了古诗《咏梅》这样的教学内容。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虽然古诗离他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很多幼儿都会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说明幼儿对古诗已有一些接触。
怎样将这首对于幼儿来说还比较难理解的古诗教授给他们呢?我们教师是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首先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墙角边,让幼儿实地观察,切身感受,引导幼儿回答“这棵梅花长在哪里”“这么冷的天,还有别的花开放吗”“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呢”“梅花远远看起来像什么”等问题;接下来,当幼儿认识了解梅花以后,教师随即朗诵古诗《咏梅》,同时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将古诗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这样一边唱,一边在园里散步,幼儿不一会儿就学会了这首诗。
看主题活动中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整和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
回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
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
”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例如:在研究人体的主题活动中,一次有关“为什么人有肚脐眼?”的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
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演示,即用一根细带子从一个孩子的肚脐眼处,连接到我的腹部,从而使孩子了解到,脐带原来是胎儿用来吸收营养的渠道,也就是胎儿的“嘴”。
接着有用剪刀把这根带子剪断,说明胎儿已经能够有能力独立生存,可以脱离母体了。
孩子们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情景下,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会有脐带和肚脐眼,回去后的反响也很强烈。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二、从“单一”到“多样”,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个性化、多元化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
特别是在孩子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幼儿的不同的兴趣所在。
如在“我们来变盐”的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分别记录了“盐水倒进锅里——电热锅插电源——盐水开始冒泡——锅的上方出现白汽,用手感觉一下很热——锅里的水慢慢变少——有白色的小盐粒飞溅出来——水没了,白花花的盐变出来了——尝一尝,好咸好苦——大家去喝水呀!”这一系列的过程。
孩子们的记录虽然不是自始至终十分完整,但是却体现出他们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非常具有童趣。
三、从“教学”到“区角”,充分体现整和性
目前,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把以往分科的教学活动内容整和起来,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区域游戏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具有我园园本化特色的英语活动的内容整和在其中。
例如,在有关食品的主题中,我们的语言角中提供了不少相关的主题书籍和配套的录音磁带;在棋牌角中,我们自制了许多“英语食品牌”和“英语食品掷骰子游戏棋”投放在其中,使得孩子在
游戏的同时,又了解了食品的知识、复习了各种食品的英文名称等。
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我们的区域游戏也应该透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从“小课堂”到“大学校”,在多种形式中获得体验
曾经看到过一则“麦当劳”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个山区孩子,每天走的几十里山路是他的体育课,妇女们哄孩子睡觉的哼唱声成了他的音乐课…….这则广告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伸出援手,帮助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使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展到生活环境以外。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
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城市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师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现在,随着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的机会。
在有关“汽车”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和平汽车城”;当发现了两辆又象洒水车,又象油罐车的奇怪车辆,争论没有得出结果时,孩子们自发走访了园林公司,找到了“园林灌溉洒水车”和“洒农药车”的正确答案。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尝试着与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
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