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捉迷藏》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隐藏和寻找的基本概念。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和寻找的关系,掌握简单的隐藏和寻找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但对于隐藏和寻找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隐藏和寻找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和寻找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隐藏和寻找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和寻找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隐藏和寻找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隐藏和寻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隐藏和寻找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游戏道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隐藏和寻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隐藏和寻找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隐藏和寻找的关系。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隐藏和寻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隐藏和寻找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隐藏和寻找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隐藏和寻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隐藏和寻找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关键词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1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这一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遮挡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用于遮挡和寻找。
2.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进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捉迷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哪里?是怎么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物体遮挡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物品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游戏方式。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体的遮挡关系和空间观念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捉迷藏游戏,感知和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2.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3.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2.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和教具。
2.学生预习教材。
2.引入老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由玩耍,引导他们注意到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许多学生都喜欢玩“捉迷藏”这个游戏。
老师就利用这个游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习过程(1)概念讲解1.老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的概念和作用。
2.老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目,并且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出答案。
(2)游戏环节老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一些数学小游戏,例如《捉迷藏》。
其中,捉迷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合作能力。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被分成两组。
一组是“藏在房子里”的学生,另一组则是“找房子”的学生。
游戏开始后,每个“藏在房子里”的学生都会选择一个数字在1~20之间,并告诉老师他们选择了什么数字。
然后,他们会在不同的房间里找到一个与所选数字相加等于指定数字的同学,让同学成为他们的“捕猎目标”。
其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猜测“藏在房子里”的学生所选的数字,来寻找他们的“捕猎目标”。
当所有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捕猎目标”时,游戏就结束了。
(3)总结反思老师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最后,老师针对性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而且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游戏充满兴趣。
同时,他们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捉迷藏游戏,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捉迷藏游戏情境。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捉迷藏游戏。
3.练习题: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捉迷藏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加减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1.2节,主要介绍了隐藏和发现的基本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逻辑思维还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2.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学生找出来,引出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然后换一张图片,继续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己想一些隐藏的物品,然后找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隐藏与发现的关系,以及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方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空间方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知道物品的存放位置等。
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对空间方位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观察和理解,以及运用空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理解空间方位。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空间方位。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使用的游戏道具。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捉迷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和理解空间方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空间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捉迷藏游戏,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捉迷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阶段,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之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退位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捉迷藏”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藏起来几个人”,从而引出13-8的计算。
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和多种计算方法的展示,如摆小棒、数的分解等,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还安排了“想一想,算一算”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二、学情分析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同时,他们也认识了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数数能力。
但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他们首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建立概念和方法。
2.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3.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困难,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捉迷藏”的情境,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13-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够运用所学的退位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如,教师可以先藏好一些物品,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并记录下找到的物品数量。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进位加法题目,如3+5、7+6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进位加法的原理,即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进位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4+6、8+7等。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互相练习进位加法题目,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3 + 5 = 8(个位数3和5相加等于8)7 + 6 = 13(个位数7和6相加等于13,需要进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4 + 6 =2. 8 + 7 =3. 5 + 7 =4. 9 + 6 =答案:1. 4 + 6 = 102. 8 + 7 = 153. 5 + 7 = 124. 9 + 6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初步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2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高。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喜欢通过游戏来学习。
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维持课堂纪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隐藏与显现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游戏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故事,引入捉迷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隐藏与显现过程。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原理。
4.游戏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游戏过程中的隐藏与显现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捉迷藏游戏的画,并用文字描述其中的隐藏与显现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捉迷藏2.教学重点:感知物体隐藏与显现3.教学难点:描述物体隐藏与显现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北师大版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游戏”。
捉迷藏是一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学习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如何隐藏和寻找。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迷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道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加一个捉迷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
2. 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通过PPT和教学卡片,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要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隐藏和寻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举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捉迷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规则:1.2.3.技巧:1.2.3.观察、思考、解决问题:1.2.3.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2. 举例说明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3.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简要描述。
答案:1. 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2.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例子:3.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数
学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
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游戏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和自
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数学概念的介绍。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掌握游戏规则。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2.讲解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数学
概念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游戏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戏来引入本课讲解。
例如猜数字、
快速记忆、石头剪子布等。
2.游戏介绍
老师给出“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示范一下如何玩。
并教给学
生怎样选择藏身的位置。
3.游戏体验
学生按照规则分为“求”和“藏”两组,掌握规则后开始游戏。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对游戏规则和数学概念进行概
括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了“游戏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能
够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度。
通过该
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到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为背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方式,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需要通过反复的操作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代表不同的“整体”和“部分”。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代表不同的“整体”和“部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事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小卡片,让学生将这些小卡片按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为“捉迷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数字110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捉迷藏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字110。
2. 教学重点:通过捉迷藏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书籍等)。
2. 学具:学生个人准备的捉迷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
3.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110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间布局。
2. 和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和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这是因为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数字的认知是基础,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则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3)教案内容: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捉迷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玩到这样的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二节《捉迷藏》。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难点是如何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和练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和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捉迷藏的游戏,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玩过的捉迷藏游戏,并引导同学们思考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捉迷藏的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捉迷藏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规则:1. 选择一个隐藏物品2. 选择一个寻找者3. 寻找者闭上眼睛数到十,然后开始寻找隐藏物品4. 找到隐藏物品的人获胜技巧:1. 观察寻找者的动作和表情3. 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声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玩一次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略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在捉迷藏游戏中更好地隐藏自己,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
但在实践中,同学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玩转捉迷藏游戏。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一起玩捉迷藏游戏,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对隐藏与显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找出隐藏的物体。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捉迷藏游戏道具。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隐藏与显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藏的物体。
学生回答问题,描述隐藏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体验隐藏与显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卡片游戏,进一步巩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隐藏与显现的现象?学生举例说明,拓宽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捉迷藏游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捉迷藏”游戏。
2.能够在游戏中加强数学计算的练习和思考。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积极参与游戏。
2.难点:如何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够帮助小组取得胜利。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内容
1.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2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团队合作学习法。
3.游戏教学法。
3.3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整理游戏思路,讨论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1.加深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3.学生能够根据规则计算正确的数学答案,获得游戏胜利。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数学这门学科,而且游戏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分组对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游戏中投入不足,导致整体参与度不高。
针对此问题,我会更加注重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创设更加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4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经验,能够根据物体的某些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
但在分类时,学生往往只关注物体的某一个特点,如颜色或形状,而忽视其他特点。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描述分类标准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分类标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分类、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分类标准,并能够灵活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类活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类的意义和乐趣。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玩具或物品,用于分类实践活动。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捉迷藏的游戏情境和分类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捉迷藏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
师: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哪些地方呢?生:小兔子躲在草丛里,小猴子躲在树上,小鸭子躲在水中。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大小、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分类。
师:请大家看看这些物品,你们能它们按照什么特点进行分类呢?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也可以按照颜色分类,还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图形的遮挡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孩子们喜欢的捉迷藏游戏为背景,引入了图形的遮挡关系,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图形的遮挡关系,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图形的遮挡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遮挡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捉迷藏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是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合作交流法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捉迷藏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遮挡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遮挡关系。
3.巩固:教师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图形遮挡关系的理解。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图形遮挡关系的重要性。
5.拓展:教师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遮挡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捉迷藏》(1)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属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游戏》,主要介绍了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喜欢游戏,对于捉迷藏这样的游戏更是充满了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捉迷藏的经验,但可能对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捉迷藏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学会如何数数和藏匿。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掌握捉迷藏的玩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学会如何数数和藏匿。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捉迷藏游戏,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捉迷藏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主动探索捉迷藏的玩法。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捉迷藏游戏,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帽子、书包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进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捉迷藏的基本玩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捉迷藏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游戏的乐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进行捉迷藏游戏,加深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捉迷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藏匿的技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捉迷藏游戏,分享学习成果。
捉迷藏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想一想,列算式
师: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生:列出算式,13—8
三、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 10-8=2 2+3=5
(3)、把8分成5和3, 13-3=10 10-5=5
(4)、8+5=13 13-8=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四、巩固练习(5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
(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