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09届环评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14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保护对象三特点:主体是人类;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不含社会因素。
3.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态学、文化与社会经济等。
管理制度即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做法。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一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09年环保师专业考试复习大纲(7)7.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实践7.1 固体废物处置场(厂)总体设计7.1.1掌握固体废物处置场(厂)的选址原则.7.1.2熟悉固体废物处置场(厂)总体设计及相关构(建)筑物的设计及计算.7.2 固体废物转运与预处理7.2.1了解固体废物收运系统;掌握城市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及计算.7.2,2掌握固体废物常用破碎,分选和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的选用要求;熟悉相关设施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7.3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工程7.3.1熟悉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及设备的途型:掌握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处理工艺.7.3.2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厌氧产沼工艺,熟悉农业有机固体废物厌氧产沼工程设计及计算.7.4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工程7.4.1熟悉焚烧处理系统的工艺过程和常用焚烧炉炉型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和适用范围;掌握焚烧炉设计中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热工计算.7.4.2熟悉烟气净化系统及焚烧残渣、飞灰、渗滤液处理工艺;掌握颗粒污染物、酸性气体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控制设备的选型以及“二噁英”控制的工艺.7.4.3熟悉焚烧系统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的主要参数及设计原理.7.4.4熟悉焚烧余热利用和其他辅助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7.5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工程7.5.1熟悉固体废物热解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选型.7.5.2了解废塑料、废橡胶、污泥和农业秸秆等固体废物的热解气化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的选型.7.6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工程7.6.1熟悉固体废物填埋作业的基本程序;掌握填埋工艺设计及主要作业设备的选型.7.6.2熟悉防渗技术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掌握防渗材料的性能参数、适用条件和选用;掌握防渗工程的设计方法.7.6.3熟悉填埋场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处理系统的设计:掌握填埋场渗滤液,填埋气体的产生量计算(估算).7.6.4熟悉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封场后的生态恢复措施.7.6.5了解填埋场的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7.7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了解煤矸石、尾矿、粉煤灰、冶炼渣和其它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途径;了解常用工艺流程及工程设计的基本要点.7.8 污染现场修复工程7.8.1了解污染土壤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常用工程措施.7.8.2熟悉非规范填埋场、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NO.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概念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实施,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重要时间节点(主中国)1. 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试行,1989年12月26日正式实行,2015年1月1日更新(意思是,实行新的环境保护法)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10月28日发布,2003年9月1日实施。
4.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啥标准—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
5.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执行。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地方标准较之于国家标准具体措施)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一项重要的职业,他们负责评估和预测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准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
首先,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价。
它包括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复习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模拟、环境风险评估等。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材和参加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实际案例,了解不同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也是必要的。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管理和实施。
考生需要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项目申报、初步评估、详细评价、公众参与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评价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以及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
除了上述内容,考生还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
有一些专门的考试辅导书籍和网上题库可以供考生参考。
通过刷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熟悉相关知识点,并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最后,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模拟考试和讲座,与其他考生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流程和环境,提前感受考试的紧张氛围。
讲座则可以帮助考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技术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复习资料的学习和实践,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以上的复习资料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环评概述1、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特点是:(1)整体性和区域性: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而环境的区域性则是由于地理位置或空间范围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特征。
(2)变动性和稳定系性:在自然或认为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但环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认为或自然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就能通过自我调节让这些变化逐渐消失,回复到变化前的稳定状态。
(3)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就是资源。
人类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具有资源当然就具有价值,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以及物资和能量。
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性)及其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其基本功能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向导功能。
3、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及相互关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两级,7种类型。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4、何谓环境影响评价?何谓环境质量评价?两者之间有何区别?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确定具体的环境质量要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用评价结果表征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区别:前者是指某活动对未来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估计;后者则是对现有的环境状态进行评定和预测,主要为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管理服务。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范围,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一、概念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3.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4.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是指用空气污染监测结果,对照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利用所构造的指数形式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空气受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5.环境: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6.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8.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10.超标水域: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
11.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1.掌握⼤⽓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法 1.1.⼤⽓污染源调查对象 (1)1、2级:所有源(改扩建应包括新⽼)、与项⽬有关的其它在建、未建(已批EIA),区域拟被替代的 (2)3级:项⽬本⾝ 1.2.调查分析⽅法原则 (1)新建:类⽐、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 (2)在建、未建:已批的EIA (3)改扩建:已有有效数据或实测 (4)分期实施:前期近5年验收、例⾏监测或实测 (5)区域拟被替代:参考上⾯ 1.2.1.现场实测法 有排⽓筒的,实测浓度和废⽓量,相乘得排放量。
1.2.2.物料衡算法(可⽤于总物料衡算或某步骤、某设备局部) 对⽣产过程中所使⽤的物料定量分析,对⽆法实测的,⽤此法。
投⼊量总和=进产品+流失 1.2.3.排污系数法《产污系数⼿册》,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排污系数来算排污量。
2.环境空⽓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法 2.1.现状调查资料来源 (1)收集评价范围及临近的,例⾏监测(近3年与项⽬有关) (2)历史监测(近3年与项⽬有关的) (3)现场实测 3.环境空⽓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3.1.监测因⼦ (1)常规的 (2)特征的有B(GB、DB、卫标TJ36-79) (3)⽆B有毒:环境标准的,毒性⼤,按实际情况,选有代表性的 3.2.监测制度 (1)1级:2期。
7天8次(02h起,隔3h(3=24/8)) (2)2级:1期不利。
7天4次(02h起,隔4h) (3)3级:近3年或补测1期不利(同2级)(7天4次(02h起,隔4h)) (4)特殊规定:评价范围内⽆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减少天数和点位 3.3.监测布点 (1)布点依据:项⽬规模、性质,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布局、保护⽬标布局 (2)布点⽅法:极坐标布点法 (3)1级:10个(上风8个(0°起隔45°),下风加密1~3个), (4)2级:6个(上风4个(0°起隔90°),下风加密, (5)3级:例⾏或2~4个(0°和180°,下风加密) (6)布点⽅位调整依据:局地地形、风频分布、功能区、保护⽬标在⽅位上适当调整 (7)布点要求:有代表性,反映(3区)环境敏感区、环境功能区、⾼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8)公铁路:集中式排放源:服务区、车站,选保护⽬标设点,结合敏感点垂直空间分布 (9)城市道路:依据路布局、车流量,选保护⽬标设点 3.4.现状监测采样要求 (1)周围开阔 (2)采样⼝与建筑物⾼度夹⾓⼩于30° (3)周围270°采捕空间 (4)避开局地污染源:20⽶范围内⽆局地污染源 (5)避开树等吸附能⼒强的建筑:15~20⽶内⽆乔、灌⽊ (6)点位的可达性和电⼒ 3.5.⼤⽓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3.5.1.结果统计分析 (1)监测点位位置、内容、⽅法 (2)分析各T内的C变化范围,Cmax占标率,超标率, (3)分析C的⽇变化规律,C与风速、风向等⽓象及污染物排我⾜沤⽥放的关系 (4)重污染T的分布及影响 3.5.2.超标率数据统计 (1)不符合监测要求的不计⼊ (2)未检出的计⼊ (3)未颁布B标准的不需计算超标率 (4)超标率=超标个数/总监测个数 3.5.3.现状数据达标分析 (1)C变化范围:Cmin~Cmax (2)Cmax占标率 (3)超标率 (4)达标否3.5.4.现状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 (1)⽇变化规律,选典型的绘⽇变化图 (2)参考同步⽓象资料和周围污染源分布与排放,分析变化规律 (3)分析重污染T分布及影响因素 3.6.了解地⾯⽓象观测要求 (1)若⽓象站与项⽬距离⼤于50km且地⾯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致时需补充地⾯⽓象观测。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规划和实施各类工程、项目或政策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它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确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基本概念是对规划、建设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环境影响的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公众参与、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等。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包括问题识别、基准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计划和监测等环节。
问题识别是确定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第一步,基准调查是对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问题识别和基准调查的结果,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
环境管理计划是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环境影响,监测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的跟踪和评估。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型模拟、风险评估等。
定性评价是基于专家经验和专业判断,对环境影响进行描述和评估。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计算。
模型模拟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
风险评估是对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范围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和政策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和避免环境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增强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和改进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数据不足、专业能力不足、公众参与不足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重点(第五章)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2、大气预测步骤(9项):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污染源基础资料)、气象条件计算清单(气象条件基础资料)、地形数据计算清单(地形条件基础资料);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其他参数基础资料);进行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
3、计算区域浓度场时,计算点设在网络节点上,网格距一般为500m×500m,还可根据距源距离的远近,调整网格距的疏密。
在计算关心或环境敏感区时,选择关心点或敏感区代表点的坐标为计算点,在计算污染源对下风向的影响时,计算点的间距可以是0-00m不等,可视计算点离污染源距离而定。
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4、预测模式中,污染源统计类型(2种):按几何形状分为点源、面源、体源和线源;按污染源存在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5、颗粒物粒径<mm时,可以不考虑沉降作用,使用气态污染物模式;颗粒物粒径>mm时,需考虑沉降作用,使用颗粒物模式;颗粒物粒径>0mm以上时,则认为此种颗粒物很快沉降,不参与传输和扩散,在模式中不考虑该污染物。
6、预测情景设定考虑4个方面:污染源类别(新增、削减和被取代)、预测因子(小时、日均、年均浓度)、气象条件、计算受体即计算点(预测范围内的各网格点、关心点或敏感区、下风向轴线落地浓度点)。
下风向轴线落地浓度点只针对新增污染源的小时浓度;关心点或敏感区,需要预测各类污染源小时、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网格点,需要预测各类污染源的日均浓度场和年均浓度场。
7、预测模式选择根据:污染源的几何形态和污染物存在形态、气象条件、地形条件。
8、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地理经纬度,常年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大气压等,有些模式还需要提供土地使用类型、地表粗糙度等参数。
考试⽬的通过本科⽬的考试,检验具有⼀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作中正确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
考试内容⼀、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的特点;(2)熟悉我国现⾏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范围;(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4 )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作程序熟悉环境影响评价⼯作程序;2.⼯作等级划分(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依据;(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4.⼯程分析(1)熟悉建设项⽬⼯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熟悉建设项⽬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3)掌握建设项⽬⼯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4)掌握建设项⽬⼯程分析的重点;(5)熟悉建设项⽬⼯程分析的⽅法与特点。
5.环境现状调查(1)熟悉建设项⽬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般原则;(2)掌握建设项⽬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法及特点。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熟悉建设项⽬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2)掌握常⽤建设项⽬环境影响预测⽅法与特点;(3)掌握建设项⽬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4)掌握建设项⽬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5)掌握单项评价⽅法的含义及其应⽤原则。
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要求及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1.评价⼯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法;(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1、计算声压级分别为95d B、91d B、100d B、83d B和87dB的总声压级。
解:这是多个声压级不相同的声⾳的叠加,根据计算总声压级公式 计算得d 2、计算声压级分别为94d B、89d B、99d B、90d B、97d B的平均声压级。
解:计算声压级有两种⽅法,⼀是能量平均法,⼆是算术平均法。
多个声压级中与最⼩声压级的差值⼩于或等于5dB时,其声压级的平均值可以采⽤直接的算术平均值,多个声压级中与最⼩声压级相差5~10dB之间时,在算术平均结果上加1dB,则与能量平均结果基本相等,dB 3、某电⼚发电机房的操作⼯⼈,每天⼯作8h.2h在机组旁检查,噪声级为105dB,4h在观察室⼯作,室内声级为75dB,其他时间在65dB环境下⼯作。
求该⼯⼈每天接触的噪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解:属于时间间隔不相等的采样情况,利⽤公式dB 4、声源类型按其⼏何形状特点划分可分为( )、线声源、⾯声源、 A、平⾯声源 B、点声源 C、球⾯声源 D、电磁噪声源 5、声源辐射噪声时,由于扩散引起衰减。
声能的衰减量与传播距离有关外,还与声波( )有关。
A、频率 B、声压 C、温度 D、湿度 6、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在两种介质分界⾯会产⽣( )现象。
A、⼲涉和衍射 B、反射和折射 C、⼲涉和反射 D、折射和透射 7、若两波源( )、振动⽅向相同、相差恒定,由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相遇产⽣⼲涉现象。
A、频率相同 B、传播⽅向相同 C、传播速度相同 D、声压相同 8、空⽓动⼒性噪声按照发声机理可以分为喷射噪声、旋转⽓流噪声、燃烧噪声和( ) A、燃烧吼声 B、涡流噪声 C、电磁噪声 D、振荡噪声 答案:BABAB。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复习经验分享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为5月23,24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迎接马上来临的考试,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特整理了一些考试的经验,仅供参考。
1、耐心说实话,即使从事环评多年,也不可能对导则、标准等文件记忆深刻,都是现用现看。
所以,对这些东西的粗略掌握没问题,真考察细节就难说了。
越是工作经验多的,对于这种干巴巴的学习内容越没兴趣,容易忽略细节,建议考前的学习就主要放在细节方面,尤其是法律法规,随着考试的难度加大,细节决定一切。
另外,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法律法规的制定有规律可循,就是定义、范围、各种行为的奖罚等,限制、禁止等。
2、系统环评技术主要包括:工程分析(物料分析、平衡计算)现状监测(监测布点、评价计算)预测技术(预测方法、模式应用及计算)污染控制(水、气、声、渣、生态恢复、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料收集分析技术环评原则:达标排放(浓度、总量)、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由于许多导则、标准的互相引证,其中的内容规定就有联系,但总则和水、气、声导则是根本。
3、案例考试的实践能力案例考试就是考实际工作的能力,实际工作经验重要。
实际经验少,就用多思考来解决,多看各种报告,思考其评价范围、等级、方法的优缺点,思路是否清晰,解决问题是否全面彻底等,就是带着学习批判的目的看,对于不同理解的,可以按照相关技术去分析差距。
考试是不分行业限制的,但也不可能考比较偏的行业技术,掌握共性的技术是关键。
4、注意实践工作中和考试的不同(1)实际工作很多是经验性的,因为项目级别、环境的不同,有时候不会全面,就有可能形成一些盲点。
考试过程对问题的思考,需要脱离一些习惯些做法。
(2)工作经验与考试有区别对于考试来说,毕竟出题就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读题目要准确理解,发现考点。
实际工作能够给人一定时间查资料,考试就是考职业素质--职业敏感性,看到问题就想到解决的方法和答案。
(3)技术应用方面平时作项目,在许多技术应用方面是考虑尽可能简化的,能简单就简单,特别是评价等级越低越好作;考试就反过来了,宁严勿宽。
Ⅰ★环境质量: 指环境的品质, 是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品质的好坏给予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分为:(1)自然环境质量评价(2)社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一个地区的环境发展规划或建设项目规模,对该地区或项目周围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并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比较、提出减缓措施,从而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程•1998年开始起草•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开始环评师考试★环境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时间分:回顾评价:根据历史资料对研究区域过去一定的历史时间的环境质量进行的评价;现状评价:据近期的资料(一般1-3年),对研究区域的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的评价;预测评价: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定的结果对研究区的环境质量变异进行的预测评价. (2)按评价的范围分:局地环境评价; 区域环境评价; 流域环境评价; 海域环境评价; 全球环境评价;(3)按评价要素分:单个环境要素评价; 多环境要素评价;环境系统综合评价;(4)按评价层次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5)按环境影响的性质与类别分: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视觉环境影响评价Ⅱ★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筛选→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
★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
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
②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等)。
③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括的内容:①总则。
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②建设项目概况。
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⑤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阐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
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预测方法、内容、范围、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对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
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⑧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⑨经费概算。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6个部分)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下列六部分。
(注:最后一页附详细版本)1、工程概况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7、补充措施与建议8、工程分析小结Ⅲ★评价因子。
指本次评价中选择的能反映环境要素质量和/或环境整体质量的参数(因子)种类。
★大气评价因子。
主要有4类:●尘(TSP、PM10);●有害气体:SO2、NOX、CO等;●有机物:苯并芘、总烃等;●有害元素:氟、铅、镉、砷等;★水评价因子的类别:(1)感观因子: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2)氧平衡因子:DO、BOD、COD等。
(3)营养盐:硝酸盐、磷酸盐、氨盐等;(4)毒性因子:铬、砷、酚类、氰化物等;(5)重金属:铜、铅、锌、镉等;(6)微生物类:类大肠菌群等;★土壤评价因子的选择:1,重金属污染物:汞、铬、铅、砷、锰、铜等;2,农药类有机读物:主要有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3,污染化合物:氟化物、溶解盐类、硝态氨氮及全磷量;4,酸碱度:PH 等;5,有害微生物:肠寄生虫卵、细菌等;★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污染源调查分为普查(非重点污染源)和详查(重点污染源)两大类,目的是为进行污染源建档。
★污染源评价: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
★等标污染负荷法。
有例题的。
(1)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t/d;C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对水mg/L ,对气mg/ Nm3);C0i-----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对水mg/L ,对气mg/ Nm3);),Q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 (对水m3/d ,对气Nm3/d)(3)评价区的等标污染负荷比Ⅳ★污染一般进行在平流层。
有界情况下高斯高架连续点源公式,字母含义,单位,特殊形式 烟囱有效高度为H=H(实际)+∆H(烟气抬升高度)式中:x ,y ,z 为预测点的空间坐标;Q 为单位时间的排放量;σy ,σz 是y ,z 方向上的标准差(扩散参数),是扩散时间T 的函数; ux 为x 方向上的平均风速; H 为烟囱的有效高度。
特殊形式:(1)地面浓度⎪⎪⎭⎫⎝⎛-⎪⎪⎭⎫ ⎝⎛-=22222exp 2exp ),0,,(z y z y x H y u QH y x c σσσσπ(2)(3)地面点源(H=0(4)高架连续点源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离 最大落地浓度zy x y x z mzxu Q H eu Q H x c σσσπσ117.02),0,0,(2==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2212221z cmt H H x σμγα=⎪⎪⎭⎫ ⎝⎛=★大气稳定度的估算由常规气象资料求大气稳定度,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当使用常规气象资料时,大气稳定度等级可采用修订的帕斯奎尔(Pasquill )稳定度分级法(简记 P .S ),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
它们分别表示为A 、B 、C 、D 、E 、F 。
确定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日高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确定稳定度等级。
★扩散参数σz,σy 确定 先查曲线再计算2121,ααγσγσxxzy==★评价等级划分表★大气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1)工艺流程;按工艺流程或厂、车间绘制流程图; (2)排放量:统计各种源的主要污染物排量。
(3)统计毒性较大的物质:主要是成分毒性较大、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率。
(4)污染物排放方式:包括无组织的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6)点源的统计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排气筒高度;出口烟气温度、速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 (7)面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面源排放高度;面源分类;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1)现场实测法; (2)物料衡算法; (3)经验估算法;Ⅴ★水体自净: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物化生三方面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3方式∙ 推流迁移:污染物随着水流在X 、Y 、Z 三个方向上平移运动产生的迁移作用。
(前后、左右、上下)∙ 分散稀释:污染物在水流中通过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分散开来而得到稀释。
∙转化和运移:污染物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或解吸、污染物颗粒的凝并、沉淀和再悬浮。
底泥中污染物随底泥沉淀物运移,热污染的传导和散失。
★ 划分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1)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
(2)与地面水环境有关的判据:受纳水体规模、受纳水体对水质的要求。
3、河流水质模型(1)废水排入河流后与河水迅速完全混合后的浓度,持久性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后的浓度预测,可采用零维模型完全混合模型(零维):EpEEppQQQCQCC++=式中: C -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后污染物的浓度,mg/LQp -排污口上游来水流量,m3/sCp -上游来水的水质浓度,mg/LQ E -污水设计流量,m3/sCE -污水设计排放浓度,mg/L模型的适用对象:(1)废水与河水迅速完全混合后的污染物浓度计算;(2)污染物是持久性污染物,废水与河水经一定的时间(距离)完全混合后的污染物浓度预测。
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的距离--混合过程段距离特殊情况:(1)考虑扩散(均匀稳定)(2)不考虑扩散(均匀稳定)(3)瞬时排放(均匀)Ⅵ★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按影响结果与特点分为土壤污染型、土壤退化型、土壤资源破坏型。
(二)按影响时段分: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或按影响时段的长短分:短期或突变影响、长期或缓变影响。
(三)按影响方式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四)按影响性质分: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为主。
)•地质地貌: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情况;地貌类型和形态特征。
气象气候: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干旱、润湿等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
• 水文状况:水系分布情况、河流湖泊水文及其季节、年际和区内空间变化情况;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状况、水化学状况等。
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结构、分布及其特点,植被覆盖度等。
2 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人口状况 • 经济状况 • 交通状况 • 文教卫生状况 (2)区域土壤类型特征调查• 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 • 土壤类型:土类名称、分布面积• 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NPK ,主要微 量元素 • 土壤特性: pH, Eh, 质地,土壤结构等★土壤侵蚀模型。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 )表达式为: 知道各字母含义。
式中:土壤侵蚀量 A 也称土壤流失量,通常用侵蚀模数表示:单位时间(a )内单位面积(km2)的土壤流失量,t/(km2•a)。
R 区域平均降水量潜力系数;K 土壤可侵蚀性系数,t/(km2•a);坡长系数 L 和坡度系数 S ;C 作物管理系数;实际侵蚀控制系数 P★A 的判断 土壤侵蚀量 A也称土壤流失量,通常用侵蚀模数表示:单位时间(a )内单位面积(km2)的土壤流失量,t/(k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