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抗感染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测试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无害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E:有害无利答案:D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自稳答案:C3.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希腊人B:英国人C:印度人D:中国人E:法国人答案:D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C: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答案:E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为()。
A:胸腺和骨髓B:MALT, 淋巴结和骨髓C:MALT, 淋巴结和脾脏D:脾脏和胸腺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C6.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超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A7.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IgAB:IgGC:IgED:IgDE:IgM答案:E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
A:IgDB:IgMC:sIgAD:IgAE:IgG答案:CE9.关于单克隆抗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B:白血病分型C:检测T细胞亚群D:可应用于导向药物E: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答案:ABCDE10.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A:免疫调节作用B:抗体的中和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黏膜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B:SIgAC:IgMD:IgAE:IgE答案:B2.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LPS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PHA受体E:ConA受体答案:B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玉屏风颗粒抗感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李茹月;陈玉兴;黄雪君;甘海宁;黄丹娥【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实验性炎症动物模型的抗感染作用。
方法建立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冰乙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急性炎症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和LPS大鼠急性炎症模型。
观察玉屏风颗粒对二甲苯炎性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对冰乙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炎性增生的抑制作用、以及对LPS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血清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含量的影响,综合评价玉屏风颗粒的抗感染效果。
结果玉屏风颗粒明显降低实验性炎症动物模型耳廓肿胀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肉芽组织炎性增生,降低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含量。
结论玉屏风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G-CSF、IL-1β、TNF-α、IFN-γ、MIP-1β分泌有关。
【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5页(P753-757)【关键词】玉屏风颗粒;抗感染;IL-1β;TNF-α;IFN-γ;MIP-1β【作者】李茹月;陈玉兴;黄雪君;甘海宁;黄丹娥【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3]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玉屏风颗粒源于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抗感染免疫(总分27,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中不包括A.高活性B.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C.种属特异性D.间接灭活病毒E.只能针对某种病毒,作用有特异性2.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溶菌酶B.补体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3. 病毒侵入机体后最早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A.中和抗体B.IFNC.IgMD.SigAE.补体结合抗体4. 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A.吸附细胞B.生物合成C.基因表达D.释放E.脱壳和穿入5. 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E.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6. 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A.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B.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C.与核糖体的30S小亚基结合D.破坏细胞膜E.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7. 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A.ConA受体B.PWM受体C.PHA受体D.LPS受体E.C3b受体8. 抗体抗病毒的机制不包括A.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B.在补体参与下裂解病毒C.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D.阻止病毒穿过血-脑脊液屏障E.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9.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是A.抑制病毒与受体的结合B.以上都不对C.促进抗体的产生D.诱导LAK细胞的产生E.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0.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B.阻碍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C.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D.直接杀灭病毒E.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11. 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A.兼性厌氧菌B.专性需氧菌C.专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以上均不对12. 在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SigAB.IgMC.IgAD.IgGE.IgE13. 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A.细胞融合B.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C.细胞溶解死亡D.细胞转化E.细胞内出现包涵体14. 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A.Ts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Th细胞15. 对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起主要作用的是A.体液免疫B.干扰素C.细胞免疫D.补体系统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6. 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C.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D.与生俱有,人皆有之E.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17. 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A.病毒衣壳蛋白对细胞的毒性B.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C.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D.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E.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二、X型题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C19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3bBbP C5转化酶:C 3bBb3b 起始分子:C3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3抗原的种类: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
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道道防线抗感染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时,首先起防御作用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如果病原微生物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组织,巨噬细胞和补体立即发挥作用,同时T、B淋巴细胞也对病原微生物做出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共同协作清除病原微生物。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抵抗病原生物侵害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功能。
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又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一)屏障结构1.皮肤粘膜屏障完整健康的皮肤黏膜能够抵抗病原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也能排除病原体,汗液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酸性的阴道分泌液均具有杀菌作用。
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
2.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壁外胶质膜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液进入大脑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小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代谢物从母体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此阶段孕妇如感染某种病原生物,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病原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后,机体的吞噬细胞可发挥吞噬作用,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1.吞噬细胞的种类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过程(1)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可以是偶然相遇,也可以是趋化作用吸引。
(2)吞入病原体:可通过两种方式吞入,对于较大的病原体颗粒如细菌,吞噬细胞能伸出伪足将其捕捉后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此称吞噬;对于小的病原体颗粒如病毒,吞噬细胞与其接触后细胞膜内陷,将其吞入,此称吞饮。
鸡支原体病及综合防治措施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鸡和火鸡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是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
常拌发跛脚(关接炎和滑膜炎)、共济失调(大脑和皮层的实质性坏死和脉管炎)和眼部病变。
鸡毒支原体感染通常被命名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鼻漏。
火鸡支原体(MM)感染也可引起火鸡呼吸道疾病、腿部病变和胚胎死亡,但严重性通常不及MG和MS感染。
没有并发其他疾病时,感染的鸡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轻度到严重的啰音、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底。
但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慢性呼吸道病在任何鸡龄、任何期间的鸡群均可发生。
一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1本病多发冬春季节,新/支疫苗接种,舍内通风不良,寒冷刺激都可诱发本病,与ND、IB、ILT混感时死亡加大。
是多病因呼吸道综合症的潜在诱因,破坏黏膜结构和功能,致敏黏膜,增加对呼吸道病原的易感性和发病死亡率。
2根据对全国20个省、市的血清学调查发现,鸡群中鸡毒支原体阳性感染率接近80%,鸡慢性呼吸道病已成为鸡场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
3在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出现大量的病、弱雏,导致小鸡的淘汰率上升。
4蛋鸡多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这种产蛋率通常会维持在一个低的产蛋水平上,会持续几十天至几个月不发生变化,因不象其他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
通常情况下会下降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
蛋种鸡产蛋率、孵化、受精率、健母雏率都会受到影响。
有资料表明,MG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
5鸡毒支原体主要在气管黏膜的纤毛上和气囊上定植,而气管纤毛末端和气囊上没有血管,而药物主要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作用部位,再通过扩散作用于支原体,因此药物只能减少气管纤毛和气囊上定植的支原体数量和减轻临床症状,而不能完全将其杀灭,因此鸡毒支原体感染一般为一次感染会终生处于持续感染的带菌状态,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寒冷刺激、疫苗免疫时,又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第六节感染免疫检测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人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因而检测抗体不仅可用于现症诊断,还是疾病追溯性调查的一种方法。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相应抗体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1ysin “O”,抗O或ASO)。
【参考值】乳胶凝集法(LAT)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表示病人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伤寒沙门菌感染后,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副伤寒杆菌分甲、乙和丙三型各自的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也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1.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WR)WR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参考值】直接凝集法:伤寒H<l:160;O<1:80;副伤寒甲、乙和丙<1:80。
【临床意义】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80及H>1:160者有诊断意义;若动态观察,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
①O、H均升高:提示伤寒可能性大,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出现阳性。
②O不高、H升高,可能是预防接种或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③O升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
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抗体IgM测定【参考值】E LISA法:阴性或滴度<1:20。
【临床意义】IgM抗体于发病后一周即出现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3.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可溶性抗原测定【参考值】乳胶凝集法:阴性。
【临床意义】对确诊伤寒沙门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测定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meningococcus)所致。
一、填空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 抵抗感染_自身稳定_、免疫监视_,通过_ 血液循环__ 和_ 淋巴循环__ 方式获得。
2、抗体分为五种,分别是:_ IGA __、igm_ A __、E_ __、D_ __ 、_ __ 。
3、与细菌相关的抗原包括:_菌体抗原_、鞭毛抗原__荚膜_、菌毛菌素表面4、内源性抗原与粗面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I类_ 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体,转运至靶细胞表面,供_细胞毒性__ 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降解为抗原肽,与_粗面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II类__ 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_ TH 细胞__ 识别。
5、竞争ELISA检测瘦肉精时,使用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底物TMB后呈现蓝___色,加终止液后呈_ 黄__ 色。
6、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_淋巴结脾脏、粘膜_ 等。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_ 反应效应__、7、根据细胞因子的理化性状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白细胞介素_ 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__、9、免疫球蛋白IgG由_ 2条__重链和_ 2条__ __ 轻链构成,每条重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_ __、CH 1 _ __、CH 2 _ __、_CH3 __ 。
10、间接ELISA检测抗体时,使用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底物OPD呈棕_ __色,加终止液后呈_ 黄__ 色。
二、选择题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2、新生儿()。
A 通过胎盘转运得到母体的IgM抗体B 实际上有母体IgG抗体的全部成分C 在其循环中有很少淋巴细胞D 对抗原的应答与成年人一样E 得到母体的B细胞3、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C 通常是多肽D 本身无免疫原性E 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4、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 生来就有C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 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5、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A .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B. 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C. 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 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E. 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6、Ig的Fab部分()。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要求1.掌握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的致病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
(2)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3.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类型、传播途径。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有哪些?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是什么?3.细菌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毒力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4.细菌感染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感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7.什么是胞外菌和胞内菌?引起的免疫各有何特点?感染: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健康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它们可能是宿主正常菌群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1.定义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称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表现任何致病作用。
2.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产物等机制,抑制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2)免疫作用: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分子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一、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即刻固有免疫应答(immediate innate immunity)阶段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在此期间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①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对入侵病原体的屏障作用;②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③中性粒细胞在感染部位募集活化及其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
此阶段也是位于表皮和黏膜上皮细胞组织中的未成熟DC摄取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开始迁徙和加工处理抗原的阶段。
1.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所组成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是机体阻挡和抗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 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 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多种杀/抑菌物质,如皮脂腺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多种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可形成抗御病原体感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竞争结合上皮细胞、竞争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杀菌/抑菌物质等方式抗御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可杀伤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杀作用。
临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抑杀消化道正常菌群,导致耐药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引发葡萄球菌性和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2.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补体系统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某些病原体进入皮肤或粘膜下组织后,可直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在其表面形成C5b6789 攻膜复合物使之裂解破坏。
补体活化裂解产物具有以下抗感染免疫作用:①C3a/C5a作为过敏毒素可直接激活组织中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有助于血管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感染部位;②C5a 作为趋化性炎性介质可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招募到感染部位,并使之活化显著增强其吞噬杀菌作用;③C3b/C4b具有调理作用,可增强局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