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育活动_有趣的影子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产生原理,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色幕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兔子、小鸟、树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色幕布,展示各种形状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的特点。
2. 讲解影子产生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解释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的影子形状,并进行验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合作完成影子的描绘和创作。
5. 影子创作(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影子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影子描绘和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影子创作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探索活动,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影子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理解影子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学会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进行“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影子的存在,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影子,讲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并观察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影子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或其他物体在画纸上形成影子,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交流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
5. 知识拓展(5分钟)向幼儿介绍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激发幼儿对影子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特点3. 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在灯光下的影子,用画笔描绘出影子的形状,并涂上颜色。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影子进行创作,作品形式不限。
2.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评价幼儿对影子特点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影子特点的描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光和影”展开,详细内容为“有趣影子”。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常见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解影子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科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形成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画笔、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关系。
(2)邀请幼儿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形成。
2. 例题讲解:(1)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
(2)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影子现象。
(2)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见过影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
(2)影子特征:形状、大小、方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家里影子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最喜欢影子。
2. 答案:(1)观察记录: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2)画作:根据幼儿喜好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语言表达自己观点。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3篇(一)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影子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 通过感受、观察和创造,培养幼儿对美术形象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3. 提供给幼儿一次创造性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准备:1. 黑色的人形纸板剪影2. 白色的纸板3. 多种颜色的水彩笔、彩色铅笔和彩色纸4. 剪刀、胶水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谈论影子的概念,问幼儿他们对影子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有趣的影子活动,通过创造美丽的影子来丰富我们的美术活动。
2. 观察影子: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黑色人形纸板剪影,让他们观察剪影的形状和轮廓。
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3. 创造影子表情:给幼儿提供白色的纸板,让他们在纸板上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表情。
然后用剪刀剪下表情图案。
4. 创造影子背景:给幼儿提供多种颜色的水彩笔、彩色铅笔和彩色纸,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为影子背景绘制一幅漂亮的图案或背景。
5. 完成作品:将剪下的表情图案粘贴到黑色人形纸板剪影上,让幼儿观察他们的作品,看看影子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6. 分享和交流: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讨论彼此的作品,交流创作灵感和想法。
教学延伸:1.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和选项,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更多有趣的影子作品。
2.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影子,并与他们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的影子形状和特点。
3. 鼓励幼儿在其他美术活动中利用影子元素进行创作,例如影子绘画、影子剪纸等。
教案总结:通过《有趣的影子》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创造,培养他们对影子的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绘制影子表情和创造影子背景,可以锻炼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分享和交流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欣赏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3篇(二)教案:有趣的手教学目标:1. 提高幼儿对手的认知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说出影子的产生原因,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个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影子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教师发放手电筒和玩具,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相互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讨论影子的变化规律。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影子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卡片上的影子是什么物体的一部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原因、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子的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影子变化的图片,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能够说出影子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
但在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影子游戏,如影子的捉迷藏、影子的舞蹈等,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难点:观察、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尺子、玩具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尺子、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不同时间段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初步感知影子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玩具形成影子的实验,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与光源、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4. 影子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因(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影子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时间段的光源和影子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认识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光源和影子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描述影子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影子的产生与光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让幼儿观察书本背后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白布上?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影子,让幼儿观察、比较。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线、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不透明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画纸、水彩笔记录下观察到的影子。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影子与光线、物体的关系。
5. 动手操作(15分钟)(1)让幼儿用剪刀、胶棒将画纸上的影子剪下来,粘贴到另一张纸上。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讨论它们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线、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影子与光线、物体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有趣的影子》。
该章节通过引入影子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和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影子的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个玩具、一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演示影子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影子的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影子的相关知识。
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手电筒、玩具和卡片给每位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幼儿可以尝试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改变玩具的形状等,观察影子的变化情况。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影子的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影子的形状有何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有趣的影子1. 影子是什么?2. 影子的产生原因3.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影子游戏,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例如: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玩了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
我们用手电筒照亮了一个玩具,发现玩具的影子随着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变化而变化。
我觉得影子真的很神奇!2. 请幼儿尝试用画笔和颜料绘制一幅关于影子的画,展示影子的变化。
答案:例如:我画了一幅关于影子的画。
画中有一个人和一个树木,当太阳照射在他们身上时,他们都有了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影子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
难点: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卡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下自己观察到的影子。
(2)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户外物体的影子2. 答案: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大小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形成原理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手影,观察手影的变化。
(2)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阳光下各种物体的影子,培养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与体验。
2. 例题讲解中影子形成原理的阐述和幼儿的理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影子》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卡片、玩具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卡片、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白纸、剪刀、笔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影子卡片,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它们的影子,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予指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开展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发现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关系的阐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幼儿状况分析】影子是幼儿所熟识的,他们在嬉戏中奔驰着、查找着、追赶着,在找找玩玩中,对影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幼儿喜爱在教室里选择教师供应的自制影子嬉戏材料,玩手影嬉戏。
因此,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选择了影子的内容。
引导幼儿通过观看和比拟,探究影子的特征,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科学嬉戏的欢乐。
【教学目标】1. 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觉影子的特征。
2.乐于对影子进展观看比拟,体验发觉一样与不同的欢乐。
3.进展幼儿的观看力、想象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了解影子特征。
【教学预备】1.阅历预备:玩过找影子嬉戏2.物质预备:粉笔【教学过程】一、观看手影PPT,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1.提问:你们玩过手影嬉戏吗?会做什么?2.出示影子ppt,提问:这是什么?怎么看出来的?3.出示手做影子的ppt,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4.你在哪里见过影子?二、户外玩影子嬉戏,感知影子的特征。
1.嬉戏找影子,感知影子和光的关系。
⑴幼儿探究并叙述自己的发觉。
重点观看:哪里有影子,哪里没有影子⑵师生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2.嬉戏看影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影子的特征。
⑴幼儿在阳光下观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⑵提问①你站在阳光下,看看影子外形、颜色是什么样子?②你站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看看影子的外形、颜色有什么变化?③师生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外形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一起变的。
⑵比拟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①提问:自己和影子有什么不同?②师生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⑶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①幼儿相互合作,摆自己喜爱的造型画影子。
②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好玩,会变、会动。
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3.嬉戏捉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感知光与影的关系,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影子与光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的特点,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各种形状的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进行“踩影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存在。
(2)邀请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引导幼儿关注影子。
2. 例题讲解(1)使用手电筒、白布、玩具等教具,演示影子的产生过程,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2)讲解影子与光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影子是随着光的方向、强度、颜色等变化而变化的。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记录下影子的变化,并进行分享。
4. 影子特点探索(1)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影子与物体的相似之处,如形状、大小等。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如光的方向、强度等。
5. 影子创意画(1)让幼儿用剪刀、胶棒将画纸剪成各种形状,组成一幅影子创意画。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是由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影子与光的关系:方向、强度、颜色。
影子的特点:形状、大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答案: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如早晨的影子、傍晚的影子、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影子等。
2. 作业题目: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影子创意画答案: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影子现象,进行创意画创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学习影子的形成、特点和产生条件,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特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以及影子产生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画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光的对面?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如形状、大小、位置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2)让幼儿尝试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2)让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影子?影子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特点:形状、大小、位置(3)影子产生条件:光、物体、投影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影子(1)在家庭作业本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2)用文字描述影子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影子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影子特点:随着光线的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卡片、玩具。
学具:每人一个手电筒、一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影子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是由什么产生的。
2. 讲解知识点:教师通过手电筒和卡片,现场演示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卡片和手电筒,让幼儿自己尝试产生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影子形状。
5. 动手操作: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用玩具产生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7. 作业设计:让幼儿回家后,自己和家长一起尝试用手电筒和卡片产生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六、板书设计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影子是由光线和物体产生的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而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自己和家长一起尝试用手电筒和卡片产生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2. 请幼儿第二天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影子变化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和探索。
在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应用,如影子游戏、影子绘画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投影仪播放关于影子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是由什么产生的,让幼儿对影子有初步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探索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
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投影仪、各种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学具:白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讨论影子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品,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用白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因2. 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3. 生活中学到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有影子的物品,并画出它们的影子。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因,掌握了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光与影子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对影子形成原因的观察与讨论。
2. 例题讲解中光与影子之间关系的阐述。