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981.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基础知识回顾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牛顿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含义.③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着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定性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物理思想,而不是进行定量计算和求解的具体方法,是一条独立的基本规律.但牛顿第一定律为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建立的基础.④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惯性的理解要点(1)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2)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性质、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重点难点例析一、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1.从条件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发生变化.2.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1)当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2)当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3)当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3.从运动的状态进行判断只要不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发生变化.【例1】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不变,速度大小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B.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解析】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是指速度是否改变.因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要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改变,速度就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故A、B、C项都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BC【点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就是要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而速度是矢量,因此只要是速度的大小变化或是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拓展在以下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的有()A.静止的物体B.物体沿着圆弧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C.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过程D.跳伞运动员竖直下落过程,速率不变【解析】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变,故A、D选项错误;除此之外的其它的运动其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故B、C选项正确. 【答案】BC二、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因此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凡是有关惯性的问题都要同质量联系起来,可以减少出错.3.惯性不是力4.惯性在不同的情况下,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惯性表现在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上.【例2】如图3-1-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水槽,水槽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水槽怎么运动?【解析】从惯性的角度去考虑水槽内的气泡和水,显然同体积的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故水的惯性比气泡的惯性大.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水保持向前的运动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移动的趋势,于是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并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水槽向后运动.【答案】气泡相对水槽向后运动.【点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因此凡是有关惯性的问题都要同质量联系起来,就会减少错误.●拓展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现状如图3-1-2中的()【解析】列车进站时要刹车,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 一致. 【答案】C三、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所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被作用的效果也无关.易错门诊【例3】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 .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 .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 .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 ;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正解】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于车向后拉马的力,而与马车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 、B 、C 错误;D 正确.【点悟】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课堂自主训练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 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 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也不需要相互接触,故B 、C 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图3-1-2A列车行驶方向列车行驶方向CB 列车行驶方向D列车行驶方向是同性质的力,故D选项正确.【答案】D2.如图3-1-3所示在向右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其正下方为a点,b、c两点分别在a点的左右两侧,如图l所示,烧断细绳,球将落在(不计空气阻力)A.一定落在a点B.可能落在b点C.可能落在c点D.不能确定【解析】细绳烧断后,小球下落过程中,由于惯性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因此小球一定落在a点,故A选项正确.【答案】A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D.物体的速度不变,则其所受合外力必为零【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C错,A、D正确.【答案】AD课后创新演练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 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 这是因为(D)A.人跳起后, 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 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 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 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 车在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 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离太小, 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 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2.列车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车里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CD)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B.向西做减速运动C.向西做加速运动D.向东做减速运动3.如图3-1-4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B)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4.如图3—1—5所示, 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它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B)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5.如图3-1-6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C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6.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3-1-7所示,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图3-1-4图3-1-6m2m1图3-1-5图3-l-3图3-1-7图3-1-11F fmgF f ′ 图3-1-12MgF N(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括号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 C )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 .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 .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 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8.以下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D ) A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其中行驶速度较大的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B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速度相同,所受阻力也相同,其中质量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 .推动原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车厢,比推另一节相同的、正在滑行的车厢所需要的力大,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 .物体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无关9. 如图3-1-8所示,小球m 用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左运动的火车车厢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 A .当火车向左匀速前 进,且小球m 相对车 厢静止不动时,悬线沿竖直方向B .当火车向左加速前进,小球及悬线向位置1偏转C .当火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D .当火车向左减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10.如图3—1—9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其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B 被吸引而上升的过程中,轻绳拉力F 的大小为 (D )A .F =mgB .mg <F <(M +m )gC .F =(M +m )gD .F >(M +m )g 11.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重为G 的吊扇,当吊扇静止时,悬杆对吊扇的拉力为T ,当吊扇转动时悬杆对吊扇拉力为T ',则G 、T 与T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解析】T G T '>= (1)吊扇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G T=(2)吊扇转动时,向下推动空气,空气对吊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G T <'. 12.如图3-1-10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匀加速时,小球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受一个重力和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 ,如图3-1-11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箱子的杆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故箱子的受力情况如图3-1-12所示,箱子受重力Mg ,小球对杆的摩擦力F f ′= F f ,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F N ,箱子在这三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F N =Mg + F f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 +F f图3-1-8图3-1-10Mm【答案】Mg+F f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基础知识回顾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合=ma(3)意义: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公式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右边反映了质量为m 的物体在此合外力的作用下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a,它突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①同体性: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中F、m、a三个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②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F合=ma不仅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还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③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随之变化.同时注意它们虽有因果关系,但无先后之分,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④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能独立的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x 方向的合外力产生x方向的加速度,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为∑Fx=ma x;∑F y=ma y ⑤相对性:公式F=ma中的加速度a是相对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而言的.⑥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中的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宏观物体,而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⑦统一性:牛顿第二定律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N),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时要用统一的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2.力学单位制(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物理学中有七个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为基本单位,在力学中选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物理量的单位.(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4)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重点难点例析一、用合成法解动力学问题合成法即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合成法比较简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因果性和矢量性原理,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只要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就可知道合外力的方向,反之亦然.解题时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几何知识求解即可.友情提示:当物体受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一般用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3-2-1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运动,在小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发现小球相对小车静止但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少?试讨论小车的可能运动情况.【解析】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即小车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则小球与小车有相同加速度,所以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沿水平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2-2所示,小球所受合外力水平向左,则小球和小车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度的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tanθ=ma,得a=gtanθ.小车可以向左加速;也可以向右减速运动.【答案】gtanθ;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点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问题,关键是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当物体受两个力产生加速度时,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外力比较直接简单,注意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拓展如图3-2-3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 l的物体,与物体l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A.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θ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一m1)g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 g tanθ【解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沿水平向右,物体1与小车有相同加速度,根据【例1】对物体1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tanθ=ma,得a=gtanθ,故A选项错误;且由图3-2-2可知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g一m1g/cosθ),故C错、B正确;物体2与小车也有相同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f=m2a=m2 g tanθ,即D选项正确.【答案】BD二、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原理,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大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的方向和垂直加速度的方向上.图3-2-3图3-2-1 mθFmamgθ图3-2-2友情提示: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正交分解的方法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3)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选x方向和a方向一致)(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x=ma,(沿加速度的方向);∑F y=0(沿垂直于加速度的方向)(5)统一单位求解【例2】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以调节的风力,先将一套有小球的细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3-2-4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所受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的动摩因数.(2)保持小球所示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º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的时间为多少(sin370=0.6,cos370=0.8)【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支持力为F N、摩擦力为F f、小球质量为m,作小球受力图,如图3-2-5所示,当杆水平固定,即θ=0时,由题意得:F=μmg∴μ=F/mg=0.5mg/mg=0.5(2)沿杆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θ+mg sinθ-F f =ma①在垂直于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N+F sinθ-mg cosθ=0 ②又:F f =μN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a=mFmgFf-+θθsincos=mmgF)cossin()sincos(θμθθμθ-++将F=0.5 mg代入上式得a=43g④由运动学公式得:s=21at2 ⑤由④⑤得:t=4/32gs=gs38【答案】gS38【点拨】当物体有沿斜面的加速度时,我们建立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直角坐标系,然后将没有在这两个方向的力沿着两个方向正交分解,且沿斜面方向一定有∑F x=ma x,而沿垂直斜面的方向有∑F y=0,(即一对平衡力),然后联立求解可得.拓展如图3-2-6所示, 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 人的鞋底与踏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扶梯倾角为θ, 若人随扶梯一起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梯对人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分别为()A. F N=ma sinθB. F N=m(g+a sinθ)C. f=μmgD.f=ma cosθ【解析】物体受到重力mg、支持力F N、静摩擦力fa图3-2-6图3-2-4图3-2-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第二类问题第一类问题受力情况加速度a加速度a运动状态三个力作用,这三个力都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果要分解这三个力比较麻烦,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将加速度沿着两个方向分解,再在这两个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比较简单,在水平方向有:∑F x=ma x, 即f=ma cosθ,故C错D选项正确;在竖直方向有:∑F y=ma y, 即F N-mg=ma sinθ,故A 错B对.【答案】BD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也就求出了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方法: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可用程序图表示如下:【例3】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 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 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 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10 m/s2)【解析】本题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先由运动学的知识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力的大小.选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运动员自由下落触网时速度为v1=-12gh=-8m/s(方向向下),离网时速度为v2=22gh=10m/s(方向向上),由加速度的定义得:21v vat-==15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可得:F=mg+ma=1.5×103 N.【答案】1.5×103N【点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问题,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弄清楚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还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但不管是哪一类问题,首先要解决物体的加速度,在这里加速度起着桥梁的作用.拓展在跳马运动中,运动员完成空中翻转的动作,能否稳住是一个得分的关键,为此,运动员在脚接触地面后都有一个下蹲的过程,为的是减小地面对人的冲击力.某运动员质量为m,从最高处下落过程中在空中翻转的时间为t,接触地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为F(视为恒力),双脚触地时重心离脚的高度为h,能下蹲的最大距离为s,若运动员跳起后,在空中完成动作的同时,又使脚不受伤,则起跳后重心离地的高度H的范围为多大?【解析】设人起跳后重心离地高度为H1,为完成空中动作,须有2121gthH=-即2121gthH+=设人起跳后从H2高度下落,下蹲过程所受的力为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F,人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做匀。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物理模型1|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模型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 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2.倾斜传送带模型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情景3(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一直匀速(4)可能先以a1加速后,再以a2加速情景4(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一直匀速(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 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 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1)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2)物块从出发到4.5 s末通过的路程.(sin 37°=0.6,g取10 m/s2)图31【解析】 (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μmg =ma 1 s 1=v 202a 1=1 m<L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 物块以v 0速度滑上斜面-mg sin θ=ma 2 物块速度为零时沿斜面上升的距离s 2=-v 202a 2=13 m由于s 2<0.4 m ,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2)物块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的时间t 1=2s 1v 0+L -s 1v 0=1.5 s物块第一次在斜面上往返的时间t 2=-2v 0a 2=23s物块再次滑到传送带上速度仍为v 0,方向向左-μmg =ma 3 向左端发生的最大位移s 3=-v 202a 3,所用时间t 3=-v 0a 3=1 s又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故4.5 s 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s =L +3s 2+2s 3解得s =5 m.【答案】 (1)不能 13 m (2)5 m[突破训练]1.(多选)如图32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v 1,则( )【导学号:92492152】甲乙图32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BC[相对地面而言,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运动,t1~t2时间内又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即t2时刻),小物块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故小物块在t1时刻离A处距离最大,选项A错误.相对传送带而言,在0~t2时间内,小物块一直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一直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值,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物理模型2|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思路(1)审题建模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2)求加速度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2017·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33所示,质量M=10 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 2 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 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 m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1 m 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放一铁块.试问.(g取10 m/s2)图33(1)第1块铁块放上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3)从第1块铁块放上去之后,木板最大还能运动多远?【导学号:92492153】【规范解答】 (1)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由F =μMg 计算得出,μ=F Mg=0.5 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F -μ(M +m )g =Ma 1代入数据计算得出:a 1=-0.5 m/s 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21-v 20=2a 1L ,计算得出v 1=7 m/s.(2)设最终有n 块铁块能静止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n =-μnmgM第1块铁块放上后:v 21-v 20=2a 1L 第2块铁块放上后:v 22-v 21=2a 2L 第n 块铁块放上后:v 2n -v 2n -1=2a n L 由上可得:-(1+2+3+…+n )×2μmg ML =v 2n -v 20 木板停下时,v n =0,得n =9.5,即最终木板上放有10块.(3)从放上第1块铁块至刚放上第9块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 9×9+12×2⎝ ⎛⎭⎪⎫μmg M L =v 20-v 29从放上第10块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 ,则: 2⎝⎛⎭⎪⎫10μmg M d =v 29-0 联立计算得出:d =0.5 m 所以:木板共运动9.5 m.【答案】 (1)v 1=7 m/s (2)10块 (3)9.5 m [突破训练]2.如图34甲所示,长木板B 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看做质点的物体A 静止叠放在B 的最左端.现用F =6 N 的水平力向右拉物体A ,经过5 s 物体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其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1 kg 、4 kg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图34(1)求物体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B 不固定,求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导学号:92492154】【解析】 (1)根据v t 图象可知物体A 的加速度为a A =Δv Δt =105m/s 2=2 m/s 2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m A g =m A a A解得μ=F -m A a Am A g=0.4. (2)由题图乙可知木板B 的长度为l =12×5×10 m=25 m若B 不固定,则B 的加速度为a B =μm A g m B =0.4×1×104m/s 2=1 m/s 2设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得12a A t 2-12a B t 2=l解得t =7.07 s.【答案】 (1)0.4 (2)7.07 s高考热点|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2017·河南林州市专项练习)如图35所示,一圆环A 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 上,A 的高度相对B 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 和B 的质量都等于m ,A 和B 之间滑动摩擦力为f (f <mg ).开始时B 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 ,A 在B 的顶端,如图所示,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与地面相碰后,木棒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反向运动,并且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设碰撞时间很短,不考虑空气阻力,在B 再次着地前,A 、B 不分离.图35(1)请描述在从开始释放到B 再次着地前的过程中,A 、B 各自的运动情况,并解出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B 至少应该多长?【解析】 (1)释放后A 和B 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都为a =g ,B 与地面碰撞后,A 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A =mg -fm,B 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B =mg +fm,B 速度减为零后,继续以加速度a B 向下运动. (2)B 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v 1=2gh ,B 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时间为t =2v 1a B ,在此时间内A 的位移x =v 1t +12a A t 2,要使B 再次着地前A 不脱离B ,木棒长度L 必须满足条件L ≥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L ≥8m 2g 2mg +f2h .【答案】 (1)见解析 (2)8m 2g2mg +f 2h[突破训练]3.(多选)如图36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 =1 kg ,初速度v 0=10 m/s ,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从O 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 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导学号:92492155】甲 乙图36A.0~5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D[根据题图乙可知,物块先匀减速运动到x=5 m处,此时速度减为零,之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到x=13 m处时速度达到8 m/s,设物块在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v202x1=1022×5m/s2=10 m/s2,a2=v2t2x0=822×13-5m/s2=4 m/s2,所以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v0a1=1 s,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1,F-μmg=ma2,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F=7 N,μ=0.3,选项C错误,D正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①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②要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来源:学科网]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3. 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 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 m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 战斗机在空中作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交汽车在启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5. 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A. 向北跳最远B. 向南跳最远C. 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 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6.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B. 系好安全带可减小车的惯性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7.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不一定受力的作用C. 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D. 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8.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和赵宏博(如图)一起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金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知申雪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赵宏博远,这是由于( )A. 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力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力B. 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时间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时间C. 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初速度大小大于赵宏博的初速度大小D. 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加速度大小小于赵宏博的加速度大小9.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B.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C. 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D. 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10. (2010·广州模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一方面表明中国航天事业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嫦娥一号”的发射也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已相当高,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图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嫦娥一号”发射时,火箭和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来源:学科网]D. 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不适用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5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小球质量为m,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在某次振动过程中,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2x,试求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和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来源:Z,xx,]12. (15分)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班级 姓名 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与空气的密度ρ及压强P 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 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 ( )A. v=2kPρ B. v=kPρ C. v=2k Pρ D. v=2kP ρ 2. 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 )3. (2008·天津)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 )A. 第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B. 第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C. 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D. 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4. (2009·上海)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 点自由下落,至B 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 点到达最低点D ,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过B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②经过C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③从C 点到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④从C 点到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5. (2009·山东卷)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6. (改编题)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①向右做加速运动②向右做减速运动③向左做加速运动④向左做减速运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为圆周的最高点,D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有一个小滑球(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球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1、t2、t3分别表示各滑环到达D处所用的时间,则( ) A. t1<t2<t3 B. t1>t2>t3 C. t3>t1>t2 D. t1=t2=t38. (2008·中山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0 [来源:学,科,网Z,X,X,K]B. 23 3gC. gD.3 3g9. (2010·莆田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 L/v+v/2μgB. LvC. 2LμgD. 2Lv10. (2010·惠州模拟)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电梯在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加速运动C. 乙图表示电梯做变加速运动D.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减速运动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2分)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小环的质量m和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2. (创新题)(18分)消防队员为缩短下楼的时间,往往抱着竖直的杆直接滑下.假设一名质量为60 kg,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从七楼(离地面18 m的高度)抱着竖直的杆以最短的时间滑下.已知杆的质量为200 kg,消防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 m/s,手和腿对杆的最大压力为1 800 N,手和腿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假设杆是搁在地面上的,杆在水平方向不移动.试求:(1)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杆对地面的最大压力.(3)消防队员下滑的最短时间.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2010·安徽屯溪一中高三期中)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③没有磁场.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B. 氢气球将向上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C. 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D. 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2. 如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小孩同时从a、b、c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 )A. a处小孩最先到O点B. b处小孩最后到O点C. c处小孩最先到O点D. a、c处小孩同时到O点3. 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列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A. 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 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 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4. 质量为2m 的物块A 和质量为m 的物块B 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 施加水平推力F ,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 对B 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FB.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23F C. 若物块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 若物块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23F umg 5.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由两图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 m=0.5 kg,μ=0.4B. m=1.5 kg,μ=2/15C. m=0.5 kg,μ=0.2D. m=1 kg,μ=0.26. (2008·山东高考)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来源:学。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表达式:F=-F′.(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1.正误判断(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2)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是由物体的受力决定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5)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物理学史)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答案】 B3.(伽利略斜面实验)(2014·北京高考)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311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导学号:96622037】图311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 A4.(对惯性的理解)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B.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抛掉副油箱,是要减小惯性,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C.在绕地球运转的宇宙飞船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而不存在惯性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大的缘故【答案】 B5.(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6622038】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榔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答案】 C[核心精讲]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四点说明(1)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题组通关]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2.如图312所示,木块放在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导学号:96622039】图312A.立即停下来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D 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左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木块将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名师微博]两点技巧:1.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时,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论问题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克服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印象,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2.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核心精讲]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三异、三无关”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师生共研]●考向1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如图313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 )图313A.绳子对甲的拉力小于甲的重力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小于乙的重力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D 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甲的重力,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B错误;因乙能把绳子拉断,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甲拉绳子的力,也一定大于乙的重力,故C 错误,D正确.●考向2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多选)如图314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14A.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D 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 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牵扯第三个物体.[题组通关]3.“掰手腕”是中学生课余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甲、乙两同学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040】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B.只有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才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C.甲、乙比赛对抗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D.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D 甲、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故D正确.4.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31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5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也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B均错误;物体所受重力的两个分力仍作用在物体上,D错误;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典题示例]建筑工人用如图316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1.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两者间的摩擦,求: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大小.(g取10 m/s2,sin53°=0.8,cos 53°=0.6)图316【规范解答】建筑材料受力如图(a)所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代入数据解得:F1=220 N因此绳对人的拉力F2=F1=220 N人受力如图(b)所示:由平衡条件得:(b){F 2·cos 53°=f F2·sin 53°+N=Mg代入数据解得:N=524 N,f=132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524 N,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32 N.【答案】524 N 132 N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可见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可以使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题组通关]5.(2017·淮安模拟)如图317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导学号:96622041】图317A.μ1(m+M)g B.μ2mgC.μ1mg D.μ1mg+μ2MgB 木块m在M上向右滑行过程中,受到M对m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对M有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2mg,由于M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地面对M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故B正确.。
第1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基础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三、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知识提炼】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实际上不存在),与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表现是相同的.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跟进题组】1.(2018·北京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解析:选B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 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C 错误;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 错误.2.(2018·益阳模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批判的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 )A .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C .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的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受到的向外的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D .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解析:选C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当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选项A 正确;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 正确;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的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需要的向心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故选项C 错误;由于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所以具有向上的惯性,虽然受到向下的重力,但物体不会立刻向下运动,故选项D 正确.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知识提炼】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六同、三异、二无关”(1)六同⎩⎪⎨⎪⎧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同一直线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三异⎩⎪⎨⎪⎧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不同效果(3)二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2018·乐山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审题指导] 由于是在冰面上“拔河”,冰面可看成是光滑的,不考虑摩擦力;又因绳子质量不计,则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再用运动学关系来分析求解.[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A 错误;绳静止时,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 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C 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选项D 错误.[答案]C应用牛顿第三定律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迁移题组】迁移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2016年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 遥11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关于这次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解析:选A.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飞船进入轨道之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飞船吸引地球,地球吸引飞船,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迁移2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选B.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 f,由mg-F f=ma得F 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 N,有Mg+F′f=F 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F′N=Mg+F′f=(M+m)g-ma.B项正确.1.(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绝对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选A.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故选项A正确.2.(2018·杭州模拟)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解析:选C.物体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3.(2018·台州模拟)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 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A.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4.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其受重力mg和杆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其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及环对它的摩擦力F′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N=F′f+Mg=F 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则F′N=F N=F f+Mg.答案:F f+Mg(建议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选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以及逻辑推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C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选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所处位置均无关,故C正确.3.牛顿在总结了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解析:选D.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项错;压力和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B项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故人对车的作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C项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D项对.4.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解析:选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A、B、C项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项中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5.2017年8月11日在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如图所示,解放军某部出动直升机救助被困受伤灾民,若不考虑悬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匀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才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B.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大于人对悬索的拉力C.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大于飞机对悬索的拉力D.无论如何吊起,悬索对人的拉力都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解析:选D.悬索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等,故A、B错误,D正确;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和飞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悬索中张力处处相等,故C错误.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A.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小于甲的重力大小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小于乙的重力大小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解析:选D.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受到的重力大小,A错;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B错;乙能把绳子拉断,对于具有同样承受能力的绳子,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的瞬间绳子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绳子的承受力,而甲拉的绳子能承受甲的重力,甲、乙质量相等,因此乙拉的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C错,D对.7.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解析:选A.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8.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解析:选A.由于滑轮光滑,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若甲的质量大,则由甲拉绳子的力等于乙受到的绳子拉力,得甲攀爬时乙的加速度大于甲,所以乙会先到达滑轮,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用力向上攀爬时,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甲、乙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所以甲、乙应同时到达滑轮,选项C、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9.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选A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不是由于具有惯性,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10.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选BC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牛顿根据选项B中伽利略的观点和选项C中笛卡儿的观点,得出了选项D的观点,选项B、C、D正确.11.(2018·唐山模拟)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B.运动员起跳的瞬间向上做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故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选项A、B正确,C、D错误.12.(2018·浙江嘉兴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解析:选AD.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13.(2018·潍坊模拟)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解析:选BD.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14.(2018·四川宜宾检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辆小车,在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后塞子喷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大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B.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小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C.塞子喷出瞬间,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整体的重力D.若增大试管内水的质量,则可以增大小车整体的惯性解析:选CD.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和小车受到的冲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塞子喷出瞬间,试管内的气体对小车整体有斜向左下的作用力,所以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整体的重力,故C正确;若增大试管内水的质量,则小车整体的惯性增大,故D正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真题回放]1.(2013·课标全国卷Ⅰ)图311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图311 Array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由图表可知,图表中的物理量未涉及物体的惯性、质量以及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所以A、B、D错误;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前1秒、前2秒、前3秒……内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正确.【答案】 C2.(2013·课标全国卷Ⅱ)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F N=ma,即F=μF N+ma,F与a成线性关系,选项C正确.【答案】 C3.(2013·山东高考)(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A正确;伽利略假想将轻重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时,重的物体会因轻的物体阻碍而下落变慢,轻的物体会因重的物体拖动而下落变快,即二者一起下落快慢应介于单独下落时之间.而从绑在一起后更重的角度考虑二者一起下落时应该更快,从而由逻辑上否定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并用实验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规律,C正确;物体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是牛顿总结的,对应于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故B、D皆错误.【答案】AC[考向分析]考点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例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笛卡儿对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完善,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儿的理论,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答案】BCD突破训练 1(2014·北京高考)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312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图312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A项正确.而小球不受力时状态不变,小球受力时状态发生变化,是在假设和逻辑推理下得出的结论,不是实验直接结论,所以B 和C 选项错误;而D 项不是本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故错误.【答案】 A考点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力与运动的关系(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3)速度的改变需经历一定的时间,不能突变;有力就一定有加速度,但有力不一定有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分析 (1)一般思路(2)“两种”模型①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②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例2】 [考向:力与运动关系]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 和速度大小v 的变化情况是( )A .a 和v 都始终增大B .a 和v 都先增大后减小C .a 先增大后减小,v 始终增大D .a 和v 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质点在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其中一个力必与其余各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该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质点所受合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度运动;当该力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大小的过程中,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仍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质点沿原方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度运动,故C 正确.【答案】 C【例3】 [考向:瞬时性分析]如图313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 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 图313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都等于g 2 B.g2和0C.g 2和m A m B ·g2D.m A m B ·g 2和g2【思维模板】 问1:细绳剪断前,弹簧的弹力等于多少? 提示:(m A +m B )g sin_θ.问2:细绳剪断瞬间,弹簧的形变量改变了吗? 提示:没有.问3:细绳剪断瞬间,A 受绳的弹力如何变化的? 提示:变为零.【解析】 当A 、B 球静止时,弹簧弹力F =(m A +m B )g sin θ,当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F 不变,对B 分析,则F -m B g sin θ=m B a B ,可解得a B =m A m B ·g 2,当绳被剪断后,球A 受的合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 合=m A g sin θ=m A a A ,所以a A =g2,综上所述选项C 正确.【答案】 C 【反思总结】在求解瞬时性问题时应注意:(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考点三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是否和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1)受力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求合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2)依赖关系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力的性质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对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例4】 如图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4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 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B 错误;设绳子的张力为F ,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 ,若m 甲>m 乙,则由a =F m得,a 甲<a 乙,由x =12at 2得,在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选项C 正确;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 突破训练 2(多选)用手托着一块砖,开始静止不动, 当手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时,砖对手的压力( ) A .一定小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B .一定等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C .一定大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D .一定大于砖的重力【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砖对手的压力与手对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B 项对;对砖受力分析,则F N -mg =ma ,F N >mg ,D 项对.【答案】 BD思想方法5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涉及的两种常用方法——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解题,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 轴的正方向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通常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求得x 轴和y 轴上的合力F x 和F y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各个方向上的力分别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得F x =ma ,F y =0.(2)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分解加速度a 为a x 和a 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x =ma x ,F y =ma y ,再求解.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以某个力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时,其它的力都落在或大多数力落在两个坐标轴上而不需再分解的情况下应用.【例5】如图315所示,在箱内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固定一质量为m的木块.求:箱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和箱以加速度a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线始终张紧),线对木块的拉力F1和斜面对图315木块的支持力F2各多大?【思路导引】【解析】箱匀加速上升,木块所受合力竖直向上,其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注意在受力图的旁边标出加速度的方向).用F表示F1、F2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①解得F=mg+ma②再由力的分解得F1=F sin θ和F2=F cos θ③解得F1=m(g+a)sin θ,F2=m(g+a)cos θ.④箱向左匀加速,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选择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沿x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1=ma cos θ⑤解得F1=m(g sin θ-a cos θ)⑥沿y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 cos θ=ma sin θ⑦解得F2=m(g cos θ+a sin θ).⑧【答案】向上加速时F1=m(g+a)sin θF2=m(g+a)·cos θ向左加速时F1=m(g sin θ-a cos θ) F2=m(g cos θ+a sin θ)突破训练 3如图316所示,将质量m=0.1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图316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 53°=0.8,cos 53°=0.6,g=10 m/s2)【解析】令F sin 53°-mg=0,F=1.25 N.当F<1.25 N时,环与杆的上部接触,受力如图甲.由牛顿定律得F cos θ-μFma,F N+F sin θ=mg,解得F=1 N当F>1.25 N时,环与杆的下部接触,受力如图乙.由牛顿定律得F cos θ-μF N=maF sin θ=mg+F N解得F=9 N.【答案】 1 N或9 N[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1.(多选)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317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图3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解析】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答案】 BD[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生活现象]2.2013年12月2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长征号火箭的推动下顺利升空.“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了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下面关于“嫦娥三号”和火箭起飞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 .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 .火箭飞出大气层,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下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 .“嫦娥三号”绕月球飞行时,月球对其引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嫦娥三号”对月球没有引力作用【解析】 火箭的动力来自火箭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此时研究对象是火箭与喷出气体,与外界有无空气无关,引力也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因此选项A 对.【答案】 A [瞬时加速度问题]3.“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318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图318A .gB .2gC .3gD .4g【解析】 “蹦极”运动的最终结果是运动员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的拉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由图可知,绳子拉力最终趋于恒定时等于重力且等于35F 0,即mg =35F 0,得F 0=53mg .当绳子拉力最大时,运动员处于最低点且合力最大,故加速度也最大,此时F 最大=95F 0=3mg ,方向竖直向上,由ma =F 最大-mg 得最大加速度为2g ,故B 项正确.【答案】 B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4.如图319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图319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分解加速度是比较简便的求解方法.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拉力T和支持力F N三个力作用,将加速度a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 sin θ=ma cos θ①mg cos θ-F N=ma sin θ②由①式得T=m(g sin θ+a cos θ).由②式得F N=m(g cos θ-a sin θ).故选项A正确.【答案】 A[牛顿第二、三定律的综合应用]5.图3110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图3110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对竿上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mg、摩擦力F f,有mg-F f=ma,则F 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 N,有Mg+F′f=F 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 =Mg+F′f=(M+m)g-ma,故选项B正确.【答案】 B课时提升练(七) 牛顿运动定律(限时:45分钟)A组对点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题组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用1.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答案】 C2.火车在长直的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 .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底板给他一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很小,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具有和车相同的速度【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竖直跳起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人将保持和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落地时仍在车上原处,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 D3.如图3111所示,某同学面向行车方向坐在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这位同学发现面前的水平桌面上一个原来静止的小球突然向他滚来,则可判断( )A .列车正在刹车 图3111B .列车突然加速C .列车突然减速D .列车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 原来小球相对列车静止,现在这位同学发现面前的小球相对列车突然向他滚来,说明列车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增加了,因此B 正确.【答案】 B题组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图31124.如图311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此时A 和B 的加速度为a 1和a 2,则( )A .a 1=a 2=0B .a 1=a ,a 2=0C .a 1=m 1m 1+m 2a ,a 2=m 2m 1+m 2a D .a 1=a ,a 2=-m 1m 2a【解析】 两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 弹=m 1a ,在力F 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 1a ,因此对A 来讲,加速度此时仍为a ;对B :取向右为正方向,-m 1a =m 2a 2,a 2=-m 1m 2a ,所以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5.如图3113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A 、B 之间用轻弹簧相连,B 、C 之间用不可伸长的轻杆相连,在手的拉动下,木块间达到稳定后,一起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某一时刻突然放手,则在手释放的瞬间,有关三个木块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g 大小为10 m/s 2)( ) 图3113A .a A =0,aB =aC =-5 m/s 2B .a A =-5 m/s 2,a B =a C =-12.5 m/s 2C .a A =-5 m/s 2,a B =-15 m/s 2,a C =-10 m/s 2D .a A =-5 m/s 2,a B =a C =-5 m/s 2【解析】 在手释放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为12mg ,不能突变,所以A 的受力不能突变,加速度不能突变,仍为a A =-5 m/s 2,但B 、C间的轻杆的弹力要突变,B 、C 整体-2mg -12mg =2ma ,a =-12.5 m/s 2,B 和C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a B =a C =-12.5 m/s 2,即B 正确.【答案】 B6.(2012·安徽高考)如图3114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 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 )A .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图3114B .物块仍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C .物块将以大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将以小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的加速度a =mg sin θ-μmg cos θm>0,即μ<tan θ.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后,物块的加速度a ′=mg +F θ-μmg +F θm=a +F sin θ-μF cos θm,且F sin θ-μF cos θ>0,故a ′>a ,物块将以大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答案】 C题组三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一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它的速度越大B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C .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减轻了吊杆对电扇的拉力D .两个小球A 和B ,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上,则弹簧对A 的力和弹簧对B 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同一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A 错误;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选项B 错误;选项D 中弹簧对A 的力和A 对弹簧的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D 错误,只有选项C 正确.【答案】 C图31158.(多选)如图3115所示,人重600 N ,木板重400 N ,人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绳与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不计,现在人用水平拉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 .人拉绳的力是200 NB .人拉绳的力是100 NC .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解析】 先运用整体法,选取人和木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绳中弹力大小为F T ,则2F T =μ(G 人+G木板)=0.2×(600+400)N=200 N ,所以F T =100 N ,选项A 错误,B 正确;再运用隔离法,选取人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人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绳子水平向右的弹力和木板对人的脚的摩擦力,因为二力平衡,所以该摩擦力与弹力等大反向,即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BCB 组 深化训练——提升应考能力9.如图3116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质量为m 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 图3116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度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做加速度运动,从O 到B 做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 物体从A 到O ,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 间某点(设为点O ′)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 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越过O ′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正确选项为A.【答案】 A10.(多选)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将一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压缩了x (小球与弹簧不拴连),如图3117所示.将细绳剪断后( )A .小球立即获得kxm的加速度 图3117 B .小球在细绳剪断瞬间起开始做平抛运动 C .小球落地的时间等于2hgD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于2gh【解析】 细绳剪断瞬间,小球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水平方向的弹力作用,选项A 、B 均错误;水平方向的弹力不影响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故落地时间由高度决定,选项C 正确;重力和弹力均做正功,选项D 正确.【答案】 CD11.质量为M 、长为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 图3118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3118所示.(1)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2)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解析】 (1)此时,对小铁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a 所示,有T ′sin θ′=ma ①T ′+T ′cos θ′-mg =0②。
[方法点拨]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1.质量均为5 kg的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1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图1A.30 N B.15 N C.20 N D.10 N2.(多选)如图2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1;若水平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2A.a1=a2B.a1〉a2C.F N1=F N2D.F N1<F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图3A.g B.错误!g C.0 D。
错误!g4.一倾角为α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4所示的力F,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斜劈仍静止,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图4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5.如图5所示,A、B两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且它们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它们之间用轻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相同,先后对B施加水平力F1和F2,两次细线上的力分别为F T1、F 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运动,则必有F1=F2B.两种情况下,只有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才可能F1=F2 C.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运动,则可能F T1=F T2D.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F T1>F T26.(多选)如图6所示为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质量均匀分布的粗绳AB.在粗绳上与B端距离为x的某位置有一质量不计的力传感器,可读出该处粗绳中的张力.粗绳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力传感器读数和已知条件()图6A.能够判断粗绳运动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B.可知水平外力F的大小C.可知粗绳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D.若水平外力F的大小恒定,则传感器读数与x成正比7.如图7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A,A放在质量也为m的托盘B 上,以F N表示B对A的作用力,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x=0).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B以错误!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F N、F随x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图78.如图8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倾角为37°固定的光滑斜面加速向上运动.A、B之间用与斜面平行的形变可忽略不计的轻绳相连,此时轻绳张力为F T=0。
必修一第三章第3讲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4题为单选,5~8题为多选)1.(2016·河南周口西华一中等校联考)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
当此车加速上坡时,乘客导学号 51342327(B)A.处于失重状态B.处于超重状态C.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解析]当此车加速上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乘客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乘客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正确;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乘客受重力、支持力,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而静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乘客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所以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
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上,故D错误。
2.(2016·吉林松原油田高中三模)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若力F1与F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导学号 51342328(B)A.在第2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B.在第3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C.在第4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D.在第5s末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F1方向相同[解析]第2s内物体的合力不断变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不断变大,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在第3s内合力逐渐变大,故加速度不断变大,合力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正确;在第4s内,合力逐渐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合力与速度同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故C错误;在第5s末,合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时运动方向与F1相同,故D错误。
3.(2016·河南郑州质检)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①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②要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来源:学科网]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3. 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 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 m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 战斗机在空中作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交汽车在启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5. 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A. 向北跳最远B. 向南跳最远C. 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 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6.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B. 系好安全带可减小车的惯性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7.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不一定受力的作用C. 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D. 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8.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和赵宏博(如图)一起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金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知申雪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赵宏博远,这是由于( )A. 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力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力B. 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时间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时间C. 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初速度大小大于赵宏博的初速度大小D. 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加速度大小小于赵宏博的加速度大小9.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B.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C. 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D. 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10. (2010·广州模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一方面表明中国航天事业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嫦娥一号”的发射也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已相当高,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图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嫦娥一号”发射时,火箭和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来源:学科网]D. 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不适用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5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小球质量为m,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在某次振动过程中,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2x,试求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和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来源:Z,xx,]12. (15分)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班级 姓名 成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与空气的密度ρ及压强P 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 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 ( ) 2kPρ kPρ2k P ρ 2kP ρ2. 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 )3. (2008·天津)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 ) A. 第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 B. 第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D. 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4. (2009·上海)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 点自由下落,至B 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 点到达最低点D ,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过B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②经过C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③从C 点到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 ④从C 点到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5. (2009·山东卷)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6. (改编题)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①向右做加速运动②向右做减速运动③向左做加速运动④向左做减速运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为圆周的最高点,D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有一个小滑球(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球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1、t2、t3分别表示各滑环到达D处所用的时间,则( )A. t1<t2<t3B. t1>t2>t3C. t3>t1>t2D. t1=t2=t38. (2008·中山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0 [来源:学,科,网Z,X,X,K]B.3C. gD. g9. (2010·莆田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 L/v+v/2μgB. LvC. 2LμgD. 2Lv10. (2010·惠州模拟)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电梯在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加速运动C. 乙图表示电梯做变加速运动D. 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减速运动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2分)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小环的质量m和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2. (创新题)(18分)消防队员为缩短下楼的时间,往往抱着竖直的杆直接滑下.假设一名质量为60 kg ,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从七楼(离地面18 m 的高度)抱着竖直的杆以最短的时间滑下.已知杆的质量为200 kg ,消防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 m/s ,手和腿对杆的最大压力为1 800 N ,手和腿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 2.假设杆是搁在地面上的,杆在水平方向不移动.试求:(1)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杆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3)消防队员下滑的最短时间.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班级 姓名 成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2010·安徽屯溪一中高三期中) 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③没有磁场.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 B. 氢气球将向上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 C. 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D. 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2. 如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 、bO 、cO ,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 ,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 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 小孩同时从a 、b 、c 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 ( ) A. a 处小孩最先到O 点B. b 处小孩最后到O 点 C. c 处小孩最先到O 点D. a 、c 处小孩同时到O 点3. 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列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 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 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 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 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 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4. 质量为2m 的物块A 和质量为m 的物块B 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 施加水平推力F ,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 对B 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FB. 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23F C. 若物块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μ,则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 若物块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23F umg5.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由两图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 A. m=0.5 kg,μ=0.4 B. m=1.5 kg,μ=2/15 C. m=0.5 kg,μ=0.2 D. m=1 kg,μ=0.26. (2008·山东高考)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来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