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 密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之《密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特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密度公式的推导:介绍密度公式ρ= m/V,解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密度的特性:讲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形状、状态、温度等因素有关。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难点:密度特性的讲解,实际问题中密度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讲授法:讲解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密度应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发对密度的好奇心。
2. 讲解密度概念:介绍密度概念,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推导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ρ= m/V,让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讲解密度特性:讲解密度与物体形状、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5. 应用密度知识:举例说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内容:1. 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质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质量的概念,包括物体和物质的区别。
- 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
- 让学生讨论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质量和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密度(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二、密度的概念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的应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
重点: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块、木块、铝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密度计,让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出密度概念。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kg/m³),常用单位有克/厘米³(g/cm³)等。
3. 例题讲解:计算物体密度,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5. 实验探究:(1)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2.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3. 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应用题:根据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学校物理《质量》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老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同学试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洁的运动的初步学问,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讨论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日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同学观看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老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同学观看,使同学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看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同学通过观看,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外形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同学回答后老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外形、位置、状态而转变。
学习目标课前复习课堂复习《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1、记忆类知识:质量及单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2、实验类知识:密度概念的建构、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3、计算类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
4、经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认识。
1. 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与物体的 、 、 所处的空间 变化无关.一、质量2.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单位换算关系:1t= Kg=g=mg3.测量工具:1. 定义:2. 定义式(测量式):二、密度3.单位: 国际:常用: 换算关系:1g/cm³= kg/m³ 铜的密度是8.9 × 10³kg/m³,它的物理意义是4.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同一物质密度的 大小与 、无关b.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 密度一般是 的反馈练习 11、在地球上质量为 0.05kg 的手表随宇航员到达月球,在月球上这块表的质量是 g ;一桶水结成冰以后,其质量将 ;一块球形的橡皮泥压扁后,其质量将 ;给铁块使其温度升高, 其质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物质的体积是 2cm 3,质量为 4g ,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 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kg/m 3。
反馈练习 21.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过程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 1;③ 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V 2;④将 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 V 1、V 2 算出石块的体积 V 。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数据表格50g 5g0g 1 2 3 4 5m /gV 1/ml V 2/ml V /ml ρ/( g /c m 3)305020反馈练习 33. 小明想测量一杯食盐水的密度。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通用14篇)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
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
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能力目标: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点的巩固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体验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对密度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讲解密度概念:介绍密度的定义,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推导密度公式:讲解密度计算公式ρ= m/V,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密度。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学生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计算公式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如电子秤、量筒等),不同密度的物质样品,实验记录表格。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教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新课讲解(20分钟),实验操作(25分钟),应用练习(20分钟),总结反馈(15分钟)。
九、教学拓展1. 密度与生活: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密度分层原理在油轮卸油过程中的应用等。
6.1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与天平的使用。
课前准备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
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密度》,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的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等。
重点讲解第1节“密度是什么”和第2节“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密度的单位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
难点: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物体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两个相同体积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如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为什么质量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密度这一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什么。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实验教学(1)分组进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实验器材。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2. 答案:(1)密度 = 质量 / 体积(2)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应相近,允许一定误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4、理解密度的概念。
5、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6、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8-11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其它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
3、质量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4、测量质量的工具:生活中用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室用________。
5、在用天平称量前应先调平,即:________水平、________调零、________平衡。
6、横梁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或________。
7、使用天平是,估测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加减砝码,并由________到________加砝码;物体放在_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_ 盘。
8、读数时是________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________所对的刻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13-11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密度:某种物质_________的质量。
它是物质的_______,“铁比木头重”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研究了什么?首先是质量。
你们还记得质量的定义吗?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kg”,我们也研究了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现在,我将展示一些物体,请你们估测一下它们的质量。
专题二】密度:师:接下来,我们来复密度。
你们还记得密度的定义吗?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
我们研究了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也研究了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并且正确读数。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常见物质的密度,要记住纯水的密度。
最后,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并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师: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验探究,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测量一下这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它的密度。
接下来,我们再来测量一下水和热水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密度差异。
最后,我们将测量一些被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密度,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同时也能够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们也能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惯。
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老师询问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知识点梳理”第一项,通过翻阅课本和导学稿提示来完成任务。
接着,老师展示了FLASH天平仿真实验,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总结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随后,老师抽取一份练让学生们进行“找茬”游戏,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和研究积极性。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唤醒学生们潜在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老师打出PPT“2.实验室测量工具:天平”,让学生们对照填写内容是否正确。
人教版九年《密度》教案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3、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预习指导和使用说明利用15分钟时间预习密度这一节,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探究一:这里有三个外观一样,体积相同的物块,分别是铜块、铁块和铝块。
你能区分出它们吗?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
探究二: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量.分析坐标纸的图又有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坐标纸的图又有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什么结论?五:当堂检测1、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3、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它的真实含义是( )A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B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C 、木头比铁轻一些D 、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4、对于密度公式ρ=m/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B 、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 、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 、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5、甲、乙、丙是三个相同的烧杯,现将质量相同的酒精、水和硫酸分别倒入烧杯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杯中依次装入的是(ρ酒精<ρ水<ρ硫酸)A.硫酸、水、酒精;B.水、酒精、硫酸C.酒精、水、硫酸;D.硫酸、酒精、水; 6、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是 。
6.1《质量》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重点难点】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规则;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课前热身】自学后的及时检测,相信我能行!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和。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及其所处的无关。
3.在实验室里常用测量质量。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还常用、、测量质量目标一认识质量1.我们上街买肉、买水果、买蛋糕都是通过称量来计算价格的。
2. 质量(mass)是表示物体中含有的多少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和。
4.单位换算:1t = Kg ,1Kg = g = mg 。
5.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其它形状后,它的质量;500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地球到太空后,他的质量。
大量事实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及其所处的无关。
(本节难点,注意理解)6.感受身边的物理: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②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③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趣味链接】据英国《每日邮报》2023年8月18日报道, 来自美国关岛(Guam)的男子里基·那菩提(Ricky Naputi),因生前体重超过400公斤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胖的人,尽管多次被国内外医生下最后通牒要求减肥,但不幸的是2023年11月10日,他还是因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目标二测量质量1.测量质量的工具有、、等,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阅读使用说明书)①托盘天平由底座、分度盘、指针、、天平盘、和标尺等构成;砝码盒里的砝码质量共有5种:10g、20g、、100g和;标尺的最大刻度是g;最大称量是g,分度值是g。
3.天平的使用方法(重点内容):①天平放平:把天平放在;②游码移零: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③调节螺母、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质量和密度》教案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在实验中测量。
2. 理解密度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1)引入活动:通过让学生手拿不同重量的物品来感受物品质量的轻重差别,引发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2)讲解概念:给出物质质量定义,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应用实践:利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密度的概念(1)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
(2)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图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基本单位及计算公式。
(3)应用实践:教师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分析得出结论。
3. 应用实例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工程实践、船舶浮力、汽车美容鉴定等,巩固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4. 问题教育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组内互评:组内互相评价实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作业: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并完成作业。
七、教学资源实验性用具:刻度尺、扁平板、直尺、密度试剂等多媒体课件:示意图、实验图表等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均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掌握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复杂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强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同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